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r /> 酒与茶,流淌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两种奇妙液体。<br /> 饮酒与品茶,自古以来,便成为才人雅士的一种趣味,一种追求,遂使古典文学中多了几分别具韵致的风流,增了些许淡泊悠远的意味。<br /> 即如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亦有酒香飘逸,茶韵绵长,令人于心醉神驰中悲慨叹惋,回味不尽……<br />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以香茗曰"千红一窟(哭)"、仙醪曰"万艳同杯(悲)"者待之,茶固纯美,酒堪甘洌,却昭示了一干女子的命运总结局,也拉开了一部女儿悲剧的序幕。</h1> <h1><br /> (一)<br /> 红楼梦中人饮酒与醉酒,可谓千姿百态,境界高下各异,从各个角度呈现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破败之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对理想的追求幻灭与感伤。<br /> 俗者如焦大醉骂以泄愤,道出了贾府昔日的发迹史及今日的衰朽没落、龌龊不堪;呆霸王薛蟠趁酒调情、求欢寻爱于柳湘莲的"断袖之癖",揭示出"四大家族"子弟们的胡作非为;刘姥姥为博贾府上下人等一笑,耍丑出洋相,最后扎手舞脚醉卧怡红院,则活画出了小人物的机巧、粗鄙与辛酸……醉态中世情世相形神毕肖。<br /> 雅者如甄士隐与贾雨村于中秋佳节,月圆之夜,伴飞彩凝辉,酒到杯干。雨村狂兴不尽,对月寓怀,突显的是淹蹇文人的腾达梦;更有大观园众女儿结诗社,饮酒赏花,抽签行令,填词赛诗,联句争对,各展才思,处处笺注着青春少女的活泼意态;"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生日,众丫鬟私下里为宝玉贺寿。冬夜情暖,大有白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融洽红火氛围,女孩子们猜拳行令唱小曲,倾情欢乐,尽展生命的本真与活力,平等自由、快活无忌的理想国,就在这酣畅的饮酒与醉酒中得以实现。</h1> <h1> 最美的醉酒,当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一节,湘云喝酒行令闹得尽兴,罚酒也吃了不少,原为纳凉避静,坐在一块青板石凳上,终因娇弱不胜,不觉沉沉睡去。<br />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蝴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br /> 唐人钱起曾写有《题崔逸人山亭》诗: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湘云醉卧的场景与这首诗的意境倒是颇为相似,不知曹雪芹在构思这一情节时,是否受到钱起诗的启发。 </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古今文人面对鲜花美酒交融的优美场景的感受,多有共通之处,"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不向花前醉,花应解笑人。""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良辰美景,赏花对月,把樽畅饮,赏心乐事,所谓"花看半开,酒至微醺",这是古人为自己营造的一种最佳艺术境界,置身其间,陶然忘机,酒不醉人人自醉。<br /></span> 然而时光倏忽,人生易老,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之际,"一朝春尽红颜老"之时,亦使人徒增感伤。<br /> 李商隐《花下醉》云: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流霞乃传说中的仙酒,因爱花而"寻芳",即寻而喜遇,分不清到底是因迷恋于花之美而增添了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花之娇艳。待酒阑人散,酒醒神清,想到明朝也许将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于是深夜持烛赏花,体验一种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br /> 清人马位评义山此诗"有雅人深致",非但如此,此诗亦如湘云醉眠,背后隐寓着深深的凄凉况味,大观园中最终诸芳散尽,此时的美映衬着彼时的悲戚,吟哦出不堪一听的浓愁:世上有多少被骤风疾雨摧毁的青春等待唤回,今晨的秋风里又凋了几多朱颜?这也许是异代不同时的李商隐与曹雪芹共同的感喟吧——逝者如斯:好景难留,美人薄命,才子不遇。此三者本同病堪怜,郁结于文人胸臆中的万古之愁,需借酒来消解。<br /> 诸如此类的感喟回荡在历史的回音壁,世世代代,不绝如缕……</h1> <h1> (二)<br /> 与酒相比,茶似乎更为清雅。酒宜动,茶宜静:饮酒,如不淋漓酣畅则不尽兴;品茶,需平心敛气方可品足其韵味。</h1> <h1> 《红楼梦》中写饮茶,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妙玉。妙玉为人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她对喝茶有几句妙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恰道出了喝茶与饮酒同样有着尊卑雅俗之分。正为如此,妙玉连刘姥姥喝茶用过的"成窑五彩小盖钟"都不要了,嫌那俗人脏。<br /> 曹雪芹以醉酒和论茶来刻画湘云和妙玉两个性情迥异的女子,确为神来之笔,同时,在二人身上,也寄寓了不同的文化意蕴。<br /> 湘云娇憨豁达豪爽,割腥啖膻食鹿肉的情节,醉眠芍药裀的场景,使湘云似乎成为名士风流的寄托:前者体现出的任真率性,洒脱不羁,不为世俗礼法所束缚的狂态,蕴含着魏晋名士风采;后者的酒意醉态也是潇洒的魏晋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完全出世,又不完全入世,儒道兼宗的玄学思想溶在酒里,入境与虚无之境靠酒来调和。<br /> 同样作为水做的骨肉,妙玉的表现形式是茶。<br /> 妙玉出身于苏州读书仕宦之家,自小体弱入空门,带发修行,因元妃省亲的机缘,寄身大观园栊翠庵。这样的家世和身份,决定了她的孤傲不群、清逸出俗。妙玉喝茶极讲究,不但茶器名贵精美,泡茶的水也别具情致。她用旧年蠲的雨水泡茶招待贾母等人——水需密闭封存一段时间,以取其澄清。而对钗黛宝玉,则另眼相看,茶具要用珍稀古玩,水是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上的雪,以花瓮盛之,埋在地下,年深日久而成。</h1> <h1> 妙玉品茗,已成为一种艺术化的审美境界,非凡俗之人所能解悟。茶本山川灵毓所钟,曹雪芹借妙玉这一艺术形象,让它超越了原有的物质属性,成为寄托心性的精神象征。<br /> 妙玉饮茶的态度方式,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情趣追求与文化品位。才人雅士们往往通过饮茶来品味人生,借茶遣兴;又往往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生命的境界,以茶抒怀。在悠然安谧的意境中,茶的清香淡远与他们的心神融为一体。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首次将饮茶作为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包含了浓厚的美学意境和氛围,又将"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强调茶人的品格、思想情操,把饮茶作为"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方法。同时,还把儒道释的传统文化思想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创造了中国的茶道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人的"喝茶观"。</h1> <h1> 苦茶庵主人周作人说:"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义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在他看来,"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与妙玉的茶趣颇有类似之处,周作人也认为饮茶的方式在于品其深致,同时他又强调饮茶的环境在于得其清雅,以寻求超然出俗的精神旨趣。<br /> 这种"喝茶观"体现出的情致,与道家思想的熏陶密切相关,老庄哲学崇尚回归自然,不慕名利,不求奢华,宁静淡泊。盛名多累,闲逸多适,这样的思想对为俗事所羁绊的仕宦或官场失意的文人都无异于一副清醒剂,于是他们或意属幽境,或遁迹山林,追求一种怡然自得的悠闲生活,流连于琴棋书画,饮茶品茗以"栖神物外"。他们或忙里偷闲,在幽静小室,品茗清谈,达到身心恬适的目的;或如闲云野鹤,处山间林下,临泉煮茶,将身心融入自然天地之间,忘掉尘世间的烦恼,进入物我两忘的化境。<br />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在塑造钗黛两个主要人物时,似乎也融入了儒道两家的文化元素:宝钗端庄温文、随份从时的闺秀风范近于儒;黛玉清雅绝伦、风神秀逸的仙姝资质近于道。而湘云与妙玉作为贾府的两个宾客,恰到好处地辉映了钗黛。曹雪芹以酒与茶这两种渗透着浓厚文化韵味的媒介物来刻画湘云与妙玉,可谓别具匠心。</h1> <h1> 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饱含着作者的一把辛酸泪,也洋溢着难以掩盖的绝世才!梦阮以酒达意,因茶传情,抒写着人间万象、末世炎凉,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梦里梦外,同时,也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同声浩叹、同气相求!</h1> <h1>附:自拟对联一副<br />上联:千红一窟万艳同杯酒香茶韵曲演红楼痴人悲一梦<br />下联:两府众钗三春共觞月影花魂情归大荒怨女叹千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