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就在姑苏城外25公里,可以说是苏州脚边的一个古镇,离我很近,却是第一次踏足这里。走过这座甪直桥,便进入了甪直古镇了。 桥边上,就是颇具规模的游客中心。 古镇的由来,源于矗立于镇首的一个雕像——甪端。那是传说中是一种神异之兽,吉祥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狁,专蹲风水宝地。其最大的特征是兽顶一个独角,直指苍穹。“甪”字上面的一撇,大概就是指那个兽角吧? 走进古镇,你会惊讶于那里的古桥众多,据统计,留存有宋、元、明、清各式古桥41座。因此被中国建筑大师茅以升称为 "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桥桥相扣,十分有趣。 桥多,是因为河道密布。总长有5公里之多的河道,四通八达,把古镇各个街巷连通起来。这里的河道总体十分狭窄,最窄之处,会船也有困难,几乎可以轻易一跨而过。 樟树换装的季节,水面上落叶是难免的,水流的带动下,这五彩落叶,也是流动着的一道风景。 游船穿行其中,摇橹的,几乎都是包着头巾的船娘,偶尔也能哼几句小调博游客一乐。 沿街商铺林立,游人如织。 甪直的街面,照理是青石铺就。但和别的古镇不同,这里的街面,甚至可以用袖珍来形容了。沿街商铺的屋檐留下的空隙,勉强照亮街面。在这样的路面,只有游人可以通行,一切交通工具还是省省吧。 古朴,简洁,这样的门面随处可见。 往深处走,能看到这样的墙面。 古镇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之称,被费孝通赞为"神州水乡第一镇"。水乡,怎么能少了珍珠呢? 上了年纪的人,应该对此并不陌生。物质匮乏的年代,草鞋可以成为鞋子的代用品。记得小时候也“穿”过——其实就是包在新鞋子上,雨天的时候,可以穿上新鞋在外面走了,而草鞋天生就是贱命,一脚烂泥,一扔了之,反正打一双草鞋也不费多少工夫。 小桥流水,古街小巷,这样的场景是很适合拍这些古装写真的。 在甪直,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照相馆,看起来生意不错。 悠悠小河凭栏处,左顾右盼低头思。 每天都有这样的女子,穿梭回过往的年代... 该说说吃的了... 几乎每个江南古镇,都能尝到一种特殊的美味——臭豆腐 那种黑黑的臭豆腐,却是最美味的。摊主告诉我,那是一种特殊的叶子浸泡过的。而且,甪直臭豆腐,用作料伴一下,用竹签挑着吃。也不贵,5元可以饱了口福。这个和同里那种小块串着蘸一点辣酱,吃法完全不同。 还有闷蹄,也是这里的特产。我不清楚,这和周庄的万三蹄,同里的状元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看出来了吗?这是鹌鹑蛋,盐焗的。 古镇也有比较时髦的地方,比如这里。 还有这里... 坐在这样的石凳上,小风吹吹,咖啡喝喝,肯定很有感觉吧? 这个季节的时令小吃,青团子。每家的做法却有不同,我看到有一家,把桂花放进了豆沙的陷里了。好像把春秋两季牵起手来了。 爱芒人士的福音 遥想当年,风流才子唐百虎点秋香,却不料秋香做起了海棠糕买卖。这个店应该有年头了。生意也很不错。我特别喜欢吃边上烤焦的硬硬的东西。 吴侬老酒 往南走,街面整齐,水道也好像开阔了许多。 街道行人寥寥 在整修的古宅 新铺的路面 这个特别的邮局,是慢递,毛毛虫是邮递员,是专门投递到未来的。我相信,毛毛虫经历三生三世后,会完成这个任务的。 对了,甪直,有个远近闻名的特产——萝卜干。几乎每个来这里的游客,都会带上几包回去,自己吃,送送人,不错的。 我很喜欢桥边的那窗户,所以我狠心把其他色彩都隐去,为了凸显那窗户上那几个特别的色块。 墙角一偶 美团,也有美团文化 每天,外卖小哥会集合起来,领班训话,全体呼喊口号,也是一道风景 江南文化园,是江南园林的一个缩影。 游人喜欢在铜钱眼里钻一下,沾点财气。 柳色青青,春意盎然 树林里的鸟儿,对下面的雕像不管不顾的,斑斑白点宣示它们的存在 这个角度看,笔直的河道,崭新的石桥,的确很规正,但好像缺了一些味道。 走累了,也有点饿了,就吃了一碗奥灶面。我原来以为这种面只有昆山才有,看来我out了。 一碗面好像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后来又来了一客蟹黄包,味道还凑合吧。 很有特色的茶楼 走马观花,一圈下来,要和古镇告别了。甚至没有去参观叶圣陶纪念馆。甪直还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甪直没有其他古镇那么有名,也不会像乌镇、西塘那样矫情,强迫游客买票进入。在这个和苏州古城差不多年纪的小镇上,你能看到各个朝代遗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和桥梁,在水网密布的街头,看各式行人,品尝各式小吃,也是极好的。下次再去甪直,我会选择在下雨天,去看屋檐如帘子一般的滴水,去听雨水敲打石板的滴答声,去感受古镇的千年回响。就像小巷里的老人一样,古镇遵循着自己的作息,不过度张扬,任岁月流逝。这样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