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进行曲》

廖原

<h3>  这是位于海南岛中部黎母山区的一座小山,它叫水上岭。岭下有大片的橡胶林,阳江农场第五生产队就融入在这片林海中。五队始建于1958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江农场更名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七团,五队更名为五连。那个年代五连的领导班子团结、勇敢、坚定地带领全连战士,战荒山劈胶园,科学种胶夺高产。五连慢慢的成为七团、六师、甚至生产建设兵团的标兵。那个年代的标兵,头上有个大大的精神光环,这可真是辛苦了全连的指战员。一时间,团里、师部、兵团各级都组织代表来五连,体验生活、参观学习。真让我们全连指战员应接不暇。</h3><h3> 一九七四年又改制了,不再是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撤离,七团复原阳江农场,五连复原五队。<br></h3><h3> </h3> <h3></h3><h3> 四十六年过去了,虽然知青们先后回城,不少老工人也拖儿带女的返回老家,但是他们还是心系五队,怀念着这里的留守人们,怀念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怀念着这里亲手栽种的橡胶园。</h3><h3><br></h3> <h3></h3><h3> 那是一九七0年十月十三号强台,给五连造成了很大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台风把泥墙、茅草盖的文化室刮倒了。五连战士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挺起了脊梁重建家园。仅一天时间全部修好了茅房、牛舍。三天内全部扶起了倒伏的橡胶树四百多棵。五天内生活全部恢复正常。</h3><h3> 五连的领导决定:带领全连战士重建礼堂,自己烧砖、伐木,炸大石,冒雨走几公里的山路,硬是扛回了一根根横梁。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在台风过后一年多时间里,在那倒塌的废墟里,建起了一座舒适的、拥有三百平米的大礼堂。它见证了五连自力更生、抗击强台风的顽强精神。</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h3> <h3>  大礼堂仿佛像一个毌亲,黙默地守候在那里,等待着游子们的归来。</h3><h3> 1985年的一个夏天,华侨知青李铿,远渡重洋回五队看望老工人和战友们,当年何本伦、马如洪、章相友、郭大炮、张启年还在五队,王道平已经当上了队长。当天夜晚李铿就住在队长家里。</h3> <h3>  李铿是第一个回娘家探亲的知青。他得到了队领导及老工人们的热情款待。那天在大礼堂的办公室里,坐满了老工人和战友,大家在温暖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交谈。</h3> <h3>  1996年5月1日,部分知青回到阳江农场,参加建场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庆祝大会一结束,知青们就急切的结伴回家,去看望挥别多年的五队和队里的老工人。他们分别去寻找自己曾经住过房子,去访问老工人的家及小伙房。去参观整个队貌。难忘的往事充盈着人们的脑海。久别重逢的人们脸上都挂满了喜悦。彼此珍惜此刻的相聚,知青们计划好了,召集大伙赶紧到礼堂的大门口拍下难忘的大合影。</h3> <h3>  那天五队的领导在大礼堂的办公室举行了欢迎仪式,摆满了一桌各种各样的水果,老工人和知青们在大礼堂里欢声笑语、叙述衷肠。知青们迫不及待的 跑到舞台上站一站、走一走,仿佛想找回当年表演的感觉。</h3><h3> 咱们五队的大礼堂呀,你承载了我们多少欢乐啊!那一年的大礼堂还保养的很好。</h3> <h3>  大礼堂历经几十年风雨不倒,却已满目伤痕。2007年7月9日,华侨知青吴安国到海南岛博鳌开会,专门租车赶往五队看看,可是到了五队,没人引路还真是找不到大礼堂。</h3><h3> 2016年7月曾康寿和一些场友们重返五队,礼堂周边已经被大树、杂草、垃圾包围了,礼堂里堆放着废弃的车厢、及各种各样的杂物,杂物间还长出了小树和杂草,舞台上已开了天窗,他们要踏着杂草才能走进大礼堂,眼前苍凉落破的场景让曾康寿内心隐隐作痛,感慨万分!这个家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h3> <h3>  我们这些老工人,虽已风烛残年,但回家看看的心不变。我们这群已步入老年的知青,回家探亲的情更浓。而当年在这里呱呱坠地的发小们,回家的心更切。儿不嫌毌丑,她在我们心中永远鲜美如画。曾康寿萌生了要修复大礼堂的念头。</h3> <h3>  于是在知青和发小里发起了认捐修缮大礼堂的活动,十六位发起人向大家发出了倡议书&nbsp;,一时间人们踊跃认捐。2016年10月2日,李铿专程从香港回到海口,王丽媛专程从广西回到阳江,他们汇集曾康寿、玉夫、等人一起回到五队,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确立修缮目标,从而推动了捐款热潮。</h3><h3> 三代五队人联合起来了,决心修复这个家,重整她当年的风采。这样,当我们再次投入她怀抱的时候,会无比的温馨与快乐。有家才有归属感,她是我们五队人的精神所在。</h3> <h3></h3><h3> 这一次,人们又聚在了一起,拍下了大合照。从画面上看,多了许多白发老人。 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返城的知青、离队的老农中青年、老工人、职工子弟。都有一种五队的情结。阳江这片曾经让我们抛洒汗水的热土,无疑已成为我们梦牵神游的第二故乡。</h3> <h3>  大礼堂,我们要让你重新煥发青春,重新响起欢歌笑语,重新叙述五队人的精神情怀。</h3><h3> 我们不是为了还债,因为我们不欠。我们把人生中最美的青春给了她。我们不是为了仅仅一次的队庆,因为聚散是无常的。我们更不是为谁树碑立传而炫耀。我们为的只是那一分难忘的追忆和一分难舍情缘与担当。</h3><h3> 不管你是匆匆过客,还是至老相守,能与五队人结缘都是难得的缘分。我们成功地发起了修缮礼堂筹捐倡仪,得到了广大老工人、知青、职工子弟的积极响应。这证明我们五队仍有一种巨大的凝聚力。</h3><h3>不管你走到哪里,去向何方,五队的情怀将永驻在我们的心间。</h3><h3><br></h3> <h3>  经过近半个月的修缮礼堂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五队的干部、工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对礼堂周边的大清理:如砍倒大树、疏通下水道、安装排水管、清理垃圾等等。继而负责修缮工程团队成员,到各地挑选材料,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可以进入施工阶段。 </h3><h3> </h3> <h3>  莫道五队路遥远,点点滴滴总关情。所有热爱五队的知青、老工人及发小们,都愿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无论捐多捐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出谋划策,修缮礼堂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俗话说,水涨船高。只有参与人多,举众人之力,才不会让"修缮之船”搁浅。众人拾柴火焰高,捐款重在参与,人们量力而行。谁都不想让自己留下一点点遗撼。 </h3> <h3></h3><h3> 2017年3月4日,曾康寿率领他的的团队,提早回到五队,布置会场。这些横额、标语都是曾康寿亲自提笔写就。他是一个酷爱绘画、书法、写作的文人,他是海南作协的成员。</h3><h3> </h3> <h3>  沉默、安静了十多年的礼堂又开始露出了她的笑脸,换发出她的青春。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礼堂里。</h3><h3> 发小们在微信上说:”行动起来吧!五队的亲们!为了儿时那些五队美好的记忆。“</h3> <h3>  这是筹建小组中负责修缮五队礼堂的一线团队成员,他们是:曾康寿、王道平、林文、玉夫。还有韦政强、玉森。在完成了准备工作以后,他们在礼堂门口留下合照。把旧礼堂的时间定格在2017年3月5号。这是难忘的换发青春记忆。</h3> <h3></h3><h3> 大礼堂经过昨日红幅的装扮,显得格外喜庆和动人。3月5日那天,礼堂前早早就聚集了不少人。人们喜形于色,孩子们跑得欢。当玉夫把两万头的鞭炮从后备箱搬下时,哗!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也许他们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五队里面这么热闹,头一次看到礼堂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他们见证眼前发生的一切。</h3><h3> 礼炮排被挂到了门楼旗杆上。正忙着,耳边骤然响起那久违而熟悉的啦叭声:“五队工人们,今天是五队礼堂开工剪彩的好日子,请全体在队职工,带上老人孩子到礼堂门前集中。”这一声喇叭声把人们带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口快的彭定妹说,再配放一曲《东方红》就更好了。</h3><h3> 曾康寿感慨万分,献诗一首:&nbsp;</h3><h3> 众人拾柴火焰高,</h3><h3> 五队新貌同心描。&nbsp;</h3><h3> 三代圆梦众人举,</h3><h3> 五队工人立功劳。</h3><h3> &nbsp;</h3><h3> 修缮序曲已奏响,序幕即将拉开。</h3><h3> </h3><h3><br></h3><h3><br></h3> <h3>  2017年3月5日上午10时,在大礼堂门前,举行了五队礼堂修缮工程开工仪式。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万事皆备。</h3><h3> 为了这一刻。多少知青慷慨捐款,多少老工人热心支持,多少发小倾力赞助。为了这一刻,留守五队工人全休出动搞卫生,都在为礼堂的修缮工程顺利开工而努力。</h3><h3> 首先,王怡林队长代表五队工人发言:表示对知青们修缮义举无比感谢,他们将全力支持,为修好礼堂实现三代人团聚之梦而尽心尽力。</h3><h3> 接着承包方代表发言:表示一定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出色完成工程。他们的发言,引发了阵阵热烈掌声。</h3><h3> 最后曾康寿代表筹建小组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虽然没有"麦克风”,但是他激动的电磁波吸引着在场人们的强烈共呜。</h3><h3> </h3> <h3></h3><h3> 曾康寿说:今天是三月五日,注定是五队人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代表五队修缮礼堂筹建小组成员,代表知青、退休老工人、职工子弟们,向前来参加修缮典礼的农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h3><h3> 自从开展五队礼堂修缮捐献活动以来,得到场党委的支持和关心,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正如华侨知青吴安国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知青在,沒有办不成的事。众志成城是也!“ 不管大家捐多捐少,都是表达对五队的一份爱心。爱心是无价的!我们要为五队留守的工人们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h3> <h3>  曾康寿说:”李铿 、吴安国分别带头捐献二万五千元,王丽媛捐献了一万,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这次修善礼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家都在慷慨解囊。</h3><h3> 老工人:钱月花、符玉娇、王家新、徐根娣、过荣珍、张祥英、叶秀娥、戚玉芬、卢先祥、王桂芝、何善框、陆美英、张立云、李维琴、等等行动起来了。</h3><h3> 知青: 张如谊、吴炳全、邓兰开、曾令锋、肖辉徳、黄美锦、周美玲、林淑娴、林克惠、等等行动起来了。</h3><h3> 职工子弟: 陈 若、缪建南、徐海泉、徐海滨、林 文、何少清、玉 夫、玉 森、王道平、韦政强、等等都行动起来了。他们还发动发小们投入献爱心活。</h3><h3></h3><h3> 我们得到了大家热心捐助,使五队礼堂修缮工程得以顺利展开,</h3><h3>在此,我们筹建小组对你们的热心捐助,表示衷心感谢!“</h3><h3> (因为名单很多,不在这里一 一列举。) </h3> <h3></h3><h3> 曾康寿最后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积善行动,得到了阳江场友赵鹤英、傅舒宁、马翠芳、邢玉兰等场友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举动让我们为之感动,让我们增强了信心。 同志们:让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努力,让五队礼堂早日焕然一新。期待三代五队人团聚在五队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h3><h3> “祝贺五队礼堂修缮工程顺利开工!大吉大利!平安吉祥!“</h3> <h3>  开工仪式的那天,在阳江农场附近的老工人,知青战友和职工子弟们,以及支持我们善举的朋友们,涌跃参加礼堂开工仪式,真是聚我五队人气也。</h3><h3> </h3><h3> </h3> <h3></h3><h3> 开工咯! 当宣布工程开工的话音刚落,礼炮已经呜响,惊醒了沉睡十多年的大礼堂!啊,那声声炮竹,山呜谷应。在这寂静的胶林中回荡。我们的心像火样燃烧,激情澎湃。终于开工了,大家共同努力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门搂上升腾而起的炮烟如同一朵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这是一朵祥云,带着我们的理想和心愿,正在升华。人们期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了,一个崭新的大礼堂很快就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h3> 知青肖辉徳从微信上看到了照片,即兴吟诗:<div><h3> 问讯礼堂新缮事,</h3><h3> 炮竹似锦好繁华,</h3><h3> 不是迎神安广厦,</h3><h3> 众手捧出幸福花。“</h3><h3> &nbsp;</h3><h3> 一瞬间,微信里各个群体活跃起来了,纷纷发来贺词: 愿五队礼堂修善工程开工大吉!祝贺五队礼堂修缮工程开工典礼顺利召开!这是来自阳江子弟的声音,他们说已有万人在为五队的行动喝彩!</h3><h3> 李铿说:祝五队修复文化室开工大吉,顺利完工! 感谢场友们的热心支持! </h3><h3> &nbsp;</h3><h3> 喜炮声声开新篇,</h3><h3> 开工典礼好热闹。&nbsp;</h3><h3> 大吉大利六六顺,</h3><h3> 春风送爽到五连。</h3><h3><br></h3><h3> 作者:曾康寿</h3><h3> 2017年3岁5日</h3></div> <h3>  开工典礼结束了,人们仍久久不愿散去,倒是那帮施工队工人, 一声开工,立刻上房清瓦片,干的热火朝天。旧瓦朔和横木不断掉落一地。顷刻间,那尘腐的烟雾弥漫着整个礼堂内外。掀起了修缮工程的新高潮。</h3> <h3>  大会结束后,战友们赶紧拍照留念w</h3> <h3>  五队修缮大礼堂善举、很快在微信中传开了,己经开始得到身在异地的阳江人的支持和热心参与捐助的行动。他们说:相信你们修缮兵团时期留下的文化遗址的行动,会得到更多人的赞同! </h3> <h3>  保留一份历史,也就是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h3> <h3>  人们感慨:一线工作的同志们,及工地上的工人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祝贺工程顺利顺风,早日完工。</h3><h3> 游子们说:大礼堂是阳江永远的坐标,也是我们阳江每一位学子心中的永远的定位。</h3><h3> 我们五队人感谢人们给以这么高的评价。<br></h3><h3> </h3> <h3>  游子们说: 五队现在保留完好的礼堂应该是屈指可数的。真应该保护起来。五队这次的行动,开创了阳江保护农场历史的创举,值得推广。以后可以成为阳江景点之一。 </h3> <h3>  游子们还说:以后到阳江,必到五队。不到五队等于没有回阳江。这是游子们发自内心的的感叹!</h3><h3> 感谢这么多场友,职工子弟们的点赞,有你们的真心祝福,热情关注、和精神上的鼓励,我们五队人会把礼堂修缮好的。</h3> <h3></h3><h3> 五队礼堂修缮工程的具体工作,由曾康寿及团队成员负责,王道平负责现场监督,并协调施工现场各方面的关系,协助曾康寿开展工作。而且每天向大家报告工程进度,发送现场照片。</h3><h3> </h3><h3> </h3> <h3>  工程进展非常迅速。 筹建小组希望工人们注意安全,确保安全第一,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同志们纷纷在微信里给现场工人问好,感谢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很多人惊呼:工程进展出乎意料之快,为现场工作的同志和工程队的工人们点赞!</h3> <h3>  瓦顶已全部清理完毕,横木及时运抵,包工头为给咱们省点搬运费,他和司机搬了一车木料,真够仗义。</h3> <h3>  材料到齐了,工人们马上架梁钉条, 工程在紧锣密布下,有条不文进行施工,进展非常神速。大家有目共睹。</h3> <h3>  2017.3.18日,曾康寿回到五队,对礼堂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测,大瓦公做到全包浆,保质保量。施工队员头顶烈日在苦干,老瓦匠亲力亲为非常给力,预计三月底瓦面重盖可以完工。</h3> <h3>  王道平的儿子王泓力,支持爸爸开展工作,义务为大家、为工程服务,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h3> <h3>  这是王泓力在挖礼堂小门口前的树根。为平整礼堂周边地面做准备。</h3> <h3>  房顶盖好了,队里组织工人一起清扫地面,工程进入铺设地面阶段。</h3> <h3>  在铺设地面过程中,突然抽水机坏了,它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没有水可能要停工几天。4月5日王道平决定组织员工拉水贴地砖。</h3> <h3>  师傅在平整礼堂四周的地面。</h3> <h3>  工人在处理好礼堂大门口的排污管道。</h3> <h3>  这里虽没文字说明,但透过这张张变化的照片,你一定看到修缮之船在破浪行进,不管阻力多大,都不会停下,因为驾驶这船的,是有智慧的五队人。</h3> <h3>  礼堂修缮工程在众人的支持下,已顺利盖好屋顶,已经初见成效,大功基本告成。接下来要完善礼堂里、外墙体、地面、门窗的装修。还有门楼的重建。筹建组对前期工程开支、及后期工程尚需资金作了分析。发现资金有短缺。 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公益善事,公开透明是我们做事的前提。</h3><h3> 俗话说出水才知两脚泥。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彻底让礼堂焕然一新,筹建组决定:在成员和发起人中再次发动捐款。没想到大家的反应如此迅速,2017年3月25日晚上八点钟发出公告,当晚就纷纷接到认捐报告。仅两天时间汇款全部到账。</h3><h3> 看到同志们如此热烈响应,无私奉献,人们都非常很感动!</h3><h3> </h3> <h3>  花红显爱心,如火燃烧是五队人的激情。我们尽一点微薄之力,奉献一点无私功德。誓将修缮进行到底。也许你不一定能回去五队,但当你看到老辈五队人、携儿孙与留守人员欢聚在大礼堂的情景,你一定不会为自已的付出而后悔。这就是五队的情怀。</h3><h3>i</h3> <h3>  发小们看到即将完工的大礼堂,感慨万千:这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 当年的老工人是农场开发垦荒的老黄牛,满山的胶林是他们辛勤栽培的。如今的他们已经白发鬓鬓。当年的知青活泼向上,能歌善舞、为支援农场的建设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如今他们在祖国各地、和异国他乡继续贡献力量。 </h3> <h3>  旧门楼保留下来的门柱,经过工人们的修剪小榕树的枝叶,显得轻装许多,真像一位警卫战士在站岗放哨。我们在门楼遗址前方30米的地方,重建新的铁架门楼。上面写着四个金黄大字:阳江五队</h3> <h3>这是新门楼上的四个大字</h3> <h3>  曾康寿有感门柱重立献诗一首:</h3><h3>&nbsp;</h3><h3> 今天五队立门面,</h3><h3> 不减当年树标颜。</h3><h3> 门搂彩旗飘扬日,</h3><h3> 喜迎娘家游子归。</h3><h3><br></h3><h3> 作者:曾康寿</h3><h3> </h3> <h3>  这是潮阳知青肖辉徳题写的书法:</h3><h3> 功德千秋,益在当下。</h3> <h3>  《卜算子》忆榕詞。---曾康寿</h3><h3> &nbsp;</h3><h3> 清风拂榕须,</h3><h3> 树下小溪澈眸,&nbsp;</h3><h3> 挑动多少追忆。&nbsp;</h3><h3> 曾清流洗滌,</h3><h3> 苦乐多少胶工情。&nbsp;</h3><h3> 又闻妇儿乐,&nbsp;</h3><h3> 楁叶色温柔。&nbsp;</h3><h3> 叹独木成林,</h3><h3> 挺拔经峥嵘,</h3><h3> 生生不息。</h3><h3> 问苍茫,</h3><h3> 日月驻空,</h3><h3> 唯君常绿。</h3><h3> 轻舒展技叶,</h3><h3> 搖不断,</h3><h3> 君可知?&nbsp;</h3><h3> 祈盼旧人归。</h3><h3><br></h3><h3> 作者:曾康寿</h3><h3> &nbsp;</h3><h3> 2017年4月10日</h3><h3><br></h3> <h3>  华侨知青李铿说:大家出钱出力,无非是为了纪念父辈们,知青们,发小们曾经一起战斗成长的地方,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文化遗产,兵团可以消失,队貌可以改变,但先辈们流血流汗的历史,可以通过大礼堂的重修,使我们的下一辈能重温当年艰苦奋斗的情景!</h3><h3> 无论资金再缺乏,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把礼堂重修好,五队已往生的老工人、领导,或还健在的人们一定会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h3> <h3>  这个《修缮进行曲》至此结束。我期待,今年八一军号再次吹响之时,五队三代人齐聚在煥然一新的大礼堂时,我们将用最豪迈的语言,最开怀的笑声,为这个进行曲奏响最动人的乐章。而在这欢乐的人流中,会有你和你熟悉的身影吗? &nbsp;</h3><h3> 本美篇记录着五队过去和现在发生的故事,给五队人留下一段美好的念想。感谢曾康寿、王道平、林文、李铿提供的照片和素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