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焦点•西双版纳傣历1379年泼水节

足走👣冰冰旅行摄影

<h3>正确的泼水方式</h3> <h3>西双版纳傣族歌曲</h3> <h3>傣(Dai)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h3><h3>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缅甸境内称掸族,泰国境内称泰族。</h3><h3>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河谷地带及温度较高的高原盆地。</h3><h3>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哀牢人(濮系族群)。</h3><h3>公元一世纪时期,哀牢人融合滇人(濮系族群)过程中,通过滇人吸收了大量越文化,初步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h3><h3>中文名 傣族傣族分为 水傣 花腰傣 汉傣 外文名 ThaiNationality 别名 泰族、佬族、掸族、阿洪族别称 泰族、佬族、掸族、阿洪族分布 中、印、缅、泰、寮、越、柬等国文字 傣文绷体、哪体、泐体、全体人口 全省6500万左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约60万左右。 语言 傣语泰弄、兰纳、红河等方言。</h3> <h3>  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男孩子八、九岁开始都要离家到寺庙当几年和尚。寺庙内要求小和尚严格遵守"五戒"、"十戒",以此作为信徒一切言行的准则。"五戒"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妇女、不喝酒、不抽烟。当小和尚时期,八、九岁至十几岁,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佛教的教义教规对他一生的道德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3> <h3>傣族孩子从懂事时开始,就受到父母的礼仪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人要有礼貌,要尊重老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不光接受长辈的教诲,而且从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受到良好影响,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h3><h3>傣族老人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山离得再近也靠不拢,人隔得再远也能会面。""不管来客贫或富,迎上竹楼不偏心。宁肯自己省吃省喝,也不能怠慢远方客人。"所以,热情待客成为傣族村寨的风气。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饭菜款待。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h3> <h3>  傣族由于主张行善而不作恶,人际关系是友善的和睦的。在傣族内部,抚幼敬老,夫妻和睦,与邻里友爱互助,谁家有困难,全村来帮助,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h3> <h3>  到傣家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h3> <h3>  傣族的礼仪教育,还有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如《土司对百姓的训条》、《爷爷教训子孙》、《父亲对儿子的训示》、《教训妇女做媳妇的礼节》等,对很多方面的道德、礼仪都有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如法律规定:儿子不能告父亲,告了也不能判儿子赢。这虽有失法律的公正,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傣族尊重长辈,爱老敬老养老的良好民风。谚语说:"田中土丘是谷魂,村上老人是寨宝。"凡生产生活中的大事,都要首先听取村上老人们的意见;重大的节庆和祭祀活动要请老人主持;村舍间出现纠纷,要请老人排解。走路也要让老人走在前面。老人进屋,年轻人要站起来问好,待老人落座后,才能坐下。饭桌上,要让老人坐首位,好菜先敬给老人。在傣族村寨,很少发生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家庭中充满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气氛。</h3> <h3>傣族的泼水节,欢乐的泼水节与那动听的传说,不仅仅属于傣民族的。每逢傣历新年的到来,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和德宏的德昂族、阿昌族,都在一起共同欢庆,举行泼水节活动。国内外游客也非常喜爱和向往这个色彩缤纷的盛会,因此也都很想了解和熟识傣家的泼水习俗。每年的4月12日至4月15日,整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本地人或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傣族节日的气氛。让这个风靡中外的民族节日有它本来的面貌和历史。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园内,景洪市的勐泐大佛寺。原始森林公园里天天都在举办泼水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这个节日活动更应具有传统色彩和民俗情调。</h3><h3><br /></h3> <h3>泼水节在傣语叫"楞贺尚比迈",因傣历元旦在六月,又称做"六月新年"或"六月节"(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泼水仪式活动又是此节的主要活动,据一本叫作《车里》的史地小丛书里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浴佛之后,民众更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事。"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傣历新年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除了赛龙舟、放高升、丢包、放火灯、赛鼓、跳孔雀舞、泼水祝福以外,增加了体育表演、文艺演出、游园联欢、放氢气球等,慢慢将浴佛仪式活动淡化了。作为以保护、发扬傣族传统文化为重要宗旨的傣族园来说,要不要恢复那些浴佛仪式活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h3> <h3>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h3> <h3>傣族,</h3><h3>也称&quot;傣泰民族&quot;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h3><h3>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h3><h3>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h3><h3>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排挤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徒。</h3><h3>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h3><h3><br /></h3> <h3>傣家取水美少女</h3> <h3>声明:</h3><h3> 本篇文章中图片儿都是来自微信好友朋友圈儿收集非我个人拍摄作品。此篇文章仅用于对外宣传和记录西双版纳风情而用,并无任何商业用途传播……</h3><h3><br></h3><h3> 如有打扰敬请谅解,可扫描二维码或➕微信告知,本人致歉并将图片儿删除……</h3><h3><br></h3><h3>微信号: qq84203712 &nbsp;</h3><h3>抖音号:Bing777Bing 或 Bing77Bing </h3><h3><br></h3>

傣族

泼水

泼水节

老人

客人

傣家

西双版纳

浴佛

傣历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