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你的梦境---西藏故事

时光漫步

<h3><font color="#57a7ff"><b>文字编辑 / 时光漫步&nbsp;&nbsp;&nbsp; 摄影图片 / 时光漫步</b></font></h3> <h3><b> 这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br></b><b> 这是一片至纯至美的土地<br></b><b> 在她面前<br></b><b> 任何语言<br></b><b> 已无法表达<br></b><b> 她的美</b>&nbsp;&nbsp; </h3> <b>  初春三月,我从西宁出发,乘火车,开始了我的西藏之行。</b> <b>  进入那曲,藏地的景色扑面而来,所有的人都在惊叹:太震撼了!</b> <h1><b><font color="#167efb">  拉萨--时空穿越</font></b></h1> <b>  说到拉萨,就不得不提大昭寺。该寺又名"祖拉康",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相传,松赞干布对赤尊公主说,戒指掉在哪,就在哪为她建造宫殿,结果,戒指掉在了一个湖泊中,于是,藏王使白羊驼土,填湖建造了祖拉康,“惹”藏语为羊,“萨”藏语为土,大昭寺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br>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目前,在大昭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象。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精神和社会生活层面的。</b> <b>  从大昭寺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b> <b>  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b> <b>  对于西藏人,从出生开始,藏传佛教就是活着的一部份,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信与不信这个问题,从见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佛就和他们在一起。<br>  我们在林芝时,到了一户藏民家,这家的卓玛说,他们家的收入在保证正常的生活后,余下的都会捐给寺庙。藏民家的财富以牦牛的数量来衡量,她们家有近80头牦牛,在村里属于中等。家里的客厅装修很洁净,是藏式的现代装修,墙顶的角线以及吊灯座,是藏传佛教里的吉祥八宝图案,卓玛说是她哥哥亲手雕琢的,非常的精美、色彩艳丽。客厅很大,靠墙四周是坐床,平时是沙发,夜里是床,客厅正面是佛陀画像的唐卡,画像下,在精美的藏式雕花木柜上,供奉着水果、食品等物品,藏传佛教的气息在家里无处不在。由于她事先说了在家里不要拍照,因此,无法记录下来。</b> <b>  关于信仰,你信与不信,在于一念,在于你愿不愿意去接近、去深深接受,并能够倾注情感。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佛教徒,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让我有站在藏地上的那种沉醉。</b> <b>  拉萨,有别于那其他的城市,这里处处皆风景,她以“日光城”而著称,空气洁净,光照强烈,明暗对比鲜明。出于宗教和自然环境等原因,红色和白色,在当地人们心中有着独特的美感价值和神性。<br>  这里的高原盛产石料、红土、白土和白马草,这些材质和色彩运用到建筑上,深红色吸收强光,稳重而温暖,白色反射光线,并随着阳光的变化而出现微妙的转变,使得这里的建筑格外明艳辉煌,又极为协调。</b> <b>  走在拉萨的街市,仿佛穿越了时空,那一排排有着千年历史的房屋,或许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静静地守护着历史。它就在那,静静的看着人世的沧海、历史的变迁。<br>  当你漫步街头,望着这个与天相邻的民族的模样,闻着天的气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天上派来周游人间的差使。</b> <h1><b><font color="#167efb">  布达拉宫密码</font></b></h1> <b>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世达赖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和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是旧时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br>  看着建在山上的这座宏伟城堡,我的心中非常感叹,是谁有如此任性的想法?又是谁如此的富有创意?</b> <b>  我们在进入布达拉宫验票时,门口的喇嘛每验一张票,都会念出“唵”,那发自胸腔的宏亮声音深震耳膜,久久回荡在脑海里。这声六字真言里的“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是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br>  由于进入宫内后不能拍照,因此,许多非常珍贵的画面无法记录下来。</b> <b>  在布宫的红宫内,有五世达赖喇嘛、七世达赖喇嘛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因为仓央嘉措的原因,没有六世达赖喇嘛灵塔。每一座灵塔都一层黄金包裹,镶嵌着各种珠宝宝石,金碧辉煌,塔瓶内藏有各世达赖喇嘛的肉身,在诸灵塔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奢华,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有三层,高14.85米,共耗黄金3721公斤,塔瓶上镶嵌着各种珠宝,格外壮丽,传说,塔内藏有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用过的碗、一个由大象脑中天然生成的大宝石等宝物,被誉为“世界第一饰”。</b> <h1><b><font color="#167efb">  仓央嘉措情诗</font></b></h1> <h3><b>  在拉萨,要感受她的历史气息,就要去体验极具时空穿越的八廓街,那里的每一座房子,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那极具历史感的街道、那些建筑,与当代社会的商业和川流不息的现代人在画面上融合,一面是现代的世俗生活,一面是悠远的历史沉淀,让你仿佛在梦境之中。</b></h3> <h3><b>  这是八廓街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厅,它里面的每一处,仿佛都有着仓央嘉措的影子。</b></h3><div><b>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及政治人物。</b></div><div><b> 很多人知道仓央嘉措,是因为他的诗集。其实,要深入了解他,才能真正读懂他的诗。</b></div><div><b>  仓央嘉措为西藏文化以外的知识界和普通民众所知,最早应该是在1930年,当时中央研究院一位叫于道泉的先生,时年还很年轻,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雍和宫发现了藏文版的仓央嘉措诗歌,当时的藏族喇嘛给他讲了仓央嘉措的故事,他很感兴趣,于是,在喇嘛们的帮助下,翻译了这些诗歌,叫《仓央嘉措情诗集》,有66首。这是第一次的仓央嘉措被外人所知。此后,又有一些先生陆续翻译了自己的版本,直到1983年,西藏文化界,第一次隆重地纪念了仓央嘉措诞辰300周年,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仓央嘉措。</b></div> <b>  仓央嘉措实际上是一个在权力夹缝中生存的人,尽管其名义上是最高的宗教领袖,但由于历史原因,实际权力掌握在蒙古势力和西藏地方势力手中,他被夹在两股势力中间,非常苦闷,也正是这种不快乐,成就了仓央嘉措。</b> <b>  仓央嘉措出生于1683年,当时所处的是五世达赖喇嘛统治时期,凭借五世达赖的智慧和蒙古人的力量,取得了黄教(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而五世圆寂后,当时五世的助手,也是西藏地方官僚势力的领袖桑结嘉措,决定封锁消息,继续以五世达赖的名义发号施令,以保持和稳固当时的格局,而且当时的布达拉宫也在修建当中,这样,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被封锁了长达十四年。在这十四年当中,桑结嘉措也秘密开始了灵童的寻访工作,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大约一年以后,找到了仓央嘉措,此时仓央嘉措大约两岁,后经一系列的程序,在仓央嘉措五岁时,正式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开始保护和指派老师指导其学习。在仓央嘉措14岁时,五世达赖喇嘛去世的消息偶然的被康熙皇帝发现了,在康熙皇帝的责问下,桑结嘉措才公开了这个秘密,并迎请仓央嘉措到拉萨坐床,此时,仓央嘉措15岁左右。</b> <b>  在蒙古人和西藏地方势力的权力斗争中,两派都想拉拢这位年轻的达赖喇嘛,去壮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在这样的权力夹缝中,对于一心只想研究佛法的仓央嘉措来说,非常的苦闷,这从他的诗歌里也可以看出来,于是,他表现出了叛逆的一面,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白天是布达拉宫的法王,夜晚是拉萨街头最浪漫的情郎。</b> <b>  今天的八廓街上的黄房子--玛吉阿米餐厅,就是仓央嘉措当年夜晚的去处,在八廓街可以看到,一般房子墙是白色的,窗是黑框的,而只有达赖喇嘛住过的地方,才有资格刷黄色的墙。<br>  在仓央嘉措23岁时,西藏地方势力和统治西藏的蒙古人拉藏汗之间矛盾激化,桑结嘉措想买通别人给拉藏汗下毒,结果计划失败,蒙古人发兵,打败了西藏地方势力并杀害了桑结嘉措。于是,蒙古人借口仓央嘉措离经背道、不守戒律废拙其法王名号,新立自己能控制的达赖喇嘛。新立的达赖喇嘛在位11年,并没有获得过西藏僧俗大众的认可,大家心目中的六世达赖喇嘛还是仓央嘉措,这也是布达拉宫里没有六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原因。</b> <b>  在仓央嘉措24岁那年,蒙古人将其向北京押送,想交康熙皇帝来处理,康熙觉得无法处理这个事,派使臣阻止,数年后,青海地方府上报一正式文书,说前世六世达赖喇嘛,在押送途中,在青海湖畔暴风雪之夜暴病而亡,遗体也无法找到,官方的记载也就到此了。仓央嘉措此后的踪迹就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b> <b>  仓央嘉措,既是高高在上的雪域法王,又是风度翩翩的浪漫诗僧,是一个重要的西藏文化符号,写了很多热情奔放的诗歌,他的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简单易懂,直指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歌诵。仓央嘉措是一个在出世中有飘逸、在平静处有传奇的人,没有慧心的人是不可能作为这样一个人存在的。在历史上所有的喇嘛里,他是最飘逸的一个。<br>  当你了解了他的生平,你读他下面的诗,就能读出许多的内容。<br>已过了开花的时光,<br>蜜蜂儿不必心伤。<br>既然是缘分已尽,<br>我何必枉自断肠。<br>  所谓佛性就是明心见性,发现真正的自我。又如下面这首:<br>入夜去会情人<br>破晓时大雪纷飞<br>足迹已印在雪地<br>保密还有什么用处<br>  一般情况下,这被解读为夜会情人,但你了解了仓央嘉措后,你会读出里面的禅意和佛法,是藏有佛理的,他是一个极有慧根的人。</b> <p><b>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b></p><p><b> 朱哲琴的歌《信徒》里唱道 :<br>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b></p><p><b>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b></p><p><b>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p><p><b>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r>。。。。。。</b></p><p><b>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仓央嘉措的诗。</b></p> <h1><b><font color="#167efb">  转山、转水、转佛塔</font></b></h1> <b>  在青藏高原,岩画遍布,四千多年前的先人,他们的生活只有打猎、放牧、驯兽,他们抬头看日月、与山河树木为伴,他们用坚硬的石块在岩石上刻出熟悉的这一切,他们不知道,风为什么从大地上刮过、河水为什么潮起潮落,他们唯有敬畏,认为山里住着山神、河里住着河神,他们崇拜自然,为自然舞蹈,祈祷自然的福佑,后人,说他们信仰苯教。</b> <b>  莲花生大师从印度来了,佛教来到青藏高原,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相信神在大自然中,后来,莲花生大师说,你们的山神水神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于是,大家生活在万佛殿里,皆大欢喜。敬畏自然的人,开始信仰佛,佛就无处不在。<br>  诸神已然存在,谦卑的人类为诸神建起高大的房子,于是,有了寺院,先是桑耶寺,然后,越来越多,诸神居住的佛堂,遍及整个雪域高原,虔诚的人们每日瞻仰,心甘情愿的陪着佛一起陷入深深的沉默。<br>  他们相信,有些人生来便是佛,他们顶礼膜拜活着的佛,把活佛的像举过头顶,就像活佛本人对自己摸顶加持。</b> <b>  在赤祖德赞时期,由于过度兴佛,赤祖德赞被反佛派大臣谋杀,其胞弟郎达玛继位,开始灭佛,大小昭寺变成了屠宰场。为了阻止灭佛,拉隆.贝吉多杰假装觐见郎达玛,射杀了郎达玛,后来,佛教开始兴盛,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嘎举、萨迦、格鲁四大教派,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后弘期。<br>  萨迦派也称“花教”,为家族传承,日喀则的萨迦寺为祖寺;宁玛派被称为“红教”,宁玛的意思是古老、古旧,宁玛派由莲花生大师创建,融合了西藏本土的苯教;嘎举派,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袍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玛尔巴和米拉日巴大师是最著名的大师(塔布噶举),祖寺是拉萨的楚布寺;格鲁派也称为“黄教”,祖寺为拉萨的甘丹寺,祖师为青海的宗喀巴大师,黄教是藏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教派,班禅和达赖喇嘛都属于黄教的活佛体系。</b> <b>  相传,公元4到5世纪,有一天,城堡雍布拉康的宫顶自天降下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有佛教经典:《诸佛菩萨名称经》、《宝箧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经》、只粑木泥雕碗、牟尼罗印、肘高金塔一尊和一个察察,没有人知道这些神赐礼物的含义,于是,称之为神物。人们思念佛,他们用金、银、铜打造成一个盒子,称为“噶唔”,里面装着小佛像、印着经文的布片、舍利子、甘露丸、甚至活佛的头发或是衣服的一角,只要与佛相通,他们便恭敬携带。<br>  这被认为是西藏获得佛法和佛塔的起源,然而,这只是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br>  米拉日巴大师的母亲逝世后,大师将她的骨灰和上泥做成察察敬仰。后来,人们便做成了各种模具,印出无限多的佛以敬仰。<br>  由于膜拜佛、亲近佛、敬畏佛,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在了悟与困顿之间,开启他们漫长的心灵旅程。</b> <b>&nbsp;&nbsp;&nbsp; 唐卡是西藏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绘画艺术,人们依着佛的姿态,绘画在皮子上或者布上,也刺绣在丝帛上,然后挂在家里最显要的位置,供上水、灯、水果和食物,天天敬仰。唐卡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不同的风格。</b><div><b> 我们在北京路到八廓街之间的一条路上,在一家唐卡店里逗留了很长时间,店里有四位画家现场作画,首席画家师承名门,都是勉唐风格画家,颜料用的是矿石原料,红色的是珊瑚、蓝色和绿色是绿松石、黄色用的金粉、白色用的是银粉,色彩能保留百年,当然价格也不菲。</b></div> &nbsp;&nbsp;<b>&nbsp; 美丽的尼洋河风光</b> <h3><b>  那些壮丽的风光里,印着时光的深邃。</b></h3> <h3><b>  她说:“若可,做一朵开在岁月的鲜花,落红尽处,不求绚烂至极的繁华,但求一份恬淡清宁,在时光深处,找寻一种心灵的皈依。”</b></h3> <h3><b>  在藏地,随处可见牦牛脖子上挂着铃铛,其实本意是慈悲,在牦牛吃草的同时,铃铛的震动和响声能让草中的虫子及时离开,以免被食,这微妙的慈悲,让我惊讶不已,我只知道弘一法师每次坐椅子前会摇动一下竹椅,他的弟子问为何,他说,因为担心在竹子缝隙中的虫子因突然而来的坐下而丧失生命,于是摇动,希望它们能离开。</b></h3><div><b> 这些关于慈悲的故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却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在实践着,感动的,只是我们,而对他们来说,只是平常。这也是我们在藏地能被每一件事情所感动的原因。</b></div> <b>&nbsp;&nbsp;&nbsp; 我不住地往更远的地方走,走过一座桥,走过挂满经幡的玛尼堆,我试图用眼球与脑海容纳这一切,可这一切,却依旧靠着小小的相机来延续回味,且,久久不能忘怀。</b> <b>&nbsp;&nbsp;&nbsp; 在西藏这片史诗般的土地上,藏传佛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转经筒转着生命的轮回,经幡在最高处山顶飞扬,通往佛地的路途上,膜拜着生死度外的信徒,前生今世的赐福,尽在默念的六字真言里。 <br>&nbsp;&nbsp;&nbsp; 此次走进西藏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撞入眼帘的不仅是壮丽的风光,还有缠绕在耳边的梵音,以及浮现在脑海里的历史画面,穿越梦境,充满魅力。<br>&nbsp;&nbsp;&nbsp; 其实,旅行的意义就在于,你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不将就的心,去发现你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微妙关系,去发现更多的可能。</b> <b>&nbsp;&nbsp;&nbsp;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活着是为了讲述》里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br>&nbsp;&nbsp;&nbsp; 为了讲述,我们要德高望重的活着。</b> <b>&nbsp;&nbsp;&nbsp; 人们都说,人的一生当中,至少要去一次西藏,不光为壮丽风光,也为那份纯净。在西藏,每一次的偶遇,都是故事,在这里,当我看到的越多,就越能接受生活本来的样子,生活是如此的可爱,我热爱它,我喜欢世界的瞬息万变,在不忘初心的同时,与时俱进。其实,我们都应该想明白,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真心诚意的热爱这种生活,就像皈依宗教一样,把生活当成自己的信仰。<br>&nbsp;&nbsp;&nbsp; 我知道,这世界上,有我到达不了的地方,所以,每一次的到达,我都当作接近了神秘的地方,因此,我也感激我自己。</b> <p><b>&nbsp;&nbsp;&nbsp; 在缓慢与匆忙中,离开拉萨的航班在延误6小时后还迟迟不愿起飞,我想,这也许是一种暗示,这里还有许多的故事我还没有遇见,我必须再来。<br>&nbsp;&nbsp;&nbsp; 告别了西藏。其实,从情感上来说,我并没有离开西藏,因为,我始终不能忘怀那份时空变幻的神秘和遇见。</b></p><p><b><br></b></p><p><b><br></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