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05年,因工作关系到河南伊川实习了一个月。实习期间,和同事抽空到西安玩了一趟,观看了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又游览了钟山石窟,可一直没有腾出时间去观赏牡丹。</h3><h3>此次再游河南,一是想品尝下当地有名的小吃,再一个,就是想去观赏让我魂牵梦绕的洛阳牡丹!</h3><h3><br></h3> <h3>4月11号,在历经了19个小时的火车,于第二天中午一点半到达河南郑州。</h3><div>当天下午的行程安排是自由活动,我们去品尝了几个当地菜色后,就逛起了二七纪念塔和百年德化老街。</div> <h3>13号乘坐大巴来到了河南省焦作市的云台山,游览了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景区】,见识了中原第一奇峡【红石峡】。</h3> <h3>体力充沛,红石峡谷见石留影。</h3> <h3>觉得哪里都是景观</h3> <h3>蜿蜒蛇形,游人如织。</h3> <h3>导游说,峡谷全长1500米,为单行线景点,游览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希望我的体力还好。</h3> <h3>静美如画</h3> <h3>虽然很累,但不敢懈怠,还是继续前行吧。</h3> <h3>游艇上的冲击,一定是愉悦兴奋的。</h3> <h3>看着他们操浆撑杆于竹排之上,真想跳下去玩一玩。</h3> <h3>走出红石峡,临时冒充一下导游吧。</h3> <h3>公路旁的农家小菜园,我都嘚瑟的留个影。</h3> <h3>中餐是在景区里解决的,对此你就不要有任何幻想了,平时不想吃的菜,在餐桌上都能看到。</h3><h3>餐后,游览峡谷得主要代表~潭瀑峡(小寨沟)和猕猴谷。</h3><h3><br></h3><h3><br></h3> <h3>记性从来都不是很好,走过的路见过的景总是记不得先后,还是把标识拍下来为好。</h3> <h3>因为此次行程比较紧,所以云台山就只游览红石峡,潭瀑峡和猕猴谷。</h3> <h3>说是猕猴谷,可一路没看到半只。导游解释说,谷里的猕猴都是野生散养的,游人真的难有机缘见到它。</h3> <h3>有如水帘洞幕</h3> <h3>半劈开的竹筒里,流淌着不知何处汇聚而来的泉水,游人都争抢着接水喝。</h3> <h3>潭瀑峡,真的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多了,就不见怪了。</h3> <h3>体力有点不支了,还是坐下歇会。</h3> <h3>透凉的水绕过,心火都下去了。</h3> <h3>在这里,你就不要想着谁是镜头里的主角了!</h3> <h3>晚上入住洛阳,到达宾馆时已经接近九点,我们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胸,匆匆收拾好行李就跑到隔壁饭店吃饭了。</h3><div>我们叫了店家的招牌菜~大盘鸡!老板说一份大盘鸡送两份面,够四个人用了。饥肠辘辘中等了N久,大盘鸡上来了,是很大一盘,颜色诱人挺好吃的样子。</div><div>看着大盘鸡,外甥女婿说,不会就让我们干吃这一盘,其他什么都没有,那可尴尬了。我也纳闷,光吃菜,没有饭怎么行。老板说,已经给你们下面了。</div><div>大盘鸡果真好吃,淡了一路上的嘴,终于在它身上找到了感觉。基本解决了大盘鸡后,两盘面才端上来,真是急死个人!不过也算是看出门道了,这大盘鸡就是要等你们把肉吃差不多了,盘里剩下的汤才用来放面的。</div><div><br></div> <h3>14号的行程,是这次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河南旅游的终极目标~洛阳牡丹。</h3><h3>河南据说有好几个牡丹园,因为各个园的花期不同,我们的时间也有限,所以这次行程只安排了神州牡丹园的游览,预定是一个半小时。</h3> <h3><br></h3><h3>入园既见,国色牡丹!</h3> <h3>词穷有如白墙,</h3> <h3>上午九点多的阳光很是充足,花瓣上隐约的几点露珠也快要蒸发掉了。我想,如果是再早一点来,或者是雨后观赏,是不是会另有一番景象呢?</h3> <h3>牡丹园里,一切话语都是多余的……</h3> <h3>我真想变成一只任性的小蜜蜂,一头扎进花蕊中……</h3> <h3>这样的美,能荡尽一切烦扰。</h3> <h3>实在不想因为我的插足而去破坏牡丹花丛的画面感!因此,在牡丹园中仅象征性的留影两张。</h3> <h3> 说是牡丹园预定游览一个半小时,可由于团客组织纪律性欠缺,导游又督导不力,最终只观赏了一个小时。</h3><h3> 牡丹园没法走完,许多花色没能看到,很是遗憾!</h3> <h3>中午十点半,团队人员才陆续集合于牡丹园门口,随即赶往下一个景点~龙门石窟。</h3><h3>龙门石窟虽然是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但主要体现的还是一种政治文化。</h3><h3><br></h3> <h3>对于石窟我兴趣并不是很大</h3> <h3>很喜欢娘俩这样开心😊的逗</h3> <h3>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感受到她的注视,很是神奇!</h3> <h3>来的途中,导游介绍说洛阳有三绝~洛阳水席,龙门石窟和洛阳牡丹。</h3><h3>对于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我早已经如雷贯耳,而洛阳水席确是头一次听说,想象着水席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吃食呢?让它能成为武则天的最爱,因此心里万分期待!</h3><h3>大家乘坐大巴一路赶到饭店,眼巴巴坐等丰盛。</h3><h3>端上来的结果,可是让我目瞪口呆!几个素炒菜,一个清汤寡水的鸡,一条鱼,四盘汤,色香味一样不占,真是名副其实的“水”啊!</h3><h3>我想,这样的水席也能称为洛阳三绝之一,好奇怪?也许是我少见识,又或者是没见到正宗的水席吧!</h3> <h3>兴致缺缺的吃完水席,又坐了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中国功夫之乡~登封。</h3><h3>看着少林寺正门的几个大字,脑海中不自觉的就回响起了歌声~日出嵩山哟,晨钟惊飞鸟……</h3> <h3>记得少林寺电影里,牧羊女白无暇就在这河边洗过衣服。现在这水,枯干残败乱石,哪里还有当时的清澈灵透。</h3> <h3>很想见识下少林功夫</h3> <h3>历来的佛主神像都显现着庄严肃穆,唯独这一个却是休闲恬适的状态。是什么佛呢?等我想起来再说。</h3> <h3>游览少林寺大约有120分钟,除了观看大雄宝殿,钟楼等地,还参观了佛教圣地~塔林。塔林现存240余座塔墓,旁边队伍的导游一直在讲解各个塔墓的主人极其功绩,我稀里糊涂的听着,也不敢随意拍照,生怕亵渎了圣僧!</h3><h3>今天的晚餐也特别安排了【少林素斋】,本着前两次的吃饭经验,我没有多大期待。饭菜端了上来,确实都是素菜,看着也算精致。我尝了一口,觉得还真不错,有些菜还带有腊肉味,火腿味,看来这素斋做的确实有水平,值得一吃!</h3><h3>唯一不足的就是~吃到一半,全场停电,有几个菜是打着手机电筒吃完的,真够刺激啊!</h3><h3>饭后乘车到达郑州入住,已接近十点半。</h3> <h3> 15号,我们的行程比较清闲,第一站参观游览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开封府】,第二站参观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h3><h3>平地游开封府,天波杨府,对于这几天一直处于疲累过度的我来说,就是福音。</h3><h3> </h3> <h3>开封府,象征着人间正气!</h3> <h3>公生明~公正便能明察事理。</h3> <h3>以为中间的一定是包拯大人,结果导游说是欧阳修!</h3> <h3>正大光明殿里的三个斧头铡刀,我特意拍了又拍。姐姐说,那个人头是怎么铡上的?我说:“把人横放趴在铡刀口,拿起顶端的把手往下一压,人头就掉了。这铡刀不知道喝了多少血呢”!姐一听,估计头皮炸了,掉头就出去了。</h3> <h3> 三殿清是道观,为什么这里设置道观,导游讲了很多,我都左耳进右耳出了。</h3><div> 恍然间又听说,这里曾遭受过多次的黄河泥沙泛滥的洗礼,当时的古建筑全部沉埋于此,现在这里呈现的各个殿堂,都是后期建造其上的。这令我猛然想起,既然都是后期的建筑,那三口龙虎狗铡刀,定然也是没见过血的了吧?!小导游解释到:“铡美案只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也没有这样的三口铡刀。</div><div> 听到此,突然觉得心中凌乱了,一直坚信这么几十年的铡美案,除暴安良的大铡刀,竟然全是虚构的,无语了。</div> <h3>这里表演的是“榜前捉婿”典故,人很多,我挤不上去,只能匆匆而过。</h3> <h3>天波杨府,一门忠烈!万世敬仰!</h3> <h3>没想到杨府门内郁金香🌷开满园!本来没有体力的我,突然就像打了一针强心剂。</h3> <h3>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却也有它独特的芳姿!</h3> <h3>内敛含蓄之美</h3> <h3>俏生生的探出一瓣</h3> <h3>看到这个颜色,令我想起了烟熏妆。</h3> <h3>能花开的时候,就好好绽放吧……</h3> <h3> 看着如此多娇的郁金香,姐说还是留个影吧。</h3><h3> 花是如此的生动挺拔,我们的体力早已不支,勉强维持着僵硬的微笑。</h3> <h3>除去之前的洛阳水席,少林的素斋,最后让我惦念的就是开封人的待客厅【小宋城】了。听说那里的小吃有上百种,我一直没买什么东西,就等着到那里大开杀戒了。</h3><div>望着天波府外等着拉游客去小宋城的黄面包车,真有心坐上去看看。可我们的行程单里包括送达小宋城,还是耐心等等吧。</div><div>可惜结果总是出人意料,因为游客返程的火车票,飞机票时间点都不一样,导游在路途中怎么也没有摆弄明白合理的送车时间,由此耽误了一个多小时,导致我们几个再没时间去逛小宋城了,实在是让人郁闷。可看着小导游焦头烂额委屈至极的样子,还是算了吧,任由导游安排直接送往了火车站。</div> <h3>这几天,总体来说玩的还是开心的,虽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睡眠严重不足,中间还惹上不少小插曲,但想一想,人生的旅途哪会有那么多的顺风顺水?少些计较便会多些快乐。<br></h3><h3>此刻,躺在返程的火车上,翻看着一幅幅记录足迹的美图,觉得一切都还是值得的!</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