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之教,未来中国之希望

心灵咖啡

<h3><br></h3><h3>转发:著名房地产企业家许仰东先生的一篇真实经历的文章,十分感慨。</h3><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必致歉的——致歉信》</div><div><br></div><div> 我登上3月28日上海飞悉尼的CA175航班。</div><div> 刚上机,空姐送上了巧克力和一封《致歉信》。</div><div> 我想:一定是国航提高服务态度,关于空中管制、飞机误点之类的事,想取得乘客的谅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红色致歉信和爱心巧克力】</h3><div><br></div><div>我错了。</div><div>是头等舱一位旅客的信。中英文的。</div><div>信的全文,不长,但很真诚——</div><div><br></div><div>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div><div> 晚上好!</div><div> 我是一个刚满6个半月的小宝宝,在此向您们请安了!</div><div> 今天有幸和您们同乘一个航班去悉尼,在乘机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我的哭闹影响到大家的休息,对此我深感不安和歉意!</div><div> 我妈妈会尽可能地安抚好我,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div><div><br></div><div> 小宝宝敬上</div><div> 2017年3月28日</div><div> </div><div>红色的《致歉信》和爱心巧克力,放在我的面前,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在旅途的飞行客还是第一次。</div><div><br></div><div> 一次平常的旅行,变得有点不平常。</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明,是财富无法替代的】</h3><div><br></div><div> 才六个月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10多个小时飞行,即使在旅途中哭闹,也是正常的事。</div><div><br></div><div> 这是一封不该致歉的致歉信。</div><div><br></div><div> 我回头向那位带着年轻孩子的中国妈妈招了招手,象头等舱里所有收到信和巧克力的旅客一样,给了她注目礼,包括许多外国客人。</div><div><br></div><div> 人在旅途,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生。</div><div><br></div><div> 我想起了“财富”、“文明”、“修养”、“教育”、“互爱”……许多的词。</div><div><br></div><div> 这位年轻的中国妈妈,能带上孩子登上头等舱的国际航班,一定是经济上的成功家庭,这并不希罕,如今,太多中国土豪家庭对此习以为常。</div><div><br></div><div> 但面前这封预先准备好的中英文《致歉信》,不仅让人敬畏了文明的高度,更感动于如此多远行准备中,对陌生同机旅客的礼貌、关爱和友谊。</div><div><br></div><div> 我看到一位外国乘客与我一样,把这封《致歉信》放进了公文包,我相信,他一定也是在珍藏这次旅途特别的记忆,以及一位中国母亲对孩子的态度。</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之教,未来中国之希望】</h3><div><br></div><div> 打开网络,关于中国富二代的红尘轶事,大多被人唾弃。我在写这篇微信前刚刚看了一篇关于贬骂王思聪的微博。</div><div><br></div><div> 我不想评述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但在走下悉尼机场的时候,飞机上的一和致歉信、中国年轻母亲的印象一直在脑海里。</div><div><br></div><div> 用伟大来形容她,有点夸张。</div><div><br></div><div> 但我在祝福那位才六个月的婴儿,拥有这样的母亲,应该是他人生最大的幸运。</div><div><br></div><div> 有其母必有其子。</div><div><br></div><div> 这一代中国人,以财富的积累,引起世界的关注;</div><div><br></div><div> 下一代中国人,应该用文明去征服世界。</div><div><br></div><div> 那个仍怀抱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应该是未来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一分子,那封由他母亲代写的致歉信,既是他人生第一次远行世界的记录,也是他走向世界第一次“胎教”。</div><div><br></div><div> 中国梦,不是一句习惯的口号,会说不会做。</div><div><br></div><div> 在这封象是平常的致歉信中,我看到了某种希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