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四十年前,我们是这样的,看起来有点土气,可我觉得亲切,因为那是我们一起度过的学生时代,仔细看看每张脸,我们曾经是那样的年轻,用现在的语言说话就是一群青涩的小鲜肉。</h1> <h1> 学生时代的我们很单纯,一般情况下男生女生不说话,万一有事必须面对彼此间会红脸的,是不是有点傻呢,哎!想想也后悔,为什么不早早成熟些,让我在人生长河中少了早恋这一幕精彩回忆。</h1> <h1> 那个年代女生流行大辫子,照相时都要把辫子甩在胸前美美的对着镜头,我却有点叛逆就是不想和大家一样,还硬是把王秀荣大辫子在拍照前一瞬间拉在了后面。所以照片中就出现了两个不和谐的点。</h1> <h1> 那时候不流行自然写真,去照相馆拍照是件让女孩子高兴的事,拍照完要等好几天才能拿到照片,这期间很煎熬不知镜头下的自己是什么样,晚上做梦都纠结照片上的自己是好看呢还是难看。</h1> <h1> 那时的合影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坐得端正任凭摄影师把你指挥来指挥去,取回照片够我俩高兴好一阵。</h1> <h1>同学间照片可以互送,那说明彼此之间关系不一般。</h1> <h1> 老师带一帮女生去公园游玩可不是经常事,过去交通不便利,怎么辗转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当时玩的好开心吆。</h1> <h1> 兴庆公园小山包上的合影,一直保留至今,闲暇时可以约上片中人我们一起找找山包位置所在。</h1> <h1> 姑娘们笑容灿烂,初长成的花朵就是好看。</h1> <h1> 游园划船还带着老师的小女儿,她的名字我还记得清楚叫郑文丽,想必长大后会是个美女。</h1> <h1> 那个年代受文革影响,不爱红妆爱武装,一身军装是不是显得英姿飒爽。</h1> <h1> <br /> 这张照片很珍贵,能到我手好像还费了点周折,具体细节已回忆不起来,这是上初中时在当时的西北体育场一次公益活动后留影,影像不很清楚,大家喜爱的韩明老师也在其中,不像老师倒像个可亲可爱的大姐姐。</h1> <h1> 还是受文革影响,文艺演出都反映各民族大团结万众一心向着党,所以穿民族服装拍照当时也是流行。</h1> <h1> 当年同学们的个人单照都在这里,谁想自己保存可以向我索要,其中一人必定我要保存一生了,也请大家记住她,毕业后一直未曾相见,她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永远定格于花季的少女时代,她就是马莉雅————可爱活泼的高个小姑娘。</h1> <h1>现在的我们..........</h1> <h1> 现在的我们容颜改变,虽然衣着鲜亮脸上却失了光泽,岁月这把刻刀历经几十载一点一点把我们刻画的成熟、稳健具有内涵。</h1> <h1> 同学聚会发表感言必不可少,班长、支部书记讲话还是那么滔滔不绝脱稿长篇,成功人士讲起话来天南地北一通畅谈,有位男同学还念念不忘当年我们班女同学是如何的彪悍,我却是不改一往讲话简短精炼。</h1> <h1> 当年的男神帅哥,现如今有的富态有的干练还有的显得有点老谋深算。</h1> <h1> 四十年聚首好多心里话想说,谁对谁曾经有过非分之想,可以演绎可以想象也可以夸大事实更可以放肆瞎谝,因为大家都知道岁月一去不复返尽可以过个嘴瘾聊个昏天黑地管他是真还是假。</h1> <h1> 女士们花枝招展,背不驼腰不弯,个个精神很饱满,面色红润,若忽略脸蛋其他好像都没变。</h1> <h1>女同学大多都退休在家,有的忙着照顾孙孙有的照顾老人,但都积极向上不忘抽空充实自己,或去唱歌或去跳舞,或学乐器或去走秀,聚会时两位参加走秀的同学带上各色旗袍,不惧降温寒冷我们轮番换上足足过把旗袍瘾。</h1> <h1> 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同学上学时个高坐在后排,很少说话,但一双眼睛一直在观察着全班。这次聚会女同学还没来得及对他评论倒是班长过来说此同学逆生长越来越帅,我当着大家面分析:我们那个年代由于传统审美观影响对这位同学的长相还没有认可,随着时代进步和大家的审美观提高,现在肯定了他才是个老帅哥。我的分析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h1> <h1> 忙忙碌碌一天聚会时间就要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能够这样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应该归功于我们的群主,是她历尽艰辛,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才把大家拉到一起建立了同学群,使我们分别四十年后一呼百应的汇聚在蓝田汤峪,过了一天内容充实的同学聚会,为感谢她的付出借花献佛把农家乐的一束花送给她表达大家的谢意。</h1> <h1> 二十七人参加聚会,十三人散会回家,十四人作为聚会尾声留下继续,晚上烧烤完休息打算第二天爬山,中午聚餐后散伙回家,结果一夜雨声不断直持续到次日上午,只好早餐后各自把家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