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映画】远山的呼唤(1)

天行健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走进大凉山--</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3月26日至4月2日,我们一行15人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摄影采风,以下是作者拍摄于大凉山地区的部分摄影作品。在原微信公众平台同名文稿的基础上,我的美篇《远山的呼唤》更新了近60%的照片,以展示更多大凉山地区百姓生活、生存的真实状况,并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感谢《美篇》将《远山的呼唤》列入精华版。(图文&nbsp;李 欣)</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远山的呼唤</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期待的眼神</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胆怯的彝家儿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彝族老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害羞的女孩</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彜族男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新浪新闻中心(2015年8月6日)</span></h1><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凉山为什么这样穷?》&nbsp;</span></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nbsp;&nbsp;文 晓航</span></h1><h1><br />大凉山为什么贫困?大凉l山为什么这么多年仍然贫困?问题并不简单。&nbsp;<br />大凉山是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方&nbsp;<br />凉山贫困的首要原因就是历史问题。凉山州是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20世纪50年代,凉山州还处于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制并存的阶段,并相当完整地保持着该区域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样式和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br />自然灾害频发&nbsp;<br />凉山州位于川滇交界处,总人口470万,彝族占半数以上,境内6万余平方公里几乎都是山地,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生态环境恶劣,州辖17个县市中有11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在大多数彝族聚居的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br />种地还用木制农具&nbsp;<br />凉山彝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以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方式进行的。以旱地耕作为主,山地垦殖采取休耕轮歇的方式,实耕地一般一年只种一季,土地轮歇时间长、利用率低。 农业生产工具也很简陋,普遍使用木制农具。耕作方式通常是浅耕浅耙,碎土不细,施肥甚少。劳动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畜牧业生产管理也极为粗放,靠天养畜,牲畜数量始终是有限的,基本维持在一种低水平的自然平衡状态。 哪怕在今天,这种生产方式上的历史鸿沟依然大量存在。&nbsp;<br />文盲半文盲不降反升&nbsp;<br />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 他们大多数人劳动技能简单,只掌握着最简单、原始的农业技能,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教育匮乏,想靠提升劳动技能致富难度很大。 在四川省历年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背景下,凉山彝族地区劳务输出所占比例很小,这一趋势在近年才刚刚得到缓解。 这不仅因为凉山劳动力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单一,语言交往能力、民族风俗习惯也成为影响他们去往其他省份务工的重要原因。 <br />苦熬不苦干&nbsp;<br />长期以来,凉山彝族地区的很多群众一直延续着从奴隶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俗。 彝族群众的住房建造普遍都十分简陋、矮小,室内黑暗、阴湿,牛羊和人混处一室,饮食起居都以"三锅庄"为中心,日为炊饮之所,夜为卧歇之地,室内除设粮屯外,别无它物。 大多数住房不配院坝、厕所和畜圈,门前就满满地堆积着一年来的生产用肥,任其日晒雨淋,卫生条件极差,要进室内必须从粪堆上踏过。 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精神长期受到压抑,普遍存在苦熬不苦干的思想。1997年,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文精在凉山州布拖县考察扶贫工作时,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这种贫困状况,沉重地指出:"凉山的贫困还是原始的贫困"!<br />"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nbsp;<br />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交织起来,又造成人们观念上的落后。曲木伍牛把这总结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共产平均的分配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br />彝族的传统习惯更多地趋向于"重义轻利",甚至有"以务商为耻"。"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是当地的真实写照。在当地,人们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形成一种"以酒当茶、杀牲待客、来客必敬"的共吃、共喝、轻功利、重人际的民族文化心态。并且,由于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当地轻生重死观念严重,普遍存在着杀牲祭神(鬼)的习俗,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人们互相攀比、往往耗资巨大,甚至为此倾家荡产。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同为凉山彝族人的中央民族大学彝学教授侯远高一直在收救孤儿,其中,一位患肾积水的孤儿兹切被后侯远高收留5年,在2011年末国家发放孤儿补贴后送回给其爷爷抚养。爷爷收到补贴后,却没有及时送兹切就医,反倒花光了孤儿补贴给他办了一个隆重的葬礼,侯远高听闻兹切死讯去质问其爷爷,"犯病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活的时候不看病?死了把钱吃掉?!"&nbsp;<br />犯罪与吸毒无所顾忌<br />由于凉山彝族地区文盲、法盲很多,社会治安较差。 调查报告显示,当地罪犯作案的动机随意化;作案的手段简单化,甚至赤手空拳也作案;作案的目标低值化,为一包烟一瓶酒也去作案;他们对作案后果不计较,从未想到 作案后会对他人和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只顾眼前目的的实现。 此外,毒品肆虐也是凉山的一大特点,跟吸毒相伴而来是艾滋病泛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凉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昭觉县、美姑县、布拖县、越西县都是吸毒贩毒的重灾区,四个县的彝族人口都占全县总人口的94%以上。由于区位特点和普遍贫困,凉山成为金三角毒品经云南贩运至四川的重要通道。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09年专家曾估计,拥有近200万彝族人口的凉山州实际感染艾滋病人数不少于2万人。 由于民族传统风俗,未婚的彝族青年多性伴现象比较突出。性传播的增加,必然又会伴随母婴途径的出现,在昭觉县竹核乡和尔古乡,已经发现多起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案例。 并且,人口的过快增长也给当地经济发展拉了后腿。由于当地人习惯早婚早育,每个家庭普遍生育2-4个孩子。 由于经济、教育发展滞后,当地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在大凉山的贫困面前,政府并非无所作为。国家在2010年—2013年间,仅在10个扶贫项目中就投入了83.65亿人民币。来自凉山州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凉山州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从 2011年的49亿上升至2013年的70亿元。凉山州政府2012年的报告显示,当地在2007-2012年这5年来,累积投入276.5亿。</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山深处有人家</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赶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柳且农贸集市</span></h1> <h3>拖觉</h3> <h3>奶奶的手</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期待的眼神</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路边纺纱的彝族妇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晚归</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彝族老人</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瓦都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放牧</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新彝学校的孩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山里的孩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回眸</span></h1> <h3>耕种</h3><h3>石咀村</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母与子</span></h1> <h3>大凉山秀丽壮美的自然风光及彝族独特的风土人情,见证了神秘的毕摩、苏尼文化,大凉山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是其它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延绵的大山、交织的沟壑、广袤的旷野、不息的烟火…铸就了彝族人民坚强刚毅的个性。那看不够的风景,道不尽风情,说不完的故事,牵动我们每一根神经……</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彝族儿童</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漂亮的山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逝去的家园(大山深处的农民陆续迁徙至国家出资统一新建的集居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政府出资新建的居民集居区,大凉山地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风景如画大凉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我们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看待一切事物。对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百姓生活的贫困与落后,外界不应啻是旁观、愤青甚至妄议,大山深处的人们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爱心与实实在在的善举。凉山彝族自治州群众生活的现状,主客观原因同时存在,除了国家精准扶贫与外部驰援外,彝族群众自身的问题也必须解决。外界不能单从自我的角度,不切实际地解读与苛求居于大山深处恶劣生存环境下的人们。如有可能,建议大家去大凉山走一走,看一看......</span></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李 欣 南通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著作权协会会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