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徐国峰教练在书中写到:训练是为了变得比之前的自己更强,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平静。勇气能让自己改变和挑战可以改变的事物,平静能让自己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因此在尽力比赛之后,平静地分析、回顾与接纳自己是赛后需要做的事。 <br></p> <p> <br></p><p> 任何人想要在某一领域不断突破,都要有强烈且深刻的自知之明,才有可能自胜。唯有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之后,才能自知自胜。因此本文既对无锡马拉松进行回顾,也用训练数据对20161030的上马和20170319的锡马的训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因为时间实在不够用,只能每天抽几分钟写,断断续续赛后快一个月了才完成。</p> <p><b><font color="#167efb"><br></font></b></p><p><b><font color="#167efb">锡马训练情况</font></b><br> 去年激动人心的上马比赛结束后,休息了2周。2016年11月14日开始按照佳明营倪学委(小言爸)拟定的锡马宠物组周期课表训练,到2017年3月19日正好18周,分为基础期(上)3周,基础期(下)3周,进展期4周,巅峰期4周,比赛期4周。这次课表由于出差、生病等原因缺课较多,特别在进展期缺课达到40%,总体课表完成率在77%左右。通过比赛期的调整,在锡马当天把状况指数调整到了正值0.3。</p> <br> <h3><br /></h3><h3><b><font color="#167efb">锡马比赛情况</font></b> </h3><h3> 3月18日下午与上实家长群跑步队(沪跑团上实跑点)的兄弟姐妹们高铁到达无锡火车站,坐公交车慢慢晃到无锡体育馆,很快领好装备,戴上手环。晚上与佳四组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聚餐,席上各种烟雾弹,深深透着每一个跑者心中的期待。我因为这一轮训练没有上一轮上马训练出勤率高,感觉自己进步并不大,而且我这个年龄,先天条件又比较弱的女子,能到BQ资格线,基本应该是我的极限了,所以对锡马很平静,第一目标是再次破四,第二目标是保持上马的成绩354,第三目标是能到BQ真正可报名的成绩352。说实话,能到第二目标我就已经非常满意了。</h3> <p> <br></p><p> 3月19日清晨5点起床,吃早饭,穿戴整齐,赶到存包处与佳四组同学合影,这时候老天爷很开心,露出淡淡的蓝色,不像要下雨的样子。与四组宏宏一起到C区检录区,我们俩打定主意,肩并肩一起跑不分开。带着宏宏破四也是我的目标之一。 <br></p> <p><br></p><p> 7:30,没有听到枪响,没有看到花瓣雨落下,人群开始启动。我和宏宏一起踏上了42公里的赛道。我一直很佩服很多跑者,每次全马后还能记得每一公里发生的事情。我是只记得一些片段和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p><p><br></p><p> 在2公里左右的地方,宏宏的能量胶掉地上,她回头去捡,而我并不知道。就这么一刹那的功夫,宏宏和我被拥挤的人潮分开,想好的并肩跑就这么泡汤了。这也说明,在全马赛道上,会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比赛。</p> <p> <br /></p><p> 起跑没多久心率就到了1.7-1.8左右,比上马起跑前几公里要低一些,心里还在想,看来有氧能力有提升。结果很快心率还是上到了2.5区间,可是体感比较轻松,就想着控制在3以下就可以。找到了自己舒适的M配速,保持着匀速前进。3公里时,偶遇广州的林先生,他看我配速很稳,询问了我目标成绩,两人差不多,于是就一起跑。时不时聊两句,我还不忘介绍了下心率跑法。</p><p> <br /></p><p> 大部分时间我脑子里检视着自己的跑姿,保持着规律的呼吸。空闲时想找找把号码布佩戴在后背的选手,算算24点的,可惜现在的选手都知道要佩戴在胸前了,一个也没有找到。想着天气真的很帮忙,阴天,不冷不热,以为就这样一直可以到终点。</p> <p><br></p><p> 谁知道18公里开始,乌云聚集,凉风习习。很快,初春的雨就下来了,带着冰冷的寒气。我最不擅长雨跑,脚要时不时躲开地上的小水塘,后来实在躲不开了,深一脚浅一脚踩进水坑里,鞋和袜子全部湿透,越来越沉重。春雨很冷,胳膊到手指很快就僵硬了,手指还冷得有点麻木。手表也湿了,不知道怎么滑到了没有心率区间的页面,怎么也无法调回来。只好不管了,按照自己的体感跑吧。也就是说,18公里后我就没再看手表,配速和心率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来了。</p> <p> <br /></p><p> 我一直牢记着35公里才是马拉松的中点,耐心的奔跑着。每10公里吃一根能量胶,盐丸全程吃了一次。由于手冷,加上下雨湿滑,后半程的能量胶用手已经无法撕开,只能用牙齿咬。</p><p> <br /></p><p> 一路奔跑,冷得发抖。特别爬上长长的坡迎面一阵寒风,汗水雨水混合,瑟瑟冻人。一路上不少第一反应的固定岗志愿者,我一直在找熟悉的面孔,但是他们遮的严严实实,不过只要他们向我看过来,我就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示意,风雨交加的天,他们要站数个小时,异常辛苦。</p><p> <br /></p><p> 可能是在35-36公里处,上实跑步队的妞爸从我身边跑过去,他这次是当355的赞助商兔子,我冲他叫了句:"你速度太快啦,超速啦"。他也喊了一句:"我知道啦,现在快点,一会再看。"我心里想,看来今天我355没有问题了。没多久,我追上了他,超过了他。</p><p> <br /></p><p> 到39公里左右,上实跑步队的也是佳四组的组长668大叫着"侬跑噶快,是要冲345啊",边叫边与佳三组武组长呼啸而过。这两个疯子最后3公里在加速,我在后面喊:"注意心率。"很快他们就消失在我视线里。</p> <p> <br /></p><p> 这个时候,我感觉还有些余力,也想加速。林先生在一旁提醒我,稳住不要着急,按照现在这个速度到终点,你已经可以破350了。由于看不见手表上的心率区间,想还是稳妥为好,于是我稳住了节奏,一直匀速奔向终点。真的感觉一路陪伴、照应、提醒、互相吐槽冷风冷雨的林先生是老天爷派来陪跑的。</p><p> <br /></p><p>眼前终点计时牌上显示着3:52:54,减去垃圾时间4分多,我知道在风雨交加中我用348完成了锡马。</p><p> <br /></p><p> 回首望着跑过的42公里,没有上马PB破四的兴奋和激动,心里充满了出奇地平静、圆满和感激之情。</p> <p><b><font color="#167efb"><br /></font></b></p><p><b><font color="#167efb">赛后感想</font></b> <br /> 2015年9月首马北马507(不算真正意义的首马),2015年11月上马422(真正意义上的首马),2016年3月锡马412,2016年10月上马354,2017年3月锡马348。2016年3月的锡马之前是靠堆跑量按照目标配速训练,锡马就感觉到了瓶颈期,虽然PB了9分钟但是非常吃力。</p><p> <br /></p><p> 2016年7月参加佳明训练营,按照周期化课表训练,第一遍课表滚下来上马PB了18分41秒,达到了个人的BQ标准。第二遍课表滚下来又PB了5分36秒,达到了国家女子二级运动员标准。这个总计24分17秒的PB时间是建立在原来瓶颈的基础上,相当不容易。这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课表,国家女子二级运动员18岁的我做不到的事情,在40多岁竟然做到了。</p> <p><br></p><p> 然而除了国峰教练课表的神奇和对跑者的谆谆教诲外,在我身后还有一群神一样的跑友,倪学委的无私分享,668组长的鞭子,上实跑步队和佳四组兄弟姐妹们在训练期互相安慰、互怼、支撑、探讨、激励,还有煮熟的烤鸭和全羊,又温暖又励志。</p> <p><b><font color="#167efb"><br /></font></b></p><p><b><font color="#167efb">数据分析</font></b> <br /> 这段内容比较枯燥,不喜欢看数据的朋友,可以直接快进。</p><p> <br /></p><p>比较20161030的上马和20170319的锡马两次训练课表的训练数据,可以看出周期化训练,一点点进步。</p><p> <br /></p><p><font color="#ff8a00"><b>最大摄氧量:</b></font>2016上马训练从39逐步进步到46,2017锡马训练从42进步到48。特别是在巅峰期间歇跑,较大提升了最大摄氧量。</p> <p><br></p><p><b><font color="#ff8a00">跑力:</font></b>当前跑力在上马训练时,从低水平开始进步非常明显,曲线基本都是上扬。锡马训练没有上马系统,跑力有些波动,在比赛期基本恢复到了上马前,且即时跑力有提升。<br></p> <p><br></p><p><b><font color="#ff8a00">状况指数:</font></b>在基础期和进展期,体能指标在慢慢增加,但疲劳指标也在升高,到巅峰期,疲劳指标会持续上升,到了比赛期开始减量调整。上马前状况指数回到了正值3.0,这时候体能指标15.5,锡马前状况指数到了0.3,这时候体能指标15.6。通过状况指数,可以清晰看到周期化训练身体的状态。</p><p><br></p> <p><b><font color="#ff8a00"><br></font></b></p><p><b><font color="#ff8a00">配速、心率区间和配速均心差:</font></b>上马平均配速530,67%的时间在M心率,25%的时间在T心率;锡马平均配速523,51%心率区间在M心率,42%的时间在T心率。配速的一点点进步,心率没有完全hold住。特别从赛后小言爸给出的配速均心差数据来看,锡马2小时后,平均心率区间超过平均配速区间,都是负值了。</p> <p> <br /></p><p> 训练就与人生一样,有压力才能成长,但是一定是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的压力,凡事不能过度,而可量化的训练才能有效避免过度训练。</p><p> <br /></p><p> 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不会有完全一模一样的特点,也就不会有一成不变的训练方法,因而训练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门针对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和雕琢的艺术。我们需要数据协助我们分析、认识自己的情况,而数据、工具都是辅助的、参考的,不能陷入对数值高低的执着中。</p><p> <br /></p><p> 周期化训练,该慢的时候要忍住不加速,该快的时候要咬牙抵抗想放慢的念头,要耐住性子跑该周期的强度。这也如同人生一样,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一些人付出了一点点就立即需要回报,看不到回报就会放弃。任何事情和成就都要通过循序渐进,要有恒心坚持,有耐心等待。</p><p> <br /></p><p> <font color="#b04fbb"><b>【后记】</b></font>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属于耐力型跑者,按照我的跑力,我能跑到对应跑力的全马成绩,但是5K、10K、半马都达不到,但是在锡马后三周参加的上马思麦公益跑10K赛中,跑出了48分多的成绩,加上短缺的200米,10公里也跑进了50分钟,正好符合我跑力对应的成绩。</p><p> <br /></p><p> <b><font color="#b04fbb">【再后记】</font></b>无论是追求更强的跑步,还是追求舒适健康的跑步,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