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是母亲百年诞辰。母亲好强,聪明,敏感。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我三个哥哥都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是很令人羡慕和佩服的。文化革命的爆发,使姐姐,弟弟和我的大学梦成了泡影。</h3> <h3>母亲勤劳,能干。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缝制的,从里到外每人好几套,并督促我们要勤换洗,虽然衣服料子不高级,但我们总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h3> <h3>小时候一年四季我们都是在家吃早点,母亲在我们起床前就准备好了——热乎乎的粥或豆浆,热乎乎的干粮。特别是到了冬天,那时没有暖气,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把炉子生好,屋里暖和了,我们才穿衣起床。而我只带大了一个孩子,就觉得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兄弟姐妹六人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真不知母亲是怎么做到的。这其中的辛苦,恐怕是我们想象不出的。</h3> <h3>母亲善良,富有同情心。记得小时候有个邻居,家中有九个孩子,生活很困难,母亲经常把我们的衣物,鞋子送给他们,改善饭食时,也会给她家小孩送些过去。母亲手很巧,经常为邻居家的小孩裁剪衣服,鞋子。母亲的口碑非常好。</h3> <h3>六十年代初,母亲在妇联办的一所幼儿园里工作。为保证孩子们的营养,母亲想方设法联系了一家妇产医院,每周供应一次胎盘,为小朋友们改善伙食包饺子,孩子们总是吃的津津有味。长大后记忆犹新,提起来颇有些“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恰好当时在那所幼儿园,经常听他提起。)</h3> <h3>文化革命开始了,父亲受到牵连,停发了工资,每月只发48元的生活费。众所周知的原因又经历了抄家。接下来是父亲去了干校,我们兄妹四人去农村插队(大哥和二哥已工作,当时都在外地),家里就剩母亲一个人了。经济的拘谨,被孤立的境遇,精神的苦闷,无处诉求的孤独,漫漫黑夜的恐惧……几千个日日夜夜,那么无助,真不知母亲是如何熬过来的!</h3> <h3><br></h3><h3> 母亲能说,语言生动。一次在我家吃饺子,看着盘子里我包的大个饺子,笑着对我女儿说,“来,毛毛,帮我把这个饺子抬过来。”女儿觉得这个“抬”字用得好,后来还写在她的作文里。</h3><h3> 我们兄弟姐妹中教师多,孩子小时寒暑假都凑到母亲家,聚在一起疯玩,每次去一待就是一个假期,母亲有时也发发牢骚,说,“我这儿就好像吃饺子时蘸的醋,满满一碟儿,你们这个蘸点儿,那个蘸点,不起眼的就都没了。”话是这么说,可逢到假期前,她就左一遍右一遍的问我们哪天到,并且早早地就把东西都准备好。</h3> <h3>母亲爱自然的东西,每每要给她拍照时,她总要找些花花草草做背景。</h3> <h3>我们都长大成人,为人父母了。每当家庭聚会,和第三代第四代在一起时,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h3> <h3>每次家庭聚会时,小一代都爱给大人们表演节目。一次,母亲也童心大发,给大家唱了首歌,【放风筝】——正月里来正月正/ 姐妹二人出城去踏青顺便放风筝/ 大姐哎放的是花蝴蝶耶哎/ 二姐放的是蜈蚣/ 蜈蚣飞起卷旋风好像出水龙……这是母亲小时候的歌,从来没听过,印象深刻。</h3> <h3>母亲小时候由于家里重男轻女,没有上过学,但母亲经常拿舅舅的课本偷偷的学,竟然也识了不少的字。虽然会写的不多,但看我们的信,读小说是不成问题的。</h3> <h3>【聊斋故事演义】【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母亲爱看的书。</h3> <h3>【红楼梦】是母亲的最爱。尤其到了老年,更是每天都看,别人让她换本书看,她不肯,说:“老啦,看了前边忘了后边,看了后边忘了前边,就这样车轱辘似的看着,能解闷就行啦。”</h3> <h3>母亲不但针线活做的好,毛衣织的也不错。我们小时候穿的毛衣,毛裤,甚至毛手套都是母亲织的。</h3> <h3>我结婚时母亲亲手为我做了两件棉袄。真丝錦缎的,一件红底金花,一件黑底红花。母亲说:“红色的这件结婚时穿,另一件你就压箱底吧。留着,我走了以后留个念想。”听母亲的话,我一直保留着。只要看到这个棉袄,我就想起母亲,想起母亲说过的话。</h3> <h3>女儿上小学时母亲为她做了枕套。上边的图案是母亲自己设计,绘画,缝补上去的。两个小卡通姑娘实在令人喜爱。那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难得她老人家还能保持这样的童心。</h3> <h3>母亲老了,看书费劲了,可对她喜爱的故事还是充满浓厚的兴趣。看电视剧【西游记】时,母亲经常是这种表情。她最喜欢猪八戒的憨劲儿。看完电视,还要翻看小人书。</h3> <h3>06年暑假母亲住在我家,恰逢我家种的韭菜莲开花。说来也巧,这花每年只开一两朵,可那年开了有三十多朵,并且开了两茬。爱人对她说,“姥姥您看,您一来,这花开的真多,这是欢迎您呢!”听着话,看着花,母亲可高兴了。一有机会就念叨,“你说这花真气人,咋开这么多呢!?”其实就是想再多听听姑爷说的好听的话。爱人也了解老人的心意,说“这花多漂亮,跟花照张合影吧。”母亲很高兴,换了件衬衣,到卫生间梳理了头发,照了相。</h3> <h3>母亲年轻时身体就一直不好,常年吃药。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对自己的生命极限没有了信心。于是各种病更是接踵而来;先是肠子有一段坏死,动了手术,随后又经常糊涂,出现幻觉。手术后住院期间更是时常昏迷,晚上说胡话。听病友说要买把桃木剑避邪,大嫂特意到古文化街挑了一把,放在母亲床前。外地赶来的小弟手舞桃木剑东西南北四方乱刺,口中念念有词,“各方神仙听好,保佑老娘早早康复,各路小鬼儿赶快躲开。看剑”……</h3> <h3>迈入九十岁,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独立走路也有些困难。趁她精神好时,用轮椅推她到家附近的花园里走走,我对她说,你推我吧,练练腿劲儿。母亲真的推起了我,越走越快。旁边的人都说,看这老太太,哪里像九十岁的。母亲听见推的更带劲了,后来索性放开了轮椅,甩开膀子大步走起来了。这时的母亲就像个孩子。</h3> <h3>生命的密码不容易被破坏,可一旦被解码,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切表象的呈现:母亲糊涂的时候更多了,总是看着我喊“娘”;夜里需要用“尿不湿”了;饭量减少……。勤劳了一辈子,母亲闲不住。一旦好些,就嚷着要替我干活。联想她在姐姐家曾经拿着塑料盆放在燃气炉上的经历,真不放心给她活干。于是买来一些黄豆和黑豆混在一起,让她分开。母亲很乐意干。时间一长,母亲有感觉,说,“这豆子好像是昨天择过的?”看来老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h3> <h3>母亲的生命到了最后阶段:完全卧床,昏睡不醒,只能吃很少的流食,后来完全不能进食。医生说,母亲多个器官都衰竭了,不会出现奇迹了。这样一直昏迷了半个多月,母亲还在顽强的支撑着。直到身在外地的弟弟赶来,趴在她耳边说,“娘,我来看你了。”母亲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感叹生命顽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相信灵魂的存在。</h3> <h3>我曾坚定地认为,母亲走后我不会后悔,因为在她生前我尽心尽力了。但是我错了。母亲刚刚咽气我就后悔了!我祈祷上帝让时光倒流。如能重新来过,我会更耐心的待她;我会推她看更多的世界,在她做糊涂事时,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 晚了,上帝不给我重新来过的机会了!没有弥补的可能了!母亲走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阴阳两隔,永远不会再相见了!</h3> <h3>世上永远没有回头路,我们要惜缘,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有缘人——父母,爱人,儿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给他们更多的爱,不要再留下任何遗憾。</h3><h3><br></h3><h3><br></h3><h3><br></h3><h3> ~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