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鸟清明之溯源文化,寻根长城

燕猫

<h3>500多年前,明成化九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历时三月,四万人修筑了东起府谷,西至定边盐池全长880公里的边防军事工事。为防御河套地区的蒙古骑兵,依形据水,与长城先后存在的45座营堡一起构成复杂完整的防御体系,为明朝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起了积极的作用。</h3> <h3>历史是无情的,再宏伟的史诗也留不住,只剩下与之相关的无言山河,任世人评说。古人也许并没有想到500年后,会有那么一群热爱徒步,热爱运动,热爱大自然,也热爱历史的一群人再次踏上这条路,寻根明长城当年的辉煌,去解读,膜拜那四万人鲜血缔造的宏伟长城文化。</h3> <h3>这次寻根长城的第一号暾台,我跟着孔队,他告诉这一段的长城属于清坪堡,看着孔队触摸着早已破败不堪的墩台,我想他也一定为之惋惜叹息...</h3> <h3>一个人的热爱是简单的热爱,一群人就成了信仰,长城文明是民族的冲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在已经残垣断壁的长城边上,遥想当年修筑长城的情景,那段天昏地暗的日子,却是保卫家乡,国家之战。</h3> <h3>2号暾台就在不远处</h3> <h3>他孤独的横卧在陕北这个地方,静静地看着世间的沧桑变换。</h3> <h3>在路上的时候捡了块城墙的砖,碰了碰500多年前的明朝</h3> <h3>第三号墩台,孔队把一块相对完整的墙砖垒到了墙体上。历史不可复原,被毁坏的只是城墙,并不是是历史的本身,也不是我们对文明的追求</h3> <h3>远远的便看到了四号墩台,前面的人留下了一连串脚印。历史的脚步未曾停留,探寻长城也一直在路上...</h3> <h3>五号暾台保留的还是比较完整的,我想他一定是坚强的卫士,经历风吹雨打,依然傲然挺立</h3> <h3>长城狼烟,成王败寇,胡骑驰走,民族奔竞。王谢的家燕,秦淮的酒家,浪花淘尽了英雄。然而,分裂并不不仅仅意味着动荡与黑暗,还传承了文化,推动了文明进程。</h3> <h3>遥望六号台,他就在山的那头,任何美好都是如阳光一样的向往,是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断摸索和追求,与日月同辉!</h3> <h3>终于到了六号暾台,</h3> <h3>古时的民,今日的兵,井泉大哥是当兵出生,同样的保家卫国</h3> <h3>有一粒种子,在弃落的山野间生根了,长成了一颗大树,从此与长城遥相守望,生死与共!</h3> <h3>不管你在历史里是被侵凌过,毁坏过,还是遗忘过,却没有夺走他的光芒,很久很久以后我们在这里,以一个文化传代者的态度走近长城</h3> <h3>中午的时候我们在离长城不远处休息就餐</h3> <h3>长城看着我们,我们也望着长城,给多少年寂静的日子,迎来了欢声笑语的一天,那些在修筑长城逝去的英魂看着今日愉快幸福的人们也一定安慰不已!他们肯定哭着也是乐的</h3> <h3>净水鸟的旗,伴随着长城的风,翩翩起舞!</h3> <h3>吃是吃了,唱是唱了,玩是玩了,走还是走了,我相信,那些真正热卖大自然,尊重历史的人,会为明长城留下敬重的种子,也会那段文化播种发芽,也希望500年后的探望来的不是太晚。</h3> <h3>所有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小,变软,变轻,我们不能左右他的寿命,不能揣测人间的祸福,却希望有更多的人尊重他们真实的存在过。</h3> <h3>净水鸟今日的文化溯源就结束了,长城依旧在,他在我们的不远处注视着他曾经保护的土地上的人们,我们也一定会传承历史文明,行走在靖边的山山水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