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让水河是文县境内白龙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文县南部刘家坪乡,全长约70公里。横穿柏园、店坝、范坝等集镇于河口村与白龙江交汇。整个流域履盖范坝镇全境,境内22个行政村的300多个自然村就散落在其流域的绿水青山之中,3085户13000名父老乡亲在这里繁衍生息,续写着让水河的历史,谱写着新时代的篇章。</h3> <h1>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h1><div> 境内林茂人秀,山河壮丽。人杰地灵,民风纯朴。明代诗人冯时雍路经让水河,领略了这里的风土民情,流览了这里的自然风光,感慨之余欣然命笔题《七律》一首。曰:</div><div> 文州尽日渡江关, </div><div> 烟锁秋林鸟正还。</div><div> 鼙鼓入云山漠漠,</div><div> 马蹄踏栈水潺潺。</div><div> 阶民候火迎官府,</div><div> 蜀客襄金趁市寰。</div><div> 附峪柴扉多隐约,</div><div> 题词聊并画图看。</div><div> 往事越千年。古人的题诗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句,茶马古道给我们留下了历史足迹。这一切都为让水河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div><div> 让水河流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轶闻和名胜古迹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让水河源头纵观全境,有三国時魏将邓艾伐蜀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之遗迹“滚毡坡”;红军四方面军三十军长征途中与敌鏖战遗址;解放軍翻越摩天岭、石磨河而下解放碧口入川的历史故事和红色传闻;店坝规模恢宏的富商大贾木楼四合院商栈;寨子坪、柏园坝、高桥严家坪民俗村寨;孙家河口清末民初开明乡绅孙五爷庄园遗址;严家坝民国时期传奇人物刘氏三兄弟住宅遗址;陳家坝范坝老街水下遗址;毛家嘴佛家崖石窟;高家磨铁索吊桥遗址。除此之外,还有明清以来民间修建的大小庙宇约100余座。围绕这些而衍生的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庆典活动名目繁多,但流传广、影响大的主要有“传老爷”、“民间法事”、“打锣鼓草”、“耍车灯”等几种,其活动形式与川北和文县白马河流域白马人的“傩舞”、“池哥昼”如出一辙。具有甘川边界古氐族的遗风。</div><h3> 所述种种,都是让水河流域历史文化的遗址遗迹及其传承演变的历史线索,虽构不成具体的文化实体,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探其历史渊源对挖掘、传承、宏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促进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h3> <h1>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h1><div> 让水河流域,浩瀚的山川水域形成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风情旅游的丰富资源。位于中上游的店坝、红林、柏园、高桥、交流、前山、正沟、对树、坪上等行政村镶嵌在这片青山绿水之中。密林深处,高山之巅,风光秀丽,空气清新;青山如黛,溪水似银;修竹婆娑,茂林吐翠。真乃生态旅游资源之宝库。沿河而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恰似一幅天然丹青长卷。村村寨寨,公路相连;放眼之处,各有奇观。兑树沟系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羚牛、娃娃鱼等珍稀动物遍布其间;柏园大桥历经世纪,古老沧桑,但仍如长虹卧波,似晓月饮涧,横在绿水青山之间;新建孙家河口大桥气势恢宏,成为何马公路线上一道靓丽的景观;白皂村下旦子崖通天绝壁,犹如三国赤壁再现;竹园满山茶园,珍稀植物其间;草坝满目清山,庄稼花香两岸;枣树新村突起,通村公路盘山;王家庙坪雄峰,登高一览众山;严家临镇相望,船行山水之间;董家沟深林密,内藏丰富物产;银厂一湖两山,自然风光无限;陈家平湖水域,水陆两栖发展;渭沟新建集镇,水运码头帆船;关子田园风光,茶园效益领先;衡家湖光山色,多种经营发展;河口铁桥高悬,天堑通途出关。</div><div> 倘若从碧口进入让水河流域水库,跃入眼帘的将是,碧波万颂,两岸青山。湖中水雾氤氲,林中隐约民居;帆船鸣笛而过,游人踏浪而歌;举目炊烟袅袅,低头情侣依依。层林尽染千山披彩,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染彩山崖立千仞,小溪碧潭绕其中。正是:一座原生态山水画廊尽收眼底,万种新情思梦想蓝图跃然纸上。</div><div> 让水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聚山水河流、珍稀动物、名贵植物、古树村寨、名胜古迹于其中。这里仅点出了各村明显特征,尚未专项阐述,只是指望引起人们对这里的关注和重视,倘若有志之士能聚资开发,将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div> <h1> 古朴的民间饮食特色</h1><div> 让水河流域的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这里地处甘陕川三省五县边界,其食品菜肴既有当地的传统风味,又有川北陕南风味;既有定制大餐,又有街头小吃;既有家常便饭,又有节日家宴。饮品饮料既有商品白酒红酒,又有醪糟黄酒;既有上品香茗,又有五香面茶。以上所列,无不精华。</div><div> ---“十大碗”酒席。这是流传范坝全境的传统菜肴,也是民间红白喜事的待客席面。“十大碗”菜肴主要有蒸、炸、煎、扣等几种烹饪形式,主菜有红肉、粉蒸肉、丁角(gU0)子。如今人们办酒席或设家宴不论有多少山珍海味、川粤名菜,但一定会有这三个主菜。这是因为人们对传统菜肴的留恋和不舍,更是一种渗到骨子里的文化传承。</div><div> ---小豆面杂粮。有史以来,让水河流域</div><div>千家万户的锅里煮的、碗里舀的、口里吃的都是小豆面条、小豆面疙瘩、包谷面拌饭。年年岁岁、祖祖輩輩尚无穷尽。時至今日,人们隔三差五还是要吃这些饮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这些饭菜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产生了豆花面、白面疙瘩、油醋搅团、肉馅抄手、蔬菜合子、水煮饺子、小笼包子等等几十种面食。但人们在追求新口味的同时,还是没忘记这“老三样”,这不仅仅是怀旧,更重要的是难以割舍这传承千年的“美食”情结。在乡村旅游、“农家乐”勃然兴起的当今,人们又将这些传统饮食原汁原味地推向市场,深受人们的青睐。真乃是“昔日农家粗茶饭,列入山珍海味中〞。</div><div> ---爆(别)花子馍。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馒头。其独特之处在于蒸制中不加食用碱,让其自然爆裂出花纹。其味微酸,但特别清香,有爽口开胃之效。由于深受人们青睐,亦作为特色小吃进入市场。只是在其表面用食用色素点上花朵,使其美观。</div><div> ---米面醪糟。这是农家自酿自用的一种日常饮品,与甜醅子极为相似。在制作时将糯米、大米或包谷面蒸煮成干饭状,待冷却后拌入特制酒曲发酵。24小时后酿成甜醅,可直接作为小吃食用,但主要还是装缸酿成醪糟。饮用时舀岀适量用开水勾兑即可,若加荷苞蛋或飘蛋花,就称其为鸡蛋醪糟。其味甘醇可口,是人们早餐必备饮食和招待客人的佳品。</div><div> ---范坝黄酒。黄酒是民间自酿的一种酒品,与小豆面一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食。黄酒的制作流程虽简单,但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首先是将包谷、高粱、大麦等粮食煮熟后用特制酒曲发酵;再就是装缸酿成酒坯;最后在饮用时取出需量酒坯,用温开水在缸里浸泡半小时后用另子另出即为黄酒。每逢红白喜事,人们都要用黄酒加蜂蜜或白糖发酵的烧缸酒招待亲朋好友,三碗下肚,云三雾四,飘然若仙,逍遥愜意。在平时若有亲朋好友上门或邻居串门主人都会端岀黄酒热情招待,即使路人经过,也可喝到主人赠与的黄酒解渴。黄酒还有一种喝法,那就是让水河上游地区民间常喝的“罐罐咂杆酒”。把酒坯泡在陶罐中用细竹管咂着喝。当人们集聚在一起聊天时,一个酒罐在每个人手中吸咂传递,显得和谐友善,其乐融融,将浓浓的乡情和纯朴的民风浓缩在这一罐黄酒中。范坝黄酒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饮品,更受“农家乐”饭馆酒楼和来往游人的青睐,有人驾车几十里慕名而来,就是想喝一碗纯正的黄酒。可见,黄酒已成为范坝镇的一个闪光的标志和一张靓丽的名片。</div> <h1> 内在的经济发展优势</h1><div> 履盖让水河流域的范坝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挤身乡村开发建设前列。全镇地域面积5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74亩,其中水浇地2500亩。经济林5330亩。茶园4290亩。面对这些内在的自然资源优势,范坝镇党委和政府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硬是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一是种植茶树,发展茶叶生产。充分利用关子沟、渭沟、银厂沟、董家河坝、竹园沟、高桥、对树、柏园、正沟等沟系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地肥沃等环境条件,实施茶树栽植,并在茶叶制作销售方面开创了途径,使之栽植和销售渐具规模,已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此同时,加大了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园具有观光农业的特点,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景点。二是种植魔芋。这是近几年兴起的产业项目。在历史上野生魔芋散布村头地角,人们偶尔釆集加工食用。随着社会上日益增长的需求,镇领导在四川陕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规划了自已的经营策略。在进行试种试销后,引进外地优良品种由农户因地制宜进行大面积种植。至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还将引进加工设备和专业技术,将这一产业推向农业化种植、企业化管理、商务化营销的格局,使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发展经济林业。在发展生态林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建立杜仲树森林公园,银杏村森林公园。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建立苹果、雪梨、李子、桃子、柿子、橘子等果园,使之具有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四是充分挖掘利用几十平方公里水庫湖泊的优势,除实施规模化养殖业外,还拟向其他领域发展。五是充分利用闲置耕地、荒山发展规模型种植业和养殖业。尤其是建立油菜籽种植加工基地,扩大牛羊等牲畜养殖规模,将会成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种种亦具有潜力可挖,只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发揮山区经济资源优势,就会开拓岀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开创岀可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逐步走向繁荣的崭新局面。</div> <h1> 全新的开发建设格局</h1><div> 范坝镇的开发建设格局是全新的。摆在世人面前的三大板块是可歌可颂的。</div><div> --- 通村公路网络正在形成。公路建设是让水河流域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必然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内容,也是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项目。至目前全镇22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同时修通了对树、前山、交流、寨子坪、张家坝、高桥、白皂、尖山、枣树坪、杨家山、竹园沟、董家河坝、庙坪里、阿家坪、范家山、银厂沟、渭沟里、衡家湾、走马岭等几十个自然村社的通村公路,大部分已经硬化,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要求。目前,镇领导正在积极规划、申请项目、筹措资金,力争在近几年内实现全镇各自然村公路全覆盖的奋斗目标。</div><div> ---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一个个新村如雨后春笋勃然而生。至今已建成的新村小区有店坝中心村、王家坝后坝里居民住宅小区、田家湾马家里居民住宅小区、渭沟下院子居民住宅小区、关子沟田园风景区新村等30余个具有代表性的灾后重建新村。同时,在国家政策性救助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全镇3085户村民的住房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重建、改建和维修。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div><div> ---全镇首家幼儿园建成使用。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实业人士的资助下,一座四层楼房在乡政府对面的磨舍坝河岸上拔地而起,这就是范坝镇的首家幼儿园,目前已投入使用,400多名孩子在这里接受学前教育。这所幼儿园的建立,开了让水河流域幼儿学前教育的历史先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div><div> 范坝镇的开发建设是全方位的,履盖了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各个方面。这里略述一二,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些视点,让更多的人们关注这里、喜欢这里、开发这里。</div> <h3> 范坝镇的开发建设是全方位的,履盖了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各个方面。这里略述一二,只是希望能通过这些视点,让更多的人们关注这里、喜欢这里、开发这里。</h3> <h3> 让水河源远流长,见证和承载着古镇范坝的历史沿革与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里必将会创造岀更加璀灿的社会文明和更加辉惶的美好未来。</h3> <h5>图片:严凤岐 王照银 范义学等 县、镇公众信息平台</h5><h5>制作:高永久</h5><h5>时间:2017年4月13日</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