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阿里日记(三) 神山圣湖

心心冬

<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第八天:9月24日 星期三</h3><h3><br /></h3><h3>行程: 萨嘎--仲巴-帕羊-基乌寺</h3><h3><br /></h3><h3>今天全程约486公里,最高海拔在马攸木拉山口,海拔5216米。</h3> <h3>昨晚睡的很好,睡袋如果不钻进去而是当成被子盖的话还是很暖和,而且也不会像珠峰那样捂的太热。昨晚吃完晚饭就在同一个餐馆里预定了今早的早餐,稀饭、油条、鸡蛋,虽说不上有多好吃,但至少是熟的。</h3><h3><br /></h3><h3>从萨嘎出发还早,辽阔的仲巴草原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路边河道里淙淙地流淌着明净喧腾的溪水,蜿蜒地消失于远方高耸的雪山深处。</h3> <h3>可能也只有西藏,才能随便在路边找个无名的水塘,就可以美成这般不像话。</h3> <h3>和弦和越狱兴奋的跑到河边,捕捉雪山的倒影,却不知被我当成了风景的点缀。</h3> <h3>清晨的阳光丰盈清亮,一寸一寸地漫过山巅,漫过深深的河谷,阴冷深暗的影子缓缓退去,温暖像希望一样铺满了大地。宁静平远的地平线上座落着沉默的喜马拉雅山脉,倒映在这片水中,美的是如此的不真实,可又真真切切的存在着。</h3> <h3>路遇一群牦牛,我问普布师傅:&quot;藏民养的牦牛和野牦牛有什么区别呢?&quot;</h3><h3>&quot;这个呀,其实很好分的,野牦牛毛要长的多,而且喜欢在海拔高、比较寒冷的山上面&quot;</h3><h3>&quot;那么家养的牦牛走丢了,算不算野牦牛呢?&quot;</h3><h3>&quot;呃......&quot;普布鼓了鼓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么呆萌的问题,大家早已在后面直接笑翻。</h3><h3><br /></h3><h3><br /></h3><h3>从启程以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上野厕,一开始好像还害羞躲躲闪闪的,越到后面越无所谓。到阿里,上厕所真的是个大问题,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吃饭住宿。女同志解决问题,最好用一些道具,因为阿里地势辽阔,没有植被,很可能走好久都找不到一处遮挡的地方,所以有人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这样。</h3> <h3>感谢猫留下了如此重要的史料照片,只是不太清晰。当然,这种照片太清晰了也不合适,媳妇就不干了。采取这种方式的一定要注意站位,否则会很容易被尿一鞋.....</h3><h3><br /></h3><h3><br /></h3> <h3>男同志自然方便一些,背过身就可以了,当时我以为猫在拍他爸比,最后一看好家伙,她竟然把我们四个全拍了。好吧,你敢拍我就敢往这里放,只是猫当时没注意构图的平衡性,猫应该提醒我一下,你看我站那么开,应该喊我近一点近一点嘛!<br /></h3> <h3>至于上大号么,那问题就复杂了,阿里全程我有两次大号上的悲痛欲绝刻骨铭心,后面会慢慢讲述的。</h3><h3><br /></h3><h3><br /></h3><h3>中午饭是在帕羊吃的,帕羊是个极具西部风味的草原小镇,海拔4750m。能看到沙丘、草原、河流、湖泊和雪山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的情景。小镇内松散地排列着整齐的民居,来往于小巷之间的藏族居民的穿着也极具民族韵味。镇外还有一大片牧场,牛羊悠游于青青草原和皑皑雪山之间,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我们到达帕羊正是大中午,正午的太阳已经晒到人快爆了的地步,即使这样,好几个藏族孩子就在这样的太阳下守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台球桌打的兴致勃勃。我发现台球在西藏是一项非常普及非常受欢迎的运动,甭管多偏僻多穷多恶劣的地方,总能发现几张破破烂烂的台球桌,只是品相实在都惨不忍睹,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影响那些藏族孩子对台球的热爱。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午饭依然是川菜,只是没想到小小的餐馆里竟然还有电视,放着的还是安徽卫视的闯关节目,一瞬间突然让我有些恍惚,有些回到人间的熟悉感。大家都瞅着电视节目发着呆,也不知道心里都在想什么,只有普布师傅一如既往的招呼着给大家端茶倒水,而措旺师傅也是一如既往的跟他电话里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幺妹儿调着情。</h3><h3><br /></h3><h3><br /></h3><h3>简单吃过午饭,继续上路, 继续一路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向西穿行,左手边一路的雪山,绵延着似乎看不到尽头。</h3><h3>在帕羊至仲巴的一段路上,可看见雪山下有一片五彩斑斓的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似乎可以让人触摸到岁月的沧桑,发现生命的神奇。</h3><h3><br /></h3><h3><br /></h3><h3>同伴们都跑到沙漠上拍照去了,我和媳妇却在路边邂逅了一个牛人。</h3> <h3>这哥们从西安出发,骑了几个月骑到这里,然后计划沿着新藏线一直骑到新疆,绕一个大圈从甘肃骑回去。</h3><h3><br /></h3><h3>我们一直都在看他的装备和带的行李,好奇他吃什么喝什么晚上在哪里住。对于这样的牛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了。</h3> <h3>一路上都开着这样的限速单。你没看错,我也没放错,这里并不是阿里,仍然属于日喀则地区。阿里日记,已经写到第八天了,我们还没有进入阿里界。我的阿里日记并不单单只限于阿里地区,整个行程路线的名字就叫做阿里大北线,所以,所有走过的地方,也都是属于阿里大北线的一部分。</h3><h3><br /></h3><h3>可是马上,我们就要进入阿里界了。 </h3><h3><br /></h3><h3>阿里属于边境地区,过第一个检查站的时候,武警检查的极其严格,拿着身份证和边境证一个人一个人的核对。 刚动心思想拿相机偷偷拍一张,被普布师傅坚决喝止了,&quot;小心把你相机都没收掉!&quot;</h3><h3><br /></h3><h3>不过照片虽然没有拍成,我还是拿着DV悄悄录到了一段检查站的视频,到最后写完的时候会做一个整理。 </h3><h3><br /></h3><h3><br /></h3><h3>过了马攸桥检查站,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你无需担心错过地标,因为那里耸立着一块巨幅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天上阿里 藏西秘境。进入阿里之后,地势更加开阔,野生动物也会明显多起来。</h3> <h3>看照片似乎阳光明媚,但实际上一进阿里后狂风大作,体感温度是极低的,我们恨不得穿上羽绒服才下车,可是措旺师傅和另一个师傅,竟然下河用凉水洗头擦身体去了。</h3><h3><br /></h3><h3>据普布师傅说,这条河最终是流向圣湖玛旁雍措的,在圣湖藏人是不能洗澡的,所以在这条河边洗澡,也相当于是用圣湖水洗澡了。</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拐了几个弯,普布师傅开始神秘兮兮起来,&quot;考验你们人品的时候到了,我们马上就会到达可以第一眼看到神山的位置了。&quot;</h3><h3>我说:&quot;我们人品很好的,珠峰都看到了呀,况且今天风大,天上一片云也没有,应该很容易看到神山吧?&quot;</h3><h3>普布师傅笑了笑:&quot;神山跟珠峰是不一样的,珠峰是风景,看到就行。但是神山,是神!你只有在第一眼就看到他,才会走运的哦。&quot;</h3> <h3>拐上几个弯,普布师傅念念有词,然后把帽子一摘,大喊:&quot;神山到喽!&quot;</h3><h3>极目远去,冈仁波齐锥形的山体出现在视线的最远方,上面没有一丝遮挡,看的清清楚楚。</h3><h3>所有的司机都在这个地方停车,所有的藏族司机,包括一路嘻嘻哈哈没个正经的措旺此时都是一脸严肃,规规矩矩的朝着神山开始朝拜。</h3><h3><br /></h3><h3>藏人磕长头的标准姿势是:正立,双手合什举过头顶,领受佛的旨意。双手合什下移至唇前停顿,再下移至胸前停顿,于口,于心,与佛意相合。然后双手分至体侧,屈膝,双手抚地随身体下伏而前滑,同时心发所愿,口诉祈求;身体完全覆地后双手划弧伸至头前合什</h3><h3>,站起,再如此,周而复始。</h3> <h3>和神山遥遥相对的纳木那尼峰,依偎在圣湖玛旁雍措旁边,清晰的仿佛触手可及。</h3> <h3>玛旁雍错,海拔4588米,位于岗仁波齐神山东南20km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h3><h3>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玛旁雍措藏语意为&quot;永恒不败的碧玉湖&quot;。</h3><h3>翻开历史发黄的书页,一个名叫玄奘的高僧,杖锡孤征,万里求法,历经艰危穿越藏地雪域也曾到此。这壮举即使放在如今,也令人难以置信,而在那个年代,绝对就是神话。于是,就有了西游记,就有了唐僧取经,就有了传说中的西天瑶池。是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面,就是把这里称为西天瑶池的,真实的西天瑶池,就是指的这里。</h3><h3><br /></h3><h3>此刻,我们所站的位置,他是否也曾驻足凝望?湖水依旧澄澈明净,只是狂风漾过宛如宇宙之沙,只是那风中飘落的禅音,在这层层涟漪中传颂了一千年。</h3> <h3>与圣湖玛旁雍措一条路相隔,就是鬼湖拉昂措。到达拉昂措,远处的纳木那尼峰赫然而立,像一尊玉佛巍然安坐。狂风凛冽,啸声隐隐。据说鬼湖与圣湖原本是同一湖泊,由于地壳运动而一分为二,两湖的湖底如今依然相通。</h3><h3>神奇的是,仅隔一条公路,圣湖是淡水湖,拉昂措却是咸水湖,人畜皆不能用,并且常常妖风四起,因此才得了鬼湖这个恶名。</h3><h3><br /></h3><h3><br /></h3><h3>其实细想也亏的慌,鬼湖风大的能吹死人这点不假,我们一行六人全都让狂风给吹傻了,回到住所都没缓过神来,但是圣湖边风也没小到哪里去啊...... </h3><h3><br /></h3><h3><br /></h3><h3>远观鬼湖,蓝色而妖艳,靠近时发现,跟其他的措不同,似蓝有黑,它的水拍打着,涌动着,泛着黑灰色的浪潮,站在这里,有种站出了尘世的错觉,没有恐慌和害怕,只觉它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哀伤,蔓延着,散开着。</h3> <h3>看过鬼湖后,我们先去今天住宿的地方安顿。今天住宿的地方叫吉乌寺,虽然当地有一座寺庙叫吉乌寺,但是我们并不是住在庙里面,而是住在寺庙下面一个小村子里,普布师傅帮我们联系的是村长家。</h3><h3><br /></h3><h3>坐在村长的家里,大家都被风吹的有点发蒙,发呆,比木鸡还呆。缓了大概半个小时,马上就要日落了,普布建议我们到旁边一个小山坡上去拍一拍,看我们一个个木呆呆的样子,他说算了算了,你们别走了,我和措旺送你们上去吧。</h3> <h3>正常的情况下,爬这么一个小山坡也实在算不了什么事情,可是在这4700米的高原,而且还是刮着能吹走一头牛的狂风,被师傅用车子送上来实在太幸福了,沿路看见好几个自己慢慢往上爬的驴友,看着我们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远远甩给我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然后继续在风中凌乱着。</h3> <h3>远处的神山,安静的沐浴在夕阳中。</h3><h3><br /></h3><h3><br /></h3><h3>冈仁波齐,在中国国家地理排中国最美山峰中的第六名,被称为众神的居所。</h3><h3><br /></h3><h3>不过,冈仁波齐吸引众人从世界各地前来朝拜的原因绝对不是靠他的风景,而是他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藏区神山数目并不少,但是若论资排辈,冈仁波齐是当之无愧的NO.1。他不仅仅是藏人的神山,而是世界的神山。</h3><h3><br /></h3><h3><br /></h3><h3>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六千七百多米,整个喜马拉雅山系中超过七千米的雪山有五十多座,在诸峰之中它实在算不上翘楚,但是,它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足以令众峰望尘莫及。</h3><h3><br /></h3><h3>山体顶部,巨大的冰槽形成了天然的佛教万字格,终年不化。在信徒的眼里,冈仁波齐是整个宇宙和世界的中心,是众山之根、万水之源、诸神的宫殿、世界屋脊的奥林匹斯。世界上,聚集在冈仁波齐的宗教纷繁复杂,有据可查的藏传佛教就有十余个教派。它们在对佛的认知、修行方式上大相径庭,但却在冈仁波齐脚下凝结成同一个最原始、最古老的仪式:行走。</h3><h3><br /></h3><h3>笃信佛教的人坚信:转山可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于是,藏民来了,印度人来了,尼泊尔人也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走上同一条朝圣之路。群山与河流漫过他们银子般清凉的双眼,虔诚叩拜的脚步丈量着长路漫漫,有信仰真的是件幸福的事,至少可以活的更干净。</h3><h3>但是在4000多米的海拔徒步行走五十多公里谈何容易,况且还要翻越好几个5300米以上的垭口,虽然有无数的信众前来冈仁波齐转山,但是每年都会有因为转山而死在路上的,不过对他们而言,能死在转山的路上,是被他们引以为自豪的。</h3> <h3>拍过圣湖,拍过神山,太阳早已西沉,凌冽的狂风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感觉脚都已经被冻到没知觉了,两位师傅拉着我们下山,向我们住宿的村长家驶去。</h3> <h3>村长家里如果想吃现成的饭,那只有方便面了,否则就自己做。辛苦的普布师傅开了一天车,把我们送下山后大家都坐在那里不想动,他却还要忙着给我们做晚饭。番茄炒蛋,青椒羊肉,白菜罐头粉丝汤,不是恭维,在这种条件下,能吃到这些菜,真的是太幸福了。</h3> <h3>吃过晚饭,外面的风还是那么大,我去上个野厕,突然感觉脸上凉凉的。一开始还纳闷天挺晴啊怎么下雨了,后面一琢磨不太对,靠,以前也不是没在大风里头尿过,点背一点吹到裤子上也就算了,怎么还带往脸上刮的?这风到底是怎么个方向我至今也没搞明白。算了算了,旁边也没别人,自己的也甭嫌弃,抹把脸拍星星去。</h3> <h3>越狱有些难受,另外两位女同志也不想出来继续出来吹风了,剩下的三个老爷们来到圣湖边拍星星。今天的月亮太亮,星星根本没法拍,大家最后开始自拍,一会装装葫芦娃,一会装装奥特曼,玩的还挺开心。不远处溜达着好几条野狗,估计也没见过我们这阵仗,在附近晃来晃去就是不敢靠近。</h3> <h3>被风吹的实在扛不住了我们才回去,大家边围坐在火炉边烤火,一边聊着各种有意思的路上的八卦。这里的条件真的很苦,发电靠的是太阳能,电压不稳而且到晚上十点多就会断电;房间里面只有外间客厅点着火炉,我们睡觉的房间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窗户还关不严,风从缝隙吹进来发出呼呼的哨声。热水只能在炉火上烧,只勉强够喝的,要放开了洗漱根本就不够用;自来水根本不用想,凉水直接去外面的大桶里拿瓢舀,倒是这个肯定是圣湖里的水。</h3><h3><br /></h3><h3>虽然苦成这样,但在我的记忆里面那晚大家都聊得好开心,也许越艰苦的环境,越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h3> <h3>普布师傅给我们订的是两个四人间,猫和媳妇住一个四人间,我们四个老爷们儿住一个四人间。猫觉得我们睡一个四人间有些挤,没地方放东西,就一直邀请我过去她们那个家住,并一再强调她不介意。我说让和弦过去住吧,我媳妇也不介意,和弦不好意思过去坚决拒绝,我也不好意思所以也坚决不过去,最后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男女分开各睡各的。</h3> <h3>这就是我们悲催的四人间,大家实在不想进去睡啊,先不说其他的,外间有火炉啊,到了里间,那叫一个冰窖......</h3> <h3>我铺好睡袋,想把被子压在上面暖和一点,打开一看,我去,什么人吃什么东西来着?上火上成这样!怎么可以尿的这么黄?还是其他什么东东...... 我实在没有勇气通过闻味道去鉴定一下被子上到底是什么物质,小心翼翼的捏着被子角扔到一边。被子是没法用了,看看毛毯吧。仔细审视了一会,毛毯似乎还没发现有什么特殊物质和颜色,也或者,灯光太暗毛毯太花的缘故,有东西也看不出来,只是上面有一股隐隐的脚臭味幽幽的传到我的鼻子里......</h3><h3><br /></h3><h3>不管了,这个地方光睡袋肯定不够扛,这么一大坨毛毯,呃,扔在哪里味道也躲不过,再说我也好几天没洗脚了,也就别嫌弃人家了。 </h3><h3><br /></h3><h3>钻到睡袋,轻轻把毛毯压在上面,缓缓躺了下来。4700米的海拔,睡觉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也再听不到牛一样的喘气声,大家更纠结的是房间的墙、地板、床、被褥、各种...... </h3><h3><br /></h3><h3>躺在睡袋里一动不动,尽量保证不碰到任何地方,躺的跟僵尸一样。电灯没有开关,一会自动就会停电,我拿着手机记着今天的日记,刚写了一半,旁边的小伙伴们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真羡慕他们,睡的真快!</h3><h3><br /></h3><h3>墙壁太薄的缘故,隔壁的猫和媳妇聊得真欢,内容听的一清二楚,这个,应该不算有意偷听女人私房话吧?</h3><h3><br /></h3><h3>灯黑了,因为没地方充电,手机也黑了。只剩下睡觉了,再睡不着也得死命催眠自己,睡觉睡觉,明天还得早起拍圣湖的日出日落呢!</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第九天 9月25日 星期四</h3><h3><br /></h3><h3>行程:吉乌寺-门士—东嘎皮央—扎达 全程约261公里,最高海拔为隆嘎拉山垭口,(5160米)</h3> <h3>从地图就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一路往西,今天将到达此行的最西端,之后的行程,将往北、往东开始返程。</h3><h3><br /></h3><h3>吉乌寺悲催的四人间,但是睡的比我预想中好。也许是我的睡袋确实温标比较高的缘故,反正其他小伙伴都说冷,就我睡到半夜觉得热,把盖在身上的毛毯也掀掉了。</h3><h3><br /></h3><h3>自进入西藏以来,竟然第一次做梦,梦到了姜琦琦同学,嘿嘿,不过内容平平无奇给忘记了。六点四十,大家一起起床,扛着脚架出去拍星星,拍日出。</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外面的风比昨天小了很多,但是就是冷啊,我身上从秋衣到抓绒一共穿了五件衣服,依然冻得哆哆嗦嗦。月亮已经下去,我们随便拍了拍就往昨天的小山头爬。4700米的海拔,凌晨的寒冷,真的让人痛苦到绝望。我最怕的就是往高处爬,走两步就得歇歇,旁边还有狗一直在叫,叫的跟狼似的。我没拿手电,吭哧吭哧走在最后面,同伴走两步就得停下等等我,还得拿手电给我照亮,费了半天劲才爬了上去。</h3><h3><br /></h3><h3><br /></h3><h3>站在山坡顶上,黑暗里,我缩着头,空气冷得快凝固了,脚下的土地又冷又硬,冷气从脚底往身体里传,我时不时试着抬抬腿,看看脚还是不是自己的了。</h3> <h3>圣湖的日出似乎并不惊艳,云少,关键是没有任何过度,太阳刚一露头,没有半分钟,就已经刺眼到无法直视了。光线太强,我一早晨拍的延时由于对光线估算错误基本报废,只好随手拿着相机拍拍圣湖。极目远眺,画面最远处的湖边的那一排房子,就是我们住宿的村长家的位置。</h3> <h3>来一张自拍照,请叫我长腿欧巴。😀</h3> <h3>和同伴们陆续下山,收拾行囊,吃过早饭,告别村长,向着今天的目的地出发。</h3><h3>去时的路会从神山脚下经过,普布师傅说,如果不转山的话,我们拍照那个地方就是离神山最近的地方。</h3> <h3>沿着冈底斯山脉一路向西,路边的雪山依旧连绵不绝。过了巴尔兵站就开始翻越隆嘎拉山(5160m),过山口后山体的颜色变得五彩斑斓,一路尽是没完没了的山。</h3> <h3>从巴尔兵站到札达,需翻越四座山丘。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由于富含各种矿物而变的五彩斑斓。远处的山脚被雨水冲刷出沟沟壑壑,像从土地里钻出的巨树的枝桠,悄悄漫上褐色的坡地。沿着盘旋公路到山顶,视线投向远处起伏的山丘,你会不由自主的赞叹造物主的神奇。</h3> <h3>造物主或许为了平衡缺氧的过失,在风景上给了西藏太多的偏爱,随便一个小湖泊都给予了他如此动人的色彩。 龙嘎措,又被称作天使之泪。</h3> <h3><br /></h3><h3>一路颠簸来到东嘎皮央遗址。</h3><h3>东嘎皮央遗址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是当年古格王国兴建的八大寺院之一,曾是古格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h3><h3><br /></h3><h3><br /></h3><h3>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千米,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quot;U&quot;字形的山崖上。</h3><h3>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藏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h3> <h3>遗址大门的钥匙由这位74岁的老人保管,我们到达的时候,恰逢县城旅游局的人也带着几个人参观,所以我们没费劲就等着他们找到这位老人,上去一起参观。</h3><h3><br /></h3><h3>老人跟着我们一起爬上将近一百多米落差的石阶,着实让人心酸。四千多的海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啊,我们六人休息了N次个个都气喘如牛。老人的腿有些疼,还问我们有没有治关节炎的药。虽然我们带的药真的足够多了,但是治关节炎的还真没有,媳妇抱歉的摇摇头,老人笑笑也没说什么。要去的小伙伴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可以帮东嘎的这位老人捎去一些治关节炎的药品。</h3><h3><br /></h3><h3><br /></h3><h3>老人打开落锁的大门,一千年前精美的壁画一下子惊艳了我们的双眼,真的好漂亮啊!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h3> <h3>这里其实是不让拍照的,但是老人也没有刻意太要求我们,所以还是被我拍到了一些。不过这里光线很暗,需要大光圈和高感光,如果对相机功能不熟悉的同学切记不要用闪光灯去拍,否则时间久了会毁掉这些国宝的。 </h3><h3><br /></h3><h3><br /></h3><h3>只可惜里面除了壁画,好多精美的建筑和文物都在文革中毁掉了。老人说起当年的事,痛心的好像是自己的孩子遭受了苦难。他用含糊不清的汉语告诉我们,当年这里被砸了之后,过了好多年,他才偷偷装上了大门,保住了剩下的壁画。</h3> <h3>站在山崖顶上看下面我们的车,只有一点点,可见在这里我们真的爬了好高。</h3> <h3>皮央的看点是极其罕见的&quot;蜂巢蚁穴&quot;,可惜里面的壁画基本已经被文革全部毁完了。</h3><h3><br /></h3> <h3>离开东嘎皮央,我们向扎达县城行进。</h3><h3><br /></h3><h3>扎达土林这种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前的地质变迁。一百多万年前,这里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quot;建筑物&quot;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远远望去,满眼的金碧辉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或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诚静坐,天工万象,无可尽数。</h3> <h3>每座山丘都有独特的色彩,有金属的光芒和质地,又有岁月的印迹。天气晴好的时候,远远便可以望见连绵起伏的大雪山,像古老的城墙,默默地守护着浩茫辽阔的札达土林。这里曾经有过磅礴的海洋与群山,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风在这荒茫的土地上游走。 </h3><h3><br /></h3><h3><br /></h3><h3>浩瀚壮观的扎达土林,大自然总是能轻易绘一个你望尘莫及的奇迹,如果走进扎达土林的世界,或许只触摸那轻扬的土,都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和沧桑。</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普布师傅拉着我们,穿行在形态各异的土林之间。山谷里的土路,颠簸到超出人类的想象,头不时碰到车顶,腿抖到发麻。普布指着前方一个小沟说,几年前拉着几个客人走这里的时候,就是那个地方,我们的车陷进了泥里,再也出不来了,在那里被困了一天一夜,就那么傻等着,电话也打不通,直到有一辆大车路过才把他们拖了出来。</h3><h3><br /></h3><h3>这就是阿里,单车进来绝对是危险的,一旦车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动弹,你只能祈祷,祈祷快点有人从这里经过,并且可以帮到你,否则,就呵呵了...... </h3><h3><br /></h3><h3><br /></h3><h3>车子到达扎达县城驶上油路的那一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如果想个比喻的话,我觉得我们几个就像被颠散了黄的鸭蛋!</h3> <h3>扎达县, 藏语意为&quot;下游有草的地方&quot;。扎达坐落在象泉河谷地,海拔只有3650米,整个县城被大大小小的土林包围着。较低的海拔和相对发达的县城,使得扎达成为进入大北线之前最后一个也是最佳的补给点。扎达的纬度已经属于中国最西的地方,所以和内地会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我的水果手机竟然自动给我调整了两个小时,害的我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改回来,最后还是越狱指点才重新回到北京时间。九月底的晚上八点半,太阳依然如此灿烂其实也是一件蛮神奇的事情。</h3> <h3>经历了几天痛苦的住宿,我们今天终于找到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宾馆 。这里可以洗澡,不冷,有独立卫生间,被褥很干净不用睡袋,这几个条件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堂了。睡之前我终于洗了自出发以来的第一个澡,嘿嘿,九天了哦,其实我是已经做好二十天不洗澡的心里准备的,好吧,其实我已经闻到自己身上的味道了。</h3><h3><br /></h3><h3>两个小时的时差其实已经扰乱了我的生物钟,自我感觉也就是十一点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快两点我也没睡着,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宾馆了......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第十天 9月26日 星期五</h3><h3><br /></h3><h3>行程:扎达—古格王朝—托林寺—霍尔</h3><h3><br /></h3><h3>今天的行程其实没啥好说的,就是昨天的行程原路返回,只不过住宿的地点不在吉乌寺,而是条件好很多的霍尔乡。</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真不想从如此温暖的被窝出来。可是为了能去拍到古格王朝的星空和日出,只能咬紧牙关往起爬了。西藏的气候其实哪里都非常干燥,但是我觉得这里到极点了,晚上洗的袜子几个小时就干透了。我本身是一个很扛得住干燥的人此刻也受不了,嗓子眼真的是冒烟般的难受,一起床就拿起凉水猛灌了一通。</h3><h3><br /></h3><h3><br /></h3><h3>昨天约好,普布拉我们四个男同志六点出发拍星星,措旺拉媳妇和猫七点半再来古格看日出。六点钟,对于八点半才日出的古格来说,是有些早,但是拍星星就是必须的了。大家都很准时的到酒店门口,普布师傅早就已经在门口等候。大家一出门口都在嚷嚷,这哪里有星星嘛,看似天空很晴朗而且也没月亮啊,怎么就只能看到有数的几颗星星哩?</h3><h3><br /></h3><h3>古格王朝离扎达县城有十多公里,没一会儿就到了。来到遗址正对面的一个小坡上,普布师傅把车灯一关,小伙伴们一下子鸦雀无声了。</h3> <h3>我从来没有一次性见过这么多的星星,在泸沽湖没有,在青海湖没有,在珠峰都没有,但是在古格,我真的被震晕了。</h3><h3>之所以如此痴迷星空,其实并没有过于浪漫的理由,我只是沉溺于星空下的静逸,只想努力将转瞬即逝的美丽变成永恒。看到这张图,我的思绪又瞬间回到了那个时间,感谢一路相随的小伙伴们,幸好可以与你们同行,一起仰望天空,去拥抱最真实的生命;去寻找,去感觉,喧嚣中的宁静,一起,等待黎明。</h3> <h3>曾经的古格人,用深情的眼神望着这片他们眷念的星空,千百年后,那么多世间的凡人赶来这里,仰望着这同一片星空,寂静无言,只有一颗颗的流星,咻的一声声划过天际。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们就这样,各安天涯。</h3> <h3>然后,星空慢慢退去,太阳渐渐升起。古格王国慢慢被阳光打亮,眼看着从淡淡的青蓝渐渐幻化为迷人的金黄,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神奇而壮丽。</h3> <h3>后面赶来的媳妇和猫给我们送来了爱心包子和稀饭,平台上站着一片拍照的人,一个个冻的跟狗似的,谁会有这待遇?那羡慕嫉妒恨冒血的目光让我们很是享受。估计大家都在猜测,哪里的摄影团,还带着专门的后勤补给团队。</h3><h3><br /></h3><h3>给猫和和弦拍合照的时候,让他们想一件开心的事,笑的灿烂一点。猫想了半天苦笑着大喊:&quot;我的钱包丢在昨晚吃饭的饭店里啦......&quot;</h3><h3><br /></h3><h3>轮到他们给我和媳妇拍的时候,也让我们想一件开心的事,我指着他俩哈哈大笑:&quot;他们的钱包昨天丢在饭店里啦......&quot;</h3><h3><br /></h3><h3>现在看起来,我们笑的特幸灾乐祸特猥亵特欠......</h3> <h3>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神秘遗址。至今仍然无从解释,古格王朝存在了七百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亡,我们只能通过那些仅存的绚丽斑斓的壁画和古老沧桑的土林建筑,来猜测它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h3><h3><br /></h3><h3>从现在仅存的依山迭砌的建筑群,便可以想像当时的气势恢弘,遗憾的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大地恢复了最初的寂静与空荡。</h3> <h3>我们在扎达的午餐还是很丰盛的,在进入大北线之前,在扎达好好补给一下,好好关照下五脏庙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后面的行程实在太艰苦了……</h3> <h3>托林寺,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建筑,托林,意为&quot;飞翔空中永不坠落&quot;,始建于公元996年。</h3><h3><br /></h3><h3>托林寺坐落于札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如今寺庙微小的规模与它曾经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符,但这并未影响虔诚的藏民转经的脚步。无论是静谧的清晨,还是闪亮的午后,在泛着熠熠铜光的转经筒前,总能看到三三两两诚恳的身影。人数不似大昭寺般川涌,脚步也放得悠然,身旁的白杨树光影迷离,每张叶片都摇曳着深深浅浅的流光,悠远的长风掠过高耸的灵塔,扬起经幡,为虔诚的子民吟诵祈福。</h3> <h3>托林寺有寺藏&quot;三宝&quot;:一是麋鹿角,有说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说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二是象牙质的五佛冠(象征着五智如来的宝冠),据说是托林寺第一任堪布戴用而流传后世,该寺每任堪布在佛事活动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块黑色的大镟石,上面凹进一个清晰的脚步印,深入石内寸许,掌纹很清晰,据说这是阿底峡尊者留下的脚印。 </h3><h3><br /></h3><h3>麋鹿角看到了,好大好大,佛殿空间却很小,导致我用最广角也无法拍摄只好作罢。脚印也看到了,人家不让拍。只有五佛冠,是一年只有一天做佛事活动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我们实在没这个佛缘。 </h3><h3><br /></h3><h3>主殿有着保存完好的壁画,时隔千年,依然光鲜如新。对面的偏殿,放着大概几百盏酥油灯,但是只点亮了不到一半。我进去前还嘀咕,要是都点亮该多好啊。进去拍了两张片子我就逃出来了,我马上明白为啥人家不全都点亮了,里面太热了,而且酥油灯耗费了大量本就不多的氧气,我如果再在里面呆久一会,直接就得叫救护车了。</h3><h3><br /></h3><h3>离开托林寺,补充好方便面榨菜火腿肠等进入大北线的重要物资,我们就开始原路返程了。</h3> <h3>翻越隆嘎拉山垭口休息时,看看我们的穿戴和普布师傅的对比,完全就是两个季节啊。</h3><h3>藏族师傅的体质,那真的是杠杠的。 </h3><h3><br /></h3><h3><br /></h3><h3>扎达实在太干了,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干燥的味道。感受相当迟钝的我此刻也实在受不了了,拿着媳妇的保湿喷雾使劲往脸上喷,然后还不忘补补防晒霜。</h3><h3>我问普布,&quot;师傅你要擦一点防晒霜吗?&quot; </h3><h3>&quot;擦那个可以变白吗?&quot;</h3><h3>&quot;变白你就别想了,只是防止你晒黑而已。&quot;</h3><h3>&quot;你觉得我还能再黑到哪去吗?&quot;</h3><h3>&quot;......&quot;</h3> <h3>这时的路上已经非常常见大群大群的藏野驴或者是黄羊,我拍动物主要是用DV拍视频,所以留下的照片非常少。这两匹是正在奔跑中的藏野驴。</h3> <h3>又一次路过神山圣湖,这也是最后一次路过他们,依旧是狂风吹的经幡哗哗作响。我和媳妇依次匍匐下身,对着神山磕下三个长头,以此作别。媳妇一直惦记着日后回来转山,我是坚决不允,至于到底能否再次相见,谁都不知,一切随缘吧。</h3> <h3>日子走的越久,藏地的味道越来越浓。</h3><h3>天空湛蓝,雪山洁白,夕阳金黄,颜色都纯粹到了心里。</h3> <h3>普布师傅知道我们是为了庆祝结婚十周年才来的西藏,所以悄悄给了我们一个小惊喜。他把车停到这里的时候,我还正纳闷他想让我们拍什么呢,普布嘿嘿一阵诡异的笑:&quot;据说这个碑很有讲究的,很多自己开车的人都会停在这里拍一下的哦,这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们。&quot; </h3><h3><br /></h3><h3>1314。</h3><h3><br /></h3><h3>虽然当时的风实在太大,我们这恩爱秀的有点像疯子,但普布的用心还是让我们感动不已,真的谢谢普布师傅了。 </h3><h3><br /></h3><h3>今天的行程,已经结束了全部阿里南线,意味着我们结束了所有的油路。明天,我们将去往没有路只有车辙的可以算作无人区的大北线,更多的辛苦和美景将等待着我们。为了迎接大北线的挑战,我们将必须在今晚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h3><h3><br /></h3><h3>阿里大北线,我们要开始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