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大套夹堆梨花开》-【滨海县摄影俱乐部】(图文:剪剪风)

草菊居

<h3>  岁岁今时梨花盛,错过一夜待来年。早听说大套岭山(三)村有一生态梨花雨园,但总是年年被同期怒放在农家屋舍后的桃红柳荫所覆盖。在一绿菜花的映衬中,娇情的桃花似乎想独占明媚。梨花不愿斗艳粉彩的夺目,独守冰清玉洁之身,俏也不争春的躺在一枝梢头夕阳里,寻觅属于自己生命中初恋的降临。。。   </h3><h3><br></h3> <h3>  又到清明,友人发来短信,其中一句是:"裤染菜花黄"。久住城里的人,偶尔来到郊外,总是感到一缕视野开阔的清新,忙于农事的村民,也会敬慕城里人的浪漫,一小棵小小的豌豆苗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更不说满园盛开的桃花了,不时有一二位时尚派小女子攀登上桃树枝丫, 寻找着"她在丛中笑"的瞬间快门, 寻觅着人比花温柔的微笑。</h3> <h3>  旧日的大套乡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这里人杰地灵,诞生过多位将军,被誉为知名的将军乡。清朝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徐开业精于诗文散赋(大套乡大套村东头有状元府遗址和埋葬徐开业的“徐大坟”),再就是(文坛)举人徐锦红,一乡出二位举人在当时实属光宗耀祖于盐阜大地。好似这梨花,开在这不闻名的村落,就多了一分朦胧,增添了莫名的其妙,终究探究不出一个源头,偏又成了不解之谜团,倒也多了几分调胃口的舌尖上的珍馐。 </h3><h3><br></h3><h3> 这栽植于1958年的万株梨园,已经辛苦了几代人为之培育,有的梨树再找不到当年浇灌护理它成长的主人,现在年轻人又不愿守着这挣不来大钱的老梨树,依旧是跟它有情结的中老年村民不离不弃对它的执着。2018年将迎来这片梨园的花甲之龄,应该为之庆贺。如何保护好这块生态绿洲,让梨农们心服口服的继续为其服务:如政府适当给予梨园主人部分补贴,培训部分梨农掌握梨园旅游文化的向导和解说,注重宣传力度,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淮剧大舞台、餐饮、垂钓、农家客栈等入住,让梨花雨生态园异彩纷呈。</h3><div><br></div><div>&nbsp;  古废黄河(黄河故道)大套腹地有一条长法河,无人去考证它的历史。但有人说大套的灵气之魂藏在这渠道骨子里,成了“风水卦相”书中常说的宝地遗址。加之不远处有一壤人工打造的水利景区被称为苏北小九寨的“万鸟天堂”,遥望漫天盘旋飞翔的灰鹭、白鹭捕食于入海道灌溉总渠,一声声吱吱呀呀的低啸长鸣划过长空,让本是寂静而苍桑的古道海盐文化,多了生命空间里所赋予的时代气息。 </div> <h3>  春日人多倦,睡眼朦胧间,懒起的城里女孩;散慢的伸着纤腰,匆匆走出里弄奔向公交站台赶去上班的急躁表情. 远不如农村的姑娘, 早早从农田中挑出一担青菜上市来到河岸,等待"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那般坦然。隔岸漫不经心一步三摇走来的船夫, 又是因为昨晚熬夜输掉麻将本钱所露出一脸的疲惫和不快,。农村人总是看不惯城里人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排场,跪拜亡灵时嘴里还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多半人即是取放大镜亦找不到几滴伤心泪从面颊涌出,但他们毕竟还记住祭扫陵墓的日子,我们农家人也没必要笑话人家而学会城里人偶尔流露的刻薄吧。</h3> <h3>  梨花开的别有一番韵味,玉质细腻,不争春风。桃花往往会在菜花怒放中争宠着自我的傲慢,偏有人最爱梨花的独立不移。包括地上微小的荠菜花同样也不敌凉风的欺凌,绽开她弱小而不失含羞的微笑,我称植物虽无语,但它们传递生命中美妙音符的激情绝不避让智慧的人类。潜移默化中,一夜花发,千亩万顷皆笑颜,这就是润物无声的大自然所赋予的盛宴。</h3> <h3>  走进东坎附近的响水黄圩"古云梯关"遗址, 眼帘中不觉浮展一幅宏伟的画卷,古代盐商富贾的商船进出关口, 繁华的场面, 富甲云集的盐业重镇,早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也许这块尘烟萦绕下的城池,还是如此的浩瀚和壮观?但谁又愿意去唤醒他们,撩起那一页页辛酸的往事和揭开封建制度下受残酷压榨的劳苦大众的血泪斑斑呢。现在遗址的位置上修缮一新的"禹王庙",陈列馆中保存着清朝乾隆皇帝御书"利导东浙"的匾额。传说离遗址不远处曾有一眼淮北第一泉"七星泉",泉水甘甜如若琼浆,且能医治肤癣,故又称神泉,愿此泉还在。登上古云梯关"望海楼",感受一下古人九月十八观潮之意境,那诗雨自然纷纷而来。</h3> <h3>  往大套看梨花若是迷了路, 随便问及某位路人或做农活的村民, 他们都会小巧而耐心的告诉你所找的方向, 其实城里人去郊外,根本不要提及你寻根问祖的亲戚, 只要你尊重他们,他们会待你胜似亲人。多年前,我们一行春游踏青在夹堆村随便走进过一户农家, 主人十分热情好客,忙的是不亦乐乎,搬出家中并借来邻里的板凳,又是倒茶,又是煮鸡蛋, 我的一位同事一口气连续吃了五个说: "还想吃",引得大家轰堂大笑。主人割来门前菜园的韭菜、青蒜,骑车从教堂后面的小集镇买来猪肉和草鱼等, 一桌丰盛的酒席让所有在座的同行人员赞不绝口。那眼前碗碗的农家菜, 味美而令人回味。临行时, 主人还是在碗底下找到我们悄悄留下的饭钱,硬是追着我们带回......</h3> <h3>  走过岭山村北的长法桥,穿行一片小竹林,绕道村旁三五家小集市,避开几位村姑悄声私语的田垦边小屋,由乡间小路再南行一里多路,渐渐梨林在望,一帘木楼牌坊近在眼前。日薄西山的余辉,笼罩在一抹褪去的暮霭残云下,一树树焕发春意的梨枝嫩梢如青龙探爪般各弄妖姿,奇形怪状的树身静中有动,犹如寿翁弄拳山庙、又似醉汉误入少林嵩山,步伐零乱,东歪西斜,形影错落,寻无定位,起卧无矩,可寻而不可捉也! </h3><div>  簇拥在枝头的梨花,如贵妃出浴,一抹残红镶嵌在灯影浸透玉背的凝脂香腮间,怎舍得一息南风吹去刚添的春露。片片梨花之瓣,凝聚片片对春天的眷恋,一年一度,相约有期,钟情忠贞,怎一个“苦恋”了得?物语在心,花语在魂,梨非离也,如若是离,此时万朵新蕾绽开一园,岂知不是大聚而欢、大聚而乐?</div><div>  花倦夜深暮归人,梨花未扰人去人来的随和,不屑一顾来自人间的冷落和赞颂。但梨花开放时总是让人尽享她的芬芳,待结硕果,奉献人间,让人间感受甜美和幸福!感恩有报,有了来自人间给予的浇灌、剪枝、除虫、追肥等呵护。人,在取舍中、悟出吃亏是福。植物亦会物语亦有动情,即使梨子熟了皮肉去,作为生命种子的梨核,依然会再萌新芽,孕育新生命的诞生。那骨子里固有的品格,每逢阳春三月,君应虔诚的走近梨花,阅读她的天真,膜拜她的无暇,一览梨花精神。</div><div>  </div> <h3>  走在回头路上飘着朦朦细雨的乡间小道, 涤荡着平日里走在东坎街小巷中打着布伞的一走而过, 这雨有新春的芬芳, 有田野中吹来的趣味和遐想, 更有这割不舍的浓浓乡情!</h3> <h3>(其中大套梨花图片分别拍于2016年4月5日~4月10日。2017年4月1日下午)</h3>

梨花

大套

梨园

城里人

农家

主人

遗址

菜花

生命

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