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清明来临,天清地明,春暖花开,本想来一场赏花之旅,烟花三月的江南虽时时梦萦于心,但毕竟是昨日黄花,园林里桃李争艳,海棠竟芳,花事正盛。但又工巧有余,缺少野趣。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加之高速免费的诱惑,没有理由不追逐春风而行。</b></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没有目标的漫游直至出门前尚不知去往何方,加满油一路向南,奔向路标中出现多次而未能成行的京娘湖。经邢台过邯郸,深入太行山的腹地,在蜿蜒的山路上,时而攀升,时而俯冲,甚至攀到了山顶,继而又盘下山脚,不知盘过多少个山路十八弯,当一泓如翡翠般温润的湖水映入眼帘时,京娘湖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向着我们明眸善睐了。 </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如果不是时时划过的游船,京娘湖水好清好静,像极了一位娴静温婉的小家碧玉,一如当初的痴情女子----京娘,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的千里送京娘。京娘湖该是京娘清泪汇聚而成吧。</font></b></div></b></h1> <h1><b>山西高速因为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不是行驶在高架桥上,就是穿越隧道,并且是隧道群,刚从一个长达十几公里的隧道出来,转瞬之间,又钻入一个更长的隧道中。所以时速始终限速80,然而山西大货车似乎并不理会,特别是在长长的隧道里,串着道呼啸着从旁边风驰而过。遵守规则应该是无条件的,无视规则的人迟早会付出代价。曾经一辆新A牌照的小车,恪守70的时速,在前面不时踩刹车,虽有些过分,但内心还是赞赏。</b></h1><h1><b>沿东吕高速奔向左权,原本为皇城相府而来,百度地图导到一加油站附近,就结束了。看着面前的十字路口,茫茫然不知所往,问了一个又一个路人,或摇头不知,或疑惑地看着问路的我们,好像我们是有精神问题的人,更多的是不耐烦地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大土坡说----就是那里。满腹狐疑再次百度,皇城相府乃在晋南的晋城,离此地有200公里之遥......难怪当地人的表情之复杂了----不做足功课的代价。既来之,则与左权有缘。吃饭,住下,明天游左权。</b></h1> <h1><b>一早,到左权烈士陵园祭奠这位先烈,适逢清明,左权人已经把追思献给了这位牺牲在这片热土上的抗日将领,陵园幽静,令人肃然。门前一棵老槐,泰然守候在这里,庇护着这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后人们。</b></h1> <h1><b>上了天黎高速奔麻田,参观八路军指挥部纪念馆。在桐峪镇出高速,沿着s 322 ,就置身于“太行百里画廊 ”之中了。</b></h1><h1><b>道路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春风初度,丛生的树木刚刚萌芽,零星的山杏花点缀其间,色彩单调,只有嶙峋的山峰如犬牙般错落耸立,就像一幅偌大的泼墨画卷磅礴地一路展开,颇为壮观。此时路旁的村庄不时出现标志----刘少奇故居,鲁艺学校旧址......十余公里后,路侧出现一高大建筑,目的地到了。</b></h1> <h1><b>纪念馆坐落在一片开阔的河谷地,被一圈陡峻的山峰环拥着,广场上一座巨幅党旗猩红夺目,旁边鎏金的誓词令人热血奔涌,身为民主党派人士,也许终身无缘能够站在这面旗帜下宣誓,但心中敬意油然而生。</b></h1> <h1><b>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许多遥远的历史概念和人物成为可感可视的生动画面,深深感动于左权人民对抗战的巨大贡献,感动着抗战军民的巨大牺牲,感动着新闻工作者的巨大付出,感动着文艺工作者的倾情创作。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鸡毛信》,那个勇敢机智的放羊娃,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说来也巧,当我带着敬意走出场馆,无意间向河滩望去,一个放羊的老汉正赶着一群羊通过河滩,看着悠闲的羊群,我不由地想,当年的海娃也许从这河滩经过,他本应也可以是个悠闲安宁的少年。</b></h1> <h1><b>重返天黎高速,直奔昔阳而来----作为60后,大寨,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我出生的那年开始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自记事起,有很多长辈们纷纷去大寨参观。那是一个时代的最鲜明的符号,许多人的命运与大寨联系在一起,并随着时代大潮的波动而沉浮。</b></h1> <h1><b>如今的大寨由一个"政治品牌"已经实现"经济品牌"的转型,这是大寨人的幸事。有多少曾经的辉煌最终堙灭在历史的泥淖中,这不是简单的悲剧亦或喜剧,大寨的掌门人郭凤莲应该最识个中滋味。"政治品牌"不可能长久,"经济品牌"也可能式微,我觉得而今的大寨最响亮而又可长久拥有的,应该是"精神品牌",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这不仅仅是大寨,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b></h1><h1><br></h1> <h1><b>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你做什么。拾级而上,登上虎头山顶,望着漫山的茂密的树木,听着飒飒的贯耳的松涛,前人栽的树如今已成密林,大寨的后人们应该感念他们前辈的艰苦创业。多少人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这个村寨,交给了这座大山。孙谦这个文化工作者,他是把大寨推向外界的第一人,死后将自己留在了这里;一代文豪郭沫若,生前多次到大寨,死后也把自己留在了这里;陈永贵更是"生是大寨人,死是大寨鬼",他山下的故居陈列着各种农具,他开创了农民身份的国家副总理的先河,只有那个时代才会缔造的传奇。</b></h1> <h1><b>夕阳西下,站在象征奋斗精神的锤头的雕塑下,眺望那一层层平整的梯田,这是三战狼窝掌的巨大成就。山谷中的春风还带着阵阵凉意,田野尚未醒来,我相信,只要拥有这种精神,狼窝掌上定会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大寨定会迎来又一个丰硕之秋。</b></h1> <h1><b>大寨的前天曾经辉煌,大寨的昨天曾经迷惘,大寨的今天成绩斐然,是大寨精神支撑着他们走出困境,实现大寨模式的成功转型。</b></h1><h1><b>黄昏中的村落安详地静卧在山脚下,错落的窑洞是早期的住房,现在保护性使用中,开发成商店,旅馆等窑洞经济模式。上一层是两层楼房,是大寨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再上面是五层住宅楼,村民们集资全部住进了新居,村里集体供暖到4月1日。60岁以上老人每月还有200元养老补助。可以说,大寨是个充满希望的新农村,只要坚守这种奋斗精神,大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b></h1> <h1><b>夜幕降临了,留下来的游客寥寥可数,走到窑洞区的最后区域,忽然发现陈永贵的故居,一把明锁锁住了一个时代,遗憾间,过来一对夫妇,微笑示意后,女士先开了口,"咱们五六龄后对大寨还是很有感觉的。"浓重的津腔接着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在对门的窑洞吃饭,房主有陈永贵家的钥匙,并邀请我们跟他们一起进去。幸运之至,真心感谢津门夫妇。</b></h1><h1><b>院落整洁,陈设简朴,院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作为农民的陈永贵生前使用的各种农具,还有墙上的"盖棺定论",历史都是交由后人评说的,包括村口饭店里展室陈列的另一个女人的照片,她喜欢去农村,除了大寨,还有一个小靳庄,她还喜欢样板戏。</b></h1><h1><b>因天津夫妇曾说晚饭后返回津门,我们在饭后也就有了决定,毕竟大寨离石门只有124公里,毕竟担心窑洞的土炕太硬怕影响休息,毕竟怕扰了大寨的宁静,虽然夜路"险恶",我们还是在夜色里告别大寨,踏上归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