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迪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洪:北京理工创客的智慧人生</h3><div><br></div><div>王洪, 1995——1999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学习,1999——2002年在自动化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迪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div><div><br></div><div>2015年11月5日,秋雨绵绵的校园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路边的叶子铺了一地金黄,预示着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北京理工大学2002届校友、现北京迪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校友回到母校,参加2014-2015学年迪文奖学金评审会。会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王洪师兄,了解了他的故事。</div><div><br></div><div>从世外桃源到北京理工,青年创客初露锋芒</div><div>推开会客室大门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年轻利落充满活力的王洪校友。他说话也特别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感觉就像比自己年长一两届的师兄在给师弟师妹分享经验。我们马上对他的经历充满好奇和兴趣。</div><div><br></div><div>王洪师兄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架桥镇祠堂村。鸟语花香,阡陌交错的美丽乡村陪伴他渡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因为离学校较远,王洪和同乡的伙伴们就在村里的私塾完成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聪明、爱动脑琢磨的王洪依然被保送到了百年名校,湖南省重点中学——桃源一中。在高中阶段,王洪展现出了极强的数理化天赋并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div><div><br></div><div>初入校园,正值1996年家里遭遇洪水灾害,原本就不富裕的家里经济变得更加困难。“一入学,班主任张国栋老师就找到我,让我写一个申请,帮我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谈到这一点,王洪特别感慨,“对这件事我至今都特别感激,当时老师和学校的帮助对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解决了燃眉之急,王洪师兄迎来了真正的大学生活。他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爱动脑的人,每当有了特别好的点子,就想方设法去尝试,并实现它。“本科时,我做了很多兼职,打过不少零工,对电子产品特别感兴趣。当时还经常骑自行车去西单的音像店听音响,后来自己动手刻录碟片,还曾托人从英国买喇叭回来,自己烧录,甚至尝试过把妈妈的银簪子熔掉,自己焊接,以为银线会比铜线效果好,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最后本科毕业时,很多发烧碟都带不走,就卖出去了”。</div><div><br></div><div>在校期间,王洪搞了一个小工作室,主要是做管理,不涉及具体技术,从校外联络项目,然后找同学帮忙完成,并支付报酬,自己也能剩一点。当时的中关村机会多、项目多,王洪在理工大学最多的时候一年赚了小300万。本科毕业时,王洪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后来考取研究生时,王洪从三系转到了五系(自动化学院)。交叉学科培养了王洪更加开阔的思想和眼界,读研期间他依然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当时研究生楼楼下经常停着一辆红旗轿车,那是王洪的车,“是一个做数字仪表的公司给我配的,但是后来效益不太理想,我就又主动退还给了公司”王洪师兄说。</div><div><br></div><div>在采访结束后,我们也走访了王洪师兄当年的本科班主任张国栋老师。张老师告诉我们,王洪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理工学生具备的一切优点:聪明勤奋、学习能力强、肯钻研。此外,他为人坦诚豁达,和同学相处融洽,为班级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也特别懂得感恩,是一个综合能力非常出色的学生。</div><div><br></div><div>创立迪文,理工才俊挥斥方遒</div><div>研究生毕业后,王洪并没有立刻找到工作,此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加入一个公司团队,帮助公司转型,王洪接受了。在校期间丰富的创业经历和经验让王洪很快就找到了方向,不久便出任了公司的总经理,但后来因为一些理念的转变,王洪决定离开团队,独立创业。2004年,王洪成立了北京迪文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长迅速,很快便成为全球领先的从事工业HMI(智能串口显示终端)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营销的高科技企业。谈到经营之道,王洪说,“第一,你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懂技术。我在研究生创业时失败过一次,有过教训,所以后来才转向做技术。以前不做技术,单纯的觉得只要懂管理,带领好团队就可以,后来发现根本行不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第二,要掌握绝对的控制权,发挥核心力量。做企业和一般性的工作不同,一定要有一个人发挥核心作用,领导团队。管理公司不能处处搞平均主义,之前的失败也是因为自己搞平均主义,大家都发表意见,谁都不占上风,今天听你的,明天听我的,结果往往是错的,迷失了方向。在公司里,如果我有一个新想法,我会特别详细的讲解给同事们,然后开始投票,如果超过一半的人赞成,这件事就绝对不做了,因为商业创意不是社会性事件,不能讲究少数服从多数。做企业,市场行为,所有人都看明白的事往往不能做。作为领导层,要有敏锐的判断力。第三,公司要讲法制,加强制度化建设。这是迪文科技一直在做的,公司秉承双赢的理念,与人分享。第四,精英政策。我们要招聘优秀的员工,并利用好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推行人才激励制度,推动企业不断创新。”</div><div><br></div><div>对于当前热度很高的创新创业话题,王洪认为技术引领市场,创新驱动发展,一个企业的活力是靠源源不断的创新来维持的。“我至今还亲自参与研发,在公司除了做高级营销经理,负责业务的横向拓展外,还亲自参与技术研发工作,我们公司每年也投入大量精力放在研发部门。给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提供较高的待遇,因为我认为企业要留住人才推动创新首先要让员工认可自己的付出,良好的条件保障了基本的生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的研发部门有很多小团队,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创意,只要有想法,我们都大力支持,并给与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授权,允许有亏损,不怕失败。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也希望团队能引进更多有创意思想和创新意识的人”。</div><div><br></div><div>助力母校人才成长,鼓励学子务实创新</div><div><br></div><div> 王洪每年教师节都会回来看望母校的老师,“当时的班主任张国栋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晚上经常给学习不好的学生补习,任劳任怨。读研时的彭熙伟老师对我也特别好,和张老师一样,他的低调认真影响着我,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div><div><br></div><div>今年适逢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5周年,王洪创办的迪文公司出资1000万元设立北京理工大学迪文教育基金,其中每年45万元用于“迪文奖学金”,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55万元用于“迪文奖教金”,激励在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倾力教育、悉心育人。此外王洪校友还出资100万元支持学校的建设。</div><div><br></div><div>谈到为母校捐助基金,王洪说,“我希望通过这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从实践层面帮助学生,支持他们持续的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你有想法,爱思考,去创新。我们可以为你持续提供支持,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希望这笔钱能支撑你实现自己的创意”。</div><div><br></div><div>王洪结合自身经历,就创新问题给在校学子提了几点建议。首先,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必须保证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果连最基本的课程都跟不上,那所谓的创新创业都只是空谈,社会最终拼的是硬实力,学习能力就是最大的实力。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其次,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你才会有想法,想了才能慢慢入门,然后创造条件去做。“这个兴趣也许天马行空,但没有关系,因为兴趣是最容易集中精力的,有兴趣才会坚持。当年我在学校时,虽然家里穷,但我有兴趣,没有资金支持,我便去打零工,因为有兴趣支撑,也不觉得累。”第三,眼光要长远,不能一味的向“钱”看。如果只关注金钱那你就不适合创业,“向钱看”你很难有自己的团队,团队需要你去包容,去分享。“我的很多员工生活条件都比我优越,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比你成功。我身边我厉害的有很多,他们督促我为了让公司更加良性的运营不断地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领导员工。学校里讲教学相长,企业也是一样”。第四,上学期间要有一定的积累,不能盲目创业。创业没有积累是万万不行的,光有理想千万不要创业,仅凭一腔热血行不通。每个人都会成功,只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这个机遇能否把握就看平时的积累。“如今回过头,觉得自己,包括迪文公司,在机遇面前都把握住了。我们公司也在高速成长,一直没有为发展资金发愁过,每个机会都把握住了,这都得益于自己和团队的大量积累。”最后,一定要有大局观,全局把握。当你具备一定的实力以后,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寻求更大的发展。</div><div><br></div><div>王洪校友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迟早都会发光,他愿意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帮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