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话不假,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良师益友。</h3> <h3> 初入这里,学校便给资历尚浅的教师安排了师父。我很荣幸的拥有了两位师父。一位是干啥都乐呵呵的李本银李师父,李师父年逾四十,看起来仍像一块小鲜肉,我想必定是与他和善的性格有关了。平常但凡有个大事小情麻烦他,他必定会乐呵呵的答应。闲暇时,大家爱拿他开开玩笑,可任大家如何打趣挖苦讽刺,他也恁是不怒不恼,只管咧开嘴呵呵只笑,一副大家开心就好的模样。生活中的李师父是和善而随意的。工作中的李师父却是严肃而认真的。他每天无论有无自习,都坚持七点前到校。平常的课余时间也大多扎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我想正是他的这份负责,才收获了孩子们无尽的信任。而也正是他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让我肃然起敬,让我反观自己,不断地比较,不断地前进。 </h3> <h3> 另一位师父,便是文笔卓越的郑桂萍郑师父了。郑师父,是一位资深文青,爱生活,爱养花,一言一语出口皆成诗。我喜欢听她讲话,爱读她的文字,更欣赏她身上那种能把诗意镶嵌到生活每个角落里去的生活态度。每当我有疑惑时,总爱去烦她,即便她很是忙碌,也从未推托过,她总是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及时帮我排疑解难。用她的亲身经历来教我如何应对那些调皮棘手的学生,用她的专业知识帮我指导完善教学课堂。在她的帮助下,我应对棘手调皮学生的招数已丰富了不少,在面对教育教学问题时也已能够处变不惊。</h3> <h3> 其实,除了学校给我分配的两位师父外,我呀,还有一位“小三”师父——田文华。这位师父的脾气最大,嘴也最厉害,常常三言两语就把我堵的哑口无言。要知道我可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呀!可在她这里,已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她的个子不高,但那丝毫不影响她强大的气场,管理起学生来一套一套地。对于常常被学生弄的头疼的我,怎么能轻易放过这本活教材呢?于是一得空我就爱钻一钻她的课堂,取取经。课堂上的她时而疾言厉色、时而温言软语、时而慷慨激昂、时嗲声嗲气,只要剧情需要她可以随时来回自如地随机切换。一开始还真不习惯她这善变的画风,但还别说,学生还就真吃她这一套。原来这善变的画风里藏着她管理的最大秘诀——恩威并施! </h3> <h3> 以上三位师父,都已从教多年。学校许是怕我一个小年轻走的太孤独,今年就从八中要来了一个小师父同我作伴了。这名师父,同“小三”师父是家门,名唤田乔。除了同姓田外,她们还同样的大嗓门,这许是田姓人家的个性标签了。记忆里,无论何时何地看见她,她总是回馈给人一张笑脸,温暖而又亲切。在她这里似乎没有什么事可以值得烦恼,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值得计较。看久了她的笑容,心中多大的抑郁都能得到化解和治愈。不过这样的她,忙起工作来可是一丝不苟了。还记得去年上研讨课时,她一遍又一遍磨课的样子:即便一次次被指出瑕疵,但仍然虚心地一次次去更正完善,努力直到最后一刻。她乐观认真的样子,是我眼中最美的样子!那也是我努力想要成为的样子。</h3> <h3> 身边的同事,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亦是一个个出众的个体,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个良师益友。整天围绕在他们身边,亲临他们的优秀。我相信我亦会成长的更快,变得更加优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