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腾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商贸、文化历史的边陲小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明、清三个朝代800多年间,陆续在此修关筑隘,1445年明指挥使司李升,率1500名南征将士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石城。腾冲亦称“极边第一城”,以翡翠加工闻名于世。如今的腾冲是云南省直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是云南到缅甸、泰国和印度的必经地之一,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p> <p> 99座火山、88处温泉、古老和顺的侨乡、晶莹剔透的翡翠、悲壮伤怀的抗战历史、茶马古道、北海湿地、高黎贡山构成了这座小城凄美、温婉的画卷。</p> <p> 腾冲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148.075公里,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云南省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p> <h3>日出</h3> <h3>侨乡夜色</h3> <p> 仿若以色列不产钻石,却以钻石加工与交易闻名于世,腾冲因最靠近缅甸翡翠原产地,以翡翠加工和贸易著名。</p> <p> 据说是腾冲人最先发现了翡翠的商业价值,并首开翡翠加工先河,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加工历史,是东南亚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集散地。从古到今,腾冲诞生了不计其数源于翡翠的传奇,走出了张宝廷、寸尊福等几代蜚声海内外的翡翠大王。2005年腾冲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称号。 </p> <p>腾冲火山国家公园</p><p> 腾冲火山位于横断山系南段,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火山群,是典型的第四纪火山,也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p> <p> 腾冲界内共有处于休眠期的火山90余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腾冲县城即坐落在来凤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上,在县城西北10多公里的马站村附近火山较为集中,小空山、大空山、黑空山火山群自南向北呈一字形排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内火山类型多样,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景观十分丰富,构成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p> <h3>小空山</h3> <h3>火山口</h3> <p>腾冲北海</p><p> 其实腾冲人所说的北海并不是海,而只是一片湿地,但它却寄托了腾冲人对海的向往。</p> <h3>洗衣亭</h3> <p> 腾冲北海湿地距县城12.5公里,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在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每年5月是北海兰花开放的季节,北海成为了兰花的世界。</p> <p>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等,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位于全县地热区高温中心的热海,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全县之冠,为国家级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p> <h3>腾冲地热地质博物馆</h3> <p>腾冲热海</p><p> 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面积约为 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四处漂散着硫磺的气息</p> <p> 热海中最具标志性的景点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 96.6℃,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p> <h3>从缅甸云游而至的僧尼</h3> <p>国殇墓园</p><p> 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也是国内少见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在海内外广有影响。那警钟上飞翔的两只和平鸽,恰是当年飞虎队员用弹片亲手制成的。</p> <p> 墓园外新建的“滇西抗战纪念馆”详实地记录了中国远征军和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p> <p> 纪念馆大厅上空架起了1003顶钢盔,它们代表着1942年浩浩荡荡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东军将士,这一顶顶钢盔宛若那一付付铮铮铁骨和不朽英灵。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只有美式、英式、德式钢盔展示于此,而没有也不应有日本人用过的钢盔,那些都被丢弃或被老百姓用来掏粪、喂狗、喂猫、喂鸡……</p> <p>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40万人出征中超过20万人伤亡,阵亡103141人,他们的英名全部镌刻在名录墙上。</p><p> 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可歌可泣的一章。其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毛泽东当年曾为他写了一首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泽东一生仅为两位军人写过挽诗,一位是国军将领,另一位是解放军元帅罗荣桓。</p> <p>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一公里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建有滇西抗战期间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p><p>忠烈祠上檐下悬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题写的“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老先生书写的“忠烈祠”三个遒劲大字。</p> <p> 这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少将和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上将的塑像。</p> <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也有许多尸骨是这些年陆续由缅甸移送过来的。</p><p><br></p> <p> 半个馒头”等感人肺腑的故事,讴歌了中国军人和普通腾冲人为修建滇缅公路、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救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抗战的盟军和“飞虎队”、为解救英军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p> <p> 叶祖禹先生是我很尊敬的人,美籍华人,曾任朗讯大中华区总裁,在美国创立了美新路基金会,并在北京、台北、印度开展慈善事业,从2010年开始我有幸成为美新路基金会的志愿者。他的父亲叶佩高将军是著名的抗日名将,在1937年的凇沪抗战中,叶将军是中国军队11师33旅旅长,他指挥33旅,在淞沪抗战中的罗甸战役与日寇激战72天。之后率领国军远征之198师保卫中华, 过半的战士就永远的留在了高黎贡山和腾冲的战场上。由此,我对中国远征军那段历史更觉凝重,对腾冲亦感亲切。</p> <p> 久仰的叶佩高、孙立人、戴安澜这些国军将领在这片土地上的卓越表现,在这里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充分展现。</p> <p>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在诗中描绘的就是极边古镇——和顺。</p><p> 极少题字的朱镕基总理也在古镇留下墨宝“和顺和谐”。</p> <p>和顺古镇</p><p> 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的和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该乡人口不到6000人,而侨居国外的和顺人却有万人之多,分布于13个国家和地区。</p> <p> 虽地处西南边陲,但和顺却拥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这里民风淳朴,生态良好,民居建筑古色古香,主要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弯子楼民居博物馆、刘家大院、刘氏宗祠、双虹桥、洗衣亭等。</p> <p> 古镇中常能见到拍婚纱的情侣</p> <p>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其中清代民居有一百多幢,堪称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这里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倩影,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寸氏宗祠的南亚风格大门、艾思奇故居的欧式窗户、“弯楼子”民居的英国铁艺,都与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这样的云南古民居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洗衣亭、大月台、总大门等古建筑在全国古镇中独具特色。</p> <h3>传统造纸工艺</h3> <p> 总兵府原本是一间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清光绪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后柏联集团将其原样搬至和顺,是集住宿参观休闲喝茶为一体的客栈景点。</p> <h3>刘氏宗祠</h3> <p>和顺图书馆</p><p> 建于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p> <h3>古镇中的艾思奇故居</h3> <p> 艾思奇(1910年-1966年3月22日),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在延安期间,与毛泽东亦师亦友。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哲学家。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名叫里黑斯波。据夫人王丹一介绍,里黑斯波是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时的一名将领,奉命驻守腾冲安寨,到艾思奇这辈已是第18代后裔。王丹一是活到97岁的老红军。</p><p><br></p> <p>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1949年以前曾被称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p><p> 抗战前后,艾思奇的著作《大众哲学》曾一连发行32版,很多青年都是读过《大众哲学》,下决心到延安参加革命。所以《大众哲学》被评价为“一卷书雄百万兵”。</p><p><br></p> <p> 据《广州日报》报道,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高级幕僚马壁拜访王丹一时曾说,当年蒋介石在台湾总结失败教训时曾不止一次说过,“我们和共产党的较量,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失败,也是人心上的失败。比如共产党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你们怎么就拿不出来。”</p> <h3>腾冲的早晨</h3> <p> 匆匆两日难以游览腾冲的全貌,但匆忙之中已经领略了腾冲小城的优美与和谐、感受了腾冲人的善良与坚强,再来……</p> <h3>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