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返乡

Ai悠闲

<h3>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让憋闷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迫不及待的出门游玩。我每年春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带着老妈、哥嫂回老家,美其名曰踏青。</h3><h3> 九十岁的老妈、八十五岁的老哥、八十岁的嫂子及五十七岁的我,这样一个老年返乡团,随着年龄的增长,行动一次越来越不容易。老人们返乡会亲人看朋友,说不完的旧事,看不够的房前屋后的变迁。而在西安出生的我,心中盘算着如何充实这一天的行程。</h3><h3> 回归故里,沿着父亲三年前的足迹,看看父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地名,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3> <h3> 早晨六点半出发,经京昆高速八点半到达第一站一一蒲城县原任乡柴王村,嫂子妹妹家。一家人热情好客,丰盛的早饭就在这里吃了。</h3> <h3> 宽敞的空间,任由农具、车辆、柴草摆放。住在城里的亲人说乱,不,这就是农家的全部财产,要拿着顺手放着安心。</h3> <h3> 放下碗筷直奔第二站老妈的家乡一一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今年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镇上主马路全部开挖。我们从后门走到吴家,让前阵受腰伤的老妈几乎累瘫,进门就睡到炕上了。</h3> <h3> 小憩片刻后,老妈就起身在亲侄子的搀扶下四处观看。看着每一点都是那么亲切,那么喜欢。</h3> <h3> 老妈年年气定神闲地坐在自己家门口晒太阳,与在西安的家,感觉是太不一样哦……</h3> <h3> 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新建的现代化猪舍,八头肥猪,又看到大门口贴着的扶贫对象,只有我能理解这一困难的家庭,怎么开始脱贫了。</h3> <h3> 安顿好老妈后,我就开始自己的行程。首先在集市上转转,看着不曾见过的一个小景观,过去可能是涝池,近年修整后,美观了。</h3> <h3> 村里还在闲置的桩基地,老房的残垣断壁,非常醒目。若是开发新区就值钱啦……</h3> <h3> 开车离开老吴家二十分钟就到了老孟家,渭南市临渭区官底乡一一肖高村。顺着不多见的麦田远远望去,一片新农村的景象。</h3> <h3> 沿着又拓宽改造的村路,开进去在村里主路上走过。老人已去,连下车的念头都没有,只想走过。</h3> <h3> 从肖高村东出往北,远远看着曾经去过的堂姐村子筱村,就到了蒲城县原任乡王家村,这是西电子弟曾经下乡的村庄。1975年秋季我曾送大姐孟青到此,也是我想看看的理由。不大的村庄街道上没人闲转,家家都是新砖房……</h3> <h3> 导航提示前方道路湿陷,断了我想继续前行曾经走过村子,掉头返回走大路。边走边看,耳边不停想起老爸浓重的渭南口音:四县庙、竹李(zou lie)、姜家(jiang yia)…</h3> <h3> 顺着大路往西走进了富平县张桥镇。这是常常听父亲讲赶集吃泡馍的地方,在当地是最繁华的"城市"。第一次走进街道,还真是热闹的大镇子。</h3> <h3> 最后一站就是我生平第一次坐火车到老家的车站一一张桥火车站。1970年冬季坐着闷罐车我们姐妹三人跟着堂姐回老家,一辈子忘不掉的情景……</h3> <h3> 如今四十七年过去了,车站没有长大,只是铁路多了栅栏,荒凉的无人无生息的存在着、运行着,各种交通工具便利出行运行,这样的曾经辉煌的火车站只能是拍电影的道具了。</h3> <h3> 最后站在铁路边上最高点,象当年一样远远的看着肖高村,听人指点着位置,和现在一样还是不知道哪个是肖高村,茫然的结束今天的游程,返回吴家接上老妈哥嫂回家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