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现在资讯很发达。你想要了解什么主题,都能搜索到相关方面的文章。然后你以为你看了大几十篇文章之后就觉得你懂了。你真的懂了吗?未必!</h3> <h3>为什么会这样呢?看过建高楼的都知道,打地基花的时间远远大于盖楼的时间。如果某一学科你对经典所知不深,而非要学很多的技巧和花样,效果一定不好。</h3> <h3>经典和普通著作的区别在哪里呢?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而留下来的,也被证实是有用有影响力的书籍。而一门学科中的浩如烟海的其他著作大都根据经典中的基础概念与基础判断展开而来。经典就犹如大树的树干,而普通著作就是支干上的叶子。或许在某个角度上看枝干上更枝繁叶茂,但营养始终来自主干下面的根。</h3> <h3>读书这么多年,也读过很多的书,终于才明白任何一个学科最重要的是经典著作。经典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让读者有正知正见。这个正知正见非常重要。一开始就走了弯路,要走回正路难度就格外的大。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太多糟粕或者垃圾书会混淆视听了。没有最基础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很多见解便容易被局限以及有失偏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或许有些经典太枯燥无味,于是就有人想投机取巧,从一些普通但有趣的著作入手。但是对于经典的理解就大大地影响了"再创作"的水平。</h3> <h3>前不久去参加了一场小马宋见面会。小马宋是国内知名的文案创作人,也是最火的知识分享社群罗辑思维的顾问。整场见面会下来我感触最深的反倒是他提倡的重读《营销管理》的建议。为什么要重读营销学的这本圣经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曾经一度出现过4C要代替4P之争。但是如果你从未认真读过《营销管理》这本书,你都没有很好理解什么是4P,你就大概会被说服,接受不需要4P的观点。但是如果你对菲利普科特勒的书认真阅读,你就会发现你自有自己的一番观点。</h3> <h3>因为小马宋的启发,我开始认真回头读这本以前的教科书。当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这本书时,我就发现所有的关于营销的道的疑惑都是因为对其理解不深。</h3><h3>我计划重读这本书,并且组织更多人加入,我甚至邀请了小马宋加入并获得了他本人的首肯。只不过我们还没确定如何共同做好这件事情。我也希望更多想有机会学好营销用好营销的人共同加入进来,一同学习。</h3> <h3>如果你认可营销是门专业活</h3><h3>又有兴趣学正统的营销知识</h3><h3>或许可以扫码</h3><h3>但群主保有确认和筛选成员的最终权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