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于2017年4月7日与好友们驱车前往吉林抚松县松江河镇,在当地鸟友的引导下我们拍摄到了冰面上的中华秋沙鸭。故选出几幅作品供好友们欣赏。</h3><h3> 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000万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几乎不会单只出现,要么成双成对,要么一大家子一起。它们生活在水边,但又从不住在水里,一般会在靠近溪流的树林里,找一个天然树洞住下,所以也叫"会上树的鸭子"。</h3><h3> 它就是中华秋沙鸭。</h3> <h3> 然而,随着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秋沙鸭目前在全球都不足5000只,并且呈迅速下降趋势,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红皮书、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h3> <h3>1864年,英国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在中国获得了一个中华秋沙鸭标本,并根据其身体两侧的鱼鳞状花纹,将其命名为鳞胁秋沙鸭,因为这种鸭子首先在中国被发现的,人们又称其为中华秋沙鸭。</h3> <h3>当人类祖先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的时候,中华秋沙鸭就已存在于这个星球。然而,在近150年的时间里,曾经生存了1000多万年的中华秋沙鸭,其种群数量和栖息地范围都呈迅速下降的趋势。WWF候鸟项目经理刘培琦等人曾经于2014年12月在《国际鸟类保护》期刊(Bird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发表论文指出,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可能仅存2200个繁殖对,其中大约有200个至400个繁殖对在中国长白山山脉繁育后代,而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在中国境内的重要繁殖地。</h3> <h3> 因为种群状态濒危,中华秋沙鸭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如果不采取及时的保护措施和栖息地的恢复,这个物种可能在未来5至10年内从地球消失。</h3> <h3>为领地而战。</h3> <h3> 作为海鸭类的一员,中华秋沙鸭一直保持着利用天然树洞筑巢的习惯。它不会像燕子那样找一个屋檐再衔一些泥筑巢,也不像喜鹊或麻雀那样利用树枝筑巢,而是挑剔地选择树龄在50年以上的树木的天然树洞。所以当原始森林消失、树木消失的时候,中华秋沙鸭也会随之消失。</h3> <h3>自上世纪30年代起,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繁殖种群就一直处于"稳定下降"的状态。目前,中华秋沙鸭繁殖所必需的原始林所剩无几。</h3> <h3> 5月的长白山,中华秋沙鸭幼鸭破壳而出,两天后,它们跟随着妈妈的脚步,依次从十几米高的巢箱踱出,然后重重落到地面,用"咚、咚、咚"的落地声宣告这个濒危种群新生命的到来和其顽强的生命力。</h3> <h3>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每年春天,中华秋沙鸭会来到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山区进行繁殖,在长白山迎来第一场雪之前,中华秋沙鸭和当年出生的中华秋沙鸭宝宝(注:其实已长到亚成体)会沿着海岸线飞到中国的江西、广东等地,甚至更遥远的东南亚国家,也就是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