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哲理——旧作一篇

陈德基

<h3><br></h3><div> 今早,朋友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相片,说他在参加清华大学的职业管理培训班。我笑他,都管了那么多年了,现在还要参加培训?</div><div> 什么是管理?有些事,管不如不管。有些时候,不管其实是管。趁着从哈尔滨回广州的漫长时间,我也来谈谈管理。</div><div> </div> <h3> 记得当主任时刚刚三十五岁,意气风发。以为管理就是抓制度,管落实。逼着员工完成指标,多了的奖,不够的罚。几次大亏吃下来,才发现主任不是这么当的。十几年过去了,当年一起被提拔的年轻主任,撤的撤、免的免、调走的、进去了的,剩下来寥寥无几。</h3><div> 过五十岁的人,可以讲哲理了,科室管理这个事,其实也充满着哲理。一个科主任的管理工作,可以归纳为“三管三不管”。</div><div> </div> <h3> 科室人员梯队建设必须管。梯队是学科的生命力,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就是科室在发展壮大。这个过程中,主任的工作是服务、引导、支持、甚至是强迫。</h3><div> 学科发展必须管。医学的发展是没有计划或规划可言的,因为它随时都在变,尤其是影像医学,计算机技术让设备的换代只有三、五年,新药品、新技术几乎每年都有。主任的职责就是发现、拿下、推行,而且鼓励每个高级医生都这样。只要成为一种习惯,就会产生发展的惯性。</div><div> 外交工作必须管。各种的社会职务,并不只是名片上的头衔,而是一个高级医生的社会职责。完成好各个学会、协会、政府部门的工作,自然就会“名满江湖”。外交也包括沟通工作,与主管领导、与其它科室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是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这个工作主任不做,谁能做呢?</div><div> </div> <h3> 所谓“三不管”,就是,不管钱、不管人、不管事。</h3><div> 一个科室,每年都有经费、收入等等,台面上的、台底下的,都是公共资源。找几个人管起来,只要科室活动时经费充足就行了,其它一概不闻不问。这是“不管钱”。</div><div> 医生大概是最不需要管,又不能管的一群人了。要是你将他们当成产业工人那么管,你就惨了。要么他们把你晾起来,要么把你拱下去。主任营造好一个工作氛围,让他们自己去做,结果会更好。</div><div> 所谓的不管事,道理更简单。手下一大帮高级医生,都是野心勃勃地想做事,都想上升。主任在位置上一呆十几二十年,能忍你就算不错了,你还把人家想做的事都做完了,让人家一辈子打下手,他们不盼着你完蛋才怪呢!我呢,有手术就做,有会诊就去。其它就不插手太多了。</div><div> </div> <h3> 所以,管理是没有统一模式的,更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充其量只是带点厚黑的经验或者学问而已。不然,现在在管人的,有谁是学管理出身的?那些培训师,其实都是没有管理过任何人的夸夸其谈的家伙。真正知道管理真谛的人,往往会避开这个话题,或一笑置之。</h3><h3> 陈德基 2015.9.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