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b>吴孔明<br>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b></font></h1> <h1><b>吴孔明回顾了自己从事棉铃虫防治的历程,以自身经历得出结论:转基因技术在保证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可以起到战略控制的作用。</b></h1> <h1>2016年7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出席由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凤凰大学问联合主办的农业生物技术科普论坛《转基因舆论环境与产业发展论坛》,并发表看法。<br>他呼吁社会重视农民在转基因作物种植争议中的选择权,认为社会应考虑农民在其中的利益,以图真正解决三农问题。<br>最后,吴孔明呼吁媒体要崇尚创新型的价值观,应力推社会文化赶上科学的发展趋势。</h1> <h1>以下为吴孔明发言全文,<font color="#39b54a">未经本人审阅。</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 style="font-weight: bold;">第一,我自己对转基因的了解和感受。</font><font color="#010101">因为我本人是做棉花害虫防治研究工作</font>,从1984年开始接触棉铃虫,到1996年差不多有十年时间,这段时间是我国棉铃虫大爆发的时期。它之所以大爆发,就是因为我们给棉铃虫循环繁殖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它的种群上来以后我们就打药,打药产生什么结果呢?一是把棉铃虫打死了,二是把吃棉铃虫的动物也打死了,所以一开始是这个过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打药将能打死的棉铃虫打死,剩下的是抗性的打不死了,你越增加药量它的抗性水平越高,整个生态水平破坏越来越严重。</h1> <h1>所以到1992年的时候,我们棉铃虫基本是失控的,所以农民一个季节打药15—20次,经过这个情况以后,对这个问题认识非常深刻。1997年我们开始种植抗虫棉,到现在差不多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这个技术的采用对中国棉花产业,对中国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可以说一个非常重大的质的提高。<br>所以我想可能二十年我们看一件东西,算上我之前的十年,三十多年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我们过去三十年的认识,我们深刻感受这样的技术,对棉铃虫,对棉花害虫防治所产生战略性控制的作用。<br>同样,我个人判断,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抗虫玉米的使用会将我们化学杀虫剂减少50%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化学农药的减少,尤其是杀虫剂的减少,对增加我们食品安全的保证性和降低化学农药引起的风险,这个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我自己作为一个棉铃虫科研工作者,借助转基因抗虫棉二十年,心里面真真切切的感受,并不是看文献,看资料,这是自己几十年明确的认识。</h1> <h1><b><font color="#39b54a">第二,我觉得中国农民是中国这个社会最没有话语权的,我们觉得很多方面,我们整个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农民享受我们发展中,尤其是科技发展中的红利,这个群体是最低的</font>。</b>恰恰转基因技术给农民将他们从土地里面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但是我们吵来吵去,有几个人替农民想问题,所以我建议你们了解了解中国农民。转基因抗虫棉在三年之内在华北地区全部种植,转基因木瓜几年之内基本上占了90%,农民用他自己的选择权告诉他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脱离了农民的利益,我们不站在农民利益去想,我觉得我们社会是一个不成熟的,我们的三农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br>所以我非常希望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能跟中国的农民有一个对话,什么时候你们能够请一些用过转基因品种的农民,听听他们的声音,我觉得对社会能够平衡不同的群体的声音,因为毕竟农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所以这一点是我自己的感受。</h1> <h1><font color="#39b54a"><b>第三,通过过去我觉得差不多二十年,支持的也好,反对的也好,不同的声音,我个人觉得转基因的技术或者品种在中国的商业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b></font><br>一、转基因技术或者品种和产品自身的成熟,我觉得做到这一点,是我们科学家这个群体,或者说是我们的公司群体,它主要是处在研发阶段,拿出最好的,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我们产业最大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必须具备的。<br>二、我们法规的成熟。所以这个里面主要是政府的问题,因为在我们国家包括任何国家都有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管理法规,我们怎样按照法规,把我们的安全性问题,一个个都能够很好的评价,然后得到很好的解决,获得安全证书,方方面面的政府许可,我觉得这是政府需要做的。<br>三、社会环境的成熟。因为最终这个产品尤其是一个食品进入到市场,每个人都要吃,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大家社会的主流怎么看这个食品,如果这个社会是分裂的状态,这个食品想进入市场,可能很难按照那种它的本质运转,可能还会带来很多社会的问题。<br>高新技术在不断出现,我们大家谈选择,信息技术每个人都在用手机,同样的问题,以前也提出手机辐射可能导致脑袋里面长瘤子,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好像没有很多人提出让一帮人先去试用,用了几代人我们看看他脑袋里长不长瘤子我们再用。<br>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媒体,媒体要有一种创新型的价值观,有一个崇尚科学的精神,那么我们的高新技术才能有一个很好的产业化的背景。所以总结过去二十年的经验,媒体怎么能够更好地传播我们的科学精神,传播我们的文化价值,最终左右像转基因技术这些新的东西能不能被我们的社会在很短时间内科学认识并接受它。</h1> <h1>我们时常也在思考,为什么美国人对转基因技术接受如此之快,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它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跟我们的文化有没有关系?所以我个人总体上觉得,在以前我们中国是非常落后的,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跟着外国人走的,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洋的,洋人传到我们这个地方,都是他们用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是跟在人家的后面,所以我们觉得所有安全性问题,在他们几十年使用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所以我们比较放心。但是我们快速地发展,使我们有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转基因技术也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民族走在了前沿一步,你就要有风险意识,就要有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上,我们科学也到这个程度,但是我们的文化有没有走到一个创新性文化的阶段。<br>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希望我们更多的媒体,能够本着科学的原则,能够本着我们中国社会的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当然可能还本着中央提出中国梦的原则,我觉得中国梦就是创新性国家的实现,要创新就要接受新的东西。<br>所以非常希望我们各位媒体和政府主管部门,跟科学家群体经常在一块交流沟通,来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谢谢大家!</h1> <h1><font color="#39b54a">吴孔明<br>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