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我们此时此刻为宋朝。</h3><h3>1156年,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们此时为明朝,华夏统一之国家早已建立上千年了。<br></h3> <h3>从圣彼得堡坐了一夜火车,到达莫斯科市天还没亮,导游带我们到了列宁山(又名麻雀山)的观景台,在这可看到莫斯科大学,还可俯瞰整个莫斯科市。</h3> <h3>冬季凛冽的清晨,莫斯科的街道两边还被白雪覆盖着,灯光映衬下的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它是根据彼得大帝女儿伊丽沙白沙皇命令在1755年创建的,用今天话说,这也是她留下的最大政绩。</h3><h3>原旧校址在莫斯科市中心,斯大林搞七大建筑时在列宁山重建,1953年莫大即迁此,校园有三万多房间,它的规模之宏大可想而知。主楼的24-27层是自然博物馆。莫大现有17个系,在校学生3万余名,是世界著名的大学,有资料说排世界第七位。至今出了十几位诺贝尓奖获奖者,我们国家许多红二代就是从这校门走出来的,有些人位至为我国主要领导人。</h3> <h3>天还没亮,城市的路灯都还睁着眼睛,遥看莫斯科大学,使我眼前浮现出毛主席的身影,耳畔响起他的话语,50年代他出访当时的苏联,在莫斯科大学给中国留学生作报告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奇托在你们身上……这句话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现在斯人已归,世界格局大不相同了。</h3> <h3>这座位于市内最高点的莫斯科国立大学行政主楼有32层,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是斯大林七姐妹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九十年代之前曾经是欧洲的最高建筑。目前仍为世界上最高的教育用建筑。塔尖那代表共产主义至高无上的政权力量的镰刀(农民)斧头(工人)图标及苏联标志"CCCP"犹在。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我们这代人对镰刀斧头标志的情感了。</h3> <h3>站立在列宁山观景台上,画面右边可见灯光照亮的大圆形屋顶,那是奥林匹克中心。</h3><h3>本来天还没大亮就看不清什么,路灯突然间全关闭了,加之清晨又冷,大家都离开观景台上车了,导游就带我们去往红场。</h3> <h3> 红场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1662年改为"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面积9.1万平方米,位于市中心,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h3><h3>下图为红场的西侧,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和处在正中的列宁墓。</h3> <h3>红场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才9万平方米,只有我们天安门广场的1/5,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 红场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条石上泛着历史的沧桑,古老而神圣,看着眼前的红场,我有点点意外它的小,但无失落之感,甚至为这民族在二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骄傲。</h3><h3>这是红场的南面景观。左为瓦西里大教堂,右为斯巴斯克塔楼。</h3><h3><br></h3><h3><br></h3><h3><br></h3> <h3>1987年5月28日6时45分,天空中出现了一架轻型飞机,在红场上空10米的高度上盘旋了三圈后,降落在瓦西里大教堂旁边。</h3><h3>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走下飞机,羞涩又兴奋地向广场上兴奋的人们致意,并散发着名片。</h3><h3>他叫马蒂斯鲁斯特,当年19岁,是一个只有40个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爱好者。</h3><h3>红场上飞来不速客</h3><h3>落地之后,立刻有五六十人包围了他,尽管激动的人们说的俄语他一句也听不懂,但他们的笑容让鲁斯特感到亲切。</h3><h3>直到一位会说英语的青年看到了飞机上的国旗,德国国旗,便问他:</h3><h3>“你是从东德,从民主德国来的?”“不,不,”鲁斯特回答说:“我是从西德飞来的。”</h3><h3>“不可能。”青年人难以置信,于是苏联人纷纷询问他此行的目的。</h3><h3>鲁斯特回答:“我想支持戈尔巴乔夫的裁军主张。”听到这里,人群开始鼓掌,大声说,“这很棒!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的人!”</h3><h3>来自英国的罗宾斯托特医生当时正在红场观光。他看到一群人围着一架小飞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很不寻常,我们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回忆说,“在场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甚至连警察也不住地赞叹:这孩子太勇敢了。”</h3><h3>但还没等大家过足瘾,几名克格勃特工就赶来将鲁斯特带走了。此时,克里姆林宫大楼座钟正好指向7时10分。(网上下载照片)</h3> <h3>鲁斯特成功降落红场有许多偶然因素 ,这天恰好有一架直升机在红场进行航拍。因此,当红场保卫处的值勤少校托卡列夫接到电话询问的时候,他平静地回答:“是在航拍呢。”而当巡逻哨兵科索卢科夫向他报告有一架飞机在红场上空飞行时,他只是懒洋洋地回答:“你只要当心别让母牛闯到红场就行了,至于飞机,不用你操心啦!”鲁斯特在第三次尝试着陆时,成功降落在莫斯科河桥的南端,并向瓦西里坡滑行。过了20分钟,来了一群穿灰色制服的人,把他带到了卢比扬卡广扬(克格勃总部所在地)</h3><h3><br></h3> <h3>那年只有19岁的前联邦德国业余飞行爱好者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租用的一架单引擎飞机,突破当时世界上超级大国的防空网,大摇大摆的在红场降落,并热情地与游客拍照留影,举世震惊。事后包括苏联国防部长、防空司令在内的200多名苏军军官因此被解职。有说这是阴谋,它使戈尔巴乔夫除掉了军队反对派。(网上下载照片)<br></h3> <h3>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分,在红场的克里姆林宫顶上空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起,国徽也换成它历史上的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一头看着东方。</h3><h3><br></h3> <h3>红场南面,克里姆林宫宫墙的救世主塔,也称斯巴斯克塔楼,高71米,有表盘,表盘直径6米,时针臂长3米。这座最漂亮的塔楼墙上的拉丁文和俄文的记载,它于1491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造。斯巴斯克塔楼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号大门,不仅历代沙皇由此进出,当今总统亦是如此。进出此门要下马脱帽,据说当年拿破伦攻陷莫斯科时骑马戴帽从此门进入克里姆林宫,结果被打败逃回巴黎。塔楼上的红星重一吨,由红宝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直径6米,内置5千瓦照明灯;入夜,红星在夜空中光芒四射。环绕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呈三角形,长2200米,高14米厚6米,共19座塔楼,其中5座塔楼上有红五星。</h3> <h3>在红场南侧,还有一座与整个红场沉稳的氛围格格不入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与克里姆林宫那些规矩的金顶教堂不同,这座教堂以九个形态和颜色迥异的洋葱头教堂顶闻名于世,尽管风格另类,却堪称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的地标建筑,甚至是俄罗斯国家形象标志。精美绝伦的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狂乱的色彩也让其成为了红场南端最亮的一抹风景,不知谋杀了多少相机内存。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br></h3> <h3>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两位大公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们打败了波兰侵略军,将波兰贵族赶出克里姆林宫,解放了莫斯科。</h3> <h3>这教堂的典故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原叫圣母大教堂,后因一位叫瓦西里的东正教修士曾在这座教堂苦修终生,于是改名为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其实这座以"瓦西里"命名的教堂纪念的对象并不是瓦西里修士,而是一次战争。据史料记载,1552年,在伊凡大帝的带领下,俄罗斯人打败了鞑靼人,吞并了喀山汗国。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为纪念这8位圣人,伊凡大帝下令修建了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大教堂由9座相连的八边形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其余8个较低的塔楼极巧妙地排列在中心塔楼的周围。不像西欧的教堂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之分,瓦西里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西方教会的教堂的平面是纵长横短的十字,而作为东正教教堂,它的平面呈正"十"字形,这与它的正八边形结构吻合,同时也显出它与西方教会教堂的差异。让建筑师意想不到的是,这座教堂竟然成了他们的绝唱。伊凡大帝为了让世界上不再出现第二座这样的教堂,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h3> <h3>教堂由来的第二种说法;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加冕“全俄罗斯的沙皇”,史称伊凡雷帝。1551年,伊凡雷帝收复喀山, 俄罗斯疆域由此扩大到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和里海海岸,这座教堂就是为了纪念伊凡雷帝遂筑的。至于教堂名称“圣瓦西里”的起缘,却是有点好玩:瓦西里是雷帝在位时的赤脚雷徒,为人疯癫,我行我素,但残暴的伊凡雷帝却是忍之敬之。当年喀山被沙皇大军围困时,这位先生去世,死后被葬在现在的大教堂东北的一座小教堂,伊凡雷帝封其为圣徒,即圣瓦西里,到了今天,整个教堂都叫“圣瓦西里大教堂”。</h3> <h3>下图是瓦西里大教堂面向红场的右边,红场的东面,楼前是一个圆形的平台,俗称断头台,是当年向群众说教和宣读沙皇令的地方。同时也是行极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进行,在台上宣读处死令和犯人罪状。</h3> <h3>“断头台”完全赤裸破损,显得特别的苍白、冷漠和诡异。很多人在石级上边往圆台中心扔硬币,这也许是对亡灵的一种悼念吧!(网上下载照片)</h3> <h3>红场中央是列宁墓,在它上层修建有主席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指挥。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紧张之时,天空飘飘扬扬雪花里,斯大林就在这主席台上镇定自若举行阅兵,受阅部队走出红场直接开赴莫斯科城外前线。历史画面犹在昨天!</h3> <h3>在列宁墓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的墓碑。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在列宁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宁墓。葬在列宁墓的后面。可惜我拍摄的照片不清晰。<br></h3><h3> </h3> <h3>尼古拉塔楼,绿色塔尖上有红五星,因悬挂着圣尼古拉圣像而得名。</h3> <h3>这是红场的北面国家历史博物馆。</h3> <h3>红场东面的喀山圣母大教堂和古姆商场景观。</h3> <h3>建于1893年的“古姆”,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货商店之一。与其说它是商店,不如说它更像宫殿,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和旁边色彩瑰丽的教堂和谐地组成红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古姆”是一座玻璃屋顶的三层建筑,有三个大拱门,由一千多间商店组成,既有俄罗斯特色的瓷器、工艺品、服装、百货等精品,又荟萃了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h3><h3>多年来,“古姆”一直以它的巨大和齐全立于不败之地,即使经历了经济萧条,也坚韧地挺了下来。商店一楼中间的喷水池是莫斯科人最喜欢的约会场所,只要说在“喷水池边见”,一般大家都不会认错地方。</h3><h3><br></h3> <h3>古姆商场标志、内景和喷泉。</h3> <h3>古姆百货商场是莫斯科最大的购物中心,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精美物品,听说价格惊人,令人望而却步。只可惜我们没能进去亲眼看看,当我们有时间时,古姆商场没开门,古姆商场开门时我们已在赶往机场的路上了,这一课不知以后人生能否补上了。</h3> <h3>历史博物馆位于红场北面,1872年由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建馆,1883年在亚历山大三世加冕仪式举行的同时开馆。博物馆的所在地原本是莫斯科大学的一个校舍,红砖白顶,南北各有尖塔8 座。博物馆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馆里的展品和档案材料丰富多样,藏品多达450万件,主要向大家介绍俄罗斯从原始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历史。博物馆里有最完整、最丰富的古币收藏室;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还有俄罗斯、东方和部分西方的武器,俄罗斯和外国的服饰织物,农用工具,木制家什和其他的雕花和彩绘木器,陶瓷和玻璃制品。另外,馆中还分门别类地收藏着大量描绘历史人物、事件、特点、建筑等等的绘画,而且有历史地图,民情风俗档案,各种手写本、古印本等等。 </h3><h3><br></h3> <h3>列宁博物馆位于莫斯科红场的北边,与国家历史博物馆分列"复活门"左右两边。这座典型的俄式建筑,厚重而威严。十月革命前,这里是沙皇时期的莫斯科市“杜马”(相当于市议会)的所在地。1935年,苏共中央决定建立列宁博物馆,将馆址选在了这座距离红场上的列宁墓只有几百米的建筑。<br></h3><h3> 列宁博物馆建馆之初,展品主要来自苏共中央的“列宁研究所”,列宁的亲属也曾为博物馆提供了不少展品。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里又增加了不少社会主义国家赠送的纪念列宁的书籍、艺术品。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里大约有15000件展品,其中包括列宁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签署过的苏联政府文件,以及列宁早期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h3><h3>1993年11月17日,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红场近旁的列宁博物馆的展品开始被撤除。据报道,这是按照俄罗斯总统关于腾出该馆给莫斯科市杜马使用的命令而采取的行动。</h3><h3>博物馆馆长梅利琴科说,他是通过私人渠道才从市府得知总统这一命令的内容的。梅利琴科说,至今没有向博物馆提供新的地方。他还说,总统命令把博物馆的财产存入国家历史博物馆仓库,这实际上是要取消列宁博物馆。</h3><h3>现在的列宁博物馆,只在于它的历史意义,外国游客,想从这看到列宁的遗物已经困难,列宁的遗物已搬到郊外的戈尔基村,只能看到这座很美丽的建筑。这里是购买前苏联纪念品的好去处,这些艺术品都是前苏联的艺术家们创作的,有油画、铜像、雕塑,散落在馆内各处。每年还有人聚集到博物馆的门前广场上,怀念过去,纪念列宁。</h3><h3><br></h3><h3><br></h3> <h3>历史博物馆前朱可夫元帅的雕像是在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立起的。雕像上的朱可夫身着戎装,精神抖擞地挺立着,身体离开马鞍傲然前视,一个胜利者的身姿,象征着一个胜利的民族。二战期间,这位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带领苏联红军,死守列宁格勒,保卫莫斯科,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最终攻克柏林——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朱可夫杰出的军事天才,那场残酷的卫国战争将会如何收场,甚至整个二战的历史也会重写。他的光芒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不过他虽然在年轻时逃脱了斯大林这位暴君的大清洗,却在1958年被忘恩负义的赫鲁晓夫诬陷免职,赋闲在家,晚景凄凉,直到70多岁以后才又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终年78岁。</h3> <h3>复活城门。由两道拱门组成,始建于1535年,现在,复活城门成了莫斯科的纪念丰碑之一。复活城门位于城市杜马和国家历史博物馆之间,也称伊维尔斯基大门。1689年苏菲亚公主摄政时期,因面向红场的墙上悬挂耶稣复活圣像而被命名为复活城门。古时,皇帝或女皇进城,会在城门外的小礼拜堂进行祷告,再经过城门前往克里姆林宫。原址已毁,现在的复活城门为20世纪末修复的城门。</h3><h3><br></h3><h3><br></h3><h3><br></h3> <h3>从"复活门"出来(一般人到红场都是从这个门进出,很少有我们这样围着克里姆林宫走一圈的),大家都要在"复活门"前面的这个铜圈上留个影,因为这里是莫斯科市的中心坐标,零公里处,所有从莫斯科出发的路,都是从这里开始计算里程的。莫斯科的9个火车站,都是以通往的终点站命名,比如通向圣彼得堡的,就叫圣彼得堡站,通往基辅的,就叫基辅站。以莫斯科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开来。显而易见,莫斯科的中心意识是非常强烈的。</h3><h3>这是莫斯科的零公里处。<br></h3> <h3>从红场斯巴斯克塔楼沿着克里姆林宫红墙经列宁陵墓、尼古拉塔楼、兵器库角塔楼就到了亚力山大花园。</h3><h3><br></h3><h3><br></h3> <h3>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位于克宫的西面。经常有新婚伴侣来这里献花,好多新娘子,可让您一饱眼福,现在又修建了马涅什地下商场和广场,与花园浑然一体,据说是喷泉,雕塑随处可见,可惜在冬季都被雪覆盖了。</h3> <h3>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墓碑上的长明火,自点燃一直燃烧到今天。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外国领导人到红场,都要来这里献花。</h3> <h3>仔细看去,熊熊燃烧的火簇后面静静地横卧着一具象征性的棺木,棺木上覆盖着一面旗帜,旗帜上放着一顶战士的钢盔,它记载着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千万个无名烈士。</h3> <h3>12座红色长方形大理石的纪念碑,逐一镌刻着卫国战争中12座英雄城市名字。</h3> <h3>在这里能观看精彩的国家一号岗换岗仪式,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每间隔一小时都举行一次,每小时差5分的时候, 红场西侧的克里姆林宫城门打开,三名哨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里面走出,在整点差5秒的时候正好到达墓前,他们换好岗,沿来路返回驻地,都是帅哥,腿抬得很高。</h3> <h3>三名守卫战士,他们手持武器,英姿挺拔,踏着庄重的鹅式步伐,脚下的皮靴沉重地叩响无名烈士墓旁的砖石,仿佛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h3> <h3>这是清晨到达儿时即神往的红场后,很激动的拍摄得第一张照片。它是在亚力山大花园往外拍摄的, 当时只觉背景大楼给人震撼,并不知道它是历史博物馆。</h3> <h3>这处是新老红墙的对比。</h3> <h3>这个石碑是新建的,上面刻着从彼得大帝开始历代沙皇的名字,但又有说是卫国战争中12座英雄城市的名字。最顶上的双头鹰就是俄罗斯的国徽标志。<br></h3> <h3>亚力山大花园俯瞰。</h3> <h3>马涅什广场一角。</h3> <h3>在冬雪覆盖俄罗斯大地时,夏宫许多雕塑和喷泉掩埋在皑皑白雪之下,同样亚力山大花园的雕塑和喷泉也都被圣诞老人藏起来了。</h3> <h3>俄罗斯的孩子不畏严寒,在冬天的早晨虽然伴随着严寒的凛冽,可是孩子们依然童真美丽,象春天一样喧嚣嘻戏。</h3> <h3>小天使发现我在给她们拍照,羞涩之情跃然凝固。</h3> <h3>来到Manege大街上的主入口,从这里到库塔菲娅塔楼外排队,等候安检,进克里姆林宫。</h3> <h3>库塔菲亚塔楼。</h3> <h3>进克里姆林宫排队安检时,一个俄国人在向我们兜售邮票。</h3> <h3>通过库塔菲亚塔楼的安检,再走过克里姆林宫唯一的栈道,由特洛伊兹克塔楼进入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美誉的克里姆林宫。特洛伊兹克塔楼是顶端有红五星的5个塔楼之一。(<br></h3> <h3>兵工厂。是珍藏古代兵器、沙皇珍宝和艺术品的博物馆。陈列在露天下的大炮,都是俄法战争的战利品。地图上标注为兵工厂,兵工厂的西墙外就是无名烈士墓。沙皇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军械馆,不对外开放,现在住着总统警卫团。</h3><h3><br></h3><h3><br></h3> <h3>大会堂。白色的乌拉尔大理石柱子,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恢宏气派,建于上世纪60年代。过去苏联的党代会等都在这里召开。 它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高水平芭蕾舞和重要演出常在这举行,有6000个舒适的坐位。</h3> <h3>大会堂大厦上方,原来悬挂前苏联镰刀斧头国徽的位置,现在已经更换成了俄罗斯双头鹰的国徽。</h3> <h3>总统办公楼(原枢密院宫)。列宁及以后的苏共领导人都曾在此居住办公,现在普京总统在里面办公。游人是不能下马路牙子的,一旦不小心踩上路面,后面的警察就会马上手持电棒吹哨子警告。我们团有一60多岁男性走到马路中间了,警察举着电棒吹哨冲过来,吓的那老头赶紧跑回队列。</h3> <h3>在普京办公楼前原有一黄色大楼,是赫鲁晓夫以后什么时代建的,后来普京2014年下令拆除了。中国游客2014年以前拍的游览照片上还能看到。</h3> <h3>一门由纯青铜铸造的巨型大炮,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身上有沙皇与皇后浮雕,堪称"炮王",而它却从来没有发射过一次炮弹,可谓是徒有虚名的"炮王"。当然,也是一大幸事。这门古式铜铸大炮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h3> <h3>俄法战争的战利品,每门炮前有一铭牌,是什么意思啊?</h3> <h3>沙皇钟位于克里姆林宫东端,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钟,浑厚而硕大的外形总是引得游人情不自禁地驻足停留。这座钟直径6.6米、高6.14米、重达202吨,在1733年至1735年间由安娜女皇下令铸造,堪称18世纪的杰出作品。</h3> <h3>这座沙皇钟本来是用于安装在伊凡大钟塔之上的,可惜钟身却因发生在1737年的一场火灾而破裂,重达11.5吨的裂片从钟身上脱落下来,从此便倚靠在沙皇钟的基座上,供游人参观合影。据专家计算,如果大钟敲响,其钟声足以传至100公里开外,可惜从没敲响过,我们的永乐大钟却是实实在在可敲响的,声传90里,余音绕梁3分钟之久,铸造于1418年,比它早了200年。<br></h3> <h3>这座钟的制作用了200个能工巧匠。《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钟王”是“单U吊钩”的式样,北京大钟寺的明代永乐大钟则是“双U穿钉”。</h3> <h3>就是用这棒槌来敲钟?</h3> <h3>游客参观游览克里姆林宫的区域主要在照片的左边,这里除露天的大炮、巨钟外,接下来我们步入到教堂⛪️广场,这里聚结了克里姆林宫内所有教堂。</h3> <h3>伊凡大帝钟楼。这座高达81米的钟楼被称为《伟大伊凡》,伊凡大帝钟楼是伊凡雷帝时莫斯科的最高建筑,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钟楼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81米高的钟塔和四层高的圣母领报钟楼。登上这座钟塔,便是站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制高点,莫斯科市中心的景色皆可一览无余。伊凡大钟塔的地基和建材异于克里姆林宫的其它楼宇,当年拿破仑命令炮兵向此地开炮时,钟塔是唯一一座屹立不倒的建筑。</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教堂建于1475年至1478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到彼得堡以前,历代沙皇均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此外,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大部分牧首也安葬于此。教堂有5个穹顶,代表耶稣和他的4个主要助手。这样的结构后来成为俄罗斯教堂的范本。教堂内部墙壁上绘满圣象,据说有身份的人超过1000个。</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 <h3>很奇怪,这个画有圣母抱子图的大门是不开的。</h3> <h3>我们从这扇门进入教堂,发现它正对圣母象。</h3> <h3>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珍贵的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不同的圣像画,大约画有1000个圣人。其中包括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像》。导游说教堂里从下往上有六层画,层数越多,级别就越高。教堂里挂着用黄金作框架的神像,墙壁画满了圣经故事,点缀着镶嵌的壁饰,令人眩目。历代莫斯科大主教及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h3><h3>值得一看的还有靠南边存放的一张装饰有精美木雕的座椅,那是1551年为伊凡四世建造的宝座,这位为扩大疆土统一俄罗斯立下赫赫战功的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因其出生时电闪雷鸣而被称为伊凡雷帝,又因其冷酷无情暴躁残忍的性格而让人们记住了“恐怖的伊凡”。<br></h3> <h3>教堂内还有一盏银制吊灯,不仅华丽璀璨,而且意义非凡,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专门制作的。</h3> <h3>多棱宫。是莫斯科城内最古老的非宗教色彩的建筑,历代沙皇接见外国使臣举行庆功盛典的地方,因正门墙上镶有削成四面体的白色石块而得名。据导游介绍,普京的总统就职典礼就是在多棱宫面向教堂广场的台阶上举行的。</h3> <h3>多棱宫内景。(网上下载照片)</h3> <h3>圣母领报(天使报喜)大教堂,沙皇的皇室教堂。皇室成员的出生、结婚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东正教提倡圣象崇拜,东正教教堂的一个特点就是内部用大量讲述圣经故事和东正教圣人事迹的画像来作装饰。圣母领报大教堂内部的圣象和壁画均为俄罗斯著名画家所作。</h3><h3><br /></h3> <h3>圣母领报(天使报喜)大教堂里面的门。</h3> <h3>天使长大教堂。天使长是军队的守护神。天使长大教堂是为了祭祀军队的守护神而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人的强悍尚武。<br></h3><h3>天使长教堂是游人值得一看的地方,因为和中国皇帝每人都建有规模相当大的陵墓不同,历代莫斯科大公与俄罗斯沙皇都没建陵墓,死后都拥挤地安息在教堂里。天使长教堂总共有48口铜棺,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及沙皇,其中包括1328~1341年的莫斯科大公,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钱袋子伊凡”即伊凡一世,还有1380年领导俄罗斯军队在顿河上游库里科沃打败蒙古“金帐汗国”的“顿河的德米特里”,第一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因办事雷厉风行而又严厉苛刻,因而号称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1596~1645年)。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被安放在圣彼得堡圣保罗大教堂里,不过1727~1730年在位的彼得二世例外,所以游人可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这座教堂里见到他的棺椁。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h3><h3>教堂里面的壁画也出自俄罗斯名家之手,而教堂的设计者却是威尼斯建筑师诺维之作,修建于15世纪初。</h3><h3>我们游览克里姆林宫时,这教堂没开放,遗憾没能饱眼福。</h3> <h3>牧首宫和十二使徒大教堂。牧首宫位于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北侧、是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的宫殿,建筑年限不详。17世纪当时的大主教尼康(1605-1681年)將其改建,紧挨着牧首宫修建了十二使徒教堂。</h3><h3>拥有5个圆形屋顶的十二使徒教堂建成于1656年。尼康非常不愿意受到国外教会的影响,所以建造了这个专门为俄罗斯教会做礼拜用的教堂。<br></h3><h3>牧首宫和十二使徒教堂,原是俄罗斯东正教大教主的宫殿,现在是展示俄罗斯17世纪圣具、金银工艺品的博物馆。</h3> <h3>大克里姆林宫建于1838-1850年,是在拿破仑战争中被焚毁的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皇的宫殿的原址上为尼古拉一世皇帝所建。而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的这个宫殿又是在伊凡三世沙皇宫殿的基础上建造的。五间正厅是圣乔治厅、安德烈厅、亚历山大厅、弗拉基米尔厅、叶卡捷琳娜厅。<br></h3><h3>大克里姆林宫外观是三层,实际是一座仿古典俄罗斯式的二层宫殿。楼上有一圈露台环绕;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其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达13米,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 <br></h3><h3> 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其中有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个厅室,厅室内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第一层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雕像,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二层有圣乔治大厅、亚力山大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厅内陈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 </h3><h3> 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h3><h3><br></h3> <h3>圣乔治大厅。这是大克里姆林宫中最大的气势磅礴的白色大理石厅,是俄罗斯战无不胜的军人品格的荣誉神庙,顶上悬挂着一排巨大的镏金吊灯,大厅两侧墙壁上雕刻着着精美的浮雕。这座大厅庄严、肃穆、纯洁,如同圣殿一般令人肃然起敬。</h3><h3>2014年3月18日普京就克里米亚回归进行演讲的场所就是在这个圣乔治厅 政界名流悉数出席,演讲十分感人。(网上下载照片)</h3> <h3>亚力山大大厅。这座大厅由中心的一个巨大穹顶和四周的四个小穹顶组成,内部空间异常浩瀚庞大,结构上属于拜占庭式。 大厅四周均饰以镏金錾刻和精美壁画,两层的窗户均以红色垂幔装饰,镀金穹顶更是奢华无比。 </h3><h3>如今的亚历山大厅主要用于举行接待和宴会活动。(网上下载照片)</h3> <h3>安德烈大厅。 这座大厅是历代沙皇在莫斯科的加冕之地,是象征高贵与权威的神圣殿堂。如今的俄罗斯总统的就职仪式,也在这座大厅中举行。大厅使用了非常高贵的蓝金色,而且从柱子到御座,处处都是工艺精湛的鎏金浮雕,大厅两侧,还有彩色珐琅制成的精美纹章。中国电影《建党伟业》就是在这借景拍摄的。(网上下载照片)</h3> <h3>凯瑟琳大厅(叶卡捷琳娜大厅)。由彼得大帝的妻子捐资修建,大厅装饰以银色为主色调,以华丽的水晶吊灯、镀金壁灯和深绿色的马赛克镶嵌画作为大厅拱顶和四壁的装饰。如今的凯瑟琳大厅有时被用于举行外交招待会议。(网上下载照片)</h3> <h3>大克里姆林宫门框旁边的黄色墙上,挂有一个温度计,供沙皇进出时参考穿衣服。</h3> <h3>站在斯巴斯克塔楼门洞里依依不舍,回首再拍摄,別有洞天啊!</h3> <h3>俄罗斯有这么一句话描述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h3> <h3>再见了,克里姆林宫 !再见了,红场!再见了,我们儿时就激情梦幻的地方!再见了,我们永远的《列宁在十月》之故乡!</h3> <h3>中午一点左右,我们结束了行程单的所有游览项目乘大巴前往国际机场。</h3> <h3>"黄河飯店",我们在俄罗斯最后一个进餐地方。赴机场途中在这里用了午餐 ,具体不记的吃什么了,只是吃饱了,反正在俄罗斯是吃不好的,只能基本上保证吃饱,没出来之前旅游公司就交待了。</h3> <h3>时代在变,城市也在变,建设中的莫斯科市"CBD",这个有八百年历史的老城可见焕发出青春。这是赴机场路上掠影。</h3> <h3>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它占地面积是所有大使馆里最大的,导游介绍慢了一拍,大巴已近乎驶离大使馆了,遗憾只拍摄下这一张照片。</h3> <h3>莫斯科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里,鸽子无拘无束来回穿梭寻寻觅觅上下飞翔,好像赶来为我们送行。</h3> <h3>人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行,长的是人生。7天5晚的俄罗斯旅游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总结这次旅游,真是在辛苦、疲惫中放松自己,并寻找快乐增长知识,对这个国度和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知晓,冬季其实也是很美妙饕餮的,风景在路上,心情在风景里。 莫斯科时间晚八点多,随着滑轮磨擦地面,飞机一阵抖动,我轻轻说出了最后一句-俄罗斯再见啦!</h3> <h3>2月28日上午10.10飞机✈抵达上海,结束了我们7天5晚俄罗斯经典之旅,大家回到各自温馨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