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山里红--金兰石荷岭

叶子

<h3>俗话说:&quot;山不在高,有仙则名。&quot;金兰石荷岭就是这样一座并不起眼的山峰,却在方圆之域遐迩闻名。</h3> <h3>金兰是一个出产黄金的地方,尤其以石荷岭蕴藏最多,唐太宗时曾开井口数百个,采金盛时上千人。金兰之"金"即源于此。"水荡金沙,山多兰草"。</h3> <h3>自古以来,淘金者来这里寻梦。披荆斩棘,凿洞取砂,风餐露宿。当然有发财的,也有两手空空怅然离去的。甚至在金兰,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地有一姓黄的后生,十分孝顺,却家道贫穷。有一次母亲病重,却无钱医治,自己于是上龙王洞一带寻草药,中间歇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堆草下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于是拨开草丛,居然是一颗纯金,足足有两斤重。</h3> <h3>石荷岭上,全部是土法开凿的,里面用树木歪歪斜斜地撑着,看着就胆颤心惊。从洞里挖出的泥沙,再卖给冶炼的人。据说是将泥沙平均分成若干堆,买砂的人如果走运的话,可能一堆泥沙里可以提炼几两黄金,不走运的可能只是买了一堆废泥。因为乱采滥挖对植被、河道以及水源的破坏,再加上出金率不高,政府有关部门对这里开始严格监控。</h3> <h3>  经过这么十多年的治理,龙王洞与石荷岭一带生态环境得到复原,龙王峡更是山清水秀,满目苍翠。野生动物在这里追逐嬉戏。</h3><h3> </h3><h3><br /></h3> <h3>中国常常以礼仪之邦自居,但是一些游人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在庙宇上刻下"到此一游"的记号,引发了国人对于"公共空间意识"的思考和讨论。</h3><h3>另外,还有很多游客来此旅游时经常采摘花朵和树枝,贪图一时好玩。人们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随手丢的垃圾,一些残留在景区没有被清理的垃圾就会像一块膏药一样留在景区,破坏游客游玩的兴致。</h3><h3> </h3> <h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在欣赏石荷岭美丽风光的同时爱护花果树木。</h3> <h3>部分文字摘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