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建水朱家花园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目前,已成为集住宿,观赏,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有品味、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景点。</h3><h3>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朱德旧居陈列室位于古城中部,红井街中段。这里陈列了朱德将军的一些生平事迹和部分文物,记录着传人的丰功伟绩。</h3> <h3>建水文庙,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方米,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面22扇格子门所雕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玻璃瓦的屋顶,光彩夺目。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h3> <h3>学政考棚,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移建于今址,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最后一院为学政署。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燕子洞被称为"亚洲第一溶洞",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景观著称于世。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数十万燕子出没其间,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汇成一曲声震山谷的溶洞交响乐。燕子洞盛产燕窝,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惊险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h3> <h3>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建水紫陶闻名遐迩,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来到建水紫陶街体验紫陶制作工艺,你会发现这些色彩都是自然形成且独一无二的。</h3> <h3>淘了两个茶罐和几个茶杯</h3> <h3>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门外之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遵"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2005年6月2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WMF)将其公布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确认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h3> <h3> 建水古称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离昆明以南220公里处。建水城最早是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非常壮观。</h3><h3> 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h3><h3> 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而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也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