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井记忆

赤霞珠

<h3>石炭井矿务局地处贺兰山山脉的腹地,1958年建矿,有石炭井一、二、三、四矿,乌兰、大峰、汝箕沟、白芨沟矿。确切的说我们住在大山沟里,向西北方翻过几座山就到了内蒙的地盘阿拉善左旗,乌兰矿虽属宁夏,职工集体户口是宁夏但职工家属就是内蒙户口!这里煤炭资源丰富主要采掘烟煤,汝箕沟、大峰矿才有无烟煤。</h3> <h3>我的父亲是采煤工,1966年虚岁17的父亲和他的花季少年小伙伴们及同乡,年龄最大的也超不过25岁,体检,招工来到了宁夏石炭井。</h3><h3>老照片里的小伙伴们很多都不在世啦!原始的采掘几乎每生产百万吨煤就要牺牲十几个人,瓦斯爆炸一次就要夺走十几,20人的生命,黑黑的矿坑埋葬着人们的希望,吞噬着年轻的生命。</h3> <h3>他们一起来的一千多人陆续被分到了一矿、三矿、乌兰矿,父亲被分配到了四矿。在那里认识了五湖四海来的同事们,最受欢迎的是杭州知青,他们给矿区带来了文化知识。石炭井四百户后面那条公路就是通往四矿的路。贺兰山角下他们已化作巍峨的山脉,面向故乡的南方却永远在这里无声无息的守侯……</h3> <h3>四矿旧貌(从汽车队对面小山往选煤楼方向,可以见大食堂的屋顶),我家在食堂南面爸爸自建的地窑住,一面墙是爸爸刨平的山体,挖半米深的地坑,地面上再用石头和土坯垒墙一米五左右,这样屋里的高度还是有2米以上的,木料搭顶,铺油膜粘沥青。从外观看是奶奶常形容的矮小猪圈式,可它冬暖夏凉,一进地窑就是黑暗,白天也是亮着100瓦的灯泡!在山上玩累了,你一不小心就会跑到别人家平整的屋顶上,这些矿区独特风格建筑防风沙,上班近,比公房空间大,想挖几间就挖几间,只要你有力气!</h3> <h3>四矿通往石炭井的桥洞,从父亲的老照片人手不离的毛选,就知道四矿是文革的产物,计划年产煤量45吨,实际25吨都达不到。1985年四矿下马啦!记忆里坐在食堂菜窖上,数大沙河里饮水、悠闲散步的阿拉善野骆驼的日子也模糊啦……</h3> <h3>爸爸分流到二矿,带我们全家搬到了矿北的自建房,我们兄弟姐妹从四小转学到了二小,哥哥去一中上初中了。没过几年四矿就被遗弃啦,小时候看电影的影剧院成为废墟!那时我们就已经知道了恐慌,爸爸说勘探队早就说过,无节制的开采70年后整个煤矿就会枯竭。然而随着综采先进技术,加速了煤炭资源的枯竭。</h3> <h3>四矿童年的老房旧址</h3> <h3>四百户</h3><h3>回不去的地方被我们叫做故乡</h3> <h3>从四百户直走到二小,学校早已是平地,站在长征桥上是否还想起学校的样子呢?</h3> <h3>二小一墙之隔的影剧院还在,学校包场电影都在这里</h3> <h3>石炭井医院,哥哥出生的地方,当年爸妈只花费7毛钱</h3><h3>我们70后是这片山脉里的第一代土著居民</h3> <h3>医院后面的瓦房不复存在,孤独的医院大楼他目睹了矿区的繁荣与衰败</h3> <h3>从前医院通往山区大院这条街是最早的菜市场集市,沙河上也没有这小水泥桥,下雨会把菜摊冲跑</h3> <h3>一下大雨就会爆发山洪</h3> <h3>石炭井山区政府大院</h3> <h3>石炭井的座标建筑长征餐厅楼,最早的记忆里是爸妈带我们从四矿下石炭井(一路都是大下坡,自行车不蹬,握刹车都可以跑很远)在这里吃饭,香喷喷的米饭,蘑菇炒肉片...后来新建的民族贸易中心的拉面和凉皮也是我们喜爱的美食。</h3><h3>这里是座独立王国,有邮局,法院,公安局,医药公司,照像馆,大商场,工商局,银行也不像现在比公厕多,只有一个。</h3> <h3>如今的样子,早已不见了川流不息的人们。</h3> <h3>红光市场依稀还保留着原貌,我们的生活日用品,衣服,录音机,自行车在这里都能买到……</h3> <h3>上小学,中学时长征餐厅后面没有这个建筑</h3> <h3>还记得小学毕业照的建筑吗?记忆就定格在我们离开时的样子啊!</h3> <h3>六小还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你成长的各个矿区的小学校,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工程处的五小,岱开粮店那边的六小,最后大家集合的中学,去看看我们离别二十多年的母校吧!</h3> <h3>全校师生近3000多人的中学,校运会也是相当有气魄的</h3> <h3>找到初中毕业照片里的你吗</h3> <h3>看看有没有哥哥姐姐的笑脸呀</h3> <h3>然而今天最熟悉的母校二中,你还能还能认出吗?几乎面目全非,心酸的眼泪瞬间决堤......</h3><h3>我们毕业时还没有主楼,那位置居然是男厕,而主楼还没竣工时,一矿就先破产啦!</h3><h3>学校两边的住房也成平地</h3> <h3>我亲爱的同学挚友们,如今都在哪里振兴中华?当年风华正茂的老师们,你们还在不在…</h3> <h3>南北教学楼后面的平房楼房都不见了,是扒了山皮挖出的一堆堆风化煤。</h3> <h3>老师,您的话就是真理,知识改变命运</h3><h3>自我毕业后就没有机会再回到学校</h3> <h3>看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室,同桌你刻在墙上的字我已找不到啦!</h3> <h3>选择清明回去也是想祭奠我们死去的家园、童年、学生时代……</h3> <h3>去一中,再看看三矿</h3> <h3>高中又去了一中的同学也想念一中</h3> <h3>矿务局重点中学一中,从这里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历届都有!</h3> <h3>哥哥的高中毕业照</h3> <h3>虽被保护但也难逃矿区破产人们离开,而荒废了的厄运</h3> <h3>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铁路上玩吗?用大铁钉套个螺母摆在轨道上,火车过去就会压出宝剑🗡大刀的模样……</h3> <h3>矸石山也是我们照片取景的风景</h3> <h3>烟雾缭绕,散发着呛人硫磺的味道是我们闻习惯烟煤的老味道</h3> <h3>可我们的家园早已不在啦</h3><h3>三矿,二矿,一矿我们曾经的家都被推平,原来的模样不复存在,把山体移平,挖掘机、拖挂重卡正疯狂、贪婪的席卷着风化煤,那些一脸黑煤灰脏兮兮的工作人员一副占山为王的嘴脸,前方禁止通行!</h3> <h3>我们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从这条唯一的公路(还有条并驾齐驱的铁路)出去,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父母朝思暮想的祖籍……我们离开啦!后来煤挖完了,大家都离开了……</h3> <h3>感谢见到了21年没见面的高中同学,同学的小学初中好友,我们并不认识的校友,至少我们也修炼了五百年才同窗一场</h3><h3>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h3> <h3>每个人的经历,想法各有不同,记忆也不同,但我们有共同的家园~石炭井,爬上高高的贺兰山埋葬我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