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者:吴凡 </h3><h3> 二O一七年四月十四日</h3><h3><br></h3><div> (上次作了一篇重游故地的软文,获得了亲们的欣赏,受到了鼓舞,再接再励,再拟游记一篇)</div> <h3> 清明过后,进入暮春,天气时好时坏,可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风和日丽,晴间多云,我再次携太太故地重游。</h3> <h3> 我们今天的起点从这里开始,农林下路路口。</h3> <h3> 远处是原邝磐石医院,现为中山大学的一个附属医院。</h3> <h3> 这里原本是中南局家属区的一个大门,斜着中山二路,正对邝磐石医院。</h3> <h3> 大门的方位,但早已不在,被一片高楼所取代。</h3> <h3> 这里几栋楼的位置原先是一个球场,靠围墙边一排平房住着我的高中同桌,他参加工作后,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在1976年4月5日这个重要节点上,失去了自我,断送了前程。唉!令人唏嘘啊!</h3> <h3> 这里是农林上路,十分狭窄,和农林下路不是一个量级,进入50米右侧还是几十年前那个农林街道办事处。</h3> <h3> 从这里开始就是铁路局的宿舍。</h3> <h3> 这里难道还有钉子户?与周遭环境相比显得突兀。</h3> <h3> 这里是东园新村的范围,我有不少中学同学就住在这里。</h3> <h3> 顺着围墙一路走下去。</h3> <h3> 这里是中山一路,马路对面是内环路。原来内环路下是一条铁路,由此往西两三公里就是当时广州唯一的火车客运站。</h3> <h3> 这里是紧贴农林东路口的一栋楼,不太记得当年是两层还是三层。</h3> <h3> 来张东面的。这里是农林东路口,这幢黄色两三层联排小楼里头住着我的几个同班同学,他们是梁贤志、李一薇和江伯伦。梁贤志毕业后参了军,在南海舰队一炮艇上服役,1975年参加了西沙海战。薇薇是我的同班同学兼同事,她住二楼东南角。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我们一帮同事到她家做客,她慈祥的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番鸭汤,那一个叫好喝啊!至今回想起来还仍余香犹在。</h3> <h3> 斜对面是广州铁路局办公大楼,原先旧楼天台上面有两挺高射机枪,小时候每次经过都能看到。如今旧楼拆了重建,气派很多。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杨运才就曾在这里工作,官拜处座,是我们高二(1)班的高干,还是唯一一个娶了班花做老婆的人,羡煞旁人。<br></h3> <h3> 铁路局斜对面是中南局,现在是省人大。</h3> <h3> 顺着农林东路往北。</h3> <h3> 这里有一座东园号火车头雕塑,霸气外露,宣示着这里的地盘我做主。</h3> <h3> 这里是东园新村西片。</h3> <h3> 这里是东园新村东片。农林东路东侧原先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房子,这里也住着不少同学,有一位同学叫刘中南,是全校知名度最高的学生。他高大魁梧,英姿焕发,帅倒了不少迷妹,拥有众多的粉丝,我也是迷弟之一。他父亲是老红军,曾经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全身弹痕累累,去年底以107岁高寿离世。向老红军致敬。虎父无犬子,1979年,刘中南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负伤后退出战场。</h3> <h3> 农林东路的北段进入了省委调查部的地域。这间幼儿园就是原先的省委调查部幼儿园。</h3> <h3> 这里到了三育路 ,远处是东山宾馆。</h3> <h3> 哟!这幢小红楼还在。我的小学同班同学林少夏就住在这里。</h3> <h3> 这是三育路中段,往西到底是农林下路。</h3> <h3> 往东到头是福今路。</h3> <h3> 沿着这条路往东,左侧是原广州军区第二招待所,现在叫东山宾馆。</h3> <h3> 右侧马路对面是广州军区第三招待所,现在是三寓宾馆。</h3> <h3> 来张近的。</h3> <h3> 这里是广州市第二幼儿园。<br></h3> <h3> 马路对面是一栋家属楼,小学和高中同班同学伦卫国就住里头,他妈妈是这间幼儿园的园长,前几年伦卫国还时常与我保持联系,我还帮他女儿镶了一颗黄金烤瓷牙,然后漂漂亮亮地嫁了出去。</h3> <h3> 这里是省气象局,听说已迁走,只不过招牌还未取下。</h3> <h3> 围墙里头是气象局宿舍。以前是平房,薛昱就住里头,现在全都是高瓯毗邻。他是我的至交,我和他们家的关系熟的不要不要的,在其他文章里我已有详述,这里就不细表了,但有一件事我不能不说,他外公在民国时期是厦门乃至整个中国航运业的知名人士,抗战胜利后,作为美军军官接收台湾,注意,是美军而不是国军哟!由于外公在航运界绵延数十年的人脉及影响力,七十年代初,薛昱带着我登上了停泊在珠江口的一艘大海轮,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见到一望无垠的大海。哦!上苍啊,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哦!</h3> <h3> 这条福今路往北靠东面一片都是省气象局宿舍,这里还住着我的一位密友,叫王波,是我高中同桌,我与其父母兄姐十分熟识。此君也是一个忒能侃的主,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在课堂间他跟我说《西游记》里的故事,什么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六耳猕猴之类的,勾起了我想阅读这本名著的极大兴趣,很快我把原著通读了一遍,当然也是在课堂上。</h3> <h3>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农林东路。这里是农林上路八横路。我哥有个同班同学叫周恩林的就大约住这里,他可能是全校最重的学生,他父亲可是大名鼎鼎的省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人周才。</h3> <h3> 路口是这样。</h3> <h3> 来到这条路,过去的通透矮墙换成了森严高墙,雕栏玉砌已不在,更是朱颜改。左侧的一排楼宇尚在,只是不记得是二楼还是三楼里住着我的一个小学同班同学,他叫冯友伟,这里离我梅花村的家直线距离足有两公里,我们十分要好,还曾经互到对方家玩耍,记得我俩曾在我家一起洗澡,满满的基情,正如郭德纲所说,这是撒尿的友情。<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农林上路这一片原先是中南局和省委调查部的家属区,我的很多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住在这里。这里应该曾经有一幢小楼,小学同班同学晋永勤就住在这,他可是体育尖子,足球田径样样行。附近还有小学同班同学郑世扬、李新全、董金洲、梁国儿,后者兄弟姐妹众多,他父母起名字蛮有趣的,中间那个字分别是新中国的花朵,因此他行三。这里还住着一对兄弟,有意思的是哥哥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叫邱寿华,弟弟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叫邱华信。</font></h3> <h3> 又回到了农林下路,马路对面曾住过一个同学,叫边乃鹤。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座高楼大厦,近几年广百集团进驻。</h3><h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苏东坡)</h3><div> 最后借用钱鍾书的一首诗作为结语:</div><div> 苦忆君家好巷坊,</div><div> 无多岁月已沧桑。</div><div> 绿槐恰在朱栏外,</div><div> 应有浓阴覆旧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