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在鄂西北边陲,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该镇鸡鸣两省,一脚跨湖北,另一脚跨河南,那就是我的家乡湖河镇。</h1><h1>湖河镇,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我深深地热恋着家乡的亲人、土地和这里的一草一木。</h1><h1>湖河镇,处于鄂豫两省交界之处,隶属枣阳市太平镇管辖,它位于枣阳市北部边界线上,与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相邻。</h1><h1>解放前的湖河镇,四周有清澈的寨河,紧挨寨是是土筑的寨墙。改革开放后,湖河镇的老街已经不再存在,老房子大部分已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街道和整齐划一的楼房,集市贸易也从街中心向街西南方向发展。</h1> <h1>湖河镇,在解放前以戏楼为界,一条横贯东西的马路,把湖河镇一分为二,街北头属河南,街南头属湖北,是一脚跨两省之地,湖河镇的名称也由此而来。</h1><h1>湖河镇,解放前在方圆数百里之内都小有名气,解放后统一划归湖北枣阳市管辖。</h1><h1>湖河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气息浓郁,被称为藏龙卧虎之地。</h1><h1>这里曾出现过不少名人和能工巧匠。新中国成立后,从这里陆续走出了一位副省长、一位副县长、一位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两位将军,更有许许多多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各地,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h1> <h1>此照片为湖河街北头,也是两省的分界线,往北进入河南省唐河县,往南进入湖北枣阳市。</h1> <h1>是湖河街的水土将我养大,这里有我欢乐的童年,也有我苦涩的少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湖河镇和杨垱镇度过的。</h1><h1>1956年,我们从杨垱镇搬回湖河镇,从小学二年级起,我就在湖河小学读书,后来到杨垱上中学,再后来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西安上学并在那里工作。</h1><p class="ql-block"><br></p> <h1>在我的记忆里,湖河街是个很穷的地方。这里和周边的乡村相比存在“三缺”:一是缺粮,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常常吃不饱饭饿肚子;二是缺水,湖河街北头只有一个浅水井,不到10米深,要吃水,必须人下到井里去用瓢撇水,撇的水很浑浊需要将泥沙澄淀后才能做饭;三是缺柴,放学后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拣柴,刮青草、拾牛粪晒干了烧火人,我去过新店街北边的獅子山拾过柴,还和大弟拉板车去南山拣柴,常常为生活奔波忙碌,吃了不少苦,也受了不少罪。</h1> <h1>湖河镇当时是太平镇下设的一个公社,后来成为办事处。管辖东元、西街、南柳庄、付庄、秦庄、夏庄、桃园、陈河、井盘高、白庄、桑园、高庄、吕家、小郝庄等村庄。</h1><h1>直到改革开放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有了土地后湖河乡民才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h1><h1>10年前,湖河镇及各村到处都修了水泥路,过去那种“雨天两脚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四通八达的公路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h1><h1>湖河公社当时设有15个村委会,有6185户共计30312人。</h1><p class="ql-block"><br></p> <h1>湖河街自古以来都设有集市,农历逢双为集,中小超市、服装店、副食店、烟酒店、美发店、医药店、卫生院等一应俱全,摩托车、电动车、家用电器、儿童玩具、新鲜蔬菜、时令水果、各类肉食在这里应有尽有,随意挑选。每逢集市,附近的乡民从方圆十几里之外到这里赶集,购买生活必需品,或将其自家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销售。</h1><h1>尤其在每年腊月二十以后,街道上挤滿了前来置办年货的乡民,热闹非凡,年味浓浓。</h1> <h1>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弟弟之勇也在街上租了门面,开了间新潮理发店,以此维持生计。</h1><h1>因弟弟的理发造型比较新潮和时髦、技术娴熟,服务热情,店里生意还挺好,来这里美发剪头的以青年男女居多。</h1> <h1>我们回湖河老家时,小外孙也要找他小姥爷理发,他在别处理发时护头爱哭闹,可他小姥爷给他理发时却表现的很乖很听话。</h1> <h1>在湖河老家,从小吃的就是这个水井的水,我们叫它“北小井”。北小井位于湖河街北头寨外,井浅水少但甘甜,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碗小井的水顿感凉甜解渴,这小井的水可与现在的优质矿泉水相媲美。遇到干早年景,寨河干涸时井水就特别少,人们要跑几里外去担水。</h1> <h1>这是1971年父亲在世时盖的三间普通瓦房,东西山墙早已裂缝;西面的土坯墙是厨房。由于受空间限制,院子太狭窄,没有吃饭和乘凉的地方,我们全家曾在这简陋的房子里整整住了25年。</h1><h1>1995年,终于离开老宅,之勇弟由此往北越过寨河新盖了两间二层楼房,比寨墙内宽敞了许多。</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老房子前留个影,作个留念。</p> <h1>湖河,这里有我太多的回忆;这里也有我太多的无奈。我从这条路去湖河小学读书,去杨垱上中学,初中毕业后就是由这条路去襄阳欧庙修焦枝铁路、去十堰二汽建厂房、去光化江山机械厂修公路。</h1><h1>就是这条路,印下了我奔波的足迹,也留下我青少年的记忆。</h1><h1>1973年9月,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从这条路走了出去,到西安上学,毕业后又在西安工作,直至退休。</h1><h1>屈指算来,我已离开家乡40多年了,可我依然眷恋着家乡,思念着家乡,因为这里有生我养我的土地,有哺育我长大的父母双亲,有我的弟弟妹妹,有我永远思念的亲人,每年我都要回来走走看看。</h1> <h1>这是湖河东街四队的炕烟房,我曾在这里扤过烟叶,然后放入炕烟房用火烤,烤后的烟叶成金黄色,称为“炕烟”。</h1><h1>这里也曾是生产队的稻场,我在这里打过麦,扬过场……</h1><h1>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成为回忆!</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河东街村新建了两座幼儿园</b></p> <h1>湖河街北头小桥,小桥两边是寨河,儿时曾在这河沟里学过狗刨,摸过鱼虾螃蠏、逮过泥鳅,钓过黄鳝;还曾在河里捞过水杂草充饥,这里有我少年时太多的回忆。</h1><h1>现小桥两边的河沟已经断水干涸,河道变窄。</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沿着小桥向北300米便进入河南境地,我们东街第四、五、六三个生产队的地块与河南北刘庄、陈楼、小侯庄、曲沟的地块紧紧相连。</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湖河镇新貌</font></b></h1> <h1>1990年湖河新建水塔一座,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从此<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结束了东街村1800多人吃井水的历史,同时也解决吃水难题。</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近年来新修建的湖河小学,原来的的教室和校门已不复存在。我小时候曾在湖河小学和西南角祠堂小院里读过书。</span></h1> <h1>这是湖河粮站所在地。在农业生产队的年代,人们拉着粮食、排着长队等待着交公粮。</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02年,太平镇政府拔专项资金,在原湖河东街小学旧址上新建了太平镇福利院,改造修缮房屋10余间,配有厨房厨师和服务管理人员,对镇北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进行社会救助供养,解决吃住、医疗、殡葬全方位服务,现有35位孤寡老人入住。由卫修道任第一任院长,2008年由郭克印担任院长至今。</span></h1> <h1>金黄色的油菜花飘着花香,令人陶醉。<br>油菜花北边的一排房子是河南北刘庄,沿北刘庄向东约600米便是河南陈楼。</h1> <h1>2017年,枣阳市实施亮化工程。去年11月份,湖河主街道两旁新装了太阳能路灯,为夜晚的行人提供了方便。</h1> <h1>这是郭氏宗祠,雕龙画凤,上有五脊六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文革期间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年红卫兵要拆除,在郭其勋老人的保护下,郭氏宗祠才得以保存下来。</h1> <h1>郭氏宗祠大门房檐下的木雕花纹经历了300多年风雨之后依然清晰可见。</h1> <h1>郭成勋夫妇今年已80多岁了,身板依然硬朗。他们在郭姓中辈分较高,我喊他老太。俩位老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也很健谈。他向我们介绍了郭氏宗祠和续写郭氏家谱的情况,他们讲起过去的事头脑很清楚,记性特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湖河有三景:牌坊、戏楼、红沙河</fon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湖河戏楼(网络图片)</b></p> <h1>在枣阳家乡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就是“湖河镇的戏楼——两省”。可见湖河镇的戏楼知名度之高。</h1><h1>湖河戏楼座东朝西,戏楼下有一个拱园型门洞,红沙河溪水从这里潺潺流出,溪水四季长流不断,据说这溪水源头在道教圣地唐梓山脚下。</h1><h1>“红沙河四十八里宽、一步跨过边”的民谣在湖河镇无论大人小孩无人不知。</h1><h1>我们小时候在这里看戏看电影,放学后不回家常常在这里逗留玩耍,湖河戏楼曾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h1><h1>戏楼位于湖河街中西端,紧靠东西马路南边,其西面正对着湖河小学。湖河戏楼外型古朴大方、庄重典雅。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被枣阳红卫兵毁坏。</h1><h1>我清楚地记得,从湖河戏楼台子里面往上看,房顶前坡木椽上用毛笔写有“此戏楼建于万历年间,重建于一九五三年,湖河乡长杨立志、张学俭"等字样。</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这就是湖河戏楼的原址,现被村民盖上了民房。</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贞节牌坊(网络图片)</b></p> <h1>郭家贞节牌坊位于湖河街西南头,用青色大理石建成,选材考究,做工精细,雄伟厚实气派。</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牌坊正面有“聖旨”两字,聖旨下面还雕刻有十个大字:郭世焕之妻杨氏节孝坊。</span></p><h1>据老辈人讲,郭氏家族中有一大户男子名叫郭世煥,他与桃园村一杨姓女子订的是娃娃亲,后来还未成亲男子便病亡。但该女子还是来到了郭家,后终身再未改嫁,为其男人守寡一生。郭氏家族为倡导和弘扬该女子的贞节德行,特为其修建了这座贞节牌坊,以示纪念。</h1><h1>我清楚地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枣五中美术老师熊培荣专程来到湖河,他用写生的画法临摹了这座牌坊。</h1><h1>文革期间,枣阳红卫兵来到湖河,把贞节牌坊作为四旧将其毁坏。</h1><h1>这坐广牌坊高大、庄重、古朴、厚实、雄伟、气派,整个牌坊全部用石榫无缝嵌接,碑坊顶部四角钓挂有风铃,东西两边镶嵌有用青石研磨成的呱哒板,刮风时风铃会有发出清翠的铃声和呱哒板撞击的响声,美妙动听悦耳。</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据湖河西街村村民郭必照回忆,湖河牌坊是六根石柱支撑起来的。一边三根石柱,石柱呈三角形矗立于底座之上,底座用方块大理石砌成,高约一米,宽二米,长三米,中间柱旁有两个石狮屁股相对,狮子头一南一北。三根石柱用石梁连接,然后六根柱用大石梁连接,石梁上雕刻有“八仙过海”人物图,栩栩如生。</span></p> <h1>湖河镇的四周筑有寨墙,墙外是寨河。河水常年不断,河岸垂柳成荫。河内有鱼儿欢跳,河面上有群鸭戏水。</h1><h1>镇上的大街和小巷,多数铺有青石板。曾有专家说过,如果湖河戏楼、牌坊等古建筑还在的话,起码会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1> <h1>春天的夕阳将湖河装扮的如此美丽妖绕。</h1> <h1>这是湖河西街的民房,民房前面的堰塘清澈明净,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翠绿的树木映照出美丽的倒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湖河的老房子依稀可见</b></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种老房子大</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多盖于七八十年代,石头根角土坯墙、青专灰瓦房,现在这种旧房已很少见了,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二、三层楼房所代替,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1><br><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 <h1>湖河街南头建有雷达站,并为军事管理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鄂西北重镇——湖河镇</b></h1><h1>湖河镇,在清朝时有驻军防守,为鄂西北重镇。</h1><h1>在湖北,地跨两省边界线的乡镇很多,如赤壁市的羊楼洞、老河口市的孟楼等。但合两省字头命名的地区似乎只有枣阳市的湖河。</h1><h1>新中国成立以前,地处地广人稀边界线上的湖河也算小有名气。它的四周有浅浅的寨壕,紧挨寨壕是土筑的寨墙。小集镇内窄窄的井字形街道呈东西、南北走向布局。其中靠北的一条横贯东西的街道中线,把此集镇一分为二,北属河南唐河,南属湖北枣阳。街道西端,有一座戏楼,坐东朝西,中轴线即为两省的省界线。平常年景,周边乡民赶集上市,小集镇颇有生意。但好年景不多,常常是兵荒马乱、天灾人祸,把一个地处偏远的两不管小集镇,整得是鸡犬不宁、人心不安。据说当年吸大烟的、来赌的,敢把场子支到街中央,南边衙门的人来了,把赌桌往北撤撤;北边官府的人来了,把烟榻向南拽拽,谁也管不着。旧版的《枣阳县志》曾有首《湖河镇即事》诗是这样写的:“荒关也自戍兵戎,跨蓼连随尽汉东;溪水终朝摇碧柳,寒山十里醉丹枫;千家烟火存唐俗,一市喧嚣杂楚风;何事游民频聚啸,寨前霹雳夜鸣弓。”当时的境况由此可见一斑。</h1><h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社会安定团结,湖河也完整地划归枣阳管辖,一直是乡、公社、办事处等所在地,昔日的寨墙、旧日的街景早已不见踪迹,逐渐被建成一座规划有序的乡村小集镇。每逢农历双日,周边的乡民们来到小镇赶集,销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再买回一些生活用品。小小的边界集镇,成为两省乡民互通有无的重要场所。</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湖河附近旅游景点</b></p><p class="ql-block">位于湖河镇的东边,有多个旅游观光景点。这里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有唐梓山道教旅游胜地,有紫玉山风景度假区,有碧波荡漾的松梓湖,还有美丽传说中的莲花堰。</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道教圣地唐梓山</b></h1><h1>这是位于湖河东边的唐梓山,儿时曾在山上捡过地皮菜(地软)。现已成为道教名山,成为湖北枣阳和太平镇的旅游圣地。</h1> <h1>农历每年三月初七,唐梓山庙会达到高潮,方圆几十里之外的人们前来登山烧香许愿,山上山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紫玉山休闲度假村</b></h1><h1>4月3日下午,天空漂着小雨,我们兄妹相约去紫玉山度假村转了一会儿,并欣然在这里留影。</h1><p class="ql-block"><br></p> <h1>从太平镇沿着寺沙路一路向北,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上紫玉山,一座休闲度假村便映入眼帘。</h1> <h1>地处鄂豫两省结合部紫玉山脚下,与寺沙省道相连,四周青山环绕,树木葱郁,是一家集采摘、垂钓、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村。</h1> <h1>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来这里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约上两三好友,一起随风而行,看看太平镇的美丽乡村。</h1> <h1>这是一处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在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感受真正的世外桃源。</h1> <h1>紫玉山度假村与南边的唐梓山风景区相连。太平镇党委和镇政府表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太平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风光生态休闲旅游大镇。</h1><h1>届时欢迎您携带家人和亲朋好友来这里观光旅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家乡亲人合影留念</b></h1><p class="ql-block"><br></p> <h1>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的山和水都很美,阳光特别灿烂,连空气都比大城市要新鲜的多。</h1><h1>这次回湖河,因时间太短,在弟妹家各住了一天,受到了弟妹全家的热情招待。</h1><h1>是亲人亲情让我们围在一起吃饭,围在一起打牌,围在一起合影,心情愉悦,其乐融融,在湖河老家短暂的相聚,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