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要死?要活!】</b></h3><h3><b>//阿牛</b></h3><h3><b> 88岁高龄的胃癌病人施老太爷要出院了。心情格外好,病人、家属、还有我。</b></h3><h3><b> 手术后住院时间19天,是够长的,其它病人术后平圴住院时间也就8、9天而已。但对于88岁高龄的胃癌患者,行了根治性全胃切除,算是恢复得很快很好很圆满了。</b></h3> <h3><b> 老太爷的手术时间是3月13日,星期一。那天手术特别多,手术被排在了第六台,坑爹呀,还不得做到第二天去了。下班时,手术还遥遥无期,不知啥时候能接病人,等得绝望。</b></h3><h3><b> 杨医生发微信来问,"咱们还做吗?"。</b></h3><h3><b> 我跟病人和家属商量,"我们是继续等待?还是改为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抑或是改天再做?"</b></h3><h3><b> 老太爷和子女们态度坚决, "我们就是要机器人做手术,再晚都愿意等。"</b></h3><h3><b> 我也是无语了,以前是动员病人做机器人手术,现在是病人主动、坚决要求做机器人手术。这是为啥呢?</b></h3><h3><b> 老太爷52岁的小儿子道出了原委,"我五年前得了直肠癌,就是在西南医院用机器人做的手术,效果好得很。今年初我家老爷子检查出胃癌来,别的医院都嫌年龄大、手术风险高,不愿收治。我们开了住院证,排队等待了半个月才住进来。一定要用最好的技术方法给老爷子做手术。"</b></h3><h3><b> 哦,原来是冲着机器人来的,那就等着吧,机器人医生今天很忙。我就奉陪到底吧。</b></h3> <h3><b> 等待中在手机网络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著名作家79岁的琼瑶阿姨,给儿子儿媳写了一封公开信,表明自己支持安乐死。琼瑶阿姨叮嘱儿子、媳妇,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更重大!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能够送到瑞士去‘安乐死’更好!"</b></h3> <h3><b> 看完文章,我也默默点头,人生一世,老得慢些,死得快些,如此甚好。</b></h3><h3><b> 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里,点赞多多,很多朋友赞成琼瑶阿姨的生死观。</b></h3> <h3><b> 晚上九点多钟,终于开始手术了。我操控着机器人给老爷子做手术,心里却犯糊涂了。79岁的琼瑶阿姨说了,宁愿去死,也坚决不做大手术,不插胃管,不进监护病房。那我给88的老爷爷做这么大个手术,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手术结束肯定要进监护病房。对老太爷是祸是福?我这是在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啊?</b></h3><h3><b> 老太爷的肿瘤长在贲门,就是食管与胃交界的地方,已经导致狭窄、梗阻了,食物咽不下去,只能缓慢喝点清汤寡水。不做手术,那就只有等着饿死。我给他做手术切除肿瘤、解除梗阻、解决吃饭问题,无疑是做好事。但是手术风险这么大,万一有个并发症,岂不要了老太爷的命?若术后来个出血、感染、吻合口漏,那更是生不如死。唉,两难啊。</b></h3><h3><b> 边手术边与手术室清洗器械的冯阿姨聊天,缓解手术紧张气氛。病人是冯阿姨的乡亲,冯阿姨为病人入院手术的事,跑前跑后,找了我好几次。言谈中获知一些老太爷家的情况。</b></h3><h3><b> 施老太爷是重庆合川人,生于1929年1月,年轻时在四川自贡一个工程建筑公司做油漆工。生育了三儿两女,大儿子19岁时就患直肠癌病逝了。1979年老爷子退休返乡,由二儿子顶替参加工作,两个女儿一直务农。小儿子没沾到光,自己打拼,反倒最有出息,小有成就,不想却在47岁时也患上直肠癌。当时西南医院刚装备达芬奇机器人,费了许多口舌,动员他用机器做了直肠癌切除术。五年多了,恢复很好。所以一家人认定了机器人医生,非要它为老太爷做手术。医疗费用主要由小儿子来出,当初沾了光的二儿子却拮据拿不出钱来。</b></h3> <h3><b> 做完手术,已是半夜十二点。疲惫走在料峭冷雨中,平时15分钟的路程,走了近半个小时。脸上淋着细雨,心里纠结着:对直接从手术室送进了ICU监护室的老太爷而言,这子夜时分,是一天的终结?还是一天的开始?</b></h3> <h3><b> 翻开手机,看到微信里,朋友车车发来信息,说直肠癌晚期的父亲悄悄在攒安眠药。这又想起了琼瑶阿姨的求死心态,便回复"唉,顺其自然吧,勿需逆了老人的最后一点意愿。"</b></h3><h3><b> 人到黄昏,求生不能时,求死亦难啊。三年前,直肠癌终末期的父亲,亦曾向我要求过,给他一个快速了结,我竟惨忍地拒绝了。身为医者,又能如何?也难怪琼瑶阿姨叮嘱儿子儿媳,必要时把她送到瑞士去,在那里"安乐死"是合法的。</b></h3> <h3><b> 术后第二天,去监护室查看老太爷,还未清醒,上着呼吸机、监护仪,身上插满、连接着各种各样的管线。琼瑶阿姨见到这样的场景,必定昏死过去,抑或直接跑到瑞士待着,不敢回来了。</b></h3><h3><b> 老太爷的子女在监护室门口"安营扎寨",焦急等候消息。</b></h3> <h3><b> 术后第七天,呼吸机撤了,减了几根管线。老太爷意识清醒了,见到我,竖起了大拇指。我赶紧也竖起两根大姆指回应他。病人啊,你是我的爷,你好我才好哟!</b></h3> <h3><b> 老太爷转回到普通病房,一天天好了起来,身上的吸氧管、胃管、尿管、引流管…逐浙拨除。能喝水了,能喝汤了,能吃稀饭了,放屁拉屎了,在病区四处走动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快搞不清我是医生还是家属了。</b></h3> <h3><b> 老太爷要出院了,带着下级医生查房时,我对老太爷说"你有福气哟,女儿守在床边,衣不解带,精心照顾。生儿不如生女好哟。"</b></h3><h3><b> 老太爷笑咪咪地说"这是我的小儿子媳妇,两个女儿家里忙不过来,来得少。"</b></h3><h3><b> "哦,儿媳妇能这样伺候老爷子,难得,难得。"</b></h3><h3><b> 我又指着旁边的中年男子说"你这儿子也不错嘛,男人出点钱还行,照顾病人可就没有耐烦心了。"</b></h3><h3><b> 老太爷又笑"这是我的女婿。"</b></h3><h3><b> 我又看走眼了。儿媳、女婿精心照顾88岁的老人,好和谐个场景。来来来,我们一起合张影,留个纪念。</b></h3> <h3><b> 我问儿媳"听冯阿姨说,老爷子治病的钱主要是你夫妻俩个拿出来的。又出钱又出力,你这儿媳好贤惠。你心里没想法吗?"</b></h3><h3><b> 女子一脸笑容,"其他兄弟姐妹出多出少是他们的事,有能力多出点,没能力就少出点。各人尽各人的孝心就是了,不去攀比。婆婆也是86岁了,在家里也要她们照顾着的。"</b></h3><h3><b> "你心地好啊,怪说不得,你51岁的人,看起像是41岁。吉人自有天相。""老太爷,看来你教子有方、持家有道,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和谐个大家庭。"</b></h3><h3><b> 老太爷平静说一句"家和万事兴嘛!"</b></h3><h3><b> "好个家和万事兴。好,出院回家好好休养吧,重孙都18岁了,再过几年你该五世同堂了,争取活到100岁。"</b></h3> <h3><b> 临了不忘调侃一句"你选机器人,选对了"</b></h3><h3><b> 老太爷头脑清晰,笑咪咪地说"机器人还不是要靠医生操作才得行,首先要感谢医生护士哟。"</b></h3> <h3><b>不知道琼瑶阿姨看到施老太爷的治疗过程,还会不会坚持不做大手术、不插胃管、"要死不活"……</b></h3><h3><b> 生不容易,死也不容易。命是自己的,病是自己的,治与不治,要死?要活?只要是你自己作出的选择,身为医生,我都尊重。</b></h3> <h3><b>(2017.3.31,阿牛于重庆)</b></h3>