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坡底村

赵键 酿紫农业

<h3>水乡并非江南有,云梯坡下记乡愁,岩崖古道接宾客,温河畔上荡轻舟。紫荆山上两翁斗,关帝庙前建乐楼,绵延千米水花起,渔香百里闻不够。说起我的家乡坡底村,但凡来过和听说的都会这样问:坡底村就是养罗非鱼那个村吧。还有的会问是不是娘子关发电厂就在你们村。那个得过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的作家刘慈新是不是在你们村住着。阳泉提水工程是不是修在你们村。还有你们村是不是有个老君庙,是不是有个佛爷庙,是不是有个承天军城。你们村是不是有个清明庙会……我会肯定的说:是的,我们就是坡底村。我们村就是坐落在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有着2600年历史的全国重镇娘子关镇的中心区域。</h3> <p>坡底村位于平定城东45公里,与温河、桃河交汇处,隶属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东与河北村、磨河滩村接壤,南同城西村、西塔堰毗邻,西与下董寨村、金窝庄连接,北靠河北村、三星村。坡底村共计806户,1762人。村域面积约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5亩。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19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200元。</p><p>坡底村坐落在温河两岸,四周山峦叠嶂,温河流水潺潺,315省道村中蜿蜒通过,坡底渔场绵延数里。村西海船店泉水清澈,冬暖夏凉。村南、村西有娘子关备战发电厂、阳泉提水泵站等国有企业。温河两岸有古胜街、安阳街两条古老街道,参差分布着传统建筑和民居。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捷,蓝天白云,景色宜人,是娘子关镇的核心村落之一,近年来,娘子关镇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重点镇和国家园林城镇。</p> <h3>  娘子关发电厂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坐落在坡底长蛇地西河滩,当时坡底村听说要建战备电厂,350亩水浇地无偿的捐献给了国家。于1972年1.2号机组投产发电,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发电量20万千瓦。电力直供首都北京。截止1982年,四台机组全部运营,发电量为40万千瓦。2009年3月31日完成它历史使命,全部关停。(娘子关被山西省确为一级水源地保护区)</h3> <h3>这是阳泉市提水工程一,二期工程集泉站1泵站。坐落在坡底村西2公里南坡处,担负着阳泉市全市30万市民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区用水。</h3> <p>山西省娘子关渔业有限公司,现有渔塘103亩,净水面积75亩,建在温河北岸,绵沿数里,1982年到2009年一直利用娘子关发电厂余热水以养殖罗非鱼为主,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年产商品活鱼50万斤。产品远销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地。久副胜名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无公害绿色养殖基地。电厂关停后改养鲟鱼。年产量达100万斤。</p> <h3>坡底村建在温河与桃河的交汇处。这里属娘子关河谷地带,由于地形的特殊构造,水源充沛,植物繁茂,是理想的人类居住地。据曾在娘子关村、河北村出土的石刀、石斧、石器化石考证,在新石器时期,娘子关地区就有人类的祖先在这里栖息。由于地壳运动,河水冲涮,娘子关地区形成了横断太行山的深涧峡谷,成为天然的关口要塞,汉代娘子关就开始建有固定的军用设施。坡底村成村应在隋朝开皇年间修筑岩崖大道后逐步形成,《平定州志》记载,苇泽关境内老君庙唐代即有记载,是娘子关地区较早的寺庙之一,老君庙即为坡底村的管辖范围。唐代大历年间(766年)在坡底村南的紫荆山上修筑承天军城,坡底古胜街的南门巷、城门口,可直达承天军城。这些建筑现在虽然现在已经不完整,但遗迹和传说依然存在。当时坡底村就有一定规模了。唐朝大历年间修筑设承天军城后,在坡底村一带建有军一级行政建制,宋建隆元年(960年)仍以娘子关地建军,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废承天军为寨。唐代、宋代设戍守之地置“军”,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与州府同级,隶属于府、州。承天军、承天寨建制的变化,以及地名的变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变化。</h3><div>明朝时在娘子关设承天镇,清朝时娘子关设承天都,属安平乡,下辖地都、娘子关、河北、会里、镇里。(苇泽县)坡底、城西、冯家峪、董寨、甘桃沟共计10村。民国年间,坡底行政村包括16个闾(每25户为一闾),具体有:吊沟、大土沟、羊圈凹、铁弓滩、山岔、三星村、石桥、金窝庄。民国时期,娘子关属平定县,由第五区管辖,驻防军队属晋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娘子关仍属平定县,先后归榆次行署、阳泉郊区、晋中专区。由娘子关区、娘子关乡、娘子关公社管辖。1983年9月,平定县由晋中专区划分归阳泉市遂属阳泉市平定县,1985年8月娘子关撤乡并镇,由娘子关镇管辖。坡底村是古代岩崖大道的节点,是来往客商的必经之地,村西部有一条八里栈道,经此下云梯坡,经坡底才能到达目的地。</div><div>由于坡底村坐落在云梯坡下,故名坡底村。坡底村有史以来一直以此为名,延续到今。</div> <h3>  云梯坡,又名繁坡,位于村西1公里处,是古代岩崖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坡实际上是一处陡立的山峰,一条六个弯、七条坡成“之”形小路由山下蜿蜒曲折直达封顶,最宽3.5米。最窄1.5米,宛如云梯,故名。峰顶与八里栈道连接,西进可到达董卓垒,古时云梯坡是军事、商旅的必经之路,地势非常险要,特别是夏秋之际,温河暴涨,河道被淹,云梯坡是出入晋冀的唯一通道。云梯坡到解放初期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阳泉至井陉公路开通后,此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云梯坡现存有石碑2通,“有夷之行”碑文记载乾隆57年重修云梯坡。“完善同归” 碑文记录了再修云梯坡事宜,纠首李自元。上有“李自元钦命六品军工赏戴花领加都司御” 字样。 </h3> <h3>坡底村共有庙宇8座,古戏楼2座、岩崖古道2处。村南有老君庙,村西有佛爷庙。古胜街西有龙王庙、五道庙;东有关帝庙、古戏台。安阳街西有藏山大王庙、古戏台,中街有仙神庙。坡底村西有岩崖古道云梯坡、山神庙,东有岩崕古道城门东。村南老君庙俯视全村,麒麟山下佛爷庙在村西矗立,古胜街东西照应,安阳街中间点缀。总体布局有序,东西对称,南北呼应,与民居建筑互为表里,相映成趣。登高远望,山川秀丽景观尽收眼底。</h3> <h3>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坡底村东,与坡底古戏台遥遥相对。关帝庙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于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六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九年,同治二年(1863年),民国四年(1915年)累次补修扩建。1992年坡底村又重新加以整修。</h3><div>关帝庙坐北朝南,由庙门、正殿、配殿、禅房、钟楼、鼓楼及与关帝庙相对的古戏台组成,占地1300平方米,正殿中关公塑像,左边有关平、王谱的塑像;右边有周仓、赵霄的塑像。正殿门额上有一块长方形蓝底金字木匾,上面横书“乾坤正气”四个大字,匾上嵌有“大清同治二年七月”字样。东配殿是送子殿,有眼光娘娘,送子娘娘,斑症娘娘塑像。西配殿是圣母殿,有苍山圣母,观音圣母,药王塑像。关公、菩萨、及各位神像雕塑非常细腻,慈祥和善,栩栩如生,膜拜神灵,肃然起敬。</div><div>关帝庙装饰十分讲究,门前两对石狮威严大气,大门前笔直的四根红柱子支撑着棱椽木结构的屋顶,使房顶飞檐上挑,恰是雄鹰展翅,屋脊上的兽瓦,雕刻精细,登脊而立眺望远方,脊上的麒麟立足远眺,二龙戏珠砖雕更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整个庙宇设计巧妙,建筑高大宏伟,展示出北方古建筑的特有风格。</div><div>据“万善同归”石碑记载,在同治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整修关帝庙时,有四十多个村庄及盂县来捐资捐物,有:娘子关,柏井、巨城、水峪、北庄头、龙庄、乡地、小西庄、上董寨、下董寨、上白泉,下白泉、乌凹村、上烟祖、连庄、高垴庄、大西庄、杨家庄、东落茹堰,西翠庄、黑土堰、山头村、龙门村、林里村、柳沟村、上南窑庄、西垴庄、段家庄、东梁庄、班班岭、下烟里、下荫营、城西村、南庄村、瑶沟村、东垴村等,由此可见当时的商贸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椒园(坡底古胜街)这个古道驿站已经是远近闻名,商贸频繁的集散地,也是从这里走向外省的主要街道。</div> <h3>关帝庙乐楼楹联–“即景生情有景外情更有情外景,将人作画是人中画还是画中人。”“古事见今朝过去今朝皆古事,虚繁非实境须知实境尽虚繁。”</h3> <h3>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龙王庙建在古胜街西阁边。碑文记载明崇桢年间重修。</h3> <h3>风调雨顺民安乐,海宴河清世太平。</h3> <h3>老君庙 老君庙又名保阳庵,在坡底南山承天寨山上,相传是老子修炼之地,老君庙历史悠久,始建年代不晚于唐代,据庙中古碑记载,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之后历经沧桑,殿宇荒废,为省级保护文物。1994年坡底村、城西村投资重新整修。</h3><div>老君庙座西南朝东北,依山而筑,有石阶道,庙门正殿配殿和厢房等建筑而组成,石阶道宽4米,从山下成50多度的斜坡而上,与庙门相连,共铺有81台阶,意味九九至尊,庙门宽2米,高5米,居高临下,雄伟壮观。门内两旁各有一尊塑像,左郑龙右陈奇,执文握剑,形象威武。正殿紧贴巨崖,与老君洞相连,殿内有老君塑像,塑像一方的石壁上有八卦图案,塑像后是一个高大幽深的石洞,即老君洞,明代古碑记载:寨半石穴老君洞,洞中老君像其所由来久矣,殿壁嵌有唐代《铁元始赞》碑刻有唐代道士胡伯成所撰《承天军城记》。老君殿庙旁各是圣母殿,王宫殿,并有玉皇搂,虫王庙等建筑,配殿后有巨崖上有唐朝韩愈、吴丹过此的题刻。此外,元代元好问、吕思诚,明代乔宇都曾到这里游览,写有诗文,其中乔宇作《老君堂》诗道:“洞门高挹绵川胜,杖履重来岁屡更,至浮九霄看月色,风回千丈听松声。山人能解渊明酒,羽客能吹子晋笙,三十六天知远近,仙踪吾欲访寰瀛”。</div><div>登上老君庙远眺,娘子关景象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每年正月十六是庙会日,游客接踵而至,热闹非凡。</div> <h3>佛爷庙 坡底佛爷庙旧址原在石桥飞虎崖下,第一次重修佛爷庙时,做了详尽的叙述,碑曰:坡底村五里之处,温河右侧,石桥庄下,名曰飞虎崖,崖下天然石洞中,雕塑有释迦牟尼佛像,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像,自然端庄慈祥,据造型考证,此庙大约建于元末明初,后人依洞修庙,建院,屋上两角飞檐,顶脊凸起,远方望去,端庄幽静,檐下四柱,更显肃静典雅,庙内古槐攒植森拱,崖上古柏参天,庙下清水长流,龙潭日照如镜,北望狮占、凤凰崖,南依麒麟山,山中有老虎洞,悬崖住着大鹏金雕,常绕庙院。庙前古道东出娘子关,直达首都,西进八道占曲弯,步入晋阳省府。庙堂昼夜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十分繁闹,这条晋冀物资交流古道,日夜行人不断,过往客商脚夫,无不住脚进庙,焚香膜拜,祈福生意顺达,往返平安,还愿信徒不计其数。</h3><div>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13因阳井公路两次拓宽。佛爷庙经历了两次重建。</div> <h3>藏山大王庙 藏山大王庙坐落在安阳中街,背靠兴家垴,面对温河畔,门前古槐参天,庙宇历史久远,据“藏山碑记”记载,明朝正德十六年重修。庙宇由庙门,正殿,东西配殿,西禅房组成。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庙门砖石所建,剥落的门檐砖折射出漫长的历史历尽沧桑;门前的古槐巍峨参天彰显出她的历史久远;风侵雨淋的模糊碑文仍然记录着当年史实;赵武王的故事在民间久久流传。</h3><div>正殿是藏山大王塑像,右边配殿是三圣母娘娘,左边配殿是三官神位。院西是禅房,院内有7通古碑,《藏山碑》记录了正德十六年重修;《沛泽志》写的是乾隆五十八年重修;《流芳碑》叙述了嘉庆十七年重修;《修碑记》则记录了乾隆二十年重修。还有一块碑文是雍正岁次甲寅年辛末月,内容难辨。公元1999年坡底村又重修。2002年的碑文记叙了当时的开光事宜。</div><div>历史源远流长,古庙几经翻修,保存较好,2013年平定县为藏山大王庙挂牌,确定为县级古文化不动产。坡底村派人维护庙宇,保护文物。</div> <h3>河神庙 坡底村河神庙在古胜街西端,面对温河,与龙王庙背靠背,康熙五年重修,咸丰元年又重修。河神庙,建筑面积30平方米,窑洞建筑,窑洞又续出一个抱厦,内有位牌上书:奉供河神之位,有两个碑文记录了重修时间。河神庙村上派人定期维修,清扫</h3> <h3>山神庙建在云梯坡上。</h3> <h3>雨师爷庙建在高家垴,因年久失修。雨师爷塑像上部损毁</h3> <h3>三角印。据老人们讲,这里住着神仙。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里面建有防空洞。全长两层约有800多米。</h3> <h3>麻姑庵遗址。建在老君庙后部。应早于老君堂年代。</h3> <h3>老君堂上八卦图。</h3> <h3>在老君庙遗留的古石,上面刻有政和七年字样,经查证是公元1107年。距今已有910年的历史。</h3> <h3>皇帝万岁石刻。</h3> <h3>太原乔宇题名石刻。以及韩俞,晋裴公裴度的石刻。</h3> <h3>张果老坐骑蹄印。在坡底白岸驴蹄梁</h3> <h3>承天军城遗址。</h3> <h3>紫荆山(今承天寨棋盘岩)上老君与张果老下棋的棋盘</h3> <h3>猪头岸</h3> <h3>藏山大王庙前古槐腐朽后又重生,虽看上去不粗,但应在千年以上。</h3> <h3>古井</h3> <h3>坡底历来就有高、曹、李、赵四大姓氏的说法,最早来到坡底安家落户的是居住在安阳街红岸根底石窑洞的赵氏人家。后来其他姓氏迁入,逐渐形成了较大的村落。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相互合作的需要越来越多,于是,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互助,不怕困难,诚信合作的良好民风民俗慢慢形成,并得到传承和发展。首先是一些进步团体组织成立,如联合理事会,太平会、三官会、故事会、社火会等,每遇村内有修路、浇地、修水渠、过庙会等事情时,联合会就会共同商议,确定办法,相互转告,形成一致,遵守执行。其次,这些“会”还有负责村内逢年过节开展民俗活动的事宜。村里一年有三次庙会,正月十五庙会,清明节大型物质交流庙会,八月十五大王庙会,在庙会期间,外请剧团唱戏三天,有摆摊,物质交易,卖饭等活动十分热闹。如果天旱无雨,还要举行祈雨仪式,也要唱戏谢神。每年元宵节,家家门前挂彩灯。组织报灯官、耍社火、登高跷、扭秧歌、折子戏、转黄河阵、火流星、抬阁、二鬼抱跌、拉碌碡、太平车、霸王鞭等活动多样,热闹非凡。春节前,组织村民在古胜街东阁、西阁、中街,在安阳街东口,西口,中街,都要搭牌楼,插柏树叶,摆碗灯,装饰精美,十分漂亮,家家户户贴春联。除夕笼旺火、初一接财神、迎喜神、正月十六刮虚耗的习惯。二月二放烟火活动,从火药制作,烟火造型,燃放一条龙作业工序,有老杆火、葡萄火、猴上树、还有铁火等项目。烟火、猜谜、造型奇异,远近闻名,十分好看。其三,坡底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感觉到水的重要地位,在历史上一系列水利工程相继开展:如二道河建立了水车群,连续几台水车接力供水,较好地解决了高低几块地的过水问题,浇地达四、五十亩;在长蛇地又建立了挑干群,有8个台阶,一个台阶一个挑干,简单易操作,造价低,合作使用,浇地六十余亩;在海船店水源,垒池蓄水,提高水位,修水渠800余米,形成向柿野地的自流水,而且水量很大。在路径河神庙前,人们利用水位落差,又兴建了一个水磨坊,推米磨面,十分便利。天旱时就浇地,不浇地时用水打磨,在兴修这个水利设施时,设立公司,编写章程,信守合同,大家执行,浇地200余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h3><div>1980年坡底村利用娘子关电厂余热水,进行温水养鱼实验,并获得成功,开创了华北热水养鱼的先河。1982年至1985年,渔场圆满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科研任务,并对坡底担任此项研究工作的副书记高玉科,副厂长梁敬,给予“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渔场形成一定规模,建起亲鱼池,繁殖池,苗种池,活鱼池,高密度养殖池场,成为全县水产养殖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水库渔业和流域池塘水产养殖场共同发展,产品以罗非鱼为主体,其品种有鲤鱼,鲫鱼,花白链,甲鱼等。2001年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坡底鱼场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加强与省内外的交流合作,使企业不断向契约化方向迈进,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到2003年坡底村渔业养殖面积达130亩,年销售成鱼50万公斤。</div> <h3>高氏族谱</h3> <h3>曹氏族谱</h3> <h3>李氏族谱</h3> <h3>关帝庙缩影</h3> <h3>摩崖石刻”铁元始赞”</h3> <h3>古代拴马石</h3> <h3>上马石</h3> <h3>古石磨</h3> <h3>上世纪70年代是老一代坡底人战天斗地的年代,修建高灌6500米,使旱地变水浇地600亩。修筑河坝3250米。100多亩河滩变成了良田。</h3> <h3>上世纪修成的俱乐部。我还清楚记的落成时的对联:装谁像谁谁装谁也像谁,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也非我。</h3> <h3>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坡底村古胜街、安阳街建筑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体现出了深厚淳朴的传统文化和人脉繁衍的源远流长。明代以后,岩崖古道上商旅业发达,坡底村安阳街、古胜街成为重要的商旅古道驿站。村民在古胜街开饭店、店房,办杂货铺,逐渐形成一条长500米,宽3.5米的商业街道。坡底村安阳街倚山面河,北高南低,地势高阜,向阳背风,冬暖夏凉,街道属虎脉,头东尾西,依山而建,这里是坡底最先有人居住的地方。有南望青龙岗,北靠白虎岭的传说。街道东西走向。街道北面有四条巷,民宅建筑有窑洞、瓦房,几个院落有小楼。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建藏山大王庙及相对的乐楼,中街黄河坪下2004年重修的仙神庙。古胜街在温河南岸,与安阳街相对,原来此地种植花椒树,逐渐形成园林,故名“椒园”。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驿站商街,有饭店、店房,杂货铺,是娘子关地区较为宽敞、较有讲究的街道之一。俯瞰村貌,街中八条巷南北对称,宛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大船。街道东、西各有一座阁楼,东阁上有玉皇、观音塑像,西阁上有财神、真武塑像。东、西阁旁各设五道庙一座。村东是远近闻名的关帝庙,于崇祯十年重修,和 “乐楼”遥遥相对。村西是龙王庙,面对千年古槐,背后有河神庙一座。街道西高东低,从分水上看,一条主街东西贯穿,八条巷南北对称,恰如四条锁链,将船锁定,街道属船脉。街道内院落之间讲究对称,主次分明,村里水源及公共设施齐备,布局合理,开合有序,极具我国北方地区村落的特色和风格。</h3><div>现村内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有老君庙、关帝庙,龙王庙、藏山大王庙、河神庙、仙神庙、佛爷庙、山神庙、乐楼两座,古槐9棵,古桑2棵,古柏2颗,古井21眼。古洞3处,古石碑27通,经专家鉴定,有一棵古槐在千年以上。元明以来传统古院落,古民居有19所之多,其中,染坊铺、馒头房、大兴店,世和永、三元兴、等院落大多保存完好,现仍有后代居住。现保存完好的还有古道两处,还有众多的石雕、砖雕、木雕和家谱古书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div> <h3>古胜街道</h3> <h3>后屯巷</h3> <h3>曹家院</h3> <h3>字号下世和永,是三进院,过去主要经营煤炭生意。</h3> <h3>安阳街黄河坪,也叫晒场霍栾,安阳街最平整的地方,过去社火、集会,法事、祈雨的地方。后来用来晒粮食,红白事的地方。后来村里修了大型场地后。弃用。</h3> <h3>曹家大院</h3> <h3>保存完好的楼房。</h3> <h3>李家院</h3> <h3>土地嗣</h3> <h3>天帝嗣</h3> <h3>石刻、砖雕</h3> <h3>笼床</h3> <h3>秤</h3> <h3>斗</h3> <h3>小磨</h3> <h3>帽盒</h3> <h3>正月处初一,十五笼旺火</h3> <h3>正月十五放烟花</h3> <h3>扭秧歌</h3> <h3>刮须壕</h3> <h3>清明庙会</h3> <h3>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人民的富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村领导更注重本村的规划和保护,根据地形地貌展有序开各项建筑,清理违章建筑,清理垃圾,确保街道畅通,疏密有序,公共、民居布局合理的空间格局。同时,村内注重了四周的建筑和设施配套,展现出村落整体大方,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特色。2010年,村委投资8万元,修饮水池;投资50万元在古胜街铺设下水道,安阳街同时进行治理,方便村民,治理环境。2012又在安阳街东,温河岸边投资60万元修建活动中心,既能为村民红白事提供场所,又能成为村民强身健体的活动场所。同时还硬化了高家垴、东垴、西垴、麻腰坡及部分街道的道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村多次组织维修老君庙、关帝庙、龙王庙、藏山大王庙等,2015对坡底俱乐部、古戏台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和大修。对古槐、古桑、古柏进行了保护措施。近几年,村对医疗站、学校不断投资维修,确保村民的健康、孩子们相对有较好的学习条件。最近,对古胜街东阁进行贴面整修,面貌焕然一新。使人一入村就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关帝庙赫然醒目,古戏台风情犹在,“即景生情有景外情更有情外景,将人作画是人中画还是画中人。古事见今朝过去今朝皆古事,虚繁非实境须知实境当虚繁”这两幅诱人的楹联总引人驻足观看。结合村建工作,村里做了许多工作,又建成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公厕、文化活动室、健康运动场所、办公室等设施,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健身、休闲、娱乐。两条街道干净、清新、古香古色;315省道宽敞、清洁、满眼风景。温河清澈、流水潺潺,泉水养鱼、鱼翔浅底、鱼儿游动、水泛涟漪。坡底在建设渔村,打造渔都的思路指引下,一定会成为娘子关景区新的亮点。</h3> <h3>村委会大楼</h3> <h3>坡底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h3> <h3>娘子关联校</h3> <h3>娘子关敬老院</h3> <h3>老年日间照料中心</h3> <h3>坡底卫生所</h3> <h3>娘子关收费站</h3> <h3>加油站</h3> <h3>交警队</h3> <h3>华龙商店</h3> <h3>电厂卫生所</h3> <h3>娘电酒家</h3> <h3>去年以来,坡底村积极围绕“挖掘关隘历史文化、当好向东开放代表,建设太行青山绿水、筑巢安居幸福名镇”的目标,以旅游业为龙头,打造“北方泉水生态渔都”骨干产业,积极筹划,谋求发展。将我们坡底村建设的更加美好。</h3> <h3>本篇部分文字内容有张考生、高仓柱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