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摩洛哥 一 萨布兰卡 里克咖啡馆

张小玲

<h3>  《北非谍影》(别名《卡萨布兰卡》)是好莱坞上世纪40年代至今还令人忘怀的电影之一。影片中那浪漫与惊险的异国情调,把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时各自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挣扎,渲染得令人迷炫不已。该片荣获1944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br /></h3><h3>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著名也是最大的一座城市, 也是《北非谍影》 故事的发生地。《北非谍影》的成功也成就了卡萨布兰卡 ,使它成为人们眼中最具有神秘感和浪漫感的地方,吸引了全世界众多游客到此参观游览。</h3><h3></h3><h3><br /></h3><h3><br /></h3> <h3>2017.3.19 我们到了卡萨布兰卡,是这次摩洛哥行的最后一个晚上。临离开前慕名来到里克咖啡馆,一边感受当年浪漫,一边享受美味的晚餐。</h3> <h3>这咖啡馆是一位曾驻卡萨的美国女外交官,退休后在当地开办这家依照电影场景搭建里奇咖啡馆,许多欧美人士和世界各地影迷旅行者慕名而来。</h3> <h3>咖啡馆门面不大,装修朴实,但里面布置很有趣。</h3> <h3>这是咖啡馆入门地下第一层</h3> <h3>从这拱门进入,就是仿当年那位黑人弹钢琴的地方。</h3> <h3>大厅放有一架钢琴以及爵士鼓,令人回想起电影里那个黑人弹奏的情景。</h3> <h3>屋顶是玻璃天棚</h3> <h3>沿阶梯而上二层,拱形走廊幽黄的灯光,咖啡厅四周有许多阿拉伯风格的装饰,显得精致典雅简约而富有浪漫情调。</h3> <h3>《北非碟影》是这咖啡馆循环播放的影片,这部电影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该电影获第16届最佳编剧奥斯卡金像奖。第16届最佳导演奥斯卡金像奖。</h3> <h3> 《北非碟影》剧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美国人里克·布莱恩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非常受欢迎的夜总会。玩世不恭的里克拥有两张宝贵的通行证。纳粹少校史特劳塞因追踪捷克地下阵线领导人维克多·拉塞罗而来到卡萨布兰卡,当地警察局长雷诺竭力取悦纳粹少校。里克偶然发现维克多的妻子伊丽莎竟是自己昔日的挚爱,两人昔日在撤离时在火车站失散。 </h3><h3>  伊丽莎了解到里克能帮助自己和维克多离开卡萨布兰卡,于是请求里克帮助,而此时里克的心情却极为复杂。但后来里克知道当年伊丽莎没有到火车站与自己一起走的原因后,最终决定帮助他们。 </h3> <h3>"不论未来遇到什么,也如流逝的时光般总会过去。"重温巜北非谍影》的台词,虽然是1942年就上映的老片,但至今还很适用,记忆尤新!仿佛进入了好莱坞的电影栅,亲临其景!</h3><h3><br /></h3> <h3>这是电影里那台钢琴,"还是那个不变的吻,不会褪去的叹息,任时光流逝,真实永不变"。</h3> <h3>这里每个角落、每件物品都是按照那部黑白老电影场景布置的,服务生头戴的仍是那顶圆角帽,钢琴就摆在原来的那个角落,桌椅、灯盏以及氛围全是电影里的画面……只是今天的人们不是电影里那些穿着华丽衣裙的女士和身着军装的军人,而是慕名前来感受现场气氛的影迷。</h3> <h3>我们正吃着西餐的时候,楼下钢琴师现场弹奏了抒情音乐,希金斯的《卡萨布兰卡》歌曲,太令人荡气回肠深受感染,艺术经典永恒!</h3> <h3>我们领队和地陪红枣</h3> <h3>南湖领队龙润刚帅哥同大家示范里克在电影中最喜爱的姿势。</h3> <h3>夫妻双双对对在感受这浪漫的情怀,仿佛又回到年轻的时候......</h3> <h3>晚餐吃到最后的时间,咖啡馆的主人低调走到我们各位团友面前,友好地打招呼,可惜我们没有迅速意识到她的身份,而错过与她合影。</h3> <h3>我们在这里渡过了一个很浪漫的晩上,令我们人生旅程留下了很美丽的回忆!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电影,也许看到的是永不再来的青春?还是让我们唱起那首老歌吧《时光流逝》,珍惜当下,享受浪漫,过好每一天!</h3> <h3>踏出里克咖啡馆门口,抬头看到从达哈桑二世清真寺发射一束翠绿色的激光,地陪红枣告诉大家,这激光是朝着麦加方向发射,穆斯林一天做五次祈祷,而这激光发射是指引穆斯林们,在星空下朝麦加方向祈祷。</h3> <h3>我们余兴未尽,回头望着里克酒吧幽黄的外墙,依依不舍地离开……</h3> <h3>我们正在踏上大巴之际,遇到广州团正赶我们下一轮,进入里克酒吧享用晚攴,此时已经是21:15时,享受浪漫的晚餐价格并非便宜,我们今晚每位消费70美金,但酒吧仍是客似云来,应接不暇,全部都要提前预约。</h3><h3><br /></h3><h3>摄影 陈 安 徐 敏 张小玲 吕梁 叶冠民 谢小健 黄伟光 </h3><h3> 何美芬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