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1> 我的母亲名叫杨星火;我的父亲名叫唐和清。他们都是当过兵的人!母亲当兵前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父亲当兵前在叙永乡下务农,只上过小学。他们俩在西藏部队里相识,相知,相恋并结婚!</h1><h3><br></h3><h1> 他们俩一生相爱,女主外,男主内,配合默契!母亲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工作上;父亲则一边做好自己的工作,一边黙黙无闻的支持母亲!母亲喜欢写作,唱歌,浇花;父亲就买菜,做饭,种花!他们养育着三个孩子,过着他们喜欢的生活!</h1><h3><b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本美篇的配歌“一个妈妈的女儿”就是我妈妈写的歌词哦!这首歌的作曲者是著名的藏族作曲家阿金同志!</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r></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首歌己成为精典藏歌,广为传唱! </b></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 一 会读书擅考试的女生</b></font></h1><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br></b></font></h3><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的妈妈生于1925年,她的家属于书香世家。</font>她的爷爷、父亲都是教书先生。她有两个故乡。第一个故乡是四川省威远县。县境内有一条清溪河,她是在清溪河边长大的孩子!那个年代,她就经常到河里游泳,在河边拉二胡,吹笛子,唱歌……!</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h3><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妈妈很聪明,记忆力很强。在读小学时,经常都是年级第一名。在上小学的第一期考试时,她的语文、数学都是100分,音乐98分! </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小学毕业后,为了省学费,她去考了师范学校,毕业时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5门课平均95分!</h1><h3><br></h3><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更让人惊讶的是她考高中时,东北中山中学在县里招生,要考英语。妈妈在师范没学过英语,怎么办?这时妈妈的姐姐想了一个办法,她不知从哪里弄来两篇英语作文,一篇叫《我的母校》,一篇叫《我的家庭》,让妈妈死记硬背,把两篇作文背了下来。另外姐姐从英文字母开始给妈妈补习了一个月的英语,考试时间就到了!令人幸运的时,考英语时,竟然考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母校》!妈妈欣喜若狂的把背的作文写了上去,一字不差!而且还蒙对了几个分词。结果英语成绩60分,及格了!再加上其它科的考试,平均成绩82分,考上了中山中学高中! </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font>然入学后,英语老师发现了她的问题,询问了情况,帮她补习了一年英语就赶上去了! </h1><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h3><h1><font color="#167efb"> 这是妈妈中学时的照片</font></h1> <h1> 妈妈在东北中山中学高中顺利的毕业了。接下来的任务是考大学。我妈妈先后考上了四个大学:它们是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东北大学中文系、华西大学药学系、四川大学经济系!中央大学是我妈妈就读的大学,东北大学和华西大学都放弃了。四川大学是妈妈为了挣从成都到南京的路费、伙食费而当“枪手”替人考的大学。当时同学们都戏称她为“考大学专家”!</h1><h3></h3><h3></h3><h1> </h1><h1> 1947年秋天,妈妈终于来到南京,走进了中央大学的校门。当她看到庄严美丽的中大礼堂时,激动的哭了!像一个历尽艰险的求经者,历经艰难,终于走进了经书满室的西天殿堂……</h1><h1> </h1><h1> 从此妈妈在大学认真学习,周末当家教。生活虽简单,但也有快乐! </h1><h1> </h1><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这是妈妈在南京读大学时的照片</font></h1><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br></h3><h3><br></h3> <h1><b> 二 唱歌考”进”军政大学</b></h1><h1> </h1><h1> 1949年4月24日,妈妈怀抱着一本英文版的《理论化学》从央大的图书馆出来,路上遇到同学张华,张华悄悄对妈妈说:“书呆子,还看什么书,学院都停课了!南京解放了,解放军都进城了!大家都去街上看热闹了!我们也去”。妈妈以前很怕兵,就说:“我不去”。张华说“这些兵跟以前的兵不一样,他们纪律严明,热爱老百姓,去看看吧!”在张华的劝说下,妈妈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了大街上。</h1><h3><br></h3><h1> 走到街上,只见有很多人围成圈在看当兵的表演秧歌剧《买卖公平》。她也好奇的凑上去看,看完后,她感觉这个戏不错,宣传公平!</h1><h3><br></h3><h1> 然后她们又继续往前走,路边有一队军人在唱歌,张华告诉她,这只歌歌名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妈妈感觉这歌词还挺好!突然妈妈发现:夹在腋下的《理论化学》书不见了,可能是刚才鼓掌时掉了。她赶紧拉着张华在走过的路上找。这时一个当兵的走过来问道:小大姐你们在找什么?我们在找书,妈妈答道。是这本吗?妈妈一看,啊!就是这本《理论化学》!当兵的把书还到妈妈手里,妈妈很感谢,忙从包里掏出仅有的钱给当兵的。可当兵的笑笑说:不用给钱,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捡到东西要还的!说完,转身就走了!我妈妈拿着失而复得的书想到,这些兵还真的不错!</h1><h3><br></h3><h1> 1949年5月8号,这一天是妈妈一生中难忘的一天。因为 这一天她的一个行动改变了她的一生!事情是这样的,前些天中央大学没有复课,学生都没上课。这天张华对妈妈说:“有些人去考二野军政大学了”。你去吗?妈妈想,反正在学院沒什么亊,去试试。等这边开学了,再回来。免得这么闲呆着!</h1><h3><br></h3><h1> 二野军政大学是一所什么大学呢?怀着好奇的心情,妈妈来到了二野军大的招生报名处。有两个兵在接待来报名人员。请问,你们的大学招生吗?妈妈问。其中一个女兵答到:招。“有化工系吗”?我想考化工系!另一个男兵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我们是二野军政大学,没有化工系”!哦,妈妈怀着失望的心情转身要走,那个女兵说:听你说话嗓子还挺好,你会唱歌吗?妈妈点点头。男兵又追问:你识谱吗?妈妈回答:“当然会”。好!男兵递了张歌单给妈妈,妈妈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解放区的天》。妈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就轻松愉快地唱起来……唱完了,男兵说:“好!你考上了”!妈妈楞住了!怎么?就这样就考上了?明明什么都没考,就唱支歌就行了?女兵温和地笑着说:“就是考上了”!过来,填张表,明天就可以来上课了!</h1><h3><br></h3><h1> 妈妈又惊又喜,明天就可以上课了?!去试试看,上课比闲着好!</h1><h3><br></h3><h1> 第二天,妈妈告别了张华和同学,来到了报名处,昨天那位女兵热情地接待了妈妈,并对妈妈说:“你的衣服行理都不用了!我们有统一的服装和军被等用品。你换上军装就是解放军战士了!”妈妈换上了军装,对着镜子伸了伸舌头,天啊!我这个怕兵的人,竞然当兵了!从这天起,妈妈的命运被改变了!</h1><h3><br></h3><h1> 后来才知道张华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地下共产党员!</h1><h3> </h3><h3><br></h3><h1><br></h1> <h1><b><font color="#b04fbb">二野军政大学刘伯承校长(右)</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邓小平政委(左)</font></b></h1> <h1><b> 三 学化学的当了独唱演员</b></h1><h1> </h1><h1> 二野军政大学是与以往任何大学都不同的大学!这所大学不分专业,不分系,也沒有教室。全体学生就地而座听老师讲课!学校的校长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刘校长给大家作了“革命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报告。学生们还听了邓小平政委“过好三关”的演讲。大家听得口服心服,热血沸腾!平时的主要课程是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哲学……另外还要学唱革命歌曲!</h1><h3><br></h3><h1> 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就要毕业了。学校评了学习模范,妈妈也是其中之一。 </h1><h3><br></h3><h1> 1949年10月1号,军大的学生们在南京喜迎开国大典,当听到广播喇叭里传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时,大家欣喜若狂!</h1><h1> </h1><h1> 至此, 妈妈从思想到行动都变了,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位有理想,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军人!</h1><h3><br></h3><h1> 二野军大进行了组织整编,妈妈被分到二野政治部文工团,并担任了独唱演员。</h1><h3><br></h3><h1> 第一次独唱演出,妈妈唱的歌是才学会不久的《翻身道情》,当她饱含激情,热情,奔放地唱完这首歌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声!</h1><h3><br></h3><h1> 妈妈的第一次独唱演出,就这样以满场的掌声而宣告成功!</h1><h3><br></h3><h1> 从这只歌起,妈妈从一个化工系的大学生转变成了军队文工团的一名独唱演员!一唱就唱了四年多。从南京唱到重庆,从重庆唱到甘孜、昌都、西藏……</h1> <h1><font style="" color="#167efb">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张自己的军人照片!</font></h1> <h1><font style="" color="#167efb">1950年妈妈和己当兵的九孃在重庆合影!</font></h1> <h1><b> 四 唱歌的变成雪域诗人</b></h1><h1><br></h1><h1> 1951年,上级分配妈妈到十八军政治部文工团当团员。她跟着部队进藏,修筑川藏公路、参加平叛、参加中印边境自卫保护战役……</h1><p><br></p><h1> 刚随部队进藏时,妈妈和文工团员们一起,一边参加修路,一边做文艺宣传工作,还为战士们唱歌,当文化教员。</h1><p><br></p><h1> 1953年西南军区要举行文艺会演,领导发动群众创作歌曲节目,妈妈被分配写一首歌。当时妈妈说:“我是学化工的,只会写化学方程式,不会写歌。”领导说:“不会就学,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西藏高原就是诗歌海洋!你们下到村里去,向藏族人民学习。”于是文工团的队员们就住到了昌都白格村。</h1><p><br></p><h1> 一个月过去了,妈妈学到了很多西藏民歌。她在这些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提练,结合时代精神,写了歌词《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当时弹三弦的罗念一同志为之谱了曲。这首歌在西南军区文艺会演时,获得了一等奖!并流行全国,传唱至今。</h1><p><br></p><h1> 从写这首歌开始,妈妈又开始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妈妈感叹到:“世事弄人,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读东北大学中文系”!</h1><p><br></p><h1> 1955年9月妈妈从文工团调到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专门从事文艺创作工作。她创作的作品主要是诗歌。因此她从歌唱演员又转变成了雪域诗人! </h1><h1> </h1><h1> 妈妈在西藏部队工作了20年,一直把西藏当成她的第二故乡。她写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是描写西藏人民和西藏部队的边防战士。</h1><p><br></p><h1> 妈妈不断地深入到西藏农村、牧区、和边防部队,向藏族人民学习,向战士们学习,吸取其精华,创作出许多诗歌、散文……</h1><p><br></p><h1> 她曾先后八次上到海拔5318米的“生命禁区”查果拉边防站。查果拉位于喜玛拉雅山脉的冰峰雪岭之中。那里云海茫茫,四处飞雪,山高缺氧。而边防队的干部战士为了保卫边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住守了50多年,直到今天……</h1><p><br></p><h1> 1964年8月,妈妈第一次上查果拉边防,她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站岗放哨……在查果拉的地堡里住了5个多月。她教战士们唱歌、写诗,并收集了一些干部战士写的诗。当然还采访到查果拉干部战士的先进事迹!</h1><p><br></p><h1> 1965年9月,妈妈与战友一起,第二次上查果拉,住在边防队的医务室(一个窑洞)里15天。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调查整理查果拉边防队的先进事迹。回拉萨后,她整理写下了厚厚的一本送于查果拉边防队先进事迹的报告材料,上报总政治部。并与战友合写了一篇通讯《雪山红旗》(记西藏军区查果拉边防队),寄送《解放军报》。</h1><p><br></p><h1> 1965年12月29日,查果拉边防队被国防部授予“高原红色边防队”!1966年1月26号《解放军报》上刋登了通讯《雪山红旗》。</h1><p><br></p><h1> 这其中也含有妈妈的心血。妈妈曾荣幸地被查果拉的战友们称为“查果拉的女兵”。</h1><p><br></p><h1> 查果拉边防队的第一任指导员叫周文均,妈妈根据他的事迹写了一首故事诗叫“指导员的眼睛”。</h1><p><br></p><h1> 1957年,妈妈创作的歌颂西藏人民的叙事长诗《月亮姑娘》发表于人民文学二月号。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配乐诗剧播出。1978年重播。</h1><p><br></p><h1> 1959年,妈妈 创作的歌颂西藏军人的诗集《雪松》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后又陆续创作出版了诗集《拉萨的山峰》、《送你一串红》、《月亮姑娘》、《西陲繁星》、《洛桑单增颂》、《抚琴晚唱》;长诗《孔繁生颂》及小说散文集《雪山红杜鹃》、《查果拉的故事》、《唱给春天的歌》等。</h1><p><br></p><h1> 因为妈妈努力、勤奋地工作,1957年9月,上级领导让妈妈代表西藏部队妇女去北京参加第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h1><p> </p><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妈妈1952年领的革命军人证明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写的第一首歌词的获奖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这是查果拉边防队的站士们在站岗!</font></h1><h3></h3> <h1><b> 五 爱的选择</b></h1><h1><br></h1><h1> 妈妈和父亲的相识,是在十八军修筑川藏公路时认识的。当时妈妈接到一个任务,就是采访筑路中立一等功的一位班长,然后写一篇报道。</h1><p><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时部队在一座雪山上修路时,积雪厚、土硬,铁镐铁钬挖土很困难,修路工效很低。这时这位班长就开动脑筋,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到附近的牧场检来牛粪,施工前点燃牛粪融化冰雪冻土,然后再挖土。这样工效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个办法被称为”火烧雪山”法,这个办法被推广到筑路部队,提前修通了这段雪山公路。</span></h1><p><br></p><h1> 妈妈刚开始去采访时,这位班长低着头,红着脸,什么也不说。后来妈妈下到这位班长所在班里,通过一起劳动,一起学习,终于采访到事情的经过,完成了写稿的任务。同时妈妈发现这位班长纯朴、忠诚、勤劳、勇敢、还很聪明,因而对他感觉很好。公路修通以后,班长被提升为排长,并给妈妈写了一封求婚信。与此同时有一位师政委也给妈妈写了求婚信。这位师政委入伍前也是一名大学生,很有才华。但这位师政委很快就要调回内地工作。妈妈经过认真的思考,在师政委与排长之间,她选择了排长;在回内地和留西藏之间,她选择了留西藏!因为妈妈热爱西藏,热爱西藏人民,热爱边防战士。她想为他们写岀更多更好的作品!</h1><p><br></p><h1> 这位排长就是我们的父亲唐和清。</h1><h1> 当时曾经有人对妈妈说:“你那位小排长,贫农出身,小学文化,你和他结婚,三年不离婚,我用手板心煎鱼给你吃。”但我们的父亲母亲自1956年7月结婚后,一直相亲相爱,互相支持,白头到老。</h1><p><br></p><h1>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没吵过嘴,有什么事他们都协商解决。爸爸一般都支持妈妈的决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的意见也高度一致。妈妈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爸爸的黙黙支持是分不开的。</h1><p><br></p><h1> 军功章有妈妈的一半,也有爸爸的一半!</h1><p> </p><p><br></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母亲在西藏骑马的留影(1)</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母亲在西藏骑马到边防的留影(2)</b></p>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56年父母的结婚照</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57年父母的合影</font></h1> <h1><b> 六 成都军区的雪域诗人</b></h1><h3><b><br></b></h3><h1><br></h1><h1> 1969年,妈妈又被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妈妈人虽然调到成都,但心却留在了西藏。</h1><h3><br></h3><h1> 她回成都后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歌剧,其内容大都还是西藏的事、西藏的人!</h1><h3><br></h3><h1> 1971年7月,她回西藏采访,回来时与人合写了歌剧《雪山红松》,并由战旗文工团演出!</h1><h3><br></h3><h1> 1973年、1975年回西藏采访,回来以后,出版了诗集《拉萨的山峰》、《波拉团长》……总之,她每回一次西藏,都要带回不少好诗、好作品。</h1><h3><br></h3><h1> 1982年12月,她还去过南海采访猎潜艇上的战士。</h1><h3><br></h3><h1> 1983年1月,她也去过西沙群岛,写下了歌颂岛上战士的诗。</h1> <h1><font color="#167efb">1969年妈妈被调到成都军区宣传部工作</font></h1> <h1>1973年妈妈在多吉湖畔留影</h1><p><br></p> <h1>1975年9月,妈妈第四次上查果拉。她这次去主要是参加庆祝查果拉边防部队命名“高原红色边防队”十周年庆典!妈妈在西藏边防5318米的查果拉哨所的阵地上留影!</h1><p><br></p> <h1><font style="" color="#167efb">1975年妈妈在八一农场</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75年妈妈采访藏族女民兵</font></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75年妈妈在西藏羊八井</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75年妈妈和战友一起去西藏边防部队采访!</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75年妈妈在罗布林卡的留影</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77年,妈妈在布达拉宫前留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79年妈妈下部队作报告</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82年12月于南海猎潜艇上!</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妈妈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证!</font></h1> <h1><b> 七 军人与子女</b></h1><h1><br></h1><h1> 作为西藏边防部队的一位女军人,妈妈和我们子女之间有着动人的故事,有心酸也有欢乐!</h1><p><br></p><h1> 我是老大,名叫雪松。1957年4月出生在西藏拉萨。刚生出来时,只有3斤半重,医生说:“太小了,赶紧送温箱,”我在温箱里住了20天,才回到妈妈的怀抱。妈妈爸爸很高兴。刚好这年妈妈准备出版一本诗集,书名叫《雪松》,妈妈就说:这孩子也叫雪松吧!</h1><p><br></p><h1> 我生下来不到40天,就心脏扩大,呼吸困难,有时出现昏迷情况。医生说:这孩子不能留在西藏,赶紧送走吧!领导知道后,让妈妈抱着我乘长途汽车,经青藏公路返回成都。当时,我爸怕我过不了海拔53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就对妈妈说:万一不行,就埋在路边吧!</h1><p><br></p><h1> 可能是老天眷顾我,在妈妈的细心照顾下,在同车医生和司机的帮助下,我活着回到了成都。当时,我外婆说:亏这孩子命大,活出来了。我妈把我交给外婆,就回部队工作了。三年后,我又被送到了川办幼儿园……</h1><p><br></p><h1> 我家老二名叫雪虹。她是在成都出生的。她更象我妈,聪明、活泼、身体也好。在上幼儿园时,外婆说:送雪松上幼儿园,她哭哦;送雪虹上幼儿园,她不哭,自己就走进去了。我妈妈爸爸很喜欢她。</h1><p><br></p><h1>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我父母接到一个通知,通知上说雪虹去世了。据说:“是幼儿园老师带小朋友上街时,出了车祸!”爸妈听到消息,悲痛欲绝,但也很无奈。因为为了在西藏工作,建设边疆,保卫西藏,而不能亲自抚养孩子的人很多,孩子出事的也不止妈妈一个。当年十八军司令员张国华的小女儿病危,张司令员忙着进藏工作,没能及时去看她,待他赶到医院去看时,孩子己去世了!十八军的政治委员谭冠三的夫人,在进藏时怀了孕。怀孕也得进藏,也得做报务工作。她在摇手摇发电机时,用力过大,流产了……</h1><p><br></p><h1> 这是一种牺牲!当父母的只有把悲痛埋在心里,继续努力工作!</h1><p><br></p><h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爸妈也向他们一样,黙默的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爸妈处理完雪虹的后事,就把我从幼儿园接了出来,送到了自贡市我大姨妈家。我姨妈家有姨妈、姨爹、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姨妈姨爹都是中学教师。他们全家对我都很好。姨妈、姨爹把我当成自家的孩子,细心的照顾。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过着幸福快乐的童年! </h1><h1> </h1><h1> 可是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姨妈姨爹受到冲击,姨爹被下放劳动,姐姐哥哥们都下乡当知青,我姨妈一人支撑着家。我九姨见此,就主动把我接到了她的家。</h1><p><br></p><h1> 我九姨家在威远县山王区的一个小镇上。我九姨有5个孩子。其中有4个男孩,一个女孩,而最小的男孩请人照看。九姨、九姨爹也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细心照顾。我在这里也生活得很快乐!</h1><p><br></p><h1>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都是多事之秋,我的父母也少有回来看我。在我童年的脑海里,只有姨妈、姨爹这组词,而没有爸爸、妈妈这组词。</h1><p><br></p><h1> 1969年初,妈妈被调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这时,父母才到九姨家接我回家,我当时13岁。</h1><p><br></p><h1> 同时接回来的还有九姨的最小的儿子厐武(后改名唐武)。这是我外婆出的主意。外婆说:“我妈孩子少,九姨孩子多,让九姨送一个孩子给我妈”。九姨、九姨爹内心有千万个舍不得,但想到我妈的情况,也就同意了!</h1><p><br></p><h1> 回成都后,出问题了!我不会喊爸爸妈妈,只叫他们”叔叔、阿姨”!因为我觉得从小到大都沒叫过“爸爸、妈妈”,很难为情,叫不出来。</h1><p><br></p><h1>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我妈左讲道理,右讲亲情,左右开导,买玩具、买糖果”拉拢”,我才喊妈妈了!但爸爸还是喊不出口,为此我父母难过的掉泪!直到我大学毕业工作了,我妈才逼着我叫爸爸,我才憋红了脸叫了一声爸爸。从此以后我才自然而然的叫爸爸了。</h1><h1> 我家老三,名叫唐武。他来我家时3岁。他3岁前,我九姨也是请人照顾他。他也不认识爸爸妈妈。当我爸妈去接他时,带他的赵妈让他叫爸爸、妈妈,他很爽快的就叫了。我爸妈很高兴。唐武长得很乖,嘴又甜,人又聪明。初中上的成都九中;高中考上了成都七中;大学上的北航;研究生考上了清华!总之,他学习成绩很好,是我们姐弟中读书最好的一个。爸妈也很喜欢他!</h1><h1> 我家最小的弟弟是妈妈1971年7月到西藏边境吉隆边防采访时,带回来的藏族孤儿,名叫阿旺次仁。我妈给他取的汉族名叫唐雪兵。妈妈爸爸关心他,照顾他,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尽心!把他从三岁抚养到16岁;从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雪兵高中毕业后被送回西藏,考上了西藏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西藏工作至今。</h1><p><br></p><h1> 阿旺次仁的亲生母亲有个遗愿:就是让儿子能跟着共产党、解放军,去内地学习,长大后回西藏当干部!这位藏族妈妈的遗愿实现了,她应该会含笑九泉吧!</h1><p><br></p><h1> 雪兵小时侯很调皮,妈妈爸爸为了管好他,也费尽了心血!雪兵到西藏后,得到了锻炼,慢慢变懂事了。长大成人的雪兵对父母很感恩,每年修假他都要回成都倍伴着父母。父母去世后,他仍每年修假回成都,住在父母的老房子里,陪伴着父母,也陪伴着我们。他对我们一家很好,一直把我当亲姐姐对待。关心帮助我们。这使我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局限于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的交流。珍惜缘分,互相帮助,就会让人感到亲切!</h1><p><br></p><h1> 我也谢谢妈妈给我带回来一个好弟弟。我想,我妈妈爸爸如果在天堂有知,也会感到很欣尉吧!</h1><p><br></p>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姨妈、姨爹年轻时的照片</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姨妈家的三个孩子</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九姨和九姨爹年轻时的照片</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九姨家的四个孩子</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59年爸爸妈妈和雪松</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我的妹妹雪虹</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63年爸爸妈妈和雪松</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71年全家福</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77年全家在成都军区合影</font></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83年7月全家一起下橡琪</font></font></h1> <h1>1984年的全家福</h1> <h1><font color="#167efb">1988年妈妈和雪松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88年10月妈妈和雪兵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88年妈妈爸爸和唐武夫妇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2000年3月父母和雪松、雪兵一家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父母和外孙女甜甜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2005年2月,雪兵一家和爸爸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离休前父母的合影</font></h1> <h1><b> 八 离而不休</b></h1><h1> </h1><h1> 1985年,妈妈离休了。但妈妈离而不休,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她每天的作习时间仍和上班时一样。只是工作地点由办公室移到家里。</h1><h3><br></h3><h1> 在这段时间里,她创作了杨星火诗选《喜马拉雅的女儿》,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作了长篇小说《喜马拉雅的女儿》,经唐武整理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她写的诗《一个妈妈的女儿》,由作曲家阿金配曲,流传全国。这首歌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她还为老西藏陈明义将军撰写了长篇传记《高路入云端》。</h1><h3><br></h3><h1> 离休后,妈妈也到部队采访,1988年1月,她还到过老山前线,为前线的战士们唱歌!钻过老山前线的猫耳洞,写下了短叙事诗《士兵与蛇的传说》。当然也写下了不少歌颂战士们的诗。这些诗都收集在她的诗歌集里面!</h1><h3><br></h3><h1> 但她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她梦绕魂牵的西藏!</h1><h3><br></h3><h1> 1985年8月,妈妈再次到西藏,当时她己近60岁了。但她仍想去查果拉红色边防队看看。这回,她先后两次上查果拉。9月,是她第七次上查果拉;10月,是她第八次上查果拉,也是最后一次。她和查果拉的干部战士一起庆祝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命名2O周年!她和干部战士一起举行了烛光诗歌朗诵晚会。这次查果拉边防队的指导员叫苏海河。她还写了一篇与苏海河指导员有关的故事。</h1><h3><br></h3><h1> 1995年9月,妈妈受邀去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的电视晚会。在晚会上,她讲到:“我们这代老西藏,热爱西藏、建设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台下掌声雷动。</h1><h3><br></h3><h1> 1998年7月,妈妈年近73岁了,她也是受邀到西藏参加“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同去参加的还有著名作曲家罗念一叔叔。这是妈妈最后一次到西藏!</h1><h3><br></h3><h1> 与此同时,妈妈还担任住地附近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们讲励志的故事。组织干修所热爱诗歌的老干部成立”抚琴诗社”。还自费出版小诗报《琴与剑》。她曾两次被评为成都军区先进离休干部;1999年,被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1992年10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文化艺术有特殊贡献”的特殊津贴。</h1><h3><br></h3><h1> 当然,妈妈离休后,也到北京、西安、延安、三亚、昆明、贵州等地旅游。她走到哪里,诗就写到哪里。回家时,总是收获满满!</h1><h3><br></h3><h1><font color="#010101"> 2000年8月,妈妈生病了。她住进了医院。 这次住院,因病情严重,她没有能出院。9月中旬,她在医院的病床上,写下了她的最后一首诗,名叫《鹰影》。10月2号,她开始昏迷……</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2000年10月23号,她永远的离开了我们。</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 她的最后一首诗是这样写的:</font><font color="#010101"></font></h1><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1><font color="#010101"></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1><font color="#ed2308"><b> </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鹰影》 </b></h1><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h3><h1><font color="#b04fbb"> 鹰影掠过病房沙窗,</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请借我刚键的翅膀。</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让我在诗的广阔天空,</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自由自在地飞翔。</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飞向遥远的雪域,</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飞向心爱的边疆! </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h1><h1>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妈妈临走前最牵挂的还是西藏、还是雪域高原、还是那可爱的边疆!她化作一只雄鹰飞向了喜玛拉雅的天堂!</h1><h1> </h1><h1> 2006年9月,爸爸也跟随妈妈走了。</h1><h1> 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事业努力奋斗,奉献一生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学习的楷模!</h1><h3> </h3><h3> </h3>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妈妈在成都干休所家中阅读</font></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妈妈在成都干休所家中写作</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写的长篇小说:《喜玛拉雅的女儿》。(上、下集)</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写的诗集《喜马拉雅的女儿》</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88年1月,妈妈在老山主峰前留影。</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8年1月,妈妈在老山前线与战士们合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8年1月,妈妈在老山前线与十姐妹救护队的队员合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167efb">1992年妈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5年9月,妈妈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晚会,在布达拉宫前留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5年9月,妈妈在西藏与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8年7月,妈妈最后一次到西藏。参加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8年7月,妈妈和罗念一叔叔及其他部队领导的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在西藏部队签名送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在学校作励志报告</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父母在干修所家中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在家里唱歌🎤</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爸爸在家里学习</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爸爸倍妈妈在花丛中看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妈妈陪爸爸钓鱼🐠</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2年父母去西安旅游</font></h1> <h1><font style=""><font color="#167efb">1995年父母去贵州旅游</font></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1999年2月父母在公园合影!</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 九 妈妈写的第一首歌</font></b></h1><h3> </h3><h1><b><font color="#ed2308"> 《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ed2308"> 杨星火词 罗念一曲</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ed2308"> (1953年)</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辽阔的蓝天雄鹰在飞翔,</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雪山下面有着无数的宝藏。</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在那鲜花开满的草地上,</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有着我们可爱的田庄,</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可爱的牛羊。</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啊,西藏,我们的家乡,</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生长我们的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font></b></h1><h3> </h3><h1><b><font color="#b04fbb"> 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雪山上修起了公路,</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从前那搭着帐篷的地方,也盖起了楼房</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这里充满了爱情和阳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人人都会爱上这个地方,爱上这个地方</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啊,西藏,我们的家乡,</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生长我们的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举起美酒,向着太阳,</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唱起山歌,跳起歌庄。</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歌唱毛泽东思想的光芒,</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愿你永远照着这个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照着这个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啊,西藏,我们的家乡,</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生长我们的地方,</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叫我们怎么不歌唱!</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1><b>(这首歌词由作曲家罗念一配曲,于1953年参加“西藏军区首届文艺汇演”,获一等奖!并流传全国)。</b></h1><h3> </h3><h3> </h3> <h1><b><font color="#ed2308"> 妈妈写的第二首歌</font></b></h1><h1><b> </b></h1><h1><b><font color="#ed2308"> 《山歌献给查果拉》</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ed2308"> 杨星火词,郭诚曲</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ed2308"> 原创时间: (1966年)</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b><font color="#b04fbb"> (一)</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云彩上面有个查果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查果拉山高风雪大,</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山上自古无人家。</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解放军为咱守边疆,</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雪山顶上安下家。</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二)</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查果拉山上红旗飘,</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解放军站在红旗下。</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头顶冰霜, 身披雪花。</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保为咱们温暖的家。</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保为咱们土地牛羊,</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保为咱们红色天下。</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三)</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白天望见查果拉哎,</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哨卡的红旗象朵花哎。</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晚上望见查果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哨卡红灯天上挂。</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幸福花开在我们心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吉祥红灯照万家。</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四)副歌</font></b></h1><h3><b><br></b></h3><h1><b><font color="#b04fbb"> 哎!呀沙黑,索呀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呀沙黑,索呀拉。</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鲜花献给解放军,</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山歌献给查果拉!</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妈妈写的第三首歌词</font></b></h1><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 十 《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杨星火词 阿金曲</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br></b></font></h3><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 (1998年)</b></font></h1><h3><br></h3><h1><font color="#b04fbb"> 太阳和月亮,</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是一个妈妈的女儿。</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他们的妈妈叫光明。</font></h1><h3><br></h3><h1><font color="#b04fbb"> 藏族和汉族</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是一个妈妈的女儿。</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我们的妈妈叫中国。</font></h1><h3><br></h3><h1>(此歌词由作曲家阿金配曲,流传全国。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h1> <h3> 该美篇的叙事选自妈妈的长篇小说《喜玛拉雅的女儿》。该美篇修改于2019年8月。</h3> <h1><b> 精美留言</b></h1><h3><b><br></b></h3><h1><b> 孟友</b></h1><h1><b> </b></h1><h3><b style="font-size: 20px;">还记得和雪松一起在盐源彝族自治县卫城公社当知青时,看到雪松母亲写给她的一封信,虽然其中有些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但通篇的支持、鼓励,实在令人感动。为此,还特意将这封信刋载在知青小报《风华正茂》上。</b><br></h3><h3><br></h3><h1><b>སྐྱིད་ཉིན་雪梦</b></h1><h1><b> 没有伟大的父母就没有今天的阿旺(雪兵)一家!怀念爸爸妈妈!感恩爸爸妈妈和姐姐姐夫!</b></h1><h3><br></h3><h1><b> 王琳</b></h1><h1><b>幸福的回忆,儿女们有如此荣誉的母亲,是你们的骄傲。</b></h1><h3><b><br></b></h3><h1><b> 周老 </b></h1><h1><b> 仔细看了,第一次对杨星火老师有了全面了解。她不仅是岗巴营的传奇,</b><b>也是日喀则军分区、是西藏军区的传奇!1988</b><b>年与她一起下边防的日日夜夜,9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晚会上,她朗颂“一个妈妈的女儿”的情景历历在目。她是天堂的女儿。</b></h1><h3><b><br></b></h3><h1><b>大榕树</b></h1><h1><b>朴实有华的一家</b></h1><h3><b><br></b></h3><h1><b>微风</b></h1><h1><b>雪松:你母亲收养西藏孤儿的事迹,那个年代军区大院的人都知道,从小我们很敬佩你母亲,她把一生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西藏——她内心很强大。</b></h1><h3><b><br></b></h3><h1><b>零露</b></h1><h1><b> 感恩雪松老师!西藏不仅仅有神奇,还有情深义重的爱与眷恋!有着同样经历,一直魂牵西藏的学生,深深地感恩雪松老师的记录,祝福永远的故乡!</b></h1><h3><br></h3><h1><b>萨宁</b></h1><h1><b>老西藏的优秀代表!</b></h1><h3><br></h3><h3><b style="font-size: 20px;">姚继林</b><br></h3><h1><b> 杨星火~如雷灌耳的名字!我们年轻时侯的偶像!成都军区大作家!大诗人!致敬!!</b></h1><h3><br></h3><h1><b>李亚平</b></h1><h1><b> 我1971年入伍到西藏军区文工团,经常听老同志夸奖你的母亲,她的诗写得好,她的歌词写得好。她调到成...全文</b></h1><h3><br></h3><h1><b>雪山(刘玉荣)</b></h1><h1><b> 你的母亲、父亲是我们尊敬的老前辈,他们的精神和品德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为你有这样的父母而高兴和骄傲!</b></h1><h3><br></h3><h1><b> 魏五姐</b></h1><h1><b> 雪松好,看后很感动,为你有伟大的母亲而骄傲,而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好👍👍👍👍👍👍</b></h1><h3><br></h3><h1><b>海蓝蓝</b></h1><h1><b>可爱更可敬的母亲,诗人,军人!向老前辈致敬!</b></h1><h3><br></h3><h3><br></h3><h1><b>刘光福(高原查果拉)</b></h1><h1><b> 我今后会写楊大姐1975年,1985年上查果拉的真实故事。素材于前两年就收集到,有些事还要求征,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杨大姐永远活在查果拉战士心里。</b></h1><h3><br></h3><h1><b> 上善若水</b></h1><h1><b>佳作一篇,回忆满满,父母优秀,儿女孝贤,中华美德,世代颂赞!👍👍👍🌹🌹🌹🌹🌹</b></h1><h3><br></h3><h1><b> 焦铃</b></h1><h1><b> 整篇文章饱含女儿对父母的深情,直叙平铺,真实感人。 你母亲的才华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功。读中学时我就常读她的诗文,心生敬佩。特别是你母亲抚养雪兵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非常感人。你母亲一生心系西藏,用情写作,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查果拉的故事》、《雪山红松》等,至今我都还会唱“雪山上红松根连根,天下的奴隶心连心,翻身农奴最爱金珠玛,藏汉人民骨肉亲”……</b></h1><h3><br></h3><h1><b> 何映森</b></h1><h1><b> 雪松写她母亲父亲的纪实文,叙事详细,情真意切,写岀不少不为人知的往事,非常生动感人。配图较多,使得图文并茂,十分可贵!</b></h1><h3><b><br></b></h3><h3><b style="font-size: 20px;">春天里来</b><br></h3><h1><b> 阅后本文很感人,向伟大的父母致敬!为美篇作者点赞</b></h1><h3><b><br></b></h3><h1><b> 心若止水</b></h1><h1><b> 做得很好!看了好感动!!!</b></h1><h3><b><br></b></h3><h1><b>享受时光(杨国琴)</b></h1><h1><b>歌好听🌹</b></h1><h3><br></h3><h1><b>东风破</b></h1><h1><b>令人泪目的好文,令人景仰的前辈!</b></h1><h3><br></h3><h1><b>白娜莎</b></h1><h1><b>你好!哈哈,我也是57年4月出生的。</b></h1><h3><b><br></b></h3><h1><b>夏桔</b></h1><h1><b>从头到尾认真的拜读了二次,越看越感动,不禁泪流满面。同龄的雪松、相同的成长经历。感同身受。为你有这样伟大的、无私的母亲而骄傲!</b></h1><h3><b><br></b></h3><h1><b> 鲁一夫</b></h1><h1><b>我们家仨孩子雪冬,雪兵,雪虹,就一个不一样</b></h1><h3><b><br></b></h3><h1><b> 坐禅如斯</b></h1><h1><b> 写的非常好!👍朴实感人,把你父母,特别是你母亲的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出来,令人为你母亲不平凡的、纯粹一生而赞叹。我看若把你的父母的一生作为素材写成剧本,足以拍出一部好电影。</b></h1><h3><b><br></b></h3><h1><b>云朵</b></h1><h1><b> 西藏让人神往,没有想到你也出生在西藏。一对让人敬佩的老人,一付慈祥的老人。雪松姐好好保重,我们生命的延读,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怀念和报答!</b></h1><h3><b><br></b></h3><h1><b>二姐芝英</b></h1><h1><b> 该美篇写得太好了,感人肺腑,小时候常到我的好友雪松家,感受到杨阿姨对人和蔼可亲,在家也在工作。总觉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心中最佩服的人。儿女们有这样伟大的父母,真的是他们的荣耀和骄傲。我有这样的好朋友,也是我的骄傲!祝我的好友雪松全家幸福!</b></h1><h3><br></h3><h3><b style="font-size: 20px;"> 厚德</b><br></h3><h1><b>雪松,您好。我比您大二个月,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谢谢您写的这篇记述文。回忆父母当年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往事。学习他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你妈妈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为你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而感到高兴。</b></h1><h3><b><br></b></h3><h1><b> 萨宁</b></h1><h1><b>老西藏的优秀代表!</b></h1><h3><b><br></b></h3><h1><b> DY</b></h1><h1><b> 你的母亲在西藏军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谢谢她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们西藏军区的老兵谢谢她了,也谢谢你,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她。</b></h1><h3><br></h3><h1><b>凯姥姥</b></h1><h1><b> 哥,你太厉害了,为你点赞!</b></h1><h3><b><br></b></h3><h1><b> 陈丽华</b></h1><h1><b>可敬的老前辈,才华横溢,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所有的作品将永远被...全文</b></h1><h3><br></h3><h1><b>周老</b></h1><h1><b>仔细看了,第一次对杨星火老师有了全面了解。她不仅是岗巴营的传奇,也是是日喀则军分区、是西藏军区的传奇!1988年与她一起下边防的日日夜夜,9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纪念晚会上,她朗颂“一个妈妈女儿”的情景历历在目。她是天堂的女儿</b></h1><h3><br></h3><h1><b>王大爷在成都</b></h1><h1><b>可敬的父亲和母亲!!!值得骄傲的父母亲!!</b></h1><h3> </h3><h1><b> 传奇</b></h1><h1><b>谢谢,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心中的杨星火。</b></h1><h3><b><br></b></h3><h1><b> 虫儿不作声</b></h1><h1><b>幸福的一家人!</b></h1><h3><b><br></b></h3><h1><b>父子笃周冬</b></h1><h1><b> 有泪水在眼圈打转的感动,朴实真诚,我六岁时在母亲的卫生院第一次接触到卫生院实习的藏族学子,大哥哥大姐姐们告诉我西藏是金色太阳升的最高的地方。我的第一本连环画——金光大道是一个藏族学生姐姐买了送我的。我17岁,到了拉萨当了一名光荣的汽车兵。真实的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金色的太阳。杨星火老首长朴实无华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在物质贫穷的时代,丰富了高原军人的精神世界。为高原战士奉上了一颗高尚无私的红心及宝贵的精神食粮。致敬老前辈!红蜡一样又一次点亮了我对西藏的无尽思念!雪松大姐,为您有这样两位老革命而骄傲!</b></h1><h3><b><br></b></h3><h1><b>姚继林</b></h1><h1><b>杨星火~如雷灌耳的名字!我们年轻时侯的偶像!成都军区大作家!大诗人!致敬!</b></h1><h3><b><br></b></h3><h1><b> 冰冰</b></h1><h1><b>伟大的母亲,光荣的一生,满满地正能量</b></h1><h3><b><br></b></h3><h1><b>张岭 绿色音符</b></h1><h1><b>向六孃致敬。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母亲。</b></h1><h3><br></h3><h1><b>微风</b></h1><h1><b>雪松:你母亲收养西藏孤儿的事迹,那个年代军区大院的人都知道,从小我们很敬佩你母亲,她把一生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西藏。她内心很强大</b></h1><h3><b><br></b></h3><h1><b> 零露</b></h1><h1><b>感恩雪松老师!西藏不仅仅有神奇,还有情深义重的爱与眷恋!有着同样经历,一直魂牵西藏的学生,深深地感恩雪松老师的记录,祝福永远的故乡!</b></h1><h3><b><br></b></h3><h1><b>周渝霞</b></h1><h1><b>向星火老师致敬!向唐排长致敬!星火老师是我敬仰的诗人。</b></h1><h3><b><br></b></h3><h1><b>冰冰</b></h1><h1><b>感动,老一辈军人无私的奉献 ,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b></h1><h3><b><br></b></h3><h1><b>李亚平</b></h1><h1><b>我1971年入伍到西藏军区文工团,经常听老同志夸奖你的母亲,她的诗写得好,她的歌词写得好。她调到成都军区之后,还经常来西藏采风。我远远地见过她从文工团门口走过的背影……非常敬佩她献身西藏事业的高尚品格!我们都会唱《叫我们怎么不歌唱》!杨星火老师的诗与歌永远留传!</b></h1><h3><b><br></b></h3><h1><b>焦铃</b></h1><h1><b>我们同住大院,有共同的经历,你妈妈爸爸以及你和你的弟弟,我们都非常熟悉,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一个干休所。祈祷你晚年幸福安康!</b></h1><h3><br></h3><h1><b>鸣鸣</b></h1><h1><b>文章生动感人,歌曲优美动听,随着歌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西藏……</b></h1><h3><br></h3><h1><b>清茶</b></h1><h1><b>非常感人,赞一个!</b></h1><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