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察察”——曾经走过的那条路:我的滇藏之旅。苹果姐姐拍摄制作

苹果

<h3>翻开中国行政区域地图顺西而看,就会发现西藏的西南角有一个小小的“孤岛”,那就是当年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去墨脱,是我多年的梦想,2013年10月30号,墨脱通车了,11月3号我就背上行囊,又一次走进西藏,开始我的“墨脱之旅”,并选择“丙察察”之路,完成墨脱之后的“滇藏行”。</h3> <h3>朋友问我:这条路线很艰苦,行程很危险,为什么总要去这些地方呢?我细细想来,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行。每个人选择的行走路线不同,享用生命时间的长短也不同。有人选择的路轻松却略显平淡;有人选择的路艰苦却乐在其中。不论怎样选择,只要自己一路开心,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梦,这就足够了!“丙察察”线有多艰苦,多难走,出发前我想象不到,但我知道那里风光无限,一个“世外桃源”在等待我的到来!带着一份期盼,带着一份激动,我从拉萨出发啦!</h3> <h3>经过拉萨河,尼洋河,八一镇,鲁朗林海等地,一路上又一次领略西藏江南的秋色美景。尽管这样的美景对我这个已第八次进藏的“老西藏”已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天高云淡的西藏还是让我兴奋不已。</h3> <h3>多次来林芝,而这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朱瑞乡,我也是第一次到达。这里山上白雪皑皑,山下秋衣正浓,田园风光透着秀美,散出灵气,让人陶醉。</h3> <h3>在这里我们吃了一顿午餐,新鲜的尼洋河鱼味道好极了,看着眼前这美丽如画的景色,品尝着当地的美味佳肴,实在是人生难忘的一桩幸事。</h3> <h3>南迦巴瓦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雪峰。我曾三次与它偶遇,用相机拍下它绚丽多彩的雄姿伟岸。这一次有些遗憾,没能看到南迦巴瓦峰,这也在意料之中。这座神山与我们同住地球村的一角,而能看见它那美丽容颜的又有几人?它在云里,它在雾里,不管你是否与它相见,它都在保佑一路前行的人们。</h3> <h3>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观景台前,只见我同行的影友,老师以及司机师傅,朝着南迦巴瓦峰的方向跪下祈祷。这是对神山的敬仰;这是善良人们的一种心愿。眼前这一幕让我有些感动,觉得很是神圣,毕竟我们还有那么远那么险的路要走。愿神山保佑我们一路平安。</h3> <h3>今天要进墨脱了,心里按捺不住一份激动。在进入墨脱公路起点的里程碑前留下曾经来过的身影那是必须的。</h3> <h3>到嘎隆拉隧道了!一行六辆越野车停在隧道洞口。大家在厚厚的雪地里蹦呀跳呀,都几十岁的人了快乐的像个孩子。这种纯纯的感觉真的久违了。嘎隆拉隧道长3700米,它是隧道打通的瓶子口。嘎隆拉隧道的全线贯通,结束了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阻隔的历史。</h3> <h3>过了隧道,“迎接”我们的是漫天大雪。穿行在大山里,雪花在我眼前飞舞,多了一份情调,也多了一份担心。司机白师付也是第一次进墨脱,他目不转睛注视前方,他的淡定给我们一路前行吃了一颗“定心丸”。</h3> <h3>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对着车窗外银装素裹的景致拍个不停。</h3> <h3>一团团,一片片的云雾在我们的眼前飘来荡去,仿佛走进一个虚无缥缈的童话世界。那雾动情的向我涌来,在这云里,在这雾里,我找到了梦里曾相见的墨脱。</h3> <h3>雪停了,天晴了。耳边不时响起阵阵涛声,原始森林的瀑布好多呀,让人应接不暇。</h3> <h3>这就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一段。</h3> <h3>我看过不少有关墨脱的书,曾经也萌动过徒步进墨脱的冲动,但终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这就是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废弃木桥,那么深的峡谷,一座摇摇欲坠的烂桥,真的是不寒而栗。</h3> <h3>墨脱,被誉为“隐秘的莲花”。在这约三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发育繁衍着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一路走来,我真正领略了从北段喜马拉雅高山寒带到南段雅鲁藏布江热带雨林多姿多彩的绮丽风光。</h3> <h3>墨脱虽然通车了,但自然灾害随时发生。我们离开墨脱的那个早晨,县城路口滚下如此之大的两块“巨石”,救援队用了几个小时才把巨石打碎缠清,我们得以通行。</h3> <h3>从波密出发经过米堆冰川到来古冰川。今天走过的路是川藏线318国道西藏境内风光最美丽的一段。</h3> <h3>秋末初冬,山上那五颜六色的树叶依然灿烂耀眼,刚刚下过的那场纷纷扬扬的初雪洒在万树丛中,给本来就层林尽染的高原峡谷平添几分姿色。</h3> <h3>暖暖的阳光斜撒在山坡上,斜撒在牧家炊烟升起的木屋上,斜撒在懒懒散散的牛羊身上……。</h3> <h3>这些高原特有的景致,总是让这些“扛枪背炮”的影友们挪不动脚步,好在西藏实行限时行驶,老师也乐的让大家拍个痛快,拍个够。</h3> <h3>在这个队伍里我可不是一个“敬业者”,拍上几张片子就会“偷懒”,忍不住四处张望。此行除了拍摄之外,我更想享受美丽风光带给我的愉悦。</h3> <h3>右看白雪皑皑的雪山,左看炊烟袅袅的木屋,前看五彩斑斓的森林,后望轻舞漫步的马儿,顿时我觉得自己就是置身于这浓墨重彩油画中的的一名“侠客”!</h3> <h3>中午赶到米堆冰川,快餐加热米饭今天吃起来格外的香。茶足饭饱后我来到冰川腹地,弥补了09年来米堆冰川由于天气的恶劣以及当时我的严重高反未能近距离接触冰川的遗憾。晶莹剔透人,静如仙子的米堆冰川让我叹为观止。</h3> <h3>路过然乌湖,比起前几次到这里,少了秋天的妩媚,多了冬日的凝重。这几块堆砌的尼玛石成了然乌湖的标志。保佑我们一路平安。</h3> <h3>夕阳西下,然乌湖边牧民搭起的草垛都显得那么灿烂美丽。</h3> <h3>从然乌湖出发,我们车队离开318国道向右拐进一条小路去来古冰川。2010年十月我来过这里,但没有走进冰川腹地,故地重游且深入造访心里难免又是一番激动。来古冰川是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来古冰川其实是一组冰川的统称,包括美西,亚隆,若娇,雄加等冰川。在这个冰川群中,亚隆冰川是最为壮观,也是我们游人能近观到的冰川。</h3> <h3>晚上我们住在藏民家中,居住条件很差,加上高反的“折磨”,身体很是不适,但对我们这些“走南摄北”的人来讲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且这种难得一遇的经历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h3> <h3>今夜来古村星光灿烂!我意识到这是高原拍星空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同车的三位影友都赞同我的提议,调好参数,带上脚架,白塔与冰川做前景,请司机白师傅把我们送到来古冰川,开始我们“星空之夜”。海拔4000多米的来古此时气温为零下六度,尽管我们全副武装,还是冷的瑟瑟发抖,然而,漫天的星星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给我的内心深处带来阵阵温暖。</h3> <h3>这是我看到的最密集最明亮的星空!厦门影友小吴动情的说:我要把这里的星星⭐拍下来带回家给孩子看,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星空。我也触景生情,想着我家胡春菲雪同学长大了,我能带她来这里看满天星斗。不时有流星划过天穹,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喊起来,思绪也仿佛随着流星穿过时空隧道,走的很远很远……。</h3> <h3>天刚蒙蒙亮,只睡了短短几个小时的我们便“自觉”起床出发寻找最佳拍摄点。厦门影友小吴,小蔡真的有一双摄影的“慧眼”,总会捕捉到与众不同的角度。他们敏捷一跃,便上到我们居住藏房的屋顶,那是俯瞰来古村的最好位置,我也不示弱,尽管不似当年那样快速登高爬下,也在两位兄弟的帮助下“爬”上屋顶。</h3> <h3>登高望远真爽呀!那种困倦,那种高反瞬间消失,留在心底的就是那种神清气爽。</h3> <h3>来古村独特的地理风貌。</h3> <h3>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雪山顶,“日照金山”的宏大壮观场面总是令我心旌摇曳!</h3> <h3>站在屋顶,用长焦拍下远处来古冰川在金色阳光沐浴下的璀璨,蓝色,粉色,红色,来古冰川在光合作用下不断变换着色彩,带给山村一份温馨,带给我们一份惊喜。</h3> <h3>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景致最壮观的“日照金山”。来古村四面被雪山簇拥,我们在藏房屋顶转着圈拍“日照金山”,那种惬意无法用语言形容。</h3> <h3>离开来古村,我们开始向察隅驶去。前往察隅要翻越一座海拔4920米的雪山垭口———德拉姆雪山。听曾在察隅守疆卫国的军人朋友说,由于德拉姆雪山长期受暖湿空气的影响,经常会下大暴雪,是的交通瘫痪不能进出。而我们的运气又是那么好,德拉姆雪山风和日丽,尽管气温很低,但阳光还是暖暖的,我们顺利通过这个险情环生的驿站垭口。</h3> <h3>提起西藏,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高原,雪山,荒漠,缺氧……,少有人了解藏东南有一片鲜为人知的的宝地——察隅。</h3> <h3>察隅县分为上察隅和下察隅,此行我们到达下察隅,是一个小镇。这里海拔只有1000多米,外面已是银装素裹,这里确实温暖如春。</h3> <h3>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珞巴等多个民族,还有一个目前尚未被认定的民族——僜人。</h3> <h3>僜人主要居住在下察隅沙琼僜人村,我国有僜人1300人左右,这个村长期居住有370人。僜人有他们自己才懂得“僜语”,因为地处藏区深处,也通藏语,又由于与外界交流的增多以及教育的普及,年轻人也会说汉语。</h3> <h3>走进僜人村,空气变得湿润潮热许多,眼前出现绿茵茵的芭蕉树。</h3> <h3>村子里异常安静。那些眼睛又大又圆的孩子们会围在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身边,时不时就成了我们镜头中的“小模特”。僜人村的人们善良,朴实,你拍片他们笑脸相迎;你走进房前屋里他们沏茶待客。</h3> <h3>这个村每家院落里都有一个高高的垛子,里面盛满金黄色的玉米,似乎是这家人家的口粮。</h3> <h3>这里是真正的“国门”,众所周知的边界线问题使的这个区域特别敏感。在这里居住的汉人与少数民族同胞自然担负起“守家护院”的责任。</h3> <h3>清晨,我早早起来走进僜人的村落里,登上村边的山上,这个村有太多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时值冬日,却秋色正浓,白的雪山,蓝的天空,绿的草地,黄的包谷,红的枫叶🍁……,一个“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世外桃源任我逍遥。</h3> <h3>古朴中散着浪漫气息,静谧中透着热烈气氛的小村庄,相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晨曦初露,僜人村便在第一缕阳光许诺的美景中呼之欲出,僜人村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而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要走了。回望僜人村,我心中浮起一丝骄傲,与我相隔如此之远的祖国边境小镇有我留下的足迹,有我虔诚的祝福,昌海一粟的我不也显得很伟大吗?!</h3> <h3>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丙察察”之路了!这条被称为“丙察察”的路是从西藏察隅——察瓦龙——云南丙中洛的简易道路,是过去的一条茶马古道,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伴随这条路的是恶劣的天气,滚动的沙石,悬崖与峭壁,喘急的江水……。一路上不知有多少“险象”等着过往的车辆。然而,憧憬那世外桃源的我们抵挡不住“美”的诱惑,还是迎着艰险来啦!</h3> <h3>月亮🌙还在树梢悬挂,我们就启程出发,大家的表情较以往要严肃许多,歌声停了,心中在祈祷,毕竟今天要接受“路”的考验。</h3> <h3>车行途中,远远看见一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那就是传说中美丽却十分危险的“大流沙”。</h3> <h3>大流沙并非沙子组成,而是由一块块碎石静止堆积而成。只要稍微打破它微妙的平衡,大大小小的石块就会从坡顶沿着扇面飞滚下来,十分危险,曾经也有过往车辆葬身于此。为了不“惊醒”这片沙石,我们的车队只能一辆一辆车独立通过,通过的当时,我真可以用“心惊胆战”来形容。</h3> <h3>沿途风景如画,惹的影友们“眼热手痒”,真想下车拍个尽兴。但是车是万万不能停下来的,路两边随时都有碎石滚落,而且我们今天要翻越三座4500米以上的雪山才能到达目的地。天黑之前必须翻过最后一座雪山。</h3> <h3>是呀,安全最重要。大家自嘲说“我们是来玩摄影的,不是玩命的”。但是错过风景又于心不忍,只能提高感光度,隔着车窗在行驶中快速连拍。走最挑战的路,玩的就是心跳。</h3> <h3>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山道上,颠的人坐都坐不稳,摇来晃去仿佛坐过山车,但我们拍的那个起劲啊!今天拍的片子都是在车里拍的,尽管不尽人意,但却回味无穷。</h3> <h3>海拔升高,结冰的山路开始打滑,看来必须装防滑链了,司机师傅们都是有备而来。在这个队伍中,我乘坐这辆车的白师付是个核心人物,他开车技术好还热情帮助一行的司机。自己装好防滑链,就去检查所有车辆的车况,望着他脱掉棉衣趴在满是冰碴的车底查看车辆,我们心中涌起一股热流。这不仅仅是做事的认真,更是做人的高尚。路难走,我们下车步行走过这段崎岖的山路。</h3> <h3>车行垭口山顶停了下来,我迫不及待跳下车拍摄眼前的一切。经幡猎猎,白雪皑皑,羊肠小道,车似蝼蚁,人之渺小。此时,我们遇到一位推着自行车上到垭口的户外骑行者,他是去西藏的。由衷佩服的同时也的确为他捏把汗,天渐渐的暗了,他怎么能赶到可以有宿营的地方?我们都劝他不要贸然前行,于是他决定返回一程,住到他来是路上的一个小草棚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出门在外多难哪!我们这些在外行走之人,遇到困难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把这种好心和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的传递筑起的是户外旅行者的平安路!</h3> <h3>沿着森林行驶,车队拉开了距离,迷路之时,我这辆车遇到一位过路的藏族长者。得以他指点前往察瓦龙的方向,我们顺利通过森林。他的热情,及时,就仿佛我们在森林里遇到一位“贵人”。为了缓解一天紧张的气氛,我在车里自编了一段“偶遇仙人”的故事:仙人从天而降,指点迷津,化险为夷,平安而过,待我回望,只见仙人拂袖腾空,乘风而去……。把一车影友及师傅逗得捧腹大笑。故事是瞎编的,但却成为我们此行的美好记忆。——过了这座怒江大桥,我们就进到察瓦龙境地了。</h3> <h3>天色渐暗,我从车窗里拍下这张察瓦龙的地貌景致。察瓦龙,地处西藏东南端雪山之下漫山遍野都是仙人掌🌵斑痕的地方。一个尚要经由中国最艰险的路才能到达的地方。察瓦龙隶属西藏林芝地区,据说过去到林芝开会办事必须绕道云南德钦县,骑马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到达。</h3> <h3>我们摸黑来到察瓦龙县城,整个县城停电,漆黑一片。也许是在进行县城改造,县城街道挖的不便行走。我们草草吃了点晚饭,摸黑住进一个小店,尽管条件较差,但在我心里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h3> <h3>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离开察瓦龙前往云南丙中洛,遗憾的是都没有看清察瓦龙的“真面目”。这就是跟团的弊端。沿着怒江一路向东南方向行驶,路上还是险情不断。有驴友说“走过丙察察,曾经的通麦天险就算是高速公路了”。开车在这条路上,有影友形容“开着的是坦克,坐着的是帆船”。尽管有些夸张,倒也有些相像。</h3> <h3>西藏和云南的地界。我们一行影友都下车拍照留念。走过的路让人心存余悸,然而前程未必是坦途。</h3> <h3>看到雪山之下一汪清水,心情好的不要不要的。</h3> <h3>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落差达5000米,东岸的碧罗雪山高差达3000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喘急的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怒江两岸的山陡,谷深,峰奇,岭秀在名山大川中也是首屈一指。</h3> <h3>终于到达云南丙中洛了!贡山县丙中洛就位于绵延200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的顶端,它宛如大峡谷一颗辉煌的冠冕。上面镶嵌着一片蓝天,一带雪峰,一汪碧水,成为和“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一样的主要景观。</h3> <h3>在那一块块“峡谷台地”上,世代生息着怒族,独龙族,傈僳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依山而建的木屋前,开垦出一小片一小片田地种植农作物,过着看似原始实却平静的生活。</h3> <h3>险路伴随着天堂景,我们来到“秋那桶”。这是怒江大峡谷北段的最后一个村庄,也是整个怒江大峡谷最精华的部分。</h3> <h3>好有特色的一个美丽小村!这里的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盖起来的,屋顶是一小片一小片的石板,在阳光映照下银光闪闪。屋子的墙体都是木头搭建的,那泛着木香的老屋记录了它的年代沧桑。</h3> <h3>这里的木屋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造型,屋墙上方都有两个离地面很高却小小的窗户,也许是为了防御土匪的抢劫和野兽的袭击。当我们从小窗口经过,暖暖的阳光正好洒在木屋上,一张天真可爱的小脸倚在窗前,那是一个剃着山里孩子特有的娃娃头的小调皮鬼,他好奇的望着我们。令我心动的一幅“山乡童趣”!我急忙按下快门,定格这张不可复制的画面。</h3> <h3>这里的人们信奉着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远处那白色的寺庙,红色的教堂,坐落在葱绿的山间,更显这块土地的神秘圣洁。</h3> <h3>夕阳西下,江对面的山坡上一排排木屋沐浴在最后一抹阳光下,我们的镜头定格了瞬间。周围的凤尾竹低垂着竹梢,仿佛亲吻与它朝夕相处的主人。“触景生情”,我不由想起那首我经常吹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真想在这里住上多日,在一个皎月高悬的夜晚拍下淡淡月光下凤尾竹的优雅和怒江边明亮的星空。</h3> <h3>在离丙中洛3公里处,我们来到怒江第一湾的观景台。怒江从北面西藏的察瓦龙一路泻下,在云南经秋那桶和石门关奔涌而出,蜿蜒向南,流经贡山独龙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田丹村附近时,由于悬崖峭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但流出几百米后又被丹拉大山陡坡挡住去路,不得再次掉头急转,因而在此形成一西一南呈“U”型的大湾。从观景台高处俯视,就如同海里遨游的千年巨龟,十分壮观。</h3> <h3>早些年在云南拍下的“长江第一湾”。</h3> <h3>“金沙江第一湾”。</h3> <h3>清晨我们要离开美丽的秋那桶村,当我们回望秋那桶的瞬间,只见山中云雾缭绕,真有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秋那桶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憾和不舍,也对这一次行程安排有了不少的意见。</h3> <h3>我们要去“独龙江乡”了。这是中国地图上一个隐秘的角落,那里生活着一个有纹面习俗的独特民族,那里奔腾着一条终年常绿的大江——独龙江。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县境内。独龙江河谷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山谷中保留着原始的生态环境,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山重水复,积雪冰封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它长期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独龙江地处“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是除了人们熟知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之外而独立存在,也被称为“第四江”。</h3> <h3>独龙江乡地处大山之中,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县,是我国唯一一个独龙族自治乡。原始的生活和交通的严重不便,使得过去很少有人进入到独龙乡,那里的人们也靠“溜索”进出大山。我们所经的江边还能看见“溜索”的当地人。而今更多的是政府在独龙江上架起这样的吊桥,那种美丽的原生态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给先代城市人带来极大的诱惑。许多人怀揣一个美丽的梦想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寻找这块让人流连忘返的“香巴拉”。在这众多的追梦者中,我也是一位“痴心人”。</h3> <h3>去独龙江乡要翻过坐落在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h3> <h3>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生存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候,是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黎贡山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是我国珍稀树种汇集的森林之地。</h3> <h3>外界已是秋天渐远的季节,而高黎贡山却秋衣正浓。漫山遍野那些不知什么名字的树木,以它浓墨重彩的盛装迎接着我们这些匆匆过客。</h3> <h3>这棵我仰起头才能看到树顶的“参天大树”,叶子红的就像滴血的玛瑙,美的让人陶醉。我用五张竖接片拍下这棵“修长,窈窕”高贵冷艳的尊容完整的拍了下来。</h3> <h3>翻过的高黎贡山,耐人寻味。</h3> <h3>看到的山中一景,沁人肺腑。</h3> <h3>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独龙乡的普卡旺村。这里远离喧嚣异常安静,这里真正是没有污染空气清新,绝对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h3> <h3>当地政府在绿树成荫的独龙江边盖起独具独龙族特色的茅草小木屋,逐步将久居大山深处的人们迁移此地,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还把小木屋作为接待之用。</h3> <h3>那夜,广阔天穹繁星点点,我又想在独龙江边拍星空轨迹。可是深山峡谷里四周都是丛山峻岭,没有一个合适的拍摄角度,更让人放心的是这里每间小木屋前都挂着一盏明亮的灯,且通宵达旦,这种光污染是拍星空的大忌。只能作罢了,数着星星,听着水声,渐入梦乡吧。</h3> <h3>清晨起来走出木屋,深深吸一口沁人肺腑的新鲜空气,顿觉神清气爽。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已照在远处的山岭上,云雾想一条玉带飘逸山涧。</h3> <h3>好美的独龙江!影友们都“自觉”的开始新的一天的拍摄。我独自一人走过那座摇摇晃晃的木吊桥,望着桥下那奔腾的独龙江还真的有些胆怯。</h3> <h3>用满门拍下独龙江水,奔腾的江水成了涓涓细流。</h3> <h3>沿着山路来到谷底又爬到山顶,高海拔的山区还是让我感到气喘吁吁。登高望远是,又让我眼前一亮,阳光透过云层薄雾照在一排排小木屋上,照在山涧一片片黄橙橙的树叶上,照在一湾湾清澈见底的水面上,那光,那影,那景,那情,这不就是一个美的让人发呆的世外桃源吗!</h3> <h3>阳光照进摇晃的木桥上,影友穿梭而过。</h3> <h3>我们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更想去了解独龙族特有的历史人文——纹面女,当地还健在的纹面女也寥寥无几。可是带队老师竟没有安排这个拍摄造访的行程,说是路远。这样让我们心中有些不爽。在这里两天的时间安排实在不妥,把主要的行程挤掉了。</h3> <h3>沿着高黎贡山又原路返回途中,我们的心中感到郁闷,毕竟这里来一次太不容易了。为了弥补太多的遗憾,我们这辆车的四位影友经请示带队老师,决定返回到丙中洛,明晨补拍一些片子后追赶上“大部队”。</h3> <h3>几天的奔波觉得有些疲惫。昨晚我们四人在丙中洛的一个小镇住下,请饭店老板宰了一只鸡,美美的犒劳了自己一顿。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先在这里留个影吧,让这个早晨成为我此行最美好的时光。</h3><h3><br></h3> <h3>这是丙中洛有名的桃花岛,传说这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地方。我们的车停在桃花岛的观景台前,我也真的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h3> <h3>我看到的是一片“海市蜃楼”,晨雾飘渺,山峦隐约,让笃定刚毅的山峰增添了若即若离,时有还无的飘逸之美。</h3> <h3>那似薄纱的晨雾,悄悄的飘来,又轻轻的散去。那似飞瀑的晨雾,从山顶垂向山谷,好一幅“银河飞流”的水墨画卷!</h3> <h3>错落有致的木屋,五彩斑斓的树林,宁静肃穆的白塔在晨曦中更炫风采。我们四人静静地拍摄,不敢大口呼吸,生怕呼吸声会吹走瞬间的美丽。惊世之美记录在我的镜头里,定格在我的记忆中。</h3> <h3>带着“十二分”的不舍,我们离开了桃花岛,离开了丙中洛。在前往“六库”大部队宿营地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想起许多。我们从西藏一路走来,虽然经历很多困难,但总的来说还是顺利抵达,冥冥之中真的感觉神山圣水一路在保佑我们。我走进云雾山中,恰似走进梦中仙境,一路的静谧让人忘掉烦躁置身天界;它的原始真实让人放下妄念回归自然。丙察察路走完了,今天的我对它还是“情有独钟”,难怪乎有影友说:丙察察路绝对是你还想“一虐再虐”的独特体验!———因为那种极致的感受,不是每条路都有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