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园区多竹,一进小区大门就是一条三百多米长的竹径。园区里,还有大大小小竹园十几个,加上住家房前屋后的, 竹子成了园区绿化植物的重头戏。竹子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也不少。有高大入云的毛竹,有观赏的黄竹、紫竹,有产笋的早竹,还有一丛丛的丛竹和溪边野生小竹子。退休前,我每天进进出出,对这些竹子视而不见,只当一般绿化植物,退休后,尤其是在竹园里拍了几次照,我对园区里的竹子的情感一下子拉近了。</h3><h3> 竹子不仅在我国大部分土地上旺盛的生长,而重要的,它是我国传统文化崇拜和描写的对象。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画竹、写竹的。清闲时,写竹的闲情逸致;做官得意时,写竹的萧萧声与民间疾苦, 如板桥先生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也有失意时写竹的,用竹子象征的清高,表达被谪贬的不满情绪和宦途失意寄情于山水的情怀。</h3><h3> 我对竹子象征意义的理解就始于<古文观止>中宋人王禹偁所写的<黄岗竹楼记>。王禹偁被贬黄州,而黄州之地多竹,他以竹为瓦 在子城的荒秽处造竹楼两间,作为居所。文中写道,公退之余,手执《周易》,焚香默坐,送夕阳,迎素月,消遣世虑。夏遇急雨,竹楼有瀑布之声;冬遇密雪,有碎玉之声。楼内鼓琴,琴调虚畅;咏诗,诗韵清绝;围棋,子声丁丁然。王禹偁强调,此等效果"皆竹楼所助也"。在王禹偁看来,楼之简豪要看用途与居住之人的情趣。竹楼虽简,但有高尚情趣的人居之,简而不陋。高楼大厦,华则华矣,但若"止于贮妓女,藏歌舞,"则华而不雅。他说,此"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住竹楼是他谪居生活的一大乐事。</h3><h3> 我没有这些文人墨客的情怀和德行,但我崇拜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平淡安静的性格。</h3><h3> 竹子不拣环境,不挑土壤,更不象大部分树木, 需先育苗,后又选点移植。竹子只要有几枝母竹,在屋前房后,路边、溪旁,山上山下,一年二年就能够给你带来一片竹园。我夫人家有一个在农村的世袭朋友,十几年前承包了两个光秃秃的山头,当初想不好种点什么。我夫人提议种竹子,并资助2000元。两个山头现早已翠绿成荫,参天毛竹满占了山坡,人入山头不见影,真有一种竹深不知处的感觉。每年的产笋季节,我们总去他们家,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鲜笋美味可口,无论怎样烧都好吃。春季的竹园还盛产马兰头,我们一边挖笋一边采马兰头,半天可采八、十来斤,回家可吃好几餐。</h3><h3> 竹子无花无果,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平淡、简陋,但它的扩张能力极强。据朋友说,一枝竹子的鞭可以伸到几米远的地方,一般挖条沟是无法挡住它的。春笋的劲也很大,它想出土的地方,无论是泥土还是石砾,甚至是几十斤、上百斤的石块盖着,它均能顶开,为它的生命开道。我在我家屋前屋后种的几棵小竹,现在也左侵右入,早已去了邻居家的园里,辛亏他们也爱竹。春季里,我建议邻居把侵入他们家的笋挖了吃掉,但他们舍不得,说要等成林了再挖。</h3> <h3> 竹子一年四季常绿。冬季,万木凋零,一片萧瑟。但竹子仍然一片翠绿,给人以生命和生机的感觉。夏季,烈日炎炎,燥热难熬,但竹荫里,仍凉风习习,清凉爽快,一旦进入,使人心平气静,一去燥热的烦恼。月朗星稀的夜晚,出门散步,三二竹杆,在月光下投影道上路旁,竹叶在微风中颤动,宁静、祥和,我很享受此种美景。</h3><h3> 我家的房子四周基本是竹,虽然靠近园区大门,但过往行人车辆不可相见,也难闻其声,十分安静。坐在窗边,看摇曳的竹影甚是有趣。无论风起、雨打,竹叶沙沙作响,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安静,而且更觉安宁。因为这是大自然的音乐,与城市的车马喧嚣完全不同,它不会使人不安,不会逼人心烦。尤其是当你退休之后更能体会此情此景。过去的工作压力,大小烦恼杂务,早已释然,心象竹子一样中空,容量增大。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中,无论读书,发呆效果都十分理想。过去想学而没条件学的知识,现在可以补学;过去想读而没有读的书刋,现在可以补读;过去认为不能容纳的事,现在也有了空间。甚至,过去认为无趣的书刋,现在也是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心空、心静所致。</h3> <h3> 退休是自然规律,到龄就得适应,回归自然。要像清风竹影,恬淡,悠闲,随风摇曳,不燥不急,自由自在,远离尘嚣,䃼回忙碌时想得到而未能得到的休闲。愿天下退休之人,生活优雅、活得从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