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6年10月13日8:30,我们从三十里营地出发,直奔喀什。原本的行摄计划中只有大巴扎和喀什人文,但一场邂逅的维族婚礼让我们喜出望外,兴奋不已。即便15日离开喀什造访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轮台胡杨林、尉犁罗布人村寨后,又历经库尔勒、鄯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通过星星峡进入甘肃境内,都一直念念不忘那场邂逅的婚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多彩民族风</b></h1><h3><b><br></b></h3><h1>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很有艺术天赋的民族。新疆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区。这里的噶尔老城和高台民居迄今都完整保留着维族人民的风俗习惯。14日上午,我们刚到噶尔老城边就听到居民区传来欢快悠扬的歌声。循着那美妙熟悉的带着浓厚维族风的歌声我们到了门口,主人热情邀请我们进了家门。原来这是一个典型性的维吾尔族音乐小型单元组合,也就是专司上门演唱的那种。这些乐器按图中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是艾捷克、手鼓、热瓦普、扬琴。在一曲曲熟悉不熟悉但旋律优美节奏感很强的歌声中,我们同行的美女摄影师按耐不住了。她放下相机很自然就跳了起来。她默契娴熟的舞姿引来阵阵喝彩叫好声和掌声。好一个民族大团结的融洽场面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质朴喀什人</b></h1><h3><b><br></b></h3><h1> 不管是在喀什老城大巴扎还是某一个街头角落,感觉到的完全是一种浓浓的异域风情。听着听不懂的话,看着不熟悉的脸,恍然到了国外一样。只有看到满大街五星红旗和汉字以及各种中国元素符号,才敢确信这就是在咱们中国,在咱们美丽的新疆喀什。喀什比较完整的保持了维吾尔族的民族生活特点和生活习俗。这里的人们在衣食住行上无不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天真可爱的孩子,穿越民居的巷道,维吾尔拉面,烤馕的小伙子,炒抓饭的厨师,答谢宾客的主人,大巴扎川流不息的人流,围坐炕上的客人们,穿过民居小巷的摩托等等。<br> 多彩喀什,把数不尽的欢歌唱进馕里,然后嚼碎,融进血脉,养育出能歌善舞的民族兄弟。即便就是脱离了色彩的简约喀什,也是那么质朴、通透、阳光,祥和,友善,宁静,垂涎。让我们一起手挽着手,拉起艾捷克,弹响热瓦普,跳着赛乃姆,高呼亚克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邂逅维族婚礼</b></h1><h3><b><br></b></h3><h1> 在喀什噶尔老城认识了一位会讲汉语的维族青年,我至今叫不出他的名字,姑且称作买买提吧。他表妹要出嫁了就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拍新人婚礼。传统维族婚礼流程复杂,至少要连续办上好几天。如今城市的现代维族青年再简化也得举办三天。上午拍了一些居家场景后,傍晚我们如约赶到举办婚礼的喀什骑仕大观园。<br> 骑仕大观园是喀什最有名的清真风格的维族民俗大餐厅之一。其整体格调庄严高雅、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浓缩了数百年维吾尔建筑工艺和历史文化。其维吾尔特色浓郁、建筑规模宏伟,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无论是穹顶还是餐厅内的其他上千种艺术图案,都主题鲜明,色调怡人,堪称维吾尔文化的艺术精品,充满维族风情。<br> 正当我们猜测维族青年的婚礼会有怎样的仪式时,才发现居然是两对新人在一个场地同时办婚礼!毫无征兆的,司仪和DJ就激昂说唱起来,开始了我们完全听不懂的主持。没有其他冗长的铺垫和过场,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手捧鲜花,在新郎搀扶下,由一大帮子伴郎伴娘簇拥着走下楼梯,径直来到席位坐下。先是一位新郎被自己的男性亲友团拉到舞池开跳。大家一边跳一边将50-100不等的钞票塞进新郎衣兜儿,这便是喜钱了。接着另一位新郎又如此反复进行。大约是为了喜庆,两位新郎还会同场跳,类似于斗舞。几曲下来,又各有一女宾代替新娘出场跳舞,接受众人的祝福和喜钱。再到后来,宾客们才下场翩翩起舞,增添了喜庆氛围。整场婚礼在歌舞声中充满着祝福和祝愿。婚礼进行中,餐桌上摆放着各种水果、糕点、喜糖以及维族特色的抓饭、烤羊肉、烤牛肉、烤鱼和茶水。人们边吃边跳,边跳边吃。整个过程没人抽烟喝酒大声喧哗,这既是维吾尔习俗,也是清真餐厅里的规矩。<br> 两个小时后婚礼还在进行,人们还在大快朵颐,欢快跳舞。我们和买买提告别先行离开了。我们都是祖国母亲56个孩子之一,是兄弟姐妹。我们离去了,只留下了深深的祝福……</h1><h3></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南疆路上好风景</b></h1><h3><b><br></b></h3><h1> 整个新疆境内道路宽敞笔直,但有些路段风沙极大,沙尘暴肆虐。每每思之,竟有些后怕。不过越是艰险才越有想不到的美景和不曾体验过的征服成就感。这也是往后人生记忆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br> 从库尔勒上连霍高速,没到托克逊就看见风沙遮天蔽日。在去往吐鲁番的一路上,公路两旁的戈壁沙漠在太阳映照下显出一种神秘的淡蓝调,仿佛静静的大海一样美。可就是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海面上,狂风把牧马人吹得左右摇摆,像是跌跌撞撞的醉汉,更像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只无助的扁舟……不仅仅如此。有时风暴还卷起沙粒石子迎面砸向我们。任凭车身啪啪乱响,真的是无助。事后清点,牧马人前挡风玻璃被砸出10多个小坑。过了吐鲁番,过了鄯善县,还要勇闯百里风区。在上百公里十级横切风路段,伴随着0~4℃低温。不低于5个小时,不少于150公里,狼鹰和他的牧马人人车合一,经历了严峻考验和折磨,他晚饭时拿筷子的手都还在哆嗦。狼鹰了不起!他操控着他的牧马人第一次勇闯百里风区。为狼鹰和他的牧马人喝彩点赞!</h1><h3></h3><h1> 直到离开了喀什,离开了新疆,都还惦记着那儿的山川河流,荒漠戈壁,人文风景,以及一切的一切。浓郁的西域风情发散出葡萄干的醇香,在哈密瓜多汁儿的润沁中,这一切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至少我这么认为。此时此刻,我又馋了。想念那儿的美食、美景、美人,特别想念馕坑红柳枝烤羊。</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