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游记之四 中柬友谊的结晶——周萨神庙

bbY

<h3>吴哥游记之四</h3><div>中柬友谊的结晶——周萨神庙</div><div>&nbsp;</div><div>吴哥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与维修得到了联合国以及诸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周萨神庙就是我国帮助维修的,所以一定去看看。</div><div>修缮之前,周萨神庙已经倾颓,且杂树丛生。中国文物修复队基本采用“原物重建法”根据每座建筑的损坏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维修方案,所谓“原物重建法”,就是清除所有滋生在建筑本体上的树木藤蔓,将坍塌而遗留在现场的4000多块石构件重新归位,并对影响结构稳定的缺失构件做适当补配。</div><div>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基本恢复原有建筑形态而又充满历史沧桑之感的周萨神庙。</div><div>周萨神庙规模不大,布局也比较简洁。东西中轴线上有一条架空参道,连接东神坛、东门楼、中央圣殿和西塔门。藏经楼和南北大门分列两侧。神供奉的是那路神明,尙不得而知,大约是某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吧。</div><div>周萨神庙的单体建筑的平面,除两个藏经阁是长方形外,其他六个都呈十字形。建筑立面就像用一个个须弥座组合而成,台基是须弥座式,石室是须弥座式,塔身也是须弥座式,其中中央圣殿叠加须弥座至七八个之多,而且每个须弥座的上下突出的边条都雕饰有繁复细腻的纹饰。研究吴哥建筑的专家把这类建筑归为神牛风格,因为它与神牛寺的建筑风格类似。</div><div>这些建筑的底层是一个个近乎方正的石室,少则三间,多至七间。外门不仅有门框、门柱、壁柱、门楣、而且有高大的花瓣式门头山花,上面均布满玲珑细腻的浮雕。</div><div>由于除藏经楼外,其他几座建筑都在十字交叉的直线上,从一个门望过去,三座建筑的门道都可看穿,仿佛一条幽深的门框的隧道。</div><div>古朴而又有点西洋风味的窗框、门框两侧,分布着仙女的高浮雕个个洋溢着神秘的美感,成为游客纷纷拍照留影的对象。</div><div>中国文物工作队修缮周萨神庙的方法,不仅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柬埔寨吴哥管理局专家的称赞,还被作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得到推广,周萨神庙也成为当代中柬友谊的结晶。</div><div>但是,“原物重建法”并非古迹维修的唯一方法,在吴哥古迹维修中,另两种维修方法则是“原址保护法”和“抢险加固法”。这只有在后续的游览中去体会。</div><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