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格子</h3> <h3>拉姆拉措,有着神奇的力量,历世达赖和班禅活佛传世的灵童都要在拉姆拉措观相。藏族佛教信徒认为从此湖中能看到自己的前世和今生。<br></h3> <h3>举目远眺,拉姆拉措就在那群山环抱之中,静默无言,它像地球一滴蓝色的眼泪,奇迹般的千万年都没有枯干。虔诚观湖,静默祈祷,只为将自己深深融入这难言的氛围,山静似太古,唯一没有安静的,是胸膛中隐约的心跳</h3> <h3>神湖的地方,海拔5400米,比珠峰大本营还要高,这是与神最近的地方, 不为看到来世今生,而是为了不留遗憾。</h3> <h3>一个人的山南行,拉姆拉措,为了去邂逅我的前世今生</h3> <h3>因为没车上山,在仲巴碰到北京来的大叔大妈载我上山,感激不尽,缘,总是让我们在路上相识相知</h3> <h3>风马旗</h3> <h3>神圣而又传奇的湖泊,那里有这太多人的信仰,有着太多的希望</h3> <h3>上苍好像就是这样,那样纯洁美好的事物,在达到之前必会经历一番波折,才会显得其得来不易。这就好比我们的人生,在到达那个被称作完美的结局之前,必会经历一些波折,体验其酸甜苦辣。</h3> <h3>想见到神湖并非易事一件,海拔5200米继续向上200米的徒步,孤寂的石片堆成无数玛尼堆,风马旗的独唱,呼吸困难开始挑战着愈发缺氧的信念。</h3> <h3>山上的鲜花</h3> <h3>传说中,有缘人去到那里,便会在湖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h3> <h3>尽管山路崎岖,波折,盘山而行,很多人在去的路上就已摇摇欲坠。</h3> <h3>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湖,形似一面头盖骨形的镜子,悬在天上的仙女湖,是历代高僧大德寻找转世灵童的观湖圣地,也是无数善男信女探求人生命运的宝镜</h3> <h3>翻山越岭只为感受你,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看不见自己的前世今生,但是看到了湖里出现了卍 字,笑脸以及变化多端的景象, 足与震撼到!</h3> <h3>在山顶碰到老乡黄钒棣</h3> <h3>然而,好不容易到达了那朝思暮想的湖泊,去虔诚的朝拜,心中希望能得到上苍的眷顾,满怀希望的睁开双眼,以为会看到上苍对自己的优待,却发现什么都没有。</h3><div><br></div> <h3>诚心祷告</h3> <h3>结罗拉雪山海拔5000多米,为终年积雪的原始冰川,是崔久沟河水的主要发源地。拉姆纳错神湖,</h3> <h3>那平静的湖水中只有自己那张脸,清晰无比,像是得到上苍的启示</h3> <h3>其实,为什么我们去做一件事总是想去从中得到点什么?</h3> <h3>这个世界太纷扰,我们总在渐行渐远中失去那个最真实、最本质的自己,有时候甚至忘记了那个最初的自己、最初的样子。所以,拉姆拉错就像一面镜子,清扫内心,只希望自己,身在世俗却拥有一颗不世俗的心</h3> <h3>抬头望去,那些安静坐在这里,双手合十,目光如炬,或是行等身大礼的藏族人,他们的眼里只有这大山怀抱中的拉姆拉措,藏族人心中的神湖,有缘人可以看到前世今生,我也安静的坐下来,默默注视着这面远在天边又似近在身前的镜子,能够让我一次便见得它的全貌,这已经是修来的缘分,不再有其它奢望。</h3> <h3>虔诚的在你身前朝拜,让我看看那所谓的前世今生</h3> <h3>山上的乌鸦,在内地是很不吉祥的鸟,在藏区却是神鸟</h3> <h3>路途中,上苍教会了体会,体会人生的艰苦,教会了坚持。相信,只要相信自己,就会坚持到终点。</h3> <h3>有时候我们就是太追求结果,往往忽略了其过程。 其实我们都是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学会坚强。 拉姆拉错的美,在于能有一颗看到它美丽的心,而这颗心必须经过一个坎坷的过程才能领会。</h3><h3>黄钒棣两姐弟</h3> <h3>湖中的自己是自己,镜中的自己也是自己, 心中的自己更是自己。 但是虽然都是自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分不清自己。 心中的那个自己很多时候蒙蔽着我们的眼镜,让我们无法看到自己,无法认清自己,由着它摆布着我们的生活。 也许拉姆拉错的上苍让我们看到的前世今生,就是自己。无论是前世今生,唯有当下才是真实的。<br></h3> <h3>海拔太高,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吸氧气</h3> <h3>心中想得到上苍的眷顾,却只在湖水中看到自己,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那或许就是上苍给你的答案,让你好好的看清自己。</h3> <h3>今生有幸可以看过真正能代表青藏高原的植物,绿绒蒿当仁不让,俗话说:你要是去趟西藏,不拍张拟多刺绿绒蒿回来,都不好意思说去过高原~这就是娇嫩的拟多刺绿绒蒿,纯粹而绚烂</h3> <h3>山上下来,绿草如荫,野花遍地。难怪,历代达赖朝观神湖后总是在此安营扎寨。往下走,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崔久沟谷。</h3> <h3>崔久沟,拍不腻的蓝天白云</h3> <h3>琼果杰草原,在那雪山环绕下的绿水旁,牛羊成群,牧女徜徉,多有诗意。</h3> <h3>捡了一个鹅卵石</h3> <h3>两边高山耸峙,森林茂密,层峦叠嶂。河水也失去了先前的温驯,时而恣意放纵,时而咆哮奔流。飞流瀑布更是随处可见,浪花飞溅</h3> <h3>山上天气变化不定,山下却是蓝天白云</h3> <h3>真爱,在圣地永远</h3> <h3>崔久沟</h3> <h3>夏珠林,为讲经修炼的地方。公元1300年,洛桑扎巴活佛将白定寺搬迁到达布仲巴,取名嘎玛夏珠林寺。</h3> <h3>第9代活佛嘎玛旺久多吉于公元1669年将嘎玛夏珠林寺由原来的噶举派改为格鲁派,并正式定名为达布夏珠林寺。由此成为西藏藏传佛教即格鲁派的祖寺而出名。</h3> <h3>虽然我无法进入殿堂,看到了主要佛殿门外鲜艳的壁画却也让我觉得没有白来这里。至少,在一个环境上好的寺庙里会让人心旷神怡的。</h3> <h3>这里鲜花盛开,殿宇外墙粉刷的色泽鲜明,院子各处干净整洁。这个寺庙俨然一个花园,这是我看到的环境最为整洁、漂亮、美丽的寺庙。</h3> <h3>寺庙虽在县城安绕镇仲巴街上,却是深藏不露,大门外是一个短窄的小巷,走进去,则是宽阔的庙宇建筑区</h3> <h3>格桑花</h3> <h3>这是一座没有铜臭味的寺庙,不管是活佛还是信徒,都让我感觉很亲切</h3> <h3>杰钦嘎玛赤列、吉祥天姆两位护法神</h3> <h3>诚心的信徒</h3> <h3>寺庙里有花木,背后远处青山,白云缭绕,望去心旷神怡。</h3><div><br></div> <h3>藏香</h3> <h3>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就是僧人在学习佛经之后,为了加深理解,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学术辩论</h3> <h3>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言词激烈情绪激昂,手舞足蹈,</h3> <h3>一问一答,内容涉及佛经历史文学自然科学</h3> <h3>这不是少林寺,这是达布夏珠林寺,这不是少林武功,这是达布夏珠林寺的辨经,我是唯一一个同意进去拍摄的游客,</h3> <h3>这里的喇嘛都很亲切</h3> <h3>一位帅气的喇嘛</h3> <h3>谢谢你们,让我看见一场如此精彩的辩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