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父母的足迹***</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作者/善儿</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 <b> 纪实散文《给江青当特别护士》完全根据母亲的回忆整理。 <br></b></font><font color="#ff8a00"><b> —善儿</b></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母亲的人生信条:“挺起脊梁,路在脚下自己走,靠天、靠地、还要靠自己。”</h3><h3><br></h3><h3> 母亲从延安女子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延安中学。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医院急需医护人员。一九四〇年六月母亲受命中止学业被调到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到医院不久接受了一项特殊的护理任务。一天科主任找母亲谈话: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同志准备到中央医院生孩子。组织上决定让母亲给江青当特别护士,全天候地照顾江青的饮食起居,配合江青的特别医生的工作。</h3><h3> 母亲有顾虑,参军后从未干过医护工作,即便是护理自己也是个门外汉。电影明星和知识分子出身的江青,在延安可是大名鼎鼎,何况她又是毛主席的夫人。母亲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这付重任? 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但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项任务。母亲的性格十分内向可骨子里很要强。</h3> <h3> 那是七月的一天,江青乘坐大卡车来到医院的。当时延安没有小轿车,能坐大卡车就是很高的待遇了。</h3><h3><br></h3><h3> 江青住院后,毛主席晚上常常乘坐大卡车到医院来看望夫人江青。毛主席总穿着一身粗布军装,膝盖上还打着两块补丁,着装和普通的战士没有两样。毛主席非常和蔼,每次都亲切地和医护人员打招呼,握着母亲的手总说,辛苦你了小童啊! 还和母亲拉起家常:</h3><h3>“那里人啊?”</h3><div>“什么时候参的军?”</div><div>“了不起啊,爬雪山过草地时还是个红小鬼!”</div><div> 毛主席那平易近人的谈笑风声,让母亲紧张的心理逐渐逐渐地释怀了。</div><div><br></div><div> 中央医院的病房是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平房和石窟窑洞。毛主席来医院探望江青要爬山,由警卫员搀扶上台阶。毛主席陪江青散步时,江青由主席搀扶上下台阶,两人有说有笑,看得出毛主席对江青疼爱有加。</div><h3> 江青虽然已身怀六甲,仍然穿着合体。说起话来抑扬顿挫,举手投足处处明星风采。相比之下,像母亲这些来自大巴山大字不识一个的红军女兵确实显得很土。</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b> </b>8月3日,江青由助产士黎平和妇产科主任金茂岳接生顺利地生下了李讷。江青生孩子后,毛主席几乎天天傍晚到医院来探望江青,带来一些特供的食品。毛主席给江青带来的西瓜,江青吃法很讲究。让母亲将瓜瓤挖出来,用纱布过滤,江青她只喝西瓜汁。</h3><div> 母亲深深地知道毛主席的几个儿女因革命遗失、因长征托付给老乡至今渺无音信,生为人父的毛泽东那是何等的心情? 江青生李纳后,母亲是倍加精心地护理好这孩子,不得有半点闪失。面对很讲究、对卫生要求较高的江青一点也都不能马虎。换药、打针、洗头、洗澡、洗脚、洗衣服都得按江青的卫生标准做。除了食堂的饭菜,还给江青另起小灶补充营养。</div><div><br></div><div> 母亲的护理工作是琐碎而繁重。每天休息很少,可母亲还见缝插针地学习文化和护理知识,时常向江青请教。江青为人还比较谦和,母亲和她相处是和谐的。</div><div><br></div><h3> 中秋佳节借李讷满月时,毛主席还特意邀请中央医院的医护人员到杨家岭主席家中作客。</h3> <h3> 那年母亲刚满20岁,精力很充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任劳任怨,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江青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工作。江青对母亲的护理十分满意。江青出院时提出让母亲跟着她,给她带孩子,母亲没多想就拒绝了。首先母亲不愿意离开医院的工作,其次母亲的骨子里不愿意当保姆,认定当兵就是要打仗,时刻准备着上前线,就这么简单。</h3><div> </div><div> 当母亲给我们讲起这段故事时,我们总在假设地问母亲,如果当时跟了江青,以后会怎么样?</div><div> 母亲的回答是平静和淡定的:</div><div> 没有如果,也不知道?</div><div> 妹妹说:</div><div> 妈你在主席身边多好啊!真傻!</div><div><br></div><div> 我当兵后的第一封家书是母亲写给我的:“<b>挺起脊梁,路在脚下自己走,靠天、靠地、还要靠自己。”</b>当人生过了一大半后,我才真正懂得了母亲这句刻骨铭心教诲的含义。</div><div><br></div><div>2013年5月23日落笔</div> <p>据简介介绍:中央医院筹建于1939年4月,9月开始接收病员。同年11月7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傅连暲、何穆、魏一斋先后任院长。医院创办初期,有病床30张。到1943年,病床增加到170张。医院先后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结核科、小儿科、传染科、药剂室、检验室、X光室、手术室和护理部等科室。是当时延安科室基本配套,设备较为齐全的医疗中心之一。据统计,医院从创办到1945年底,共收治病员12677人。林伯渠、关向应、张浩、杨松等同志先后在此住院治疗。</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延安中央医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