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嵛大崮子与六号桥的故事

千里目

<h1><b>  “崮”,通俗一点说,就是指四面陡峭如削,顶部稍平的岩石山顶。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名振天下,学称岱崮地貌。地处胶东半岛的昆嵛山,也有其所谓的昆嵛七十二崮,如扁崮、双石崮、屋脊崮、龙门崮等等,险峻高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br></b><b> 大崮子是昆嵛山第二高峰,海拔877米。昆嵛山以主峰泰礴顶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延伸出多条支脉,距核心越近,海拔越高,攀登难度也越大。大崮子便处于核心区域,矗立于泰礴顶西南与之隔山谷对峙。但是泰礴顶因早先驻军,如今又开发旅游等原因,已修通了公路,所以登泰礴顶已失去了登山的意义,大崮子便取代了泰礴顶成为昆嵛山系最具挑战性的一峰。大崮子处昆嵛山核心区,外围有诸多山峰山谷护卫,“藏在深山不易识”,但终究“天生丽质难自弃”,大崮子凭借其高、其险、其远、其美和神秘令许多驴友倾倒,但更多的驴友却是一面倾慕其雄姿,一面却畏惧其“高冷”望而却步。</b></h1> <h3><b>  在葛家镇圣经山上北望,昆嵛诸峰,远山含黛,峰峦叠嶂,风景如画,尤其是壁立千仞的大崮子,它在众峰之中卓尔不凡,灰白陡峭的岩壁,表面苍苔斑驳,势若斧劈,敦厚挺拔,让人叹为观止。</b></h3> <h3><b>  只有在昆嵛山主峰泰礴顶面前,大崮子才显露出它小弟的一面,高度上略显低矮,老老实实斜卧在主峰的西南不远,只向其它方向的人们展示它强壮的肌肉。</b></h3> <h3><b>  从无染寺景区尽头转向北,沿驴道转过小崮子,大崮子便突兀跃入眼帘,它的山体是整块巨岩,陡峭无比,其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偶见小片绿植点缀其间,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山麓苍松叠翠,犹如虎背熊腰的山东大汉,上体坦露,下身绿色长袍迤逦拖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雄伟峻拔的大崮子肃穆岿然,令人敬畏,气势压倒众峰,景象十分壮观。</b></h3> <h3><b>  在这幅图中,驴友们口中的天梯清晰可见,它一般是由于比周围稍软的岩性而更容易被植物扎下根系形成,这些倔强的植物组成的天梯往往成为驴友们攀登大崮子的捷径。</b></h3> <h1><b>  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一睹大崮子的风采!</b></h1> <h3><b>东南近景</b></h3> <h3><b>东北近景</b></h3> <h3><b>以下是从正东大锅顶、菠萝崮方向远眺大崮子雄姿!</b></h3> <h3><b>  正西半石崮东望大崮子,它的冷峻让看到它的人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b></h3> <h3><b>从双石崮斜望东南方向的大崮子。</b></h3> <h3><b>雪中大崮子,没有人对它不望而生畏!</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号桥”的大崮子缘。</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缘起</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六号桥是在跟随班车等一众强驴两次爬上了大崮子以后对这座山峰产生爱意的(大崮子也从此成了桥哥的情人)。尽管在一次攀岩中差点挂了壁(后被班车老鹰抓小鸡般救起,大崮子真是个野蛮女友),反而刺激了他征服大崮子的决心!从此以后,誓要再上大崮子就不仅仅是常常挂在桥哥嘴边的一句话了。当然,没有桥嫂、牧羊人等一些铁杆驴友的支持,桥哥的底气也不会这么硬!</b></h3> <h3><b>强大的班车如六号桥的保护神一般!</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缘成</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这不,2017年4月9日,相约巅峰一行13人在老桥的鼓动下欣然相约大崮子。</b></h3><div><b> 约好早走,不巧的是驱车途中,有三处地方修路,只好绕行,却绕丢了同行的草原和老酒、幸福。先到的人在曲家口村,心急火燎的等待小伙伴。等到他们赶到后,都把车停好,开始从曲家口村向大崮子前进时,已经是上午9点9分。</b></div> <h3>六号桥</h3> <h3>小谢</h3> <h3>微风</h3> <h3>青梅</h3> <h3>安儿</h3> <h3>草原</h3> <h3>新亮</h3> <h3>牧羊</h3> <h3>相宜</h3> <h3>小驴</h3> <h3>幸福</h3> <h3>老酒</h3> <h3>寒岩</h3> <h3><b>  攀登大崮子,难!难就难在体力上,从曲家口村东谷口行至大崮子山脚,有8里多路,至山下,驴友体力己耗费大半,再登大崮子,体力很难支撑。</b></h3><h3><b> 以下是向往草原、牧羊人对本次行动的记录。</b></h3> <h1><b>  一群人都是强驴,耽误了的时间要赶回来,于是马上开始急行军:五里,七里,八里,八里200米,八里300米,急行军很快掏空了牧羊人的身体,她再次心跳加速,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大崮子,你狠!一回生,两回熟,你竟如此虐待故人!</b></h1> <h1><b>  沿着清晰驴道翻过双石崮和半石崮之间的垭口,就弃路转向大崮子方向山谷了,这一段山谷与此前一段山谷完全不同,全然无路可走,沿途全是柞树、松树和各种不知名的野树,林间落叶厚积,踏之如绵。</b></h1><h1><br></h1> <h1><b>  然而草原此时完全感受不到踩踏地毯的舒适,鞋子与脚磨合不好,每走一步,都感觉脚步如光脚踩在砾石上,拆骨似的疼。更有那荆棘丛丛,牵衣绊腿,如同进了盘丝洞一般,然而草原不敢有丝毫停滞。仅有一次,草原终于忍受不住,脱下鞋子,卸下护踝,然而起身时,却发现驴友已踪影全无。仓皇四顾,唯见枯树巨石林立,耳闻山风呼啸。草原内心惶恐至极,用力吹响救生哨,然而哨音在山谷间竟似消融了一般。草原此时顾不得脚疼,瞪大眼睛辨识着脚印,连滚带爬向前追赶。好在一阵追赶之后,发现驴友们正在前方小憩,也是在等待草原,一颗心才落了底。剩下的路途,安儿和牧羊人等轮流伴随鼓励,否则,草原真的只能高山仰止,仰望大崮子了。</b></h1> <h1><b>  接近谷底,先是一片沼泽。不见流水,地面看似都是落叶,然而踏上去若不快速挪步,身体就要陷入泥中。这里就应该是某条河流的源头。再往下,沟谷中到处是滚落的巨石,被流水冲刷之后,白净得令人不忍踏足。巨石下方,往往可见水潭。<br></b><b> 过了谷底,大崮子就在眼前。先要登上一段坡度较小的土山。这里气温明显低许多,映山红还只打着小小的骨朵。登上土山,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大崮子顶由一整块巨石构成,如巨大的秤砣敦坐山顶。诸驴友仰望崮顶无不连声啧啧。</b></h1> <h1><b>  驴友们先绕巨石逆时针行走,小心地找寻着最佳登顶线路。其中一条线路便是传说中的天梯。天梯其实是在白色花岗岩体中硬生生挤入的一列青石,仿佛人工在巨岩上用墨笔划了一条线,又边缘清晰,如人工镶嵌一般。可能是青石质地软,易风化的缘故,风雨剥蚀成了台阶样式。然而台阶极陡,四边又无抓手处,故这条线路被否定。</b></h1><h1><b> 继续前行,终于找到一处相对较缓之处,强驴新亮、青梅等开始放绳。</b></h1><h1><br></h1><h1><b> </b></h1> <h3><b>天梯</b></h3> <h1><b>  此时草原早已体力透支,驴友幸福在爬绳数米之后放弃登顶。众人皆为其惋惜不已,力劝既已到此,断无半途而废之理,然幸福绝不前行。回程路荆棘密布,巨岩横陈,一群人你推我拉,用了两个半钟头才走过来,一个人…………,有勇气面对鬼影幢幢的回程路,为什么不能面对有强驴领爬的大崮子?看来人有勇气面对的困难是不同的。<br></b><b> 牧羊人和草原两个早已经累得脱力的驴友,望着远去的幸福到永远的背影,不禁摇头叹息。草原以为这也是驴友的可贵处之一,爬山不是逞强,量力而行,安全第一为爬山第一等要诀。这与桥哥的“绕”字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b></h1> <h3><b>量力而行的幸福,真心赞一个!👍</b></h3> <h3><b>驴得水的行为尽显孩子的好奇天性!</b></h3> <h3><b>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干啥都聚精会神!</b></h3> <h3>早熟😂😂</h3> <h1><b>  顺着石硼攀援,也令人心惊胆战。安儿边攀爬边喊起号子来,高亢的号子,使脱力的小伙伴,脚下也有了力气,顺着石硼迅速前进。可青梅煮酒却一直远离石硼,坚决在相对安全的树丛间穿行,被安儿高声吐槽:“青梅煮酒,胆小鬼!”。越说,他反而越胆小起来,并且悠悠开口:“俺妈要是看见我爬这么高的石硼,一定会害怕的说‘胜儿,快下来,太高,别摔着’”。一条豪爽精壮的大汉,面对高山,这样装熊耍赖,颇有喜感,众人忍不住大笑。</b></h1> <h1><b>  在说说笑笑间,众人登顶最西最南的最高峰。寒岩体能好,远远的走在众人的前面。在西南面第二座高山下,面对悬崖陡峭,身边一个小伙伴也没有的情况,寒岩毫不犹豫的一路高歌猛进,迅速爬到半山腰,六号桥觉得那段悬崖实在太危险,惊叫着让他下来,大家一起找更容易攀登的地方登顶,他只是不肯,继续前进,前进,再前进…………终于在离山顶不到十米的地方,牢牢挂壁,进退维谷,开始无奈的低声咆哮:“新亮,救命――……新亮,救命――”。可是新亮还在他身后千万里之外。青梅煮酒曾经吐槽牧羊人挂壁的样子――像蒋干,焦赞,李逵,今天看寒岩,挂壁的势头,如此强劲,比牧羊人,犹有过之,而无不及――。牧羊人挂壁,还要看准身边有大强驴,才敢冒进,可是寒岩…………,呵呵,请你慢慢等待,等大家绕到山顶后,新亮会去给你放绳――还要绳子足够长,才能把你救上来。</b></h1> <h3><b>就这个家伙成功挂了壁!</b></h3> <h3><b>救寒岩的老酒</b></h3> <h3><b>救寒岩的新亮</b></h3> <h1><b>  一群人终于从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攀到山顶,新亮和青梅煮老酒迅速跑去给寒岩放绳,把他救上来。</b></h1> <h1><b>  崮顶午餐休息约20分钟,再不敢稍作耽搁,立即下山。上山时,草原腿部已抽筋多次,歇息之后抽筋更甚,举步维艰。其他驴友轻易登上的小石硼,草原已完全无力攀登,只得小步绕行。终于下得大崮子,草原、桥哥、青梅等5人落了后,偏偏这5人关于路线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青梅主张沿山谷左行(草原已分不清东西南北),再翻山,桥哥主张从山谷直接翻山,在无法统一的情况下,青梅一人沿山谷独行,桥哥寒岩等4人直接翻山。桥哥草原等原本以为过山之后会找到驴道,孰料到山顶之后,全然不见驴道,眼前反而是一个更大的山谷,桥哥至此也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然而再下山已是绝无可能,唯有追着太阳的方向硬闯。这一段路,林更密,草更深,桥哥也开始向草原等道歉,说不该把大家带入歧途,但草原寒岩等皆以为登山不可预知的事情太多,不必挂怀。</b></h1> <h1><b>  越过山谷,又登一座山,然仍不见驴道,眼前还是山谷,山谷对面还是山。“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茫茫昆嵛为这首诗做了绝妙注解。</b></h1> <h1><b>  日已西坠,山间暮色苍茫,尚不知山的对过是否有驴道,草原怀疑要夜宿昆嵛山,但还记得来时是从往东,现在只能追着日头奋力前行。好在再次进入一道山谷之后,听到新亮等先头部队的声音,三支队伍首次会合。这样看来,桥哥所引之路是正确的。草原据此有了一点爬山心得——信老驴。会合之后,草原胆气立壮,率先爬上了一道山脊,然而却发现主峰泰礴顶不知何时竟转到了东南方向(草原已转向,方位可能有误),大队人马顾不得休息,草原也忘记了抽筋,只顾向着太阳奋力前行,终于找到驴道,此时草原才松了口气。<br></b><b> 下山,桥哥、青梅、草原三个弱驴行走在最后,近7点出山。</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回首大崮一日,每个人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同行驴友相宜随即赋诗一首:</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中本无路,</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行自留迹。</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枯木纵横叠,</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乱石入望迷。</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沿溪觅归途,</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慧眼识荆棘。</b></h1> <h3><b>  大崮子毕竟地处深山,人迹罕至,像野生灵芝、各类野花、腐烂的巨松随处可见,腐殖质很厚,所以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这里就可能成为蛇虫们的乐园而不适合攀爬了。</b></h3> <h1><b> 缘续<br></b><b> 十三驴友的成功攀登,并没有使六号桥澎湃激荡的那颗心安静下来!没有沿发现的天梯一路登顶,成了桥哥继续相约大崮子顶峰的新动力!</b></h1><h1><b> 2017年6月11日,六号桥携铁杆驴友小顽童、小苹果,相约牟平新驴友杨柳岸、马上疯猴、雪若兰、永不止步,又一次来到曲家口,向大崮子发起第四次冲击!(且看驴友小顽童对本次征服大崮子的记录!)</b></h1> <h1><b>公元2017年6月11日,这个在小顽童心中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的清晨6点,小顽童如约在309路边搭乘六号桥的牛车,车至葛家加油站接上迟到的小苹果(这次桥哥没蹦高),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飞奔至曲家口,和早已在此等候的杨柳岸大哥会合,几乎与此同时牟平的另外三驴友也赶到,一行7人,沿草夼路向大崮子方向而去。</b></h1> <h1><b>行进了大约半个小时,小苹果就喊累,要求休息,这可不是件好事,大崮子路途遥远,这才刚开始体力就受不了,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小顽童只好边走边给小苹果加油,终于还是耐不住小苹果的数次要求,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又迫不及待的前行。</b></h1> <h1><b>“山神庙到了”前面开路的永不止步高呼一声,小顽童好奇的走上前去,原来此处是两侧前倾的崖壁对接在一起,形成了天然的一处避风雨的石屋,石屋内供奉着一尊山神,小顽童心中肃然起敬。山神是镇山之神,一般山神庙供奉着山神,是古人祭祀山神的场所。昆嵛山是主人,我们只是前来的客人,杨柳岸大哥恭恭敬敬的拿出包内的贡品,供奉山神,叩首,嘴中念念有词:“求山神保佑我们几个登山平安。”小顽童心中也暗暗祈求平安。众人怀着虔诚的心理,离开山神面,疾奔大崮子。</b></h1> <h1><b>一路枝拦草划,不知其他驴友怎么样,反正小顽童轻伤不少,和着汗水,刺痒难忍,小苹果更是一路喊累,猴哥伸出援手,将小苹果包内最重的水全放到自己包里,小苹果终于止住了喊叫。</b></h1> <h1><b>众人一路披荆斩棘,眼看大崮子就在眼前,永不止步竟然停下了脚步,原来他发现了一颗野樱桃,满树的紫色果实,熟透了!这对于群内第一饭桶小顽童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我摘,我吃,我捋,我还吃!真过瘾!吃着吃着,小顽童感觉到嘴里有些苦,砸吧砸吧,真苦!甜中带苦。事后小顽童回想这种味道,真是大崮子之行的最恰切的味道:甜中带苦,苦中求乐!</b></h1> <h1><b>当大崮子就伫立在眼前时,永不止步和猴哥提出向上攀登,桥哥制止。原来此行桥哥想领大家沿天梯上爬,大家自然同意。</b></h1> <h1><b>凭着老驴识途,桥哥顺利找到了沿天梯上爬的准确位置,小顽童不知好歹,在通往天梯的石硼上自行选了一条路线,结果坏了,石硼太滑,小顽童动弹不得!挂壁!亏得大强驴猴哥伸出援助之手,拉了小顽童一把,这才化险为宜。</b></h1> <h1><b>小苹果:红军,这是上石硼前我最后一次帮你整包了,上次槎山有我一路罩着你,卷着你,你才没掉队,这次别给姐丢人哈。<br></b><b>红军:果姐你放心的前面开路吧!我这次决不给你丢脸!</b></h1> <h1><b>5公里山路,从海拔192米走到海拔605米,再曲折下降到460米,然后开始向天梯进发。</b></h1><h1><b>过了这块石硼,闯过一道小峡谷,小顽童发现脚下的石硼变了色,中间出现了约1米宽的青色石硼,天梯到了。这回小顽童可不敢造次了,乖乖的跟在大强驴永不止步和小苹果后面。天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白色的花岗岩形成的时候,侵入了一条带状的青石,青石在外力作用下又自然的形成台阶状。千万别觉得这个台阶安全,尽管看着是台阶,但实际爬的时候,台阶面下倾很厉害,还需手脚并用才能确保安全。</b></h1> <h1><b>前面领队的永不止步不时的打电话联系经验丰富的老驴,指引众人安全的到达天梯顶部。</b></h1> <h1><b>稍得喘息之机,放眼望去,满目青绿。善于捕捉镜头的杨柳岸大哥发现悬崖上的迎客松,小顽童感叹:不亚于黄山迎客松!松在深山无人识,是我等的幸事,也是昆嵛山的幸事!大崮子深藏在众山之中,天梯少了太多的践踏,也是幸事一件。</b></h1> <h1><b>经过永不止步联系的老驴的指点,大伙沿崖壁上的一处小突出,小心翼翼的挪至一豁口处,沿豁口上攀,终于到达了传说中需要至少两人合作才能上去的小陡崖处。这是一处负角度的石崖,永不止步蹲下身体,小苹果踩上止步的肩膀,雪若兰姐扶助小苹果的后背,起!永不止步慢慢的站起来,小苹果终于上到了第一个石台上,无奈,还有一处小石崖,小苹果一人还是上不去,永不止步用同样的方法把雪若兰姐也送到了小苹果的位置,在雪若兰姐的帮助下,小苹果终于登上的最上面的地带,选好一棵结实的松树,系好绳子,放好副绳,猴哥在下面帮助,大伙一个一个上到上面,轮到小顽童了,猴哥在下面奋力上举,永不止步在上面使劲提拉,小顽童也用尽了洪荒之力,上来了!小顽童上来了!</b></h1> <h1><b>稍作喘息,大伙一鼓作气,终于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崮小!桥哥面对众崮,一一指点,小顽童也大致弄清了大刀崮、点灯崮等周围的高山。阵阵清风袭来,好惬意。不登高峰,难览美景!大崮子,不虚此行。合完照,胡乱的吃了点东西,时间已是午后快两点了,回程遥远,众人恋恋不舍下山。</b></h1> <h3>摄影师:杨柳岸</h3> <h3>六号桥与两个铁杆胜利会师大崮子顶!</h3> <h1><b>桥哥是此行唯一登过大崮子的老驴,前方领路,直奔起点。行至成熟路,牟平四驴友急着下山,先行一步,小顽童看桥哥有体力不支之嫌,和小苹果一起等待桥哥休息好后继续前行,哪知老驴也有不识途的时候,走着走着偏离了成熟路,小绕之后回到成熟路,沿来时草夼路回撤。小苹果顽皮的给我和桥哥留下窘迫的画面,小顽童结合伯林盖的酸痛的感受,做出了当时最符合意境的拍照姿势——投降!在小苹果一路催促下,傍晚6点半,终于到达停车处。<br></b><b>7点50,文登已是华灯初上,小顽童终于到家了,已累成死狗。</b></h1><div><br></div> <h3>主峰泰礴顶</h3> <h3>一览众山小</h3> <h3>二览众山还是小</h3> <h1><b>此行成功的六号桥,对大崮子又定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完成十次登顶大崮子的目标,并探索新的登顶路线!</b></h1> <h3>配乐:《Victory胜利》</h3><h3><br></h3><div>(2017.4做,2017.6修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