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流金岁月2017.4.18日改编版

芝麻花开~刘桂芝

<p>我1946.5.16出生在佳木斯市,那时还是封建社会,曰本投降第二年,父亲是裁缝。后来又是某厂科级干部,家里很穷,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有一次父亲弄回点大米,吃饭的时候得把窗帘遮上,门锁上,不能让人知道。如果被发现了要砍头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听父亲说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了,真好。那时的孩子都很傻根本不懂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p> <p>这张照片是1959年那年我十二岁,同父亲徒弟谢姨及妹妹的留影。那是我第一次去照相馆照相,那高兴劲就别提了!</p> <h3>这是我小学时大约十几岁时拍的,片子时间太久了不太清楚了。</h3> <h3>小学毕业之前与同学留影</h3> <p>小学毕业与班主任袁仪老师合影。小学毕业于佳木斯电机厂职工子弟小学</p> <p>1963年中学团支部与斑主任魏喜新老师合影。</p><p>1960年七月小学毕业,被保送到佳木斯第二中学读书,分到初一五十六班,班主任是魏喜新是教化学的,夫人郎琳也是教化学的。</p> <p>1963年初中毕业合影,毕业于佳木斯第二中学。</p> <h3>我与三妹</h3> <p>1963年中学毕业后本该读高中,但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只好报了佳木斯卫校,结果还真被录取了。</p> <h3>1967年佳木斯卫校毕业时与同学留影</h3> <p>1966年文化大革命去北京串联,天安门前留影。看那傻样。在串联期间我在北京参加了三次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也就是第六,七,八次的接见!</p> <h3>中专毕业时留影</h3> <h3>这是我们中专毕业全班同学合影留念。至今已50余年了。</h3> <p class="ql-block">和同学在一起,那年我23岁。那年我经历很多事,本应1966年卫校毕业困文化大革命,推迟了一年,1967.7佳木斯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佳木斯医学院普通外科工作,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两派之间的斗争很激烈也死伤不少人,两派都来医院搶医护人员,值夜班的医生都不敢穿白大掛,都穿着患者的服装,曾记得我第一次值夜班就送走了七个死人,从尸体料理至送往太平间,一夜间去了七次太平间这对一个刚刚走向工作岗位23岁的我,而且需要独立完成这些工作,这得需要多大的胆量?说不怕那是假的。</p><p class="ql-block">1969.3.14中苏边境发生冲突,院里又把我们送到珍宝岛这个战场,战地救护伤病员。在这里目睹了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真庆幸我们都能话着回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7年毕业分配到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与同事李桂兰合影。</p> <p>去农村巡迴医疗前和同学留影。1970年我们又响应毛主席指出的医务人员走六.二六的道路,到农村去,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我们先后去了佳市效区东格木,绥滨县,勃利县搶垦医院(佳木斯医学院在此专设的医疗点)一切生活物质来源都从佳医运送到此,生活无忧!</p> <h3>我和二妹在一起,那年我24岁。</h3> <p>这张是1972年因两地生活调入鸡西卫校附属医院。</p> <h3>我与母亲,二妹合影。可能是七十年代吧。</h3> <h3>那时我们多年轻,妈妈和我们姐妹留影。</h3><h3>父亲与1998年农历5.9日病逝,享年67岁,那时的我42岁,父亲去世那天正是我的生日,为此我多年不过生日,那一天是我失去父亲永远的痛!</h3><h3>父亲离世那一天的情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h3> <h3>母亲为儿女操劳一辈子,尤其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没有经济来源,靠我们这七个儿女每月给生活费,省吃俭用。总是同我念叨花儿女的钱心里过意不去,很难受,有点不忍心。直到八十多岁了仍然去市场买菜。为了儿女掏心掏肺,这便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老了难啊,有钱没钱都是难啊!)那时的我不太理解,至今我也正向年老的方向走去……终于理解了母亲这句话的真缔。谁知道我的明天会怎样呢!活好当下吧。</h3> <h3>这是我回家探望母亲的合影,那年妈妈82岁。</h3> <h3>早年间的我们姐四个合影</h3> <h3>1970.1.24我和薛云清结婚了</h3> <h3>这是来鸡西之后拍的</h3> <h3>工字楼前与医院创始人,第一任院长葛运铎合影</h3> <h3>我与护士十七班班委合影,那时我已怀孕七个月了。那年我30岁。</h3> <p>这是在鹤岗带学生生产实习与学生腾秀丽,王彦华留影。</p> <h3>马有庆,朱喜娥。冯杰和我在山海关合影</h3> <h3>去全国各地巡视实习点,在石家庄留影。</h3> <h3>北京天安门前</h3> <h3>人民大会堂</h3> <h3>北戴河疗养院和朱喜娥合影</h3> <h3>这是我</h3> <h3>我在天安门前</h3> <h3>北戴河</h3> <h3>1991年沈阳与任桂琴相逢</h3> <h3>1991年与沈阳</h3> <h3>1991年在铁法宾馆参加全国护士技能大赛评委的工作照。</h3> <h3>我与姜挺峰在原鸡西卫校主楼前</h3> <h3>我与老妹,姪女在一起</h3> <h3>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一与他在一起。</h3> <h3>我俩和我们的一双儿女在团山子水库</h3> <h3>母亲与我们五姐妹,有妈在我们是一家人,妈去了,我们是亲戚。各忙各地,相聚的时间就有限了!</h3> <h3>退休之后回佳市与母亲及家人团聚</h3> <h3>我俩与他的大学同学们在一起</h3> <h3>这便是我的母亲,母亲86岁时我给她拍的最后一张照片。</h3> <h3>我57岁时和2岁的外孙子</h3> <h3>我和中专同学相逢在鸡西</h3> <h3>我与妹妹们</h3> <h3>护理科元旦会餐</h3> <h3>这是护士20斑,班里有9个男同学,来自祖国各地。我与斑委合影。</h3> <h3>1981年护士25班班委会毕业留念</h3> <h3>我和92.5班同学合影</h3> <h3>我与学生</h3> <h3>毕业之前我与学生留影</h3> <h3>这是学校升格时留影</h3> <h3>校工会组织基层工会主席旅游拍的,我和薛风芝,张艳丽。</h3> <h3>1983年去鹤岗带学生生产实习时与矿总院护理部主任留影</h3> <h3>姜挺峰回鸡时老同事在校园合影。我们曾经的校园多美丽。</h3> <h3>这是1986年被评上校优质课教师时宣传校板报留影</h3> <h3>这是在电教室拍的证件照</h3> <h3>我们曾经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有我太多的回忆。</h3> <h3>这是在办公室的工作照</h3> <h3>这个也是,大家都说像抗日英雄刘胡兰,像吗?</h3> <h3>2012年离退办组织春游留念</h3> <h3>我与夏媛芳在采花,美哉。</h3> <h3>甘庆贤,刘桂芝,王选兰,张桂芳,于晶</h3> <h3>广扬留影,刘维君,穆杰,王永坚,张砚,任萍,刘桂芝,许月华,姚翠仙。再过些年可能就不知道谁是谁啦!</h3> <h3>退休之后,2010年走向社会去广场与各类人员接触,参加了广场快乐舞步的队伍,即锻炼了身体又在新的群体里找到了快乐!尝试了非知识分子的补实与真诚,建立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增加了晚年生活的色彩。</h3> <h3>这是早操之后的留影</h3> <h3>我和队友在广场,美吧。</h3> <h3>我和队友在兴凱湖</h3> <h3>我与老伴</h3> <h3>我与老伴,儿子,女婿在吉林西关宾馆会议室留影</h3> <h3>吉林博物馆</h3> <h3>在佳市与兄嫂,三妹合影</h3> <h3>佳市我和儿子</h3> <h3>佳市我与二妹,三妹,老妹合影</h3> <h3>我们的快乐</h3> <h3>我与姜玉珍,张桂芳在一起。</h3> <h3>毕业50年老同学相见汾外亲切。</h3> <h3>毕业50年2016.7去佳市参加同学会,这是在我的母校拍的,现在的省中医药大学。</h3> <h3>不卑不亢,无畏无惧,童心未泯,希望尚在。这是最好的生活状态。</h3> <h3>光阴似箭,不觉间与同学分别了五十个春秋,现在我们都已步入老年,岁月虽然把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沧桑,但我们每位同学往曰的风采仍然依旧,仍然那么亲切,那么熟悉。看到亲爱的同学,像又回到了温暖的集体。</h3> <h3>高校长回鸡西我们的合影</h3> <h3>老同志合影</h3> <h3>2010年护士43班毕业25年与大庆分校相聚</h3> <h3>师生合影,留下永久的回忆。</h3> <h3>座谈会上看我笑的多么灿烂。</h3> <h3>证件照</h3> <h3>我与白桦树</h3> <h3>2016年在离退主任的支持下,由韓文江团长的组织成立了艺术团,我也家搬离广场远了,只好离开相处六一七年的健身操团体,回到了家一般的学校艺术团,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快乐。</h3> <h3>艺术团与老校长合影。艺术团会越办越好,在这里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用。老有所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帐近黄昏。</h3> <h3>纪念三八演出留影</h3> <h3>我与小孙子。这半年我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悲的是老伴病重就在2017.7.26日那天突然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8.10病逝,我后悔不该送他去医院,至今我也不明白住进时意识清楚,还能配合医生检查,语言也流利。为什么几天之后住进了NCU,几天之后又住进了|Cu直到生命的尽头,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差呢还是……我百思不得其解。</h3><h3>我失去了陪伴我四十多年的老伴,从此之后孤老终生,是我人生最大的悲哀。</h3><h3>就在8月26日我的第二个小孙子出生,小孙子很可爱多少冲淡了我心中的痛苦。但内心的孤寂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让时间去磨平吧!</h3> <h3>老伴—薛云清,2001年医院组织各科主任赴俄罗斯参观学习。</h3> <h3>2002年春节时拍的,老伴遗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