<h3> 高荡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布依族村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上千年来,当地的建筑几乎未被破坏过,因此高荡村也成为了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布依族村寨之一。</h3> <h3> 该村民居为石木结构干栏式石板房,建造时间五、六十年至数百年不等,有上圆下方石拱寨门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第三土语布依风貌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因寨子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犹如群峰上托着一口锅,布依语称"瓮座",汉语意为"高荡",故此而名。</h3> <h3>旱烟</h3> <h3>布依族头饰</h3> <h3>本寨村位于西秀区东南面,座落在安顺屯堡旅游景区的核心区,距安顺城区18公里。全村共有村民223户,1036人。本寨村始建于明朝初期,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推行屯田制度,江淮地区的民众迁至川黔地区。清王朝建立后,继续在川黔地区施行屯田,明代屯军的后裔仍然住在屯堡村落,其建筑风格、语言、服饰、婚丧、节庆等习俗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发生变化。因此,600多年来,本寨村屯堡人乡音未改,风貌依旧,即使在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本寨村也依然保存着大明遗风。也因如此,本寨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h3> <h3>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龙屯堡。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h3><h3><br /></h3> <h3>蜡染</h3> <h3>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h3> <h3>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始建于明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屯堡村寨。屯堡起源于军屯,是一种独特的汉文化。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梁王,于次年攻克云南。为巩固边陲,大军选择以贵州安顺为中心驻扎下来,为解决军需供给,军士戌兵屯田,自给自足,形成了调北征南的军屯。由于军屯力量仍然薄弱,于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发动了第二次南征,随军带来了一大批赣、皖、苏一带无田地房产的无产者,在贵州一带屯田聚居,形成了以"调北填南"形式安置的民屯,称之为"堡"</h3> <h3>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h3> <h3>安顺油炸粑稀饭属传统早点,用糯米、豆沙、面浆、苏麻粉制成,干稀搭配,油而不腻。油炸粑好吃与否,米和油是关键,据老板娘介绍,20多年来,她一直选用吃起来很糯、炸起来格外香脆的圆江米作为原料。做法上则是将圆江米先蒸熟,然后用木锤击打成糍粑,最后包上豆沙按成圆饼状,投入热油锅里炸至金黄起锅,油炸粑就这样制好了。<br /></h3><h3> 稀饭可谓一绝,与我们平时以糯米所煮完全不同,没有米粒,状如糨糊,却又只是略微粘稠。吃法很简单,先将米面搅熟成糊状,盛入碗中,然后舀上一勺黔中特产"引子",再舀热油一勺浇上,慢慢搅匀后将炸得黄脆的油炸粑切作几小块倒入碗中,混好后即可食用。其油而不腻,内酥外软,十分可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