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土龙窑(手机MeTe9拍摄)

冷兵器

<h3>双流丹土村因出产赤色粘土而得名,当地人就称此地名为丹土地,这种赤色粘土正是烧制瓦罐的好材料,自清同治年间这里便开始了烧制瓦罐的历史,至今遗有六处瓦窑,其中最大的一处窑址形似卧龙,丹土瓦窑便被称为同治龙窑。四十年前我曾下乡挿队落户于丹土地附近,对这里早就熟悉,当年劳作之余就曾溜到瓦窑拣些灯盏用来点油灯照明,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同治龙窑,更没想到四十年后这里成了摄影人的创作热点。</h3> <h3>看到这街边到处堆砌的瓦缸瓦罐就知道进入丹土地了</h3> <h3>说是龙窑,又以皇帝年号命名,其实丹土瓦窑出产的都是寻常乡里百姓所用的米缸、水缸、水壶、灯盏、泡菜罈子,甚至夜壶。</h3> <h3>现在的瓦窑制品除了作为原来的生活工具外,功能也在变化,有点景区用来做花瓶,装饰花园。</h3> <h3>丹土瓦窑烧制的红色粘土材料</h3> <h3>63岁的汤师傅是本地人,从年轻时烧瓦窑,已经几十年了</h3> <h3>年轻一点的陈师傅留着长发和胡须,看上去颇有点艺术家的气质,也特别乐意有人拍他</h3> <h3>但并不是所有师傅都像汤陈二位师傅,有的师傅并不乐意面对镜头</h3> <h3>上釉是瓦窑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上釉的制品需要二次入窑</h3> <h3>现在烧窑制陶已经成了一种艺术,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经常来这里学习陶艺,丹土龙窑也成了好多艺术院校和机构的创作基地。</h3> <h3>丹土地还存有一条短短的明清老街,和许多年前一样,始终保留着那份清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