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对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h1> <h3>在那篇篇笔墨背后,屹立的是一座横亘千年的艺术宝库,这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历史。当我们进入这扇浸染着墨色芬芳的大门时,我们就会发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敬仰的那一撇一捺竟然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它蕴含着千年的文人情感和文化修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优雅意境,它占据着华厦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有人这样说到,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乃至中国文化中核心的核心。</h3> <h3>类---中国书法大致分为哪些书体类别?</h3><h3>中国书法大可分为五种字体,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h3><h3>一、篆书:又分为小大篆和小篆两类</h3><h3>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h3> <h3>大篆: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都可以称之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h3> <h3>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以点划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不得不突破旧有字体的束缚而寻求一种便捷的新体。著名的碑刻有很多,如《张迁碑》《曹全碑》等</h3> <h3>草书:是指书法上有一定法度,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是一种书写简捷、线条活泼、变化多姿、充满情趣的书体。今草也称小草,是以章草为基础,结合正书发展而来。今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草书。狂草也称大草,源于今草,是一种放纵不羁的草书。</h3> <h3>行书:萌生于东汉的中后期,与楷书的萌生同时,或略早于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蜕化、发展而来的。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已经被公认为是最成熟行书的典范。</h3> <h3>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h3><h3>天下第二行书 唐代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h3><h3>天下第三行书 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帖》</h3> <h3>楷书:也称真书、正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书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大系统:</h3><div>1、魏晋楷书:取法魏晋,主要以小楷的形态存在。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为代表,重点是小楷。例如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div><div>2、魏碑,是以北魏这个时代的碑为主的一类形态,后来把这样一种形态泛化开来,凡是这一形态的书法作品统称为魏碑风格,魏碑是隶书变为楷书后的第一个辉煌,风格千姿百态。大致包括摩崖、造像、墓志、碑版等多种形式。</div> <h3>唐楷:这是典型的楷书。唐楷指楷式完全成熟定型的隋唐主流书体,从书法角度则为通俗或者大众书体。</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西万载 丁忠 编</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