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徽州 走近大师

任廷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历史篇</font></b></h3> <h3>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晋·太康元年在皖南建新安郡,宋以后易名为徽州府。新安江流经六县,故后世多将这一府六县称“新安”。</h3> <h3><b><font color="#ff8a00">歙县</font></b></h3> <h3><font color="#ff8a00"><b>休宁</b></font></h3> <h3><b><font color="#ff8a00">黟县</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祁门</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绩溪</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婺源</font></b></h3> <h3> 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史上的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医学流派。自宋迄清,有文献记载的医家900余人,医学论著800余部。医家之众,医籍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各地区的医学文化中,堪称第一。</h3> <h3><b><font color="#ff8a00">张杲·《医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江灌·《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开错简流派之先河。</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徐春甫编纂不朽巨著《古今医统大全》。</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吴谦·《医宗金鉴》是一部医学丛书,书名是乾隆皇帝钦定,被收入《四库全书》。该书切合临床实用,因此流传极为广泛。</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孙一奎,明代名医。他弃儒习医后,精研医术,擅长内科杂病。</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汪昂,曾中秀才,因贫弃儒,立志学医。所著多为入门之书,且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很受欢迎。</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郑梅涧·《重楼玉钥》是我国第一部喉科专著。</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汪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派”的代表人物。临证擅用人参、黄芪,重视培护脾胃元气。</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学习篇</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徽派建筑</font></b></h3> <h3> 遵重自然环境是徽派建筑特点之一,建筑选址时对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考虑周到,将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h3> <h3> 独具一格的马头墙,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在质朴中透着清秀。</h3> <h3> 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以天井为中心围合院落,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极具韵律感。</h3> <h3> 精美的局部装饰,令人叹为观止。</h3> <h3>砖雕的门罩</h3> <h3>石雕漏窗</h3> <h3>木雕楹柱与建筑融为一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走进定潭</font></b></h3> <h3> 定潭村坐落在安徽省歙县南部,是一坐名符其实的小山村。它是张其成主委的老家,也是新安医学名医世家“张一帖”家族的故乡。</h3> <h3> 村头百米粉黛瓦顶的文化墙,为小山村凭添了更强烈的文化底蕴。</h3> <h3> 张主委饶有兴趣地讲述着定潭村歌入选中国十佳村歌。</h3> <h3> 背靠新安江,张主委将新安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娓娓道来。</h3> <h3> 讲的认真,听的仔细。</h3> <h3> 讨论的热烈。</h3> <h3> 小村处处彰显文化。</h3> <h3> 新安国医博物馆由“张一帖”家族筹建。馆名由广州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写。门两侧对联“术著岐黄三世业,心涵雨露万家春”出自著名经学家吴承仕先生之笔。</h3> <h3> 古朴大气的新安国医博物馆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h3> <h3> “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李梃先生任馆长。</h3> <h3> 馆藏文物多为李梃馆长多年边行医,边收集而来。从他稍显苍老的面孔,我看到他做为“张一帖”传人,为守住孕育张氏临证医学的根,几十年留在家乡而付出的艰辛,延续祖辈“赶定潭”的传说。</h3> <h3> 张主委亲自为我们导览。</h3> <h3> 李馆长正在为我们讲徽派建筑的特点以及他是如何将此建筑从百里之外搬到这里。</h3> <h3> 张主委为我们详细讲解八卦阴阳图的内涵。</h3> <h3> 做为从事中医药博物馆工作的我,与李馆长交流文物征集、保管的经验。</h3> <h3> 博物馆的西北处是张氏家族祠堂。祠堂由肥梁瘦柱支撑,极具徽派建筑特色。</h3> <h3> 祠堂正中是一副“张守仁深山采药图”。</h3> <h3> “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的一世祖张守仁,以其高尚医德,精湛医术闻名于世,其潜心研制的“末药”,在临诊用药时,往往一帖而愈,因此得名“张一帖”的美誉。</h3> <h3> 从明至今,“张一帖”世代相承。张根桂是第十三代传人。他12岁随父学医,20岁时已名噪故里。创立劳力伤寒末药四季加减法。</h3> <h3> 李济仁先生和张舜华先生是张氏第十四代传人,也是我们这次考察学习的重点对象。他们夫妇的传奇故事我们已熟知,因此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他们,想更近距离地感受,从山村走出的国医大师的风范。</h3> <h3> 参观后我们与国医大师夫妇坐谈,85岁高龄的李先生是那样精神矍铄,我称他是白眉大侠。一谈到中医,谈到传承,他似乎有些激动。他说的方言,我几乎听不懂,但我感受到了他对中医的热忱。说到他的成就,他又是那样的低调和谦和。这就是全国唯一的从非中医院、从非省城走出来的国家大师。</h3> <h3> 坐谈结束后,我们来到大师的老宅。门头刻有“世传张一帖”字样。</h3> <h3> 张主委就是在这个院子长大,他还讲了他小时候的许多趣事。我观察庭院很普通,很一般。但就是在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位伟大的女性不仅自己自強不息,最终成就为“张一帖”的第十四代传人,还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五个子女,且均在各自领域成就卓越。正如张家祠堂对联云:双国医四博导九硕士堪称三代精英,八教授七大夫十儒童乃是一帖传人。</h3> <h3> 学习结束,我们就要离开,我怀着不平静的心情与李济仁先生告别。当张主委告诉李先生我是任应秋的女儿时,他更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可惜他说的话我不太懂,但我体会到大师对父亲的尊重。</h3> <h3> 向张舜华先生告别时,我想了许多称乎,该如何称呼这位我非常崇敬的女性呢?教授?先生?还是……我走上去主动拉住老人家的手,叫了声张妈妈,我也不知道她是否能够听懂我说的话,但握着她温暖的手,看到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对她崇敬之意她明白了。</h3> <h3> 夕阳西下,我们定潭参观学习圆滿结束。留个影留个念想吧!每个人脸上的笑容,说明这里的山,这里的人,这里的事,感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h3> <h3><font color="#b04fbb"> 这次农工民主党北京中医药大学支部在校统战部的支持下,利用清明小长假,走进徽州,走近大师——新安医学文化传承考察活动非常圆滿地结束了。做为党派活动,与纯学术考察,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更多地要寻找我们共同点,且不能忘记民主党派的使命。因此我们这次最主要地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新安医学,从徽州文化沃土分析新安医家的成就。民主党派的任务之一,就是参政议政,只有我们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培养我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提升自身政治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我被徽州的山水人文所感动。大气沉稳又不失灵巧秀丽,这就是徽州的山水,这就是徽州的文化,这就是徽州的新安医学。</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