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见完第三拨客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这时候人特别的累,就想早点回家休息,于是叫了滴滴顺风车。由于从公司的距离到家有三十多公里,所以这个点数选顺风车就显得划算。一般来说,不拼车的费用是四五十块。客人走后不久,我就挂了顺风车的单。很快有个电话打进来,咨询了我的行程之后却跟我商量,问我能不能付款时给他现金。理由是如果非现金他会被扣几块钱手续费。我的回答是你既然选择了滴滴的平台就要按平台的规矩来。司机说那你取消订单吧。我气愤地取消了订单,重新预约订单,因为以前极少遇见这种情况。过了不久,有一个新的电话打了进来,同样问我到哪里。我答复之后,他跟我说让我给他50块。我便质问他平台上显示的是46元,为什么要给你50块。他的回答居然是,就相差几块钱没什么关系。当然这又是要收现金的主。</h3><h3>争执不下,我说那你取消订单吧,那边却说你不取消就把单挂着吧。无奈,我再次取消了订单。</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次取消之后,按照滴滴平台的规定,我无法再预约顺风车。</span></h3> <h3>我投诉了最后一名司机。但是我发现我预约不了车辆了。随后我联系了客服,希望客服得知我的具体情况之后开放我的预约要求,因为这不是我的责任造成的。但是机器人客服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而人工客服专线比较忙。所以两位司机的无理却要我承担责任。</h3><h3><br /></h3><h3>我急着回去,于是我偏向性点了滴滴里的的士车。这时是晚间时段的计费标准,而且行程比较远。在的士师傅接单之后,由于无法确定金额,我想跟师傅沟通一个价格。这时的士师傅表示有点为难,并建议我取消订单。我转念一想,我刚才之所以较真不就是为了不助长一种貌似聪明的搭便车不给钱的行为吗?如果我在这个平台使用议价策略,那我跟他们也没有区别。这不一样破坏游戏规则吗。这么一想之后我决定让师傅过来接我。</h3> <h3>最后整个行程走下来,付费要比顺风车多差不多一倍。但说实话,我宁愿如此,也不愿按顺风车司机的建议给他们现金。因为,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主张,就相当于我们鼓励大家自行改变游戏规则,必然促使他们对更多的客人实施这种手段。直至这种规则成了潜规则。这种搭便车行为貌似聪明,或可以美其名曰"创新",但我觉得跟"偷"没有区别。平台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供了服务,而享受服务的人或是因为心理不平衡,或是为了多赚点就做手脚。这是不遵守游戏规则,没有诚信的表现。有规则不执行,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就如同滴滴的评分系统,如果我们不能给到真实的差评,那么评分系统也会失去原有的意义。</h3> <h3>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的人,既享用着平台的好处,又在为一己之私破坏平台的运作。你既想要滴滴带来的业务,又抱怨滴滴收取的费用太高,甚至想把这笔费用也省掉。这就好像你既拿了工资,又不想干活一样。我很欣赏我前东家的态度:哪怕我拿了一块钱的工资,只要我拿了,我就会把该干的活干好。边吃人碗里的肉,边骂人家里的娘。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无疑还是弱势文化在作祟,依然有"杀富济贫"的依赖性。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时也会同情这样的分配比例是否因所谓"剥削"而导致不公,但是"不公"不应按照这样的手段来处理。要是有规则不遵守,譬如开始收现金,这样的口一开,由买卖双方集体作弊,那么再好的系统再好的平台也会变得平庸起来。等到那一天真的来临,消费者难道又要抱怨平台的管理无力吗?</h3> <h3>对于收现金的类似创新做法,我们似乎早已司空见惯,有时甚至会投以鼓励的眼神和默许的支持。似乎滴滴财大气粗就应该让点利出来。难怪有人总结,"在全世界都能实行的规则在中国就实行不了。"但是这并非褒奖的言论。这样的小聪明不应该被纵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