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侃读书

戒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这个纷扰的尘世,人们都在极力地追逐着物质,岂不知,一日不过三餐,睡眠不过一间,物质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而多数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穷其一生都在名利上挣扎着,厮杀着,美其名曰为了生存而奔忙,其实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一点虚荣心。总想把生活搞的更好,可生活究竟是什么呢?当物质已经足够用了以后,精神的丰盈才是更高的享受,我们所孜孜以求的,不过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然而,物欲横流的红尘,又有几人能够记得给心灵一次丰盛的欢宴?</h1> <h1>唯有读书才是真正的灵宴!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无非是干了三件事:生存、历事和自己与内心交流。一是为着自己的生命而求生存,生存之道各尽其然;二是为着生命而去历事,这叫生活、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责任。第三个问题,大多数人思考的太少,即通过读书来与自己的内心交流。</h1> <h1>书,名目繁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内在的读书基本是注重心灵的共鸣和感悟,另一种是外在的读书,侧重的知识学问的渴求。它是为着生存的需要而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知识,年轻时代的学习读书就属于此类。而内在的读书是情感的交流,是毕其一生,也是最为重要的读书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大概也是此意吧!老有所为,上老年大学即如此。人生一世最怕的就是孤独,尤其是中年以后,需要寻找各种解数遣散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读书即是最好的选项。</h1> <h1>读书不是做学问,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灵魂健康快乐成长。所以读书的过程真正的感受愉快是一种享受,跟书的写作者或者作品笔下的人物交流,产生共鸣、发生碰撞。是精神灵魂的一种喂养和滋润,是思想境界,品格气质的修行。读书收获颇丰,开卷有益。正所谓读书能遇见最好的自己!读书记不住是顶荒谬的话,小时候某年某月某日吃的何种饭菜没人能记得住,但能置否那一天吃的东西在人的身体里没起作用吗?读书也一样,这种在人的灵魂内心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也就是书读的多罢了。满腹经纶就是读书的例证。"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通","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内在的读书吧!</h1> <h1>外在的读书就要简单的多了。它是为着生存、生产生活的需要而获取专业技能,为人生存在积蓄巨大的能量,使得物质生活无忧无虑,进而达到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享受丰盛的物质生活。这种读书是刻苦而辛劳勤奋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 锥刺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即是指外在的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外在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却是内在的。</h1> <h1>综上所述,读书的本质就是完成人生的物质和精神的两个世界的极大满足,而内在的读书更是重要的考量,它比外在的读书要重要得多。因为外在的读书容易满足,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也就可以养家糊口,而内在的读书却是永远无法满足,人的精神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性的弱点!人的身体可以老化,各种器官的寿命约为百年左右,生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心脏的寿命约为四百多年。这就是说当我们说自己老了,其实是我们才刚刚长大,因为我们的心还年轻的很呢!当人们衣食无忧,没有了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之后,总是要去追求精神满足。老玩童一说就是最好的例证!为着这些去锻炼身体,一杯清茶,一本书确实是最佳的选择!为着新鲜去旅行,其实质也是读书一种不错的选项,只不过内容和形式上不同罢了。内在的读书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许大家都忽略了,这就是医治心灵的创伤问题。人的身体受伤、生病好理解,医学门类繁多,我就不多说了。问题是心灵上的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又去哪里找医生看看呢?难道仅仅只是一个心理医生能医治得了的吗?这个问题也萦绕在我的心里很久了,百思不得其解。俗话说,书能医愚,书能治蠢。看来只有读书才能医治心灵的创伤和疾病了。</h1> <h1>读书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好处,读书纯粹是自己的私事,任何人管不得,特别是五十岁以后的读书其实就是清高寡淡,重塑或者修正自己的精神长相;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所以读书明理言志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读书是为了避免被琐碎生活打磨得麻木不仁,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就会遇见最好的自己。<br>一个人可以在大环境中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接触最新的信息,走出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更多的与牛人交流,获得更为广阔的平台,抓住机遇。经过很长时间、甚至是终身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获得超越其所处阶层的见识和眼光。学习改变命运在如今看来,依然不是一句空口号,而"终生学习"则让命运的改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br></h1><h5><br></h5> <h1>不要为读书而读书,你要知道,和这世上的很多事一样,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活着,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读书同样如此。把它当成一种娱乐,读书的过程即是享受的过程,收获的过程。急于量化,急于细化,急于看到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进步,既不为参加高考,又不为考取职业资格证,不是有毛病吗?态度放端正,心情放轻松。<br>如果"读完一本书,什么也记不住"这件事让你纠结、苦恼,不得法,那么,你大可不必读书了。世上可做的事情有很多,你没必要非得读书。虽然现在是一个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但阅读无法给你带来快乐,你何必自讨苦吃?与其假冒风雅,不如做回粗俗的真汉子。</h1><h1><br></h1> <h1>读书其实也有很多奥妙:即怎样去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读?……诸如此类。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不可同日而语,读书时都要弄清楚。否则就成了瞎读书了,那样读书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读书最忌讳的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记得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就说过:"你不必非得看过多少本书,但你要看中这沉默,这黑夜,它教会你思想而不单是看书。你可以多看些书,但世上的书从未被哪一个人看完过,而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也不少。" 读书要与书有缘,读者找书,书同时也找读者。这世间的事,都讲究个缘分,或者说适合。与你投契的书,你读了自然印象深刻,不投契,即使它是世界名著,你一样味同嚼蜡。读书要养成摘抄的良好习惯,摘抄下来,时时翻阅,乃至诵读,不仅有利于记住一本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当自己提笔写作的时候,下意识就会写得流畅,遣词造句也变得游刃有余。另外,这些亮眼的句子也可以在适宜的时候,引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去,一来增添文采,二来使得内容更加丰富。<br>你之所以读完一本书大脑空空,很可能就是你读得太多了,读得太快了。走马观花,不要说花的品种,花的颜色你能看清吗?你一年读500本,别人一年读50本,感受肯定不一样啊。<br>书籍除了内在和外在之分外,实在要将书再去细分的话,那就是哲学类的书籍了。其实这类书只不过是上述两种书的总概括、总目录罢了。</h1><h3><br></h3> <h1>读书还有一个修养问题:人通过读书,使心中的鲜花和绿草得以荗盛;说明你的修养的春天也就到了,此时你的精神长相也赿来赿漂亮了,随处可见你散发出人格魅力。所以,在某种程度说读书也就如同少女给自己施以粉黛,化妆的少女更显美丽动人。读书也就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快乐。能让整个世界安静下来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读书。读书能使一个人安静并学会思考,你我他都安静了,整个地球也就静下来了。读书是人类精神文明世界里不可或缺重要考量。虽然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没有受到过太多太好的教育,但是不等于这些人不用功读书,也就能取得的巨大成功。你学会的知识文化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你储备的知识就是你内心巨大的能量。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的金刚钻哪里得来的呢?不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才拥有的嘛!</h1> <h1>最后还有一点,即读书人是怎样的人的问题。特别是多读书的人也有缺点:俗称书呆子。可怜巴巴的读书人最后怎么成了书呆子呢?那是因为读书人的睿智、豁达,那是TA不愿与虎谋皮,更不愿为虎作伥的一种超然脱俗气质所在。读书人心中充满了坚贞豪迈和忍耐,充满了人间美好、和谐大爱;更不会为五斗米折腰。这是读书人的精神灵魂永远持守的道德底线。"吃亏常在,破帽常戴"虚怀若谷的那份逍遥和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自由的精神享乐,绝非一般人所能理瑜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读书人的真实写照。所以,读书人是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个群体。国之栋梁,人之楷模!戒非一生敬仰那些为着推动人类文明的先驱者、科学大家和学者文人。<br>戒非啰嗦瞎侃读书的范畴、本质、重要意义等等诸如此类,其实我并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我就是一介草民,我学不了任何人,也不可能成为某某人第二,我就是我。我就是个市井无赖加顽劣的泼皮,只是无聊,喜欢调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