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高一4班江南游学第二组第五天 【从灵隐寺到踏上归途】

zzr

<h3>文字:高婧雯 编辑:周紫若</h3> <h3>【灵隐飞来峰】</h3><h3>游学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灵隐飞来峰。最后的旅途总是如此难忘。</h3> <h3>"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宋代词人苏轼这样赞美道。漫步在林间,耳听百鸟齐鸣,眼观山寺桃花,且游且学且思,何其有幸。</h3> <h3>山间美景如此众多,那么灵隐飞来峰是因何景而闻名的呢?答案正隐藏在这图片之中———石刻造像。</h3><h3>听着赵导与陈老师的解说,我对这悬壁上精美的佛像又有了更多的见解。</h3><h3><br /></h3><h3><br /></h3> <h3>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布袋弥勒佛了,这是飞来峰造像中最大的佛像龛。神态洒脱,嬉笑自若。因是宋代雕刻,所以造形飘逸,衣褶精细。大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之势。</h3> <h3> 下面我们参观了灵隐寺,黄墙黑瓦,透露着禅意。庙中供奉着众多神佛,威严庄重。同学们也在此地上香,拜了佛祖。<br /></h3> <h3>下面我们来欣赏李泽瑜所写的《游灵隐寺》</h3><h3>佛寺,中国最神圣的净土</h3><h3>南朝四百八十寺,</h3><h3>多少楼台烟雨中</h3><h3>在那里,一尊尊佛像俯视众生</h3><h3>它是那样的从容,</h3><h3>用坦然宁静的微笑面对尘世</h3><h3>它是那样的庄严,</h3><h3>在弹指微笑之余慈航普渡</h3><h3>它是那样的慈祥,</h3><h3>静静地听人们诉说着人间憎恶扬善</h3><h3>最后,愿你信的佛能渡你苦厄,</h3><h3>祝你爱的人渡你半生蹉跎。</h3><h3><br /></h3> <h3> 不知道大家在上香的时候有没有在心中默默地许愿呢?<br /></h3> <h3>另外,我们还参观了玉乳洞,传说济世和尚常在山洞中小憩。在洞中,我们见到了方成雏形的碳酸钙钟乳石。看来学科之间的贯通与融合是处处可见的。</h3><h3>在这里,我们见识了不少,也学习到了很多在课本中无法体现的知识。</h3><h3>心情难却,感慨万千,</h3><h3>诗便因此而生———</h3><h3>【灵隐】</h3><h3>山寺灵隐景尚好,</h3><h3>千寻塔前望九朝。</h3><h3>活佛济世多悲悯,</h3><h3>青灯佛龛许天骄。</h3><h3><br /></h3> <h3>【归路】</h3><h3>游学活动在流觞曲水中度过了,我们也踏上了回家的路。回想起来,不管是如画的水乡古镇,经年的浮雕旧刻,亦或是满载着期盼与梦想的乌篷船,这些都将会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闪闪发光。旅行的益处不只在于游山玩水,更在于学习知识。但这些也都不是全部,我们的青春如雏鹰,如朝霞,如旭日。我们澎湃的青春因江南水乡的洗礼而添了一份柔软与细腻,因佛龛的佑护而增了一丝沉稳与平静。</h3> <h3>正当晚霞披肩,江南的一切都好似要离我们远去了,多少也有惋惜或是不舍的情绪。但是,江南游学为我们留下的痕迹却不会被抹去。岁月的沉淀,在江南的回忆终会成为我们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笔下喷薄不息的文思,成为我们血脉中的永恒。</h3><h3>江南,是我钟爱的水乡,是我青春年华中最爱的风景……</h3>

飞来峰

我们

游学

江南

灵隐

灵隐寺

佛像

佛龛

济世

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