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借带孩子们回武汉给公公扫墓的机会,顺道自驾游走了赣北婺源的油菜花海、皖南的歙县、黟县、徽州,皖西的六安,在两省交界处串走了十几个古村老镇,留下深刻美好印象。虽然十几天一直烟雨茫茫,却更觉江南韵味之特别。喜欢这里古香古色的村貌、积淀深厚的文化、友好善良的人们、美味可口的食物...</b></h1> <h1><b>从武汉出来,驱车东南方向过九江、景德镇,几百公里很快就到了上饶地区的婺源。在县城打过牙祭直奔江岭方向。</b></h1> <h1><b>婺源县,原本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现行政划分属江西省上饶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b></h1><h1><b>婺源处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东邻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面头枕旅游胜地黄山市、紧邻历史文化名城皖南歙县,南接三清山、铜都德兴市。</b><b>婺源的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b></h1> <h1><b>婺源的旅游线路分为东线、北线、西线。从婺源县出来,我们走在以江岭为目标的东线上,很快</b><b>看到路边沿江秀美的景色,还有一些长枪短炮的真假摄影家们在瞄准抢镜。</b></h1> <h1><b>后来才得知这里也是个摄影点儿,叫月亮湾。我们到的前一天晚上这里下大雨,水被上游裹挟的泥沙染成酱黄色,要不也是清水湾湾的美景。不过看起来也还是一副韵味别致的水墨丹青画。</b></h1> <h1><b>离开月亮湾继续前行,烟雨朦胧中金黄油菜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伴随一路,随便一处都能入镜!</b></h1> <h1><b>含苞欲放的春蕾,使画面更显清雅脱俗之美。</b></h1> <h1><b>进入婺源大景区看到的第一个村子,叫李坑。李坑是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大中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b><br /></h1> <h1><b>李坑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b></h1> <h1><b>近距离看看徽式建筑特有的飞檐,它的动感似乎平衡了徽式建筑色彩的清淡。</b></h1> <h1><b>村内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涧傍山而建,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成'远树平林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景观。</b></h1> <h1><b>对于来自北方的人,看到村中哗哗淌过的溪水、门前摇曳的小舟,真是难以启齿天朝家边的这河那湾了。</b></h1> <h1><b>李瑞材故居是个建于清朝初年的老房。李坑这带盛产樟木,李是做木材生意的商人。</b></h1> <h1><b>李瑞材故居房门小院开偏门,屋内厢房隔扇门窗上,木雕精细完美。</b></h1> <h1><b>村内另一处保存尚好的古建筑"大夫第"</b><b>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b><b>挑高的大厅,精致的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石雕、木雕精美传神,是</b><b>标准的徽派宅院。</b></h1><h1><b>"大夫第"正堂悬挂匾额名"春蔼堂",提倡家庭融乐的气氛,也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b></h1> <h1><b>这座"大夫第"是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靠给清政府捐款捐了个五品官,这个官是虚职但享有特权,就象现在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样。这张照片没得到确认是李家哪代人。</b></h1> <h1><b>这位是"大夫第"后人,对我们说他家原来在村里有六处宅子,土改后只剩下这一处,还是因为他家有一支在南美的血脉,被照顾了。</b></h1> <h1><b>离李坑不远,路边有一观景亭。隔河观望对面又是一处古村落,汪口村。</b></h1> <h1><b>汪口村古称永川,因地处两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b><b>始迁者期盼后裔如水绵长,又名"永川"。从此,汪口人在这里耕读并举,儒商结合,繁衍生息。</b></h1> <h1><b>离开汪口观景亭继续前行,不远又是一处古村落,晓起。</b><b>晓起有上、下晓起之分。这棵晓起村里的百年樟树向人们讲述着古村落的陈年往事。</b></h1> <h1><b>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b></h1> <h1><b>下晓起村里的"双井映月"。</b></h1> <h1><b>还有尚存的"文革"痕迹。</b></h1> <h1><b>晓起只是捎带一过,没有逗留。在江岭山下住了一晚后,终于见识了婺源江岭油菜花海。据说去冬暖冬,故油菜花提前进入了盛花期,而真真的赏花人潮还未到,我们误打误撞了个不错的档口。</b></h1> <h1><b>江岭</b><b>有着婺源最有名的10万亩油菜花海和梯田,所以江岭被誉为婺源最耀眼的明珠。</b></h1> <h1><b>江岭的山有多高,梯田也就有多高。站在半山腰的公路旁举目远眺,无数的梯田连成一片片、一丘丘地在山梁上伸延,数不清的梯田组合在一起,一道道、一块块、一垄垄地护卫着山坡,护卫着村寨。</b></h1> <h1><b>江岭的梯田和油菜花海的美艳需要时间和耐力慢慢品味,身边遇到不少年年来婺源看油菜花的全国各地的油菜花迷。</b></h1> <h1><b>离开江岭沿着山路上上下下、曲曲弯弯、继续前行,来到山中小村庆源。后来发现这里与安徽黄山市的休宁只是一山之隔</b><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h1> <h1><b>庆源建村于唐开元间(公元674年),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b><b>身处峡谷深幽,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素有小桃源之称。</b></h1> <h1><b>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据当地人说,抗日战争时期,就是由于这"水不通舟陆不车",得以幸免于难。</b></h1> <h1><b>虽地处偏远僻静山中,却不碍诗书文明的弘扬。庆源古村是詹天佑的祖籍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涌现出不少鸿儒名流、巨商富贾,明清期间最为鼎盛。</b></h1><h3><br /></h3> <h1><b>村中有清幽小溪潺潺而过,把庆源古村一分为东、西两岸人家。</b></h1> <h1><b>溪上石桥,古朴简单,两边遍布树荫及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b></h1> <h1><b>溪中建有多处石阶,溪旁由条石叠建形成一公里长的青石街面,并间有10余处凉亭,时常可见村民溪边洗衣涮菜,凉亭下家长里短,一派平和宁静的乡间生活。</b></h1> <h1><b>庆源古村没有大批游客,清雅宁静。有一北京人在这里投资将一处百多年老宅改造为现代高档客栈,旺季标间每日2000元。</b></h1> <h1><b>客栈保留了原本的门堂,客房集中供暖,解决了江南山区冬日的阴冷问题。</b></h1> <h1><b>庆源村山高气清,土肥雾重,空气清新不染纤尘,泉水清澈赋含灵气,山腰终年云遮雾绕,炎炎夏日是个避暑胜地。</b></h1> <h1><b>真想在庆源过个夏天。</b></h1> <h1><b>离开庆源村,又见一处古村落,思溪延村。其实这是相邻的两个小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b></h1> <h1><b>思溪延村属于婺源北线的热门景点,位于婺源思口镇境内,是婺源的"儒商第一村"。村中现保留着很多幢以商宅和官邸为主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背靠青山,面朝溪水和稻田,一派田园风光。</b></h1> <h1><b>思溪与延村间的一片水田,我们特意在田埂上体验了一把农耕的感觉。见一农妇,得知这稻田与油菜花的交替耕种关系。南方水稻分早晚季,而油菜秋种春收,适应于较干旱稻田土地。春天待油菜籽收完还可以赶种晚稻。</b></h1> <h1><b>思溪是古建筑的集中地,这处通奉大夫俞士英祖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上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华丽。</b></h1> <h1><b>古时建筑对墙边转角的保护。</b></h1> <h1><b>通济桥,建于明代,是思溪延村500多年的老廊桥,廊亭长约22米,宽3.8米,是一座两孔廊桥。</b><b>它链接两岸的交通,也是村民集聚交流、谈古论今的平台。</b></h1> <h1><b>思溪延村外景</b></h1> <h1><b>江西婺源地区的匆匆一游,走过了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思溪延村几个村落,大多只是蜻蜓点水一瞥,未能细嚼慢咽地体会。总体感觉这些古村落很是有历史、人物、故事。后来在网上得知 "</b><b>由于婺源相对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近几年来,婺源县政府加大了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婺源县人大常委会还于1998年通过了《婺源县文物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目前,婺源有许多古村落保存相当完整。" 庆幸这里的闭塞、感谢这里人们的坚守。发展与保护是个永恒的矛盾,需要用心去平衡,否则历史之脉络会被随意割断,无法修复。</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